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渊明辞职信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4: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文言辞职信《去职转调书》

导语:近日,90后小伙写“文言辞职信”走红网络 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很多网友看到新闻想要看原文注解但却很难找到,编者在此引入原文和注解并重新排版,希望能帮到部分网友!

《去职转调书》全文

去职转调书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沛于心。

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

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

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

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

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

烟,昔遗古语,今有数言。

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

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人,点塔七层,莫如一灯。

明,圣贤言语,神钦鬼伏。

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

他人观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 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

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

青春散场,维情不犹记当年,推杯换浮生若梦,来去无八月载绩,九月肃枕箪清凉,露水荡凡尘往事,过眼云俗人昭昭,我独昏黄金无假,阿魏无能下人者,方能上众星朗朗,孤月独人不劝善,钟不打凡人之心,如瓢在来如风雨,去似微道路各别,养家一清风手书

甲午年闰九月二十注解:

青春散场,维情不

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情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取自>,此处以天气衬托心情。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只要符合礼义的事就去做,不要只顾争小利而害大局,接上一句。

点塔七层,莫如一灯:原句“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七层高塔都点上灯,也不如在暗处点亮一盏灯,此处为暗喻,反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

众星朗朗,孤月独明:取自《增广贤文》,原话“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再多的星星也不如一个月亮明亮。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他人观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花花世界,当做没看见,忙忙碌碌,不管我的事。既是写心境坦然,又是反讽。

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取自《东坡志林》,原句:“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此处写人之定力,即使面对复杂境况,却恍如置身事外,实则暗度陈仓。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来的时候大家热热闹闹,走的时候不声不响,暗指世态炎凉,人心冷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只求多做些好事吧,也管不了前程了。

道路各别,养家一般:虽然大家走的道路不同,但养家糊口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事情大家也没必要那么计较了,过去的过不去的都让他过去吧。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参考:古醉清风.新浪博客

篇2:90后小伙“文言辞职信”走红网络

“诸君: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前天,一篇用文言文写的《去职转调书》出现在了网上,受到网友追捧。这篇共200多字的 转调书引经据典,暗讽职场诸人平日虚情假意,关键时刻装聋作哑,并指出“能下人者,方能上人”,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现代 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一名90后小伙,2012年毕业于江苏科技大学,现任职于泰州一家台企。

谁写的? 江科大经管学院毕业生

爱好历史,写过杂文

11月14日下午,有网友发微博给现代快报记者称,江科大一位校友用文言文写了一封离职信,该信流传网络后被追捧。记者从网友贴出的全文看到,这是一篇4字骈文,共200多字,文中多处引用《诗经》《道德经》《增广贤文》《东坡志林》等著作的内容。

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该文作者网名叫“古醉清风”(下称“清风”),11月14日晚上,清风在个人博客上公布了这篇文章,并在文后附上900多字的注解。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清风,他是泰州姜堰人,出生于1991年,是江科大经管学院2012届毕业生,目前在泰州一家台企工作。

了解到,清风在高中时是一名文科生,历史是他的优势学科,高考历史成绩为a+,大学虽然学的不是历史专业,但他喜欢看历史书,写过一些杂文,他曾跨专业考研,报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初试排名第八,遗憾未通过复试。 咋写的? 办公室里写出草稿

只用了半个多小时

清风告诉记者,这其实也不算辞职信,是他确定从公司管理部门调到制造部门后,给同事写的转调书。11月13日中午,他在办公室花半个多小时写出了草稿,11 月14日上午,在修改了部分文字后,就将该书通过邮件发给了这两个部门的同事,结果“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好多人跑来问到底写的什么意思”。经不住这么多人问,于是自己脑子一热,就在当晚将全文发到了个人微博上,并配了注解。

当天,还有同事用手机将邮件内容拍照传到朋友圈,“引起轰动”。

记者看到,对于这篇文章,网友们不是表示看不懂,就是感叹“厉害”“霸气侧漏”“佩服”“膜拜”。清风则在对其中一名评论说“看不懂”的网友的回复中称, “用典太多,托古言今,反讽暗喻~呵呵,同事或有文化的一看就明白,没文化的不知所云”。在朋友圈中,清风还回复称是“随手那么一写”。 为啥写? 前同事曾写“三语”辞职信

他受到了启发

清风透露,他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受前同事的启发,这名前同事写了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辞职信,该辞职信的英文和日文版有数百字,但中文版只有一句:感谢在此经历过,再见。

