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北京喜讯到边寨讲解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8: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内容]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三、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理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聆听,在听、说、唱、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享受。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师:同学们,回顾我国近十几年来喜讯不断,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我国还过了60周岁的生日,神舟一号上天,这一个个喜讯无不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在1976年,也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个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更是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喜讯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二、聆听片段,感受情绪 师:有一首乐曲就充分展现了当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面。(播放主题一音乐片段)

生: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三、简介创作背景

师:是什么喜讯让少数民族同胞这么高兴呢?

师: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终于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

四、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听的音乐片段就是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该曲是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所以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师: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我们知道,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从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当北京的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那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朋友自然是欣喜若狂、纵情欢庆。

师:今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民一起从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北京传来的喜讯吧,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片段,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通过简介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当时举国欢庆的壮观场面。

五、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初听全曲

1.聆听主题一

师:刚才那段音乐(主题一)在全曲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出现两次,全曲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 2.体验乐曲风格

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情景?

生:热烈、欢腾的情绪,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3.熟悉各主题曲调

师:同学们对照着书上的各主题曲调跟着乐曲哼唱,当听到每段曲调出现时,请用手指数举手示意。

生:跟唱主题曲调。 设计意图:采用演唱主题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是因为演唱比聆听的体验更为直观,更易于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

(二)复听全曲

1.认识管弦乐队乐器的配置

师:管弦乐队由各类西洋乐器编配成一个大型乐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

师:这首乐曲总共有5个主题 ,加上一个短小的引子,每一个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来主奏表现乐曲的情绪和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边听主题边熟悉曲调,并指出各乐段开始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各主题的片段,听辨每个主题的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书中选择相应的乐器。

2.分析各主题曲调的乐器演奏形式(课件演示) (1)引子——圆号

认识圆号:课件出示音色饱满低沉 (2)第一主题——管弦乐合奏

(3)第二主题——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这段音乐主要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的,同时伴以铃鼓清脆悦耳的打击声,使轻巧活泼的音乐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簧管 (4)第三主题——小提琴、中提琴等西洋弦乐家族的成员们演奏 小提琴

中提琴 ->

(5)第四主题——双簧管

(6)第

五、六主题——小号 铃鼓

(7)第一主题再现——铃鼓加乐队合奏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管弦乐队乐器,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乐曲中所出现的管弦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三)分段欣赏

师: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中用音色的变化表现时而全体欢歌,时而独舞或对舞,在欣赏时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1.引子

师:这段音乐象什么的声音? 生:像牛角号的声音。

师: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象在传播北京的喜讯,让我们一起来随音乐模拟一下号角声吧,注意号角声要有由远到近的感觉,象山谷里的回声。

生:模仿圆号的演奏姿势吹奏表演。 2.第一主题 1=bE4/4

师:这由近到远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打击乐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男女群舞的情景。我们再跟着音乐一起来用刚才的节奏伴奏一下主题一的音乐吧。

3.第二主题 1=bE4/4 -->

师: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 生: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 师: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 生: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师小结: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姑娘群舞。

师: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嚓、嚓嚓、嚓嚓”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串铃、人声为第二主题伴奏。

师:力度强的部分由串铃伴奏,力度弱的部分由其他同学有节奏的读出,“嚓嚓、嚓嚓、嚓嚓”

师:效果非常好,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跳了起来。 4.第三主题

师: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打击乐的伴奏声? (师出示双响筒和响板,供学生选择) 生:双响筒。 师:谁能用双响筒来敲一敲?

师: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场面? 生:骏马奔驰。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来来模仿马蹄声?(弹舌声) 师:同学们用弹舌模仿的太像了。我们随音乐来试一试。 5.第四主题

师: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第四主题)

生:力度变弱。

师: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使人们热烈的情绪慢慢的平和了下来。那么,这种优美抒情的音乐适合群舞还是独舞?

生:独舞。

师: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同学上台即兴独舞。 6.第

五、六主题

师:这一主题的力度与上一主题产生了怎样的对比? 生:强烈的对比。

师:对,力度变得如此强烈,那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情绪更加热烈。

师:这段热情奔放的旋律由小号演奏的。它的音色高亢明亮,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恰似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跳起了彪悍强劲的舞蹈。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号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木琴的旋律和圆号的长音。

师:清脆的木琴旋律声代表的是谁在舞蹈? 生:小姑娘。

师:对,那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出现了。你听,小姑娘和小伙子的音乐交替出现了几次?(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出)

师:你想像一下,小伙子和姑娘们正在干什么?

师揭示: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对舞比赛。这段音乐表现了对舞的场面。

7.第一主题再现

(师生随音乐敲击“咚— 咚—∣ 咚 咚 咚咚‖”)

师:管弦乐家族的全体成员们再一次齐心协力,奏响了辉煌灿烂的乐章,全曲在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使音乐欣赏更有目的性,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配入打击乐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与创造的能力。

六、拓展欣赏,加深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尽情的感受到了管弦乐队给我们带来的来自我们首都北京的重大喜讯时的欢腾情绪和场面。

师:今天,我把中广民乐团也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民乐队是怎么来表达这首乐曲的?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生:认真聆听并模仿演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欣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七、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的太棒啦!从这首乐曲中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大家族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非常的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就象歌曲《爱我中华》一样,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同学们,就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奋起步伐,建设我们的国家!(在歌曲《爱我中华》中下课)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管弦乐

郑路、马洪业作曲 引子 一 二 三

四 五六 尾声

教学反思: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

2、听辨乐器的音色;

3、体会音乐色彩、速度、力度变化,体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举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通过聆听片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体验。为吸引学生欣赏时的注意力,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哼唱主题音乐,并以主奏乐器为主的欣赏目标进行欣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通过分段欣赏,配入打击乐器,同时还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表演了几个相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热烈、奔放、万众欢腾的激昂场面,从而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共鸣。通过播放中广民乐团的民乐演奏,使学生体验到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师启发学生去体验和思考时,在学生参与中、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北京喜讯到边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专题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音乐教案《北京喜讯到边寨》

北京喜讯到边寨讲解
《北京喜讯到边寨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