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和把握重要的字词。

2.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感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通过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课堂堂气氛

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情景法: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问题法: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五:教学突破

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伟大的诗词人啊。在毛主席戎马一生中可谓是坎坎坷坷,但是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毛主席写了一首词把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搞得很不服气,气的快不行了,请了一些文人作词想盖过毛主席,据说2年过去了都没有写出来,大家想不想知道那首词啊?

2、词的讲解: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长调(90字上)。《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共114字。 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互辞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如: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齐读写作背景:

1935.10,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十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这时,蒋介石决心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长达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千古绝唱\"才得以与世人见面。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4、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对话:

听老师把这首词朗诵一遍,请大家思考这首词分为几阕,每阕主要写了什么?注意一些易读错的字,理解一些重要字词的意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正音:

分外(fen )

沁园春(qin)

妖娆(rao)

稍逊(xun)

成吉思汗(han)

数风流(shu˅)

释词:

惟余:只 剩下

竞折腰:争着 躬着腰侍候。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红装素裹:红妆,原指妇女的艳妆,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形容:雨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骚:本指《诗经》里《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数风流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明确: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对话1:请大家齐读上阙,在脑海勾勒北国风光的线条,然后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对话2:对照勾勒的图画,请大家合作讨论几个问题?

1、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来总体概括这幅画的景色吗?即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2、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把黑板上勾勒的简画具体地丰满起来吗?即找出具体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3、黑板上是我们随着主席的视野看到的实景,如果让你猜当时主席心里想到了什么景色,你能在黑板的画上再添加一样东西吗?(太阳)那你能用上阙中的原句来描摹一下这种虚景吗?

明确:

1、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北国”即祖国北方,当时作者在陕北写的这首词。“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这是静景;“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这是动景。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这里“千里”“万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即“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

2、作者以\"望\"统领下面七句,都望到了什么? 静景: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

“惟余”:只剩下。“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万里雪飘”

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顿失”:顿时失去;“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里冰封”。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当时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抗日战争即将开始,写长城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 动景:

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展开一幅奇伟的画面:盖着雪的山蜿蜒起伏,像银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象在奔驰。

这让我们想起上学期《社戏》“漆黑的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化静为动,是静物动态的写法。这里山和高原都是静止的,怎么会产生\"舞\"和\"驰\"的感觉呢?

1、视觉因素:原来山连绵起伏,高原上的丘陵一个接着一个,诗人站在高处,看得很远,视线跟着山势和丘陵的高低起伏走,因而感到这些静止的东西都变活了。

2、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

在下雪天,天上密布着密密的云,远远望去,山和天相接,丘陵也和山相接,因而感到银蛇和蜡象都要跟天比哪个高了。这些描写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比喻、对偶、拟人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加上一轮红日,“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有没有到晴天呢,可见是作者想象的虚景,由实到虚,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

红装素裹:阳光和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更加娇艳动人。 即: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看”与“望”照应,用字富于变化。

由此可见,上阕由实到虚地描写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总结本堂课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对话2:背诵上阙。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概括上阕内容:物—江山。如果相应地用一个字概括下阕内容呢?我们齐读下阕。 明确:人—英雄。

对话3: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字概括。

(引) 竞: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历史上很多英雄竞相为祖国的壮丽河而倾倒 对话4: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

对话5:这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上阕 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

对话6: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找出与上阕“望”相对的一个动词“惜”。这个字统领第二层。意味非常丰富:

1、惜中含褒(陶渊明),以肯定历代英雄为前提: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刘彻: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张骞)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四,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顺序可否颠倒?不能(历史时间顺序)

2、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有哪些不足呢?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也稍微差一些。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欲抑先扬,再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而忽视文治。“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评要严厉一些,说明作者批评成吉思汗与前四位的态度不同。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3、“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这后来者是谁呢?齐读下阕第三层。 “俱往矣”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论今 风流人物:只能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词的主旨句。 对话:古今英雄相比,哪个更胜一筹?(风流人物)

对话:讨论:毛泽东曾说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对话: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下阕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总结: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特点:

1、写景、论论、抒情有机结合。

2、语言形象、精警、优美。动“封、飘、舞、驰”;形“莽莽、滔滔”;色“银、蜡、素、红”;“惜”有情味;副“惟、顿、略、稍”

3、比喻、借代(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对偶(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拟人、互文 附:板书

上阕:物—江山:北方雪景望分外妖娆(由实到虚)——描写 下阕:人—英雄:评颂英雄惜 风流人物—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收集写雪的诗句

对话1: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明确:“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轻。”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大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对话2:大家喜欢雪景吗,用自己的感触把自己对雪景的美用文字描绘一下,字数和形式不限。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