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导游考试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0: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导游考试名词解释.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导游综合知识 第一部分 导游综合知识上篇

1.游客:指任何一个到他(她)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游,连续停留不超过12个月,其旅游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旅游客两类。

2.旅游吸引物: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它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吸引物一般是指有形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广义的旅游吸引物除有形的旅游资源外,还包括旅游服务、社会制度、人民生活方式、友善程度等无形的旅游资源。

3.旅游服务: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以一定的物质资料为凭借,为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旅游服务分为分散型和集约化两种。

4.旅游设施: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它包括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 5.旅游者:指任务一个到他(她)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去旅行,其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旅游者是游客的一部分,也称过夜游客。

6.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从宏观角度,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7.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人文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

8.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来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自然旅游资源分为三大类: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

9.旅游: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10.旅游业:即旅游产业,它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六个环节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1.谥号: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诸侯大夫的称号由天子或朝廷赐予。其作用一是区别尊卑,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二是明示褒贬,以激励后人。谥号所用的字含义主要包括褒扬、贬责和同情三类。

12.庙号:中国古代皇帝死后进入庙室,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 13.年号:中国古代帝王为记载自己在位的年数而确定的名号,始于西汉武帝,以后的皇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改年号纪年,称“改元。皇帝的年号多用两个字,个别情况也有四个字的。元代以前,皇帝的年号常因出现”祥瑞“或发生重大事件等原因而更改,因而一个皇帝可能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皇帝的年号一经确立,一般不再改元,所以一个皇帝通常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人常以年号作为该皇帝的代称。

14.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成60组用以纪年的方法。

15.阴阳: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的日照向背,后引申为相互对立或消长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等。 16.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的总称。其中,儒家创始人是孔丘,代表作为《论语》;墨家创始人墨翟,代表作《墨子》;道家创始人李耳,代表作为《老子》,又名《道德经》;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代表作为《韩非子》;兵家代表人孙武,代表作为《孙子兵法》;阴阳家代表人邹衍。

17.丛书:被冠以总名的各种单体著作,称为丛书。中国的丛书始创于唐代,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丛书两种形式。

18.类书:按类采集群书、汇编各类资料以供寻检之用的工具书称类书,始创于魏文帝时的《皇览》,体例有专收一类的,也有综合类,以综合类居多。 19.丹青:中国的绘画艺术简称“国画”,又称“丹青”,因用朱红、青色居多,故得此称谓。它以中国特制的毛笔、宣纸、砚台和墨为作画的工具和材料,属于东方绘画体系,与西方流行的油画相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按其绘画方法可分为工笔、写意及半工笔半写意三种;就其题材而言,则大致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作品。

20.圭表: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包括“圭”和“表”两部分,互相搭配,用来度量日影长度。“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于圭的南端,根据正午表投射在柜面上的影长,来判断冬至日、夏至日与二十四节气。

21.宗教: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古老的意识之一。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越自然、超人间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22.伊存授经: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标志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3.“永平求法”:汉明帝夜梦金人,于是派大臣蔡愔、秦景等18人前往西域拜求佛法佛经。至大月氏国,遇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得到佛经佛佛像,于永平十年,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史称“永平求法”。 24.开斋节:新疆称肉孜节,时间是教历10月1日。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在斋月期间,每天从日出至日落要禁食,并禁房事。

25.宰牲节:又名古尔邦节、忠孝节,时间是教历12月10日。在中国,宰牲节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据传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命他杀儿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遂产生宰牲节。穆斯林每逢此日举行会礼,互相拜会,并宰杀牛、羊、骆驼,互相馈赠以示纪念。

26.圣纪节:又称圣忌日,是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时间是教历3月12日。相传那天为穆罕默德诞生和恨真(逝世)的日子。圣忌日当天举行圣会,诵读《古兰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等。

27.四圣谛:谛即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个神圣的真理。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痛苦,这个真理教苦谛;一切痛苦都由烦恼、迷惑集聚,所造恶业引起,集是苦因,苦是结果,这个真理教集谛;灭除烦恼惑乱,可获得解脱生死的涅槃境,这个真理叫灭谛;灭除烦恼必须修道,这个真理叫道谛。

28.七堂迦蓝:一座完整的寺院应具备七种建筑物,称为七堂迦蓝。七堂迦蓝的名称和配置因时代和宗派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有塔、佛堂、讲堂、钟楼、藏经楼、僧房、斋堂等。禅宗迦蓝七堂则由三门、佛殿、法堂、僧唐、库房、西净、浴室组成。

29.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广义上,也把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的各族群众通称为一个民族。

30.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民俗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民族、宗教及语言等诸因素密切相关。民俗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历史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民俗主要有经济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 31.风味:指食品选料、加工及制作所显示的独有风格特点。

32.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33.宫廷菜:皇宫内由御膳房制作的、专供皇帝和后妃们享用的菜肴。宫廷菜具有富丽堂皇,讲究食补,菜品荟萃,技艺精湛及“富贵、珍奇、典雅、壮丽”的特色,在色、质、味、形、器、名、时、养上特别讲究,带有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崇尚一种文采美和工艺美。它吸收了各名族烹饪技艺的精华,融汇了各地传统美味中的佳品,是我国饮食遗产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34.素菜:又名素食、斋食、蔬菜、斋菜。以清丽的风貌和独特的情韵标新立异。饮誉食坛。其主要特点是款式常随时令变化,以时鲜为主,清爽素净;素菜花色繁多,制作考究;富含营养,健身疗疾等。素菜起源去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35.药膳:以中药材和食物作为原料,经烹饪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饮食。它“寓医为食”,是我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饪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36.酒:用高粱、麦、米、葡萄等粮食或水果经过糖化发酵配制的含有乙醇的饮料。 37.白酒:是用各种含淀粉糖分的原料,加上辅料、酒曲、酒母及水等,经过糖化发酵后用蒸馏法制成的饮料。一般在40—65度之间的为高度酒,40度一下的为低度酒。