专家看法

这篇文章继承传统、行文流畅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侯印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辞职的文章和诗歌流传至今。比如陶渊明曾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再比如李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除了不满现状辞职,古人也有很多正常退休或离职的诗文,一般称为“致仕”。比如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侯印国表示,这位清风写的《去职转调书》继承了古人的一些传统,文辞流畅,主要表露了自己不与流俗为伍的情怀。南大一位心理学专家则表示,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来看,这位作者似乎有些怀才不遇。

《去职转调书》全文

诸君:

鄙人不才,相识众卿,承蒙恩泽,感佩于心。青春散场,维情不伤,一纸笔墨,半篇文章。犹记当年,推杯换盏,一载无功,尽是徒然。浮生若梦,来去 无踪,茶凉酒寒,化为笑谈。八月载绩,九月肃霜,冬风何急,岂曰无恙。枕箪清凉,露水荡漾,残烛摇晃,人空惆怅。凡尘往事,过眼云烟,昔遗古语,今有数 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既为过客,万物不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合理可作,小利莫争。能下人者,方能上人,点塔七层,暗处一灯。众星朗朗,孤月独明,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人不劝善,钟不打鸣,无钱断酒,临老看经。他人看花,怎涉吾目,他人碌碌,怎涉吾足。凡人之心,如瓢在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来如 风雨,去似微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路各别,养家一般,今者感怀,诸君共勉。

清风手书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二

注解(节选) 青春散场,维情不伤:此句由“青春散场,不诉离殇”、“维以不永伤”(取自《诗经·卷耳》),意为我就要与你们这群年轻人告别了,大家不要一直觉得伤情,过去了就好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此句源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昭昭:清楚、精明。昏昏:暗昧的样子。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取自《增广贤文》,阿魏是一种药的名字—大约只是传说中才有的药,据说阿魏的最大特点是“著物即化”,所以说“阿魏无真”。此处暗指职场中的真假诸事需自加辨别,否则深受其害。

圣贤言语,神钦鬼伏:取自《增广贤文》,意为“圣人的名言,鬼神都敬重服气,我们更应该信服”,此处正句反用,接上句,就是劝诫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团队,而非个人。

人不劝善,钟不打鸣:“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此处暗指用人问题。

无钱断酒,临老看经:“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接上一句,如果“不劝善,不打鸣”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否则时间久了,就耽误自己了,日后必悔。 篇3: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姓名:蒋娜 班级:09汉语言1a班 学号:20091201479 序号:20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号五柳先生,谥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幼年生活大部分时间在外祖父家里度过。这为他以后的思想和创作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陶渊明一生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现今仅存诗歌共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体裁丰富,包括田园诗,咏史诗,赠答诗,咏怀诗,行役诗等,但成就卓越的还是田园诗,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这此种题材上建树最显著,故而陶渊明又被誉为“山水田园诗人”。

虽然陶渊明身世显赫,作品云集,但一生中所遭受的苦难也是众多,对世事看的相当透彻,因此,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405)年时,54岁的陶渊明决定从此隐居,这是他一生的分水岭和转折点,而陶渊明隐居的原因至今也是学术界们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我简单做了如下几点概述:

1、孤傲不群的个性

因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故而受魏晋玄风的熏陶,他最大的特点是“质性自然”,“任真自得”。萧统《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这里所说的“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即超凡脱俗、崇尚自然、为人率真的天性。

他的性情从来与世俗不合,他自称“少无适俗韵”、“性刚才拙,与物多舛”。生性耿介者,行为与俗人相异。正是这种真率耿介的独特个性,使得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个性是个体生命的真正本质,是决定人生选择的最直接因素。而陶渊明生性孤傲不群,喜爱追溯自然的性格从没消减,这是他晚年宁弃官,隐居山林的原因之一。

2、崇尚自然的性情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思考。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质而存在,依靠它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朴素而归真。所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他返回自然的喜悦。

陶渊明一生崇尚以自然为主,亲近自然,在纯然的生活状态下完胜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情操,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他归隐的原因之二。

3、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让他决心远离官场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他出身贫寒,受到朝中人轻视,感觉到不想担任些职务,在朝廷呆一些日子就辞职回家了。谢绝劝勉,执意在家中过着闲雅的生活,回家农耕的日子贫困潦倒,迫于无奈,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小官。这时候,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对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俯视眈眈,陶渊明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合污,做这个野心家的帮闲。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失望的意思。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软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吟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皇帝之事,鄙夷漠视,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玄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独自出走,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经过,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但是入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立下汗马功劳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掉的桓玄那种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陶渊明感到疑惑和失望。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吏到期彭泽县,他的部下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于是扔下印戳,扬长而去。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去彭泽县令之后彻底结束。

