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农村建设

关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

实施意见

(讨论稿)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开局之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发(2006)1号及省、州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抓好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2006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2006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州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国务院、省、州、县“十一五”规划要求,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制定综合措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构建和诣社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以上,达83480吨左右。

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以上,达4.35亿元左右。

畜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以上,达1.7亿元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4以上,人均增收150元,达2178元。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四)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着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让农民真正受益;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在实践中探索农村各方面的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不搞形式主义;必须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五)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六)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将农技推广和农技人员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稳定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补助经费,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科技富民强县等工程。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

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乡镇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七)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

(八)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我县要树立精准农业观念,充分发挥政策和科技作用,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围绕实现粮食生产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突出抓好优质水稻、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等大宗粮食品种种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今年我县各级财政将投入50万元左右,围绕特色农业调优种植业,一是将杂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扩大杂交玉米普及面,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二是以龙山、羊场、湾寨等坝子乡镇为主,扩大超级稻的示范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要达到6000亩以上,要确保示范区域粮食产量亩均增长100公斤以上,为来年的推广普及打下坚实基础。各乡镇、各部门要早抓紧、早落实,加大对杂交玉米种植和超级稻示范种植的投入和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为农民增收10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5.6元以上。

(九)要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重点围绕实现畜牧业发展由分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继续抓好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加强畜禽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力争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畜牧业发展有关精神,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县将投入40万元左右建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小区,在2005年的基础上新增牛出栏1000头;新增猪出栏5000头;新增羊出栏5000只;新增禽出栏20万羽,使全县农民新增纯收入达50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新增27.5元以上。畜牧养殖业要在品改、饲料、防疫三大工作上下功夫,通过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的载体作用,使我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围绕推动农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积极培育烤烟、蔬菜、养殖等协会和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大力抓好蔬菜产业的发展,今年县将投入30万元左右扩大生产规模,在2005年的基础上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新增纯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蔬菜的新增38.3元以上,同时要加快建立蔬菜批发市场和脱水蔬菜加工企业,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抓好烤烟的集约化经营,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要确保和提高烤烟的质量,必须在主攻单产上下功夫,要借助2005年烤烟丰收,烟农得实惠,种烟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得有利时机,在优化区域、优化烟地、优化烟农上下功夫,走烤烟集约经营的路子,使我县烤烟收购量完成州下达的2.71万担的任务,担均价在460元以上。

(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县级龙头企业的认证试点工作,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挥乡镇企业的促进作用,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定单农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

(十一)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十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十三)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十四)坚持完善和大力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把种植杂交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推广农业科技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完善对农户的直接补贴办法、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方式和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办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加快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支农机制。积极采取对农民实行农业生产资料直补等办法,努力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真落实“三个高于”的要求,2006年,保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直接补助资金、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十五)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要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导富”、重点在于“导富”。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锲而不舍地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坚持分类指导,综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长期救助等措施,在切实搞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抑制低收入人口返贫问题,稳定提高其生活水平,确保完成上级下达我县今年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900人和低收入人口的任务。要坚持突出重点,落实好对一类扶贫重点乡的各项扶贫措施,增加对列入整村推进计划的7个一类扶贫重点村的投入。一定要用好扶贫资金,对分配到县的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要确保落实到整村推进的重点村。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乡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加工运销业,参与扶贫开发。并积极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使贫困乡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逐步脱贫致富。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十六)加大投入,加快农村道路、人畜饮水、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乡村道路的路面状况,保证车辆畅通。着力改善尚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村寨群众的饮水条件,逐步达到安全饮水的目标。着力改善农村通讯、通广播电视难等情况,力争一定时期内实现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促进信息的传播;

(十七)加强农村村寨建设管理和生态、能源建设。开展村寨治理试点,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住房改造、圈舍改造、给排水和消防设施建设、垃圾处理、房屋地面硬化、庭院净化美化、周边环境绿化等问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突出、风情浓郁的新村寨。把生态能源建设作为构建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今年再建1500口以上,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抓好生态村的示范和推广,全县今年再建10个以上文明生态小康村,各乡(镇)要早选点、早确定、早启动,使新农村建设有具体的载体,不断扩大这一项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面。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工作和荒山造林任务,稳定退耕还林政策,确保退耕地不复耕、不反弹,落实好“五个结合”,统筹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抓好退耕户的科技兴农和非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发展经济的能力;

(十八)深入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重点抓好基本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着力实施好烟水配套工程。继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投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坡改梯要逐步从以整治坡耕地为主转向以配套小微型水利设施为主,逐步完善已建坡改梯工程的水利配套。基本农田建设主要围绕整村推进在一类村实施。

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十九)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推进以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文体站、村文化室为重点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使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经常性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二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和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尽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继续实施地氟病防制工作,今年全县改炉改灶15000户,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十一)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远程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今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确保“两基”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的管理和应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加强教育收费监管,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二十二)着力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围绕农民素质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抓好科技培训和推广,把加强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的重大措施来抓,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畜牧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依托和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中学要增加农业实用技术教学内容。进一步搞好农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鼓励中介机构、用工单位对农民工进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要积极创新培训机制,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大力倡导整村培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培训效果。通过集中技能培训、骨干培训、现场培训、千家万户的普训,使全县4万户农户逐步实现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县今年要新增劳务输出1200人,力争县内企业新吸纳劳动力2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增收达1440万元以上。

(二十三)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

七、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二十四)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化解乡村债务工作,从体制机制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统筹推进粮食流通、征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十五)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二十六)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把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保证,在深入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切实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增收致富的本领,提高他们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稳定的能力,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积极发展农村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具备条件的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二十七)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坚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九、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十八)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多为农民办实事,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行领导干部、机关单位挂钩联系制度,组织干部深入乡村指导新农村建设。

(二十九)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着眼当前、规划长远的要求,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步骤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以县为单位制定村寨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制定村寨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对符合指导目录的建设项目予以资金和实物补助。财政要安排规划专项经费。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突出民族特色、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各乡镇也相应搞好本乡镇的规划。

(三十)认真抓好试点示范工作。我县今年主要抓好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强示范点建设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试点示范的要求是: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整合力量、形成机制;群众自愿、示范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试点示范的目标是:示范村经济发展增长率、生产技术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村容村貌整洁,适宜农户全部使用洁净能源,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率高;民居适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街巷干净,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农村劳动力培训率高,有一批农村适用技术专门人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更加完善,基层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三十一)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宣传舆论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