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业

侯菲菲

理学院2012级生物物理学1210150710111089

政治4班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侯菲菲

理学院2012级生物物理学政治4班 1210150710111089

内容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

就业问题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说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较快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还是显得“杯水车薪”,很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

关 键 词:就业;大学生;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说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较快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还是显得“杯水车薪”,很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面对此种情形,有人戏撰一联,上联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对联的内容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层面上,却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扩招过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今年是559万,大约是2002年的4倍。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压力,逐年累积下来,导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造成供严重过于求,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白领”岗位严重不足。另外,由于社会资源向公权机构过度集中,市场相对失衡扭曲、发育滞后,使得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市场企业,反倒成为大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就是一个例证。

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和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出口大国,沿海许多以出口为生的中小型企业,在国外订单减少甚至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裁员或关闭的决定,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这直接造成不少在其工作的大学生失业,而其中的下岗人员又必须重新择业,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在危机来临之际,开始缩小他们的招聘名单,甚至一些干脆取消了校园招聘会行程。

四、大学培养人才类型、方向与市场脱节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校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

实际。其次,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而且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面对以上各种错中复杂的困境,解决大学生就业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来应对,多管齐下,方能摆脱困境。

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

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定位和就业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就业规划图并付出行动,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调整,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取得人生的成功。我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