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4 07:11: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为扩充了的一段体结构。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作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对美丽的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二、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筷子等。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重点采用欣赏引入、听唱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创新法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表现美。

四、教学流程:

因为我所讲的是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学生特别的活跃,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欣赏《万马奔腾》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让学生谈感受。这部分学生可以随意的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在复听的过程中我把《万马奔腾》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万马奔腾、嘶鸣的场面。

通过欣赏《万马奔腾》的音乐来引进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并渗透马头琴的相关知识,如:介绍马头琴的外形、音色、马头琴的传说故事,来吸引学生对蒙古族的文化产生兴趣。接下来引入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歌曲教学的这部分我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两遍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再带领学生读两遍歌词,让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同时对歌曲的节奏进一步了解,接着出示学生掌握不准的节奏型,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进一步解决难点。

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后让学生先把歌曲进行演唱。老师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哪里掌握的不好,并针对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进行范唱,让学生把自己演唱的跟老师演唱的进行对比,找不同。让学生自己先发现,学生改进的才能快一些。最后,老师把学生没发现的地方进行讲解。在学生唱准后进行师生接唱等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进行拓展练习,通过课件让学生对蒙古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欣赏一段蒙古族的《筷子舞》让学生对筷子舞先进行一下了解,对下一步进行铺垫。老师为学生展示一段筷子舞,让学生喜欢并加入到舞蹈中来。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而且使学生在听、唱、跳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和《我是草原小牧民》来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能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

四、教学设计:

(一)、欣赏:马蹄琴曲《万马奔腾》

1、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听一听这首音乐跟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从音乐声中联想到了什么?

2、初听:学生谈感受。

3、复听:播放《万马奔腾》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简介:这首音乐的名字叫《万马奔腾》,音乐所表现的是成千上万匹骏马在奔腾嘶鸣的场面,声势特别浩大热烈。这首音乐是由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的。 马头琴是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老师还有一个有关《马头琴》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你不是在想我吗?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二)、歌曲教学:

1、导入:一提到马头琴就会联想到放马的牧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我是草原小牧民》。

2、初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描绘了小牧民怎样的情感?

3、复听: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啊!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4、读歌词:老师带领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两边歌词。

5、解决难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6、教师范唱歌曲:

7、学生演唱歌曲:老师找出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

8、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对比唱来改正学生的错误。

9、师生接唱。

10、男女生接唱。师:歌词中说到我是草原小牧民,手拿扬鞭多自豪!那么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呢?

11、学生齐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1、观看课件蒙古族的民俗: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同学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

2、欣赏《筷子舞》:师:可以看出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具有蒙古族代表的舞蹈《筷子舞》吧!

3、师表演筷子舞:师: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筷子。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段筷子舞想看吗?那就给老师点掌声吧!

4、创编训练:师生共舞!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

我所讲的是《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在本节课中我通过三部分来完成我的教学。

一、

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小一些,对本首音乐理解的不是很好。当我把《万马奔腾》的视频播放后,学生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过还好的是学生听出来了是弦乐。证明学生对音乐也是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在介绍“马头琴”由来的小故事时,学生听的特别入迷。如果我在讲这个小故事的时候不是用《万马奔腾》做背景音改换成马头琴的独奏曲,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在感受一下马头琴圆润、浑厚的声音的话,我觉得会更好一些!

二、歌曲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

在歌曲教学中我通过听、读、节奏训练、唱来完成歌曲教学,在这四个环节中,节奏训练完成的不够好,有个别的同学掌握的还是不够准确。感觉自己用的方法不对,如果换一下打节奏的方式我觉得学生能够掌握的更好更快! 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难点学生掌握的很好,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开始的两个字就唱跑了,两个八分音符连唱学生掌握的不好,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不自主的就在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加了一个八分休止。如果在读歌词的时候我注意到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唱的好些。可见,在备课的过程一定要考虑的周全一些。

三、知识拓展

在学生歌曲熟练的掌握后,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蒙古族的介绍课件,让我生对蒙古族有一点的了解。学生们边听《我是草原小牧民》的音乐伴奏边欣赏画面,很吸引学生。如果在这部分我加入几个蒙古族的歌唱家就更好了,更能体现出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后,以欣赏蒙古族《筷子舞》和表演筷子舞结束本课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们边唱边舞的快乐气氛。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