38.黄酒:是以糯米或粳米、籼米、黍米、玉米等为原料,蒸熟后加入专门的酒曲,经糖化发酵后而压制而成的一种饮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酿造酒,主要产在长江下游一带。其酒精含量一般在16度至20度之间。黄酒还可作烹饪的作料及中药的辅料。

39.果酒:是以葡萄、苹果等各种水果或浆果为原料,经糖化发酵后压榨过滤的低度酒。 40.啤酒:是用大麦芽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再加上水、淀粉、酵母等原料,经糖化发酵后压制而成的一种含二氧化碳的饮料。

41.配制酒:又称露酒,是以白酒、葡萄酒、或黄酒作为酒基,配以中药材、香精和糖等原料制成的饮料。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滋补、治病的饮料。

42.绿茶:是不发酵的茶叶。它通过高温杀青以保持鲜叶原有的鲜绿色,其多酚类不氧化或少氧化,叶绿素未受破坏,从而使绿茶泡好后茶汤呈绿色,香气清新芬芳。按其加工工艺一般分为功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大类。

43.花茶:是以茉莉、珠兰、菊花等鲜花经干燥处理后,与不同种类的茶胚拌和窨制而成的再制茶。又名香片、香花茶,是我国独特的一种茶类。花茶按其茶叶的种类可分为:花绿茶、花红茶、花乌龙茶三大类。

44.白茶:是不发酵的茶叶。它是在加工过程中不揉捻,仅经过萎凋便将茶叶直接干燥的茶。白茶茸毛多,色白如银,汤色素雅,处泡无色,毫香明显。

45.压紧茶:是用绿茶、红茶等作为原料,经过蒸软后压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加工茶。由于此茶多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常被称为“边销茶”,紧压茶可分为沱茶、砖茶、方茶、饼茶、圆茶等几类。

46.饮食文化:由饮和食组成,饮通常指茶、酒及其他饮品,食专指主食和副食。主食指经常用以解决生理必需的五谷杂粮及其制品,副食是指相对于主食而言的食物,包括肉禽、蔬菜、瓜果及调味品。

47.风物特产: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具有民族性的、有生命力的,对人们具有感染性的物品。一般具有形象性、艺术性、新颖性、纪念性和实用性。既能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生理上的需要,又可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48.中药材:中药中的一类,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供药房配方及制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药。

49.中成药:中药中的一类,是按固定的中药处方制成的呈各种剂型的成品药,其研制历史较悠久,是历代中国医药学家临床试验的经验结晶,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0.景泰蓝:该工艺由14世纪由云南传到北京,兴盛于明朝景泰年间,是驰名中外的工艺美术品。其制作多用于宝石蓝、孔雀蓝等蓝色珐琅釉料。北京景泰蓝是由一种将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又称“铜掐丝珐琅”。景泰蓝品种数以千计,造型优美、纹样丰富、色彩深厚、富丽堂皇。与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51.瀑布:是由溪、泉、河、湖等水体经陡坎断崖时,凌空跌落而形成的特殊水景。它是自然山水结合的产物,由溪流、跌水和深潭组成,具有形、声以及动态的景观特点。其景观特色和价值,主要由瀑布的宽度、高度、水量以及瀑布的形态和周围的环境配合所决定。 52.矿泉:通常是指一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机体和气体等特殊成分,具有医疗和保健价值的泉水,其矿化度一般大于或等于1克/升。

53.康乐气候:是指人体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一般指气温在10℃—22℃之间的气候条件。 54.台基:又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可分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四个等级

55.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件组合中的一种支承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木块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处于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等级越高。

56.左组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为体现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等思想观念,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祭祀帝王祖先,称为左庙,因是天子的祖庙,又称太庙。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57.前朝后寝:这是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后寝是帝王与后妃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后寝设有床具,供休息之用。

58.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一般为石制,柱身上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方板和蹲兽。它体现皇家的尊严,是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59.礼制建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对组要的崇敬,对土地、粮食、天地、日月各种自然神的崇拜,对各种文神、武神及其他神的尊敬。为了寄托这种崇敬和感恩的心情,产生和形成了各种坛庙建筑,称为礼制建筑。

60.宝城宝顶: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墙,城内填土,城中的土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称宝顶。地宫即在封土之下,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雕刻着皇帝的庙号、谥号。

61.世界遗产: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的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它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类。

62.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穿脱手工艺技能等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 63.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以及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二部分 导游综合知识下篇

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其轮廓像菱形,因地表沉积层以紫红色的砂岩、页岩为主,也称为“红色盆地”。 2.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这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又称“川西平原”、“川西坝子”。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平原地势平缓、河渠纵横,土地肥沃,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垦殖历史悠久,素有“天府”之称,是中国中药的粮油基地和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区。

3.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4.天府之国: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指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此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特产富饶的地方。历史上最早的“天府”指的是关中平原。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四川作为“天府“正式载入史籍,最早见于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娘是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5.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荒芜。清王朝为解决劳动力和粮食问题,采取了移民垦荒的举措,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最多是湖北人和湖南人,当时湖北、湖南是一个省,简称“湖广”省,民间把这次移民称为“湖广填四川”。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8.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凭借当地农村自然和文化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开发的具有观光、游览、科普、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活动。它是以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它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

9.生态旅游:一切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生态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生性文化,它强调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导游考试

导游考试

导游考试

导游考试

导游考试

外国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历年考试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考试_名词解释

考试资料名词解释

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导游考试名词解释
《导游考试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