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 语文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仲永》

教学目标:

1、教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把握美好时光, 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2、知识与能力:顺畅朗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把握句子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自主合作疏通课文大意,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述“江郎才尽”的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所谓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江淹只靠吃老本过日子,自然也就会使才情减退。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主人公与江淹一样,只不过,他的遭遇更令人感伤。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点拨)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字音。

2、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小组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用原文回答) (1)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等。

(板书: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 (2)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板书:十

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3)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板书: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小结:仲能已经由“神童”变为“常人”

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点拔:(1)家庭因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利”:表现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概括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2)个人因素,仲永缺乏主见,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远大的理想,所以随从父亲忙于应酬,最后使得才思减退。

小结:仲永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受到积极有效的精心培养和激发,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

3、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点拔: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4、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拔:(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课文详写第一阶段,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详写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不使学”一手造成的,从而更好地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1、理解课题,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课题中“伤”的含义是哀伤、叹惜 ;表明作者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风气造成人才摧残现象的谴责的思想感情。

2、联系现实生活,社会上有类似仲永的现象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点拔:同学之中,有的人小学时成绩优异,上了初中后,贪玩、谈恋爱等等,成绩一落千丈。

社会上“神童”现象。例如: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上,年仅15岁的小将丁俊晖勇夺台球个人赛冠军,为我国夺得第一个台球亚洲冠军。小俊晖一时间声誉鹊起,被誉为“台球神童”。 丁俊晖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接触台球,为此放弃了不少兴趣爱好。11岁时,父亲替他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离开学校,一心一意在家里练球。从此,丁俊晖开始频繁穿梭于全国各地比赛,水平也越来越高。依据《义务教育法》,所有适龄孩子都有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可丁俊晖11岁时就离开学校,根本未接受完义务教育,失去了上学的权利。

丁俊晖无疑是幸运的,毕竟他目前已在台球事业上小有成就。可我们假设一下,万一他离开校园之后,在台球上并无建树,丢失的学业谁来补?尽管其父为他请了家教,但那是和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更何况丁俊晖过早脱离了集体生活,脱离了老师的教诲、同学间的友爱,很难保证这不会影响到他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再假设一下,丁俊晖假如完成了学业(至少是接受完义务教育),可能出成绩会迟点,但无疑人会更加成熟,也许将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加辉煌。

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人自己没取得什么成就,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从小就能出人头地。这本身没什么过错,问题在于某些人训练孩子的动机。由于暗中较劲,互相攀比,致使冲击“神童”称号的孩子迅速向低龄化发展。我就看到多起有关“神童”的报道,先是走钢丝的“神童”,后是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在杭州还有父母逼着眼泪汪汪的孩子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想造就模特“神童”。

还有社会上,“童星”现象,以北京奥运开幕式中高唱《歌唱祖国》的9岁小女孩林妙可为例,她一夜成名,但正当全国各地小学开学,林妙可却有书不读,到无锡影视基地参加电视剧《北方有佳人》的拍摄。过早的踏入娱乐圈拍戏,未必是好事。

面对而我们有多如牛毛的“神童”“童星”,,真正成了大师、大家的又有几人呢?他们其实就像现代版的“仲永”!

3、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点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4、作业:

初,权谓吕蒙曰:“卿①今当涂掌事②,不可不学!”蒙辞③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④为博士⑤邪(yé)!但当涉猎⑤,见往事⑥耳。 卿言多务,孰若⑦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⑧。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⑨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①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②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③辞:推托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⑤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指学位的一个等级。 ⑥涉猎:粗略地阅读。 ⑦见往事:了解历史 ⑧孰若:哪里比得上。孰:谁,若:比得上。 ⑨就学:从师学习⑩更:更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附录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附录2:

有关学习的名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造就自己。——歌德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成才与勤奋的名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热爱你们的学习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20《伤仲永》学案语文版

《伤仲永》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 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伤仲永》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