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中特论文——教师待遇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7: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同学们,本学期概论课已经学习了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理论,课程学习已经过半。概论课学习的理论要结合到我们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深化认识和深入分析上,身处当今改革开放伟大时代和创新发展实践中,本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走访了解和网络调查等),就当今社会中的某个具体事件、某个具体地方或者某位具体人物做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形成有自己独到性观点的社会报告,并于规定期限内提交于此。具体要求如下:

1.所述案例事例要完整清楚;

2.分析讨论形成观点要有论有据;

3.要充分结合概论课相关理论内容;

4.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5.自己原创,不可抄袭他人文章或网文。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想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动局面,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因此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健全与我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众多,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经济,稳定农业增长,需要良性发展的农村教育。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调查显示,当前我过对于农村教师的薪酬标准尚无明确规定,收入较低、分配机制欠妥、构成缺乏科学性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农村教学点代课教师,各地发放工资标准不一,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教师倾斜的分配导向并没有落到实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配没能体现对农村教师的补偿与激励,因此,农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市,而年轻的又不远到农村任教,长此下去,农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质量难以保证。

近日,一个致力于改变乡村教育生态的“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该项目倡导“资教”,“烛光行动”招聘当地教师教当地孩子,并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发展留人的方式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农村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但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财政支撑,教育的公益事业,是政府之职责所在。。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一是,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津贴待遇等作出统一规定,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

二是,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经费来源与保障等实施细则,形成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艰苦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0%-30%。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表示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表示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10年、20年、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

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尽快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以每学年实际在校任教月数为依据,按每月往返4次,统一包干一次性发放。

五是,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免收土地、建设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对工程质量监督等服务性收费给予减收;无偿提供或低价划拨乡村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为农村教师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集资房;同时,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

六是,加强督查。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

敏洪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部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民办高校718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557.52万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的22.5%。民办高校在增强国家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品种,扩大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民办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极不协调的,却是民办教育从业者的尴尬处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职员工在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退休待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政策与公办高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首先,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及退休后的待遇上。一直以来,民办高校绝大多数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公办高校执行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国务院已出台关于将企事业单位社保实现并轨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保政策并未完全接轨。民办高校与教师要共同缴纳社会保险,例如教师应发工资为5000元,学校要向社保部门缴纳的社会保险占工资的32.8%,人力成本增加了1640元;教师个人则要扣除工资10.5%的社会保险,即525元,教师拿到手的工资为4475元。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付出了更多的人力成本,教师个人也减少了当期收入,但民办高校教师退休时的退休待遇与公办学校同比却低了很多。按照目前的办法,以月收入4000元工资标准,民办教师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最高也就能拿到1000-1500多元的养老金;而公办学校教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拿到5000-6000多元的退休金,两者最高差距竟然达到5倍之多。

其次,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评职称通道不顺畅。与同类、同级别的公办高校不同,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师的职称评定要么是委托公办高校的评审委员会,要么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一个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职称评定委员会来评审。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上被区别对待,名额有限,与公办高校相比,职称评定通道极不通畅,困难重重。

第三,民办与公办高校教师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补贴普遍较低。这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有关。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积累,基本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和社会捐助。由于近年来民办高校普遍生源不足,导致收入下降,不少生源一般、效益一般的学校,用于教师的薪酬都难以保障。

由于对民办高校的区别对待,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保障低、地位低,教师队伍极不稳定,流失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瓶颈。为确保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保障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特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时间表,尽快清理并纠正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歧视政策,落实民办高校教师待遇,让民办高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先选优、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 2.教育部门要打破体制壁垒,在工龄、社会保障、退休待遇等方面实现公办与民办高校的并轨;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支撑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优秀教师在公立大学与民办大学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3.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确保民办高校在岗教职工的实际收入、社保、退休后待遇和本地区公办高校同层级的教职工等同。

4.相关部门应限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创造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真正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

李克强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建议,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

据了解,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在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免课本费以寄宿生补助费、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建立起了责任明确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只是笼统地提到:“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由于省级政府对于财力薄弱的地区如何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按照什么项目、什么标准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以至于到了各地,特别是各县(市区)能发多少就发多少,致使各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保障力度差距很大。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一些地区农村教师工薪收入较低、分配机制欠妥、构成缺乏科学性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农村教学点代课教师,各地发放工资标准不一,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姚爱兴委员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体水平及其基本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在“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下,各地差别很大。而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县,农村教师的津补贴从绩效工资当中出,对农村教师倾斜的分配导向并没有落到实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配没能体现对农村教师的补偿与激励,因此,农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市,而年轻的又不远到农村任教,长此下去,农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质量难以保证。

为此,姚爱兴委员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津贴待遇等作出统一规定,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

二是,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经费来源与保障等实施细则,形成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艰苦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0%-30%。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表示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表示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10年、20年、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

