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中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赛课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1:1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兴国六中第二届“逸挥杯”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文科)评课

经过五天的角逐,兴国六中第二届“逸挥杯”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文科)圆满结束,这是一次成功的赛课活动。

一周来,我们有幸见证了11位老师在讲台上的教学风采。虽然每一节课只是教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护,太多的心血,太多的关注,因此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值得回味,也有许多精彩的时刻温暖着我们的教学历程。

的确,这充满着生命本真的情性、个性和人性的课堂,让我们沉静,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动容。 可以说,这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是对全校中青年教师群体素质的大检阅,是教学的交流和研讨。每位参赛教师都充分依靠了本备课组的力量,充分借助了“班班通”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智慧、心理素质及舞台风采。每次走进比武课堂,我们就走进了一个个愉悦的合作课堂,带着期待,带着满足,也带着留恋。一周的比武课堂,让我们眼前亮堂了许多,胸臆舒展了许多,心灵清澈了许多„„

一份份详尽的教学设计,一堂堂精彩的教学展示,集中反映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充分说明我校课堂教学活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我们可喜地看到,老师们在此次教学比武中反映出了良好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已经实实在在地在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贯彻执行。11位老师都放下了对学生的束缚,积极给孩子创设自由表达的环境,孩子们在充满灵性的课堂里,合作讨论,自由挥洒,进行了愉悦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得到了心灵释放的自由和幸福。

在这次赛课中,老师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了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问题,老师们不约而同地“从形式入手”,重视小组合作评价,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张华炜老师在讲《分数的品质》时,将课文讲解和导学案有机结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并积极营造情境氛围,巧妙设问,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钟翔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竞答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那一个个跃跃欲试的身影,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

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是课堂教学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本次赛课中,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大胆改变传统做法,多在单项练习上,如“组词造句、说写片断、仿学仿练”等方面下工夫,这种课型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是极为有益的。如钟国烽老师在讲解《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先采用“通过本文,我学到了„„”这一句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后来在小组讨论中又使用“本文使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的什么”来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模式目的性强,很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肖倩颖老师结合七年级同学好动的特点,把娱乐元素引进英语课堂,制作有创意的课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许德锋老师在《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中把写作的

技巧自然地隐藏在“闲聊”里,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感悟写作之道。课堂上,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死搬硬套的传授,而是像综艺主持人一样,在学生中间来往穿梭,和学生融为一体,和孩子们脉搏一起律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谈话,自然无痕地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重视课堂教学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实践,是本次赛课呈现的一大亮点。在课程层面,老师们不约而同地从不同方面关注了课堂课程文化:本次赛课是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并允许在原有教材基础上适度开发。我们细品了这11个课堂,发现了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实践做得相当突出:梅玲老师在《荷叶母亲》中以“母爱”这个伟大而厚重的温馨话题,营造课堂氛围,引领铺陈,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营造出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场。既将“文本之情”、“教师之情”与“学生之情”融为一体,又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用思想去浸润孩子的思想,使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及三维目标得到了得到了有机融通。课堂上,她深情朗诵,演绎母爱,声情并茂,为孩子们打开了情感的大门;巧设题目,引领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细心指导小组合作,深入理解形象。她柔情似水,学生情思绵绵,感受良多。李荣铭老师的《散步》则从亲情这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了拓展,那富有创意的“心”形板书,以及“仿写练习”的亲情大体验,荡气回肠的“我爱我家”歌曲,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令人如沐春风。魏云老师的《红军长征》在阐述长征精神时以诗词《长征》开篇,又以诗词《长征》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不仅如此,她还结合我校地域特点和“两红孩子”实际,大大的拓展了课堂内涵,给人一种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之感,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还可喜地看到,一些长期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开始有了一些质的改变,不少课在摈弃形式,讲求实效上步子较大。如钟明梅老师和刘盛楠老师,她们的课堂很有章法,重基础、稳打稳扎,选题典型、讲练结合,拓展延伸、容量丰富。她们从整体着眼,从内容入手,不着眼于细节上的昙花一现,不满足枝叶上的修修补补,不屑于形式上的乱花纷呈。她们立足自我,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上出了自己的精彩。

这11节课像悄然飘来的缕缕清香,让我们神清气爽,意犹未尽。拨开课堂上那层层叠叠、纷纭复杂的教学表象,站在课程观的高度,理性回望和审视这11节课,我们发现:

(1)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的讲解偏深、要求过高、练习内容过难,超过了学生心智发展水平,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有距离。

(2)有的课教师讲得多,学生互动少,造成课堂压抑。

(3)有的课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对题材限制过于狭窄,开发拓展力度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明朗,学生思想受到束缚,思维没有完全打开,主动性自然无法发挥;

(4)有的课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创新,看不出课堂上有什么突破。

(5)有的课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技指导,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过急,不停地往前赶,缺乏耐心。

(6)有的教师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水平有待提高,在怎样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上仍需努力。

(7)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课前(课后)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本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考点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不上“糊里糊涂”的课。

(8)在使用“导学案”上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发了“导学案”但没有运用好“导学案”。山东杜朗口中学就是在“导学案”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学习”建设上着力。请全体老师也在这两点上多钻研,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鹿》评课稿

片段教学教师评课稿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课稿

教师评课比赛小结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评课稿

六中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赛课评课稿
《六中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赛课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