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3: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电话:电邮:教师:得分:2011年月

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摘要:2009年,李大钊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恰逢现在正在进行党课学习,看到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响应党课中学习党史的号召,同时基于各类文献,在我个人心底对李大钊同志的印象有一定的形成,并且就其个人,思想,与其社会影响展开讨论。并阐述人物印象形成的依据,过程和感想。

关键词:我心目中;李大钊

若要认真地说起来,我只能说,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李大钊同志和他的思想,当然这其实仅与时代有关,没有那种环境,没有那种压力,所以不会迸发出那样的爱国之心,不会有改革的激情。这种隔阂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了,就如同生在现代化的人永远想象不到古代点煤油灯 1

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党的团员,我真的正在试图去理解那些先辈,我清楚地知道,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只有理解才不会遗忘。

一、他是一个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慈爱的父亲。

一开始知道李大钊是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父亲李大钊》,每当想起,眼前总是隐约浮现一个身材魁梧,表情严肃的男子,弹着风琴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场景。

那时他的儿女们还还很小,他们学习的歌曲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的一点点浮夸,都是赞扬目前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多美好,生活多美好,实际是,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改良总是不见效果,李大钊同志直接见证了中国改良的失败,并且由唯心主义进行了巨大的转变,支持了共产主义。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对政治放长目光,从小就忧国忧民,从小就爱国。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1]——李葆华

由此可见,李大钊是让儿女又敬又爱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二、他是一个爱国者

他是一个执着,冷静,有责任和担当的爱国者。

习近平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

我不禁想多了解李大钊同志一些,根据人民网李大钊的生平简介和生平年表,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3]。不得不说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天赋,有一种执着的勇气,因为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救国的思想,但我必然不会有救国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点,我明白这就是伟人和无知的差距。我或许是思想的巨人,但我无疑是行动的矮子,我们需要这样的李大钊,带领我们走进新的时代,带领那时候思想没有觉悟的人们。

当然很难想象,李大钊同志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拥护者,由唯心论者转变为唯物论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如果不是热烈的爱国情怀,不是执着的救国信念,怎么能达到“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的思想呢?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钊同志的老师、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 壮烈牺牲,但他不怕。[5]

1915年,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不悔。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奋不顾身、英勇战斗

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三、他是一个领导者

他是一个有远见,能变通,成功的领导者。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

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从“1913年10月 见到日本帝国主义新出版的《支那分割之命运》,当即与北洋法政学会同人写了《“支那分割之命运”驳议》数万言”[4]开始,他总是紧随时代的步伐,写下《警告全国父老书》,编印《国耻纪念录》,发表《厌世心与自觉心》,批判了当时的厌世自杀之风,批评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他总是观点鲜明,勇于表达,用于批判,坚持自己。

他看到了失败,并且从各个角度寻找原因,当十月革命成功后,他终于找到了希望,他接受了并且有远见的意识到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且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他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种者,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写道“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6]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大钊同志总是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他“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7]

李大钊是文化革命当之无愧的领导人,也可以说是《新青年》执笔者中惟一有独特思想体系的人,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最早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中心人物。

正是这样一位具有深邃历史眼光和长久战略目光的领导者在前面举起呐喊,我们才能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艰难却迅速的传播开去。他的大无畏姿态坚定了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四、走进李大钊——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

“我常说,研究一辈子李大钊,自己年轻时没读懂,犯过低级错误,到老了也没完全没 懂。积几十年经验得知,读懂李大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8]——张静如

我走进不了他的时代,也走不进他的生活,而我能做的们只是更加努力的贴近他的思想,当思想与思想碰撞出火花,一定有什么会在深邃的角落产生出深刻的共鸣。我决定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为旨入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是毛泽东最早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提出的。[9]但严格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其逻辑起点来看,是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改造自己世界观的同时,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并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过程。[10]

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已然顺应时代的需要,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并较早地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他很早就认为,考虑中国的问题,不能“置吾国情于不顾” [11]。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接受某一学说时,“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 [12]。对一个社会主义者来说,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13]。这实际上已经初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李大钊进一步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命题。他说:“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斯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详细一点说,就是依马克

斯的唯物史观以研究怎样成了中国今日政治经济的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14]这些论断,不正是对于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获得自己的中国特性的一种恰当的提示吗? [15]不正是对当今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的一种有益探索吗?

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他强调,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

不管他曾经坚持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有多么的相悖,然而当他接受并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走在前端的战士,一旦他的思想从根本上服务于他的革命实践,思想与实践交流之窗拉开,他的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也是必然的了。在这过程中,他的矛盾,他的“阶级调和论”是那么鲜为人知,他的挣扎,他的自我斗争已然成为了他必须坚持的信念,是他领导胜利的脚印。

李大钊之所以会成为李大钊,正是因为他不同的经历,他艰难的转变,他非一般的坚持,他的无畏,他的远见,他的学识,他的文笔,他的思想,他的影响。我们不会忘记,因为,时代的河流,永远击不碎他思想的礁石,并且有绿意盎然的大树应经在其上生根发芽,给后来者投下一片绿荫,送去阵阵幽香。

【参考文献】

[1]李葆华.我的父亲李大钊[N].新民晚报

[2]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R].2009年10月28日 [3][4][5]人民网.[OL].

[6]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J].《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第5卷第5号①

[7]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00.htm

[8]张静如.读懂李大钊[J].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2009年11月27日

[9]周尚文.《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标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C].2008年第5期。

[10]张正光.《论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和贡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C].2008年第6期

[11]《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页。

[12][13][14]《李大钊文集》下.[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

9、

34、711。 [15]沙健孙.[M].《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光明日报》1994年6月27日。

毛概论文——我心目中的邓小平

我心目中的毛爷爷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