天的惨境而回家。陶渊明之所以隐隐出出,在仕与隐的矛盾中痛苦徘徊,都是因为纷纭的战乱和黑暗的现实所致,这种社会环境创造了一代文学大师,同时也蹂躏了一代文学大师,当饱受“心为形役”之后,他赋《归去来兮辞》,表明对上层统价级的失望,同时也宣告了陶渊明理想的破灭。

这是陶渊明选择贫困归隐,而不愿意任何人的请求再复出做官的重要原因,也是决定他归隐的一个最终原因。

由上述可知,陶渊明虽然不是一个让众人为之倾倒的大师,也不是沿袭祖辈的做官之品,而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追求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之人。

参考文献:

1、《陶渊明研究》 作者:袁行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陶渊明》 作者:陈桥生 出版社:五洲传播

3、《陶渊明文集》电子版 来源:书香门第

4、《陶渊明简介》书目来自网络 来源:德馨工作室

5、《陶渊明传》 作者:杜景华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篇4:陶渊明

`伟大宅男陶渊明

陶渊明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一人而三史有传(《宋书》、《晋书》、《南史》)

—— 题记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

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陶渊明就是一宅男。鉴于他有淡泊的性情、超凡的境界、绝美的文辞,不妨称之为伟大的宅男。他的幸福生活,就是宅在乡村家中。诗意地栖居着。对此,《归去来兮辞》中有所描写,“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云无心以出游,鸟倦飞而知还”,“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类。

如今,吾辈虽也是一宅男,却只能宅在都市的水泥框里胡思乱想,陶翁的生活,吾辈唯在梦中追寻矣。 篇5:陶渊明教学设计

《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讲座课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

1、陶公其人知多少?能讲讲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吗?

2、陶公其事知多少?能讲一两则故事与大家分享吗?

3、陶公其诗知多少?能背诵你所熟悉的诗作吗?

一、【课前导入】

从先秦到晚清,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诗人不胜枚举,因此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有哪几位?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的陶渊明。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诗作,探寻他的人生轨迹。在那段*不堪的年代里,是什么使得他 的才情得以蒸馏?又是哪些经历让他放弃仕途,甘愿过舒淡自然,躬耕自资的生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

陶渊明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出仕前的青少年时期,出仕游宦时期和隐逸时期。我的讲解也依着此三部分来展开,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构成:分别是清贫家世少有大志、乱世傲骨时仕时隐、归隐田园抱朴归真、田园诗人旷世独立。

二、【详解其人】

板块一:清贫家世少有大志

【板块热身】

1、你知道陶渊明心目中的两位?偶像级?人物是谁吗?

2、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小故事呢?

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名作传世呢?

【教师讲解】 1 2 家中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淑女。这位女子名叫张玉秀。这位姑娘美到什么程度呢?用陶渊明的话说就是:?面如白玉,口如朱丹,身佩熠熠发光的宝玉,耳垂玲珑剔透的耳坠儿。她的优雅气质好像幽兰一样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一见之后,陶渊明的灵魂片刻也没得到安宁,他徘徊在繁茂的树林,空自寻找着玉秀姑娘的倩影;他盼望黑夜赶快降临,自己能够赶快入睡,好在梦中与玉秀姑娘相会。可他偏偏内心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神情恍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但他深知这段感情不会有任何结果,于是他也效仿古人,把蕴藏于内心世界的强烈感情倾泻

于笔端,他挥毫泼墨,写就了流传千古的辞赋名篇《闲情赋》,这一年陶渊明只有十九岁。 3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这首赋共一百二十二句,是抒写爱情之作,赋中抒写对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之情,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热烈追求,展现了青春事情陶渊明率真自然的美好品格。赋中充分运用铺排、夸张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诗人的心理,在当时广为流传,陶渊明也因此篇辞赋名声鹊起。

版块二:乱世傲骨时仕时隐

【板块热身】

1、你知道陶渊明曾几次入仕为官吗?

2、他做的最短时间的官是什么职务呢?