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尽快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以每学年实际在校任教月数为依据,按每月往返4次,统一包干一次性发放。

五是,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免收土地、建设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对工程质量监督等服务性收费给予减收;无偿提供或低价划拨乡村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为农村教师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集资房;同时,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

六是,加强督查。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这是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1926《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的一句话,但如今近九十年过去了,但是“乡村教育怎么走”的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近日,一个致力于改变乡村教育生态的“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该项目倡导“资教”,“烛光行动”招聘当地教师教当地孩子,并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发展留人的方式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造成乡村教育问题的根源何在?公益又能为乡村教育的改变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善达网》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

老师待遇低是核心问题

善达网:目前,如何发展乡村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您如何看待乡村教育的现状?

熊丙奇:农村目前采取四级学校体系,中心小学统管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教学点,办学局面非常困难,师资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非完全小学、教学点更存在一个空虚化的问题,办学条件也很困难,面临“被自然消亡”的现象。

善达网:师资匮乏是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熊丙奇: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很多乡村学校的师资大多是聘请的临时代课教师,而且待遇很低,根本留不住人。还有很多课程开不起来,比如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基本上是没有专业教师教,或者由其他非专业老师代课。

再者,地方政府在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时,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学校虽然虽然都建有宏伟的教学楼,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房等教育教学设施,但利用效率很低,根本没有教师来辅导。硬件条件上去了,但是最大的“软件”——教师问题却没有解决,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讲台上没有了教师,乡村教育能有什么改变?

善达网:您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哪儿?

熊丙奇: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师待遇问题,在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和日本,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收入要高于城市学校教师,其道理很简单,乡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市地区,由于待遇高、乡村生活成本低,教师才愿意到乡村任教。我国却完全颠倒,越是没人愿意去的地区,工资待遇越低。

教师待遇的背后其实是现在的教育体制问题。现在来说,各地老师的待遇保障还是以县乡财政为主,这就导致一个问题,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县乡,由于财政较弱,别说提高收入了,教师的基本待遇都很难得到保障。还有,通过县的统筹,经费发到中心学校,再由中心学校统筹到乡村小学或教学点,层层盘剥后,乡村学校教师工资根本难以保障,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流失严重。

地方政府更乐于锦上添花

善达网:对于这种情况,教育部其实也曾反复强调教育投入要向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倾斜,并给予乡村老师一定的补贴。

熊丙奇:话是喊了很多年,但现实却很不乐观,地方政府还是乐于做锦上添花的事儿,对他们来说,最能展示其政绩的可能是要办出一两所示范性的好学校,而不是在薄弱的乡村学校上费什么力。

善达网:那您认为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熊丙奇: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即乡村教师的待遇要高于城市地区,向国际接轨。其次,要解决经费从哪里来的问题,我认为这需要全面改革教育拨款体系,由现在的县级财政为主保障基础教育经费转向省级财政统筹,对于不发达地区,更要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而且,还应该调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不能再按现在的层层拨付方式拨款,而应该实行直接把拨款打进学校、教师和要补助的学生的账号上的方式,这可防止转移支付被挤占、挪用,比如,本应该给乡村教师的钱,被政府部门用于其他地方,发给了城市地区教师。

善达网:为了解决乡村教育凋敝状态,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很多人建议要发挥社会机构的力量。您认为这对于乡村教育的改观有什么意义?

熊丙奇:我不认为这能起到多大效果。因为保障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不能由社会捐赠替代。比如现在有些机构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教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教师的待遇问题、课程制度问题、整体办学条件问题如何解决?这都要由政府起主导作用的。这个主体问题不解决,依靠社会机构只能是杯水车薪。

要改变乡村教育,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国家调整教育投入价值取向,应从保障公共教育、保障公平出发进行教育拨款,为此,我建议可开放高等教育吸引更多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由此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转而投向基础教育,尤其是不发达的基础教育。

政府才是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

善达网: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父母心公益基金发起的“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为乡村学校配备专业教师(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幼教),教师招聘立足于当地,以应届及往届的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体,在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的同时,提供山村教师发展的进修机会。同时,项目还在学校设立“烛光奖金”,奖励包括公办教师在内的优秀教师。

熊丙奇:这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但关键是能持续多久。有多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布置的计划,把计划引来的人才当人才使用,又有多少计划中的人才,有扎根乡村教育的长远规划?比如政府推出的农村特岗教师计划,虽然有中央财政支持,但学校在拿了这笔钱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本校其他老师待遇低,凭什么你高?二是你来了之后几年后可能走掉,凭什么好好用你?

