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设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法律系09法学2班 240996218 黄艺凤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关键词:三农问题,优势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以城带乡,资源新配置,塑造新风貌。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1.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是建设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新农村的建设才有产业支撑。 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新时期培植新优势产业的范畴经过探索会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优势农产品出口、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等方面,都是培育新优势产业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2.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措施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难与农民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十一五”期间,一定要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根本,首要的是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要让所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要按照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标准,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 发育新经济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建新经济组织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应当尽快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在法律上明确其财产关系和责任形式,明确其与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有社会团体法人公益性的属性,也有企业法人经营和营利的属性,应赋予农民

合作组织独立的合作社法人的法律地位。为了使合作社能在经济上逐渐自立,各级政府必须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和金融支持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要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特别是在提高对农户的贷款覆盖面,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切实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应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鼓励、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小额金融的作用。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发育、培养民间金融机构,放宽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的限制。

3.以城带乡新机制是建设新农村的有力引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这也是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关键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若城镇化率按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计算,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8.28亿,比2002年增加3.26亿。这意味着从现在到2020年,将有2.89亿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

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要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城市的财政支出和各种公共服务不能仅考虑城市户籍人口的需要,应该有效服务于全社会。应把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进城农民视同常住人口对待,应把外来人口对住房、就学、医疗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要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在大中城市的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应给予办理城镇常住户口,逐步实行以居住合法、固定职业为户口准入条件。

4.资源新配置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在取消农业税以后,不要急于对农民开征新的税种,“以税惠农”应该成为今后国家财政对农民支持的一项重要政策; 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加快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并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

5.塑造新风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未来新农村的面貌是什么样的呢?韩俊形象地回答说,新农村是阳光的、健康的、文明的农村,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农村。 人与环境有一种互动的关系。 长期以来,一些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一直不尽如人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应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了。

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在农村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要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实现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发展目标。

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