1 29岁到41岁,这期间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游宦之路。他五次入世,又五次归隐,全过程是13年。他29岁第一次出仕,他起初为江州祭酒,后因江州刺史王凝之信奉五斗米教,而陶渊明一辈子最讨厌装神弄鬼,所以主动辞职。第二次做官36岁,投奔了桓玄,陶渊明投奔桓玄的时候,桓玄的篡帝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第二次出仕,桓玄对他还不错,这一次是陶渊明五次出仕中在官场里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三年。第三次,陶渊明40岁,他投奔了刘裕,做了刘裕手下的参军。刘裕开始也表现得不错,可等到把桓玄杀掉了以后,他就开始大肆残杀异己,?顺我者昌,逆我亡?。陶渊明最终下决心,绝不再在官场呆下去。第四次,离开刘裕以后,他投奔了刘敬宜。他在刘敬宜那里任参军。这是他的第四次做官。这次时间很短,大约4个月。第五次,经过他叔叔的推荐,

从彭泽县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家乡,又与妻儿得以相见,于是他决定将近些日子所发生的事情写下来,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要让世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辞官,为什么要与黑暗的势力彻底决裂。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归去来兮辞》。因辞赋内容较多,故截取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一首《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终生归隐不仕的宣言,辞赋将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一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出作者迷途知返的喜悦之情,也表白了自己归隐不仕的决心。 板块三:归隐田园抱朴归真

【板块热身】

1、你知道这个时期陶渊明的哪些大作?

2、归隐后的陶渊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141岁到63岁,陶渊明陶醉在自己的田园生活中,他躬耕于南亩,种豆于山下,看好风助长禾苗,秋天在西田收获稻谷,身体虽然疲劳,精神却十分放松。归田之后,又碰上改朝换代,东晋最终为刘宋所取代,陶渊明也就成了东晋的一个不折不扣的遗民,遗民诗人。然而,更加不幸的是,陶渊明还遭遇了火灾,他的?方宅十余亩,草房八九间?都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加上粮食不时歉收,弄得夏天抱饥,冬天苦寒。晚年,陶渊明理性地思考人的生命,甚至自制

挽歌,自写祭文。陶渊明在刘宋进入到第八个年头,终于在贫病中离开人世。以世俗的眼观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

2话说陶渊明隐逸之后,就开始过他向往的田园生活。一转眼,冬去春来,又到了春耕大忙的季节。这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家的园中铲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走了过来。他走到陶渊明的眼前,说道:?他大兄弟,我是邻村来这里走亲戚的,听我大侄子说,你就是那个放着好好的彭泽县令不当,偏要回家种地的陶先生。他大兄弟,你为什么愿意受这份罪呢??陶渊明听了老大娘的话,笑了笑,他将锄头立在脚边,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说道:?老大妈,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养活自己,心里舒坦啊!?老大娘仔细地端详了陶渊明半天,摇了摇头说:?我活

了这么大的岁数,还从来没看见过像你这样傻的人。我看你也不像有毛病的样子,回家种地,你不后悔吗??陶渊明认真地对老大娘说:?大妈,只要与我的心愿不想违背,我就不后悔。?陶渊明的话,老大娘有些听不懂了,他嘴里嘟囔着,?我这趟亲戚真没白走,遇见了一位奇人。这年头谁不想方设法的去当官,哪有自愿辞官回家种地的,真是奇人,奇人,奇人〃〃〃〃〃〃? 3 这个阶段,是陶渊明作品的成熟期与收获期。许多千古名篇都出自这一时期。比如:中学段接触到的《归园田居五首》《五柳先生传》《饮酒》《桃花源记》等。诗人在艰辛的生产劳动中,那颗受到世俗熏染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启迪,他仿佛又还原为过去那个纯真、朴实的真我。他每天面对清新的田园风光,所感受到的是重返自然的喜悦与自由。生活成就了诗人,陶渊明在真真切切的农业劳动中,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归园田居五首》。这里选比较熟悉的《归园田居〃其三》进行品评。

a、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本诗语言朴实平淡,境界幽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饰而又亲切可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荷锄夜归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还有朦胧的月光下映衬出的诗人单纯的心灵底色。?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愿?是诗人毅然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要在污浊的官场中失去自我,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理想。

在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五柳先生传》中,以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不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以极其简洁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之后,又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桃花源记》,其实《桃花源记》源于陶渊明做的一个美梦。在此篇中,诗人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典型,那正是诗人大半生来所向往和追求的,这里没有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人民安居乐业,自食其力,?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的思想性非常深刻,几乎达到了与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同等的高度,这也正是陶渊明的伟大而不平凡之处。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

板块四:田园诗人旷世独立

1、学生思考过后交流

2、来看看名家眼中的陶渊明吧! 李白非常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结束语】同学们,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灾难可以蒸馏和升华文人的艺术才情?,他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陶渊明真是命好。他虽一生失意,但却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服。

陶渊明的辞职信是那几句话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

5、陶渊明

陶渊明事迹

陶渊明生平事迹

13、陶渊明

陶渊明辞职信
《陶渊明辞职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