其实,我国近年来在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方面,没有少花功夫,包括推出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支教计划等,但这些计划对乡村教育的局面,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并未带来多大的改观。就像前面我讲的,乡村教育的改变不是一两家公益机构就能解决的,最后还得要靠政府,政府才是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或者说,不从根本体制上解决问题,而只是在现行体制之外进行修补,难以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问题,

善达网:还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取向”教育,很多农村的学生,其父母、老师、朋友都在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去城市里生活。

熊炳奇:这还是教育体制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非常急功近利,比如实施的“985”、“211”工程等,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催生了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和大学生就业中的学历歧视。这导致所有的学生都想进重点大学,进重点才有出路。“985”、“211”工程当初是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而设立的,但纵观世界发达国家,所有世界一流大学,都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靠自由竞争办出来。

现在社会上都在批判乡村学校的超级中心,但根源恰恰在这些超级大学,大学分三六九等,高中、初中和小学当然要分三六九等,乡村教育最为薄弱,当然要出问题了。现在是整个教育体制有问题,教育模式没有改,农村教育办得越好,农村的孩子却越少。

精英教育是一种反教育模式

善达网:不久前,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公布,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这是否会促进乡村教育的改变?

熊炳奇:根本上是要权力下放。“985”、“211”学校是另一种“既得利益者”,此前,我国在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地方向学校放权过程中,如果能取消存在多年的“985”、“211”工程,会很大程度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多年来,我们实行的都是精英教育模式,即不断把乡村教育的优秀人才选拔上去,最后忽视了其他的成长。这种教育模式本身是一种反教育的做法。

其实,为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多年来在贫困地区教育上投入不菲,每年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这当然是应该的。但我们更要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从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出发,我国要认识到发展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要让农村孩子享有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都必须提高乡村教师质量。

善达网:基于现在的教育现状,近年来很多人开始推崇民国教育,称那时虽有战乱,但教育质量很高,出现了很多大师。

熊炳奇:关键是办学的制度问题。现在的基础教育完全是一种工具化和应试化模式,中国当前的大多学校都存在功利办学的问题,而家长也在择校、送孩子上培训班时多有盲目,但这不是教育严重应试化的根本原因,而是应试教育体系的结果,结果教育被竞技化和功利化,这完全是一种混乱的教育逻辑。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每个人生活更加美好,让每个人都成为优秀人才,政府强调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才是核心。而现在恰恰相反,我们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实施的是重点学校制度。这些体制不改,乡村教育很难有出路。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想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因此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健全与我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众多,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稳定农业增长,需要良心发展的农村教育。

李克强总理曾说“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喝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待遇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对于农村教师薪酬尚无明确标准,收入较低、分配制度不完善,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农村代课老师,其工资主要来源于县乡财政划拨,由于各地财力不同,教师的待遇差距大,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对于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落实不到位,偏远地区的教师津贴未能体现出其补偿和激励作用。因此,农村教师千方百计的想调入城市,年轻的教师又不想投入农村教育事业,长此以往形成了农村教育后继无人的窘境,断层状况严重。

近日,一个致力于改变农村教育生态的“烛光行动—乡村资教计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该项目倡导资教,其行动主要是通过招聘当地教师教育当地乡村学生,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发展留人,以期达到保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目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政府不可因此懈怠,正确引导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大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是政府之职责所在。

结合上述原因分析,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的着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

一、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师待遇做出明确的统一规定,设置最低薪酬标准,并形成长效监督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工资发放准确、及时、到位。

二、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贴补助。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分类分档、经费来源、发放细则等。制定并完善预支相配套的实施规定的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低,帮助乡村偏远地区留住优秀教师,提高乡村教育水平。

三、大幅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农村教师津贴占工资的比例。发放一句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距县城距离、教师职称。对于农村教师的退休待遇应予适当提高,以期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四、引导乡村学生回乡参与教育事业建设。农村学生在城市中接受高等教育后,引导其回乡建设家乡是一件利于自身、利于家乡的好事。在乡村教育中要注意树立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对于回乡参加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要予以政策倾斜、经济帮扶。

五、增加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乡村教师匮乏的主要原因有乡村的居住环境差,公共资源匮乏、文体设施落后,医疗水平低等。加大对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助力的重要举措。

六、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尽快建立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制度,以学校距城区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交通补贴额度。缓解教师的交通费用压力,是教师更好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七、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建设。鼓励发展多元化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方面由政府划拨土地进行集资房或公租房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农村教师在外租房并由政府出资负担一定的租金。

八、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财政资金的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建议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强化主体责任,确保财政投入落实到位,真正实现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的目的。

良性发展的农村教育是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稳定农村社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待遇的有力保障为农村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从以上几点出发,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做出卓越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毛中特论文

毛中特论文

毛中特论文

毛中特3000字论文

毛中特论文题目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论文兼讲稿

毛中特论文——教师待遇
《毛中特论文——教师待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师待遇论文 教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