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班上学期国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2: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的形式美

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在我园《多元化美术活动园本化课程研究》的背景下,深入挖掘水墨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初步了解国画,让幼儿学会运用国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过程上使它真正发挥其“艺术语言”的功能。让幼儿体验绘画的兴趣,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孩子认识水墨画,认识文房四宝,初步了解毛笔的特点和功能,并对毛笔产生兴趣。

2、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幼儿绘画用品:笔、墨、纸、砚、等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演示课件PPT1水墨《金果》《桃子熟了》

2、了解形式美概念: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中国画的形式非常的美: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笔墨之美、章法之美四个因素。

二、走近国画大师作品白石老人《鱼》《鸳鸯》的世界去感受它的形式美。

1、白石老人笔下的鱼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鱼有什么不同呢?

2、幼儿分组讨论

小结:生活中鱼是透明的,直的,显得呆板,不是很美;艺术作品的鱼非常有趣,很灵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三、认识文房四宝

1、这是谁呀?(毛笔)毛笔一直没说话,那么它有什么本领呢?(毛笔可以写字,毛笔还可以画画)。

2、学习握笔,教师示范执笔方法:老大不碰头,老三力气大,抱着大树朝里弯,老四老五藏起来。

四、尝试表现

1、探索发现线、点、快慢、顿挫,体验在宣纸上绘画特有的美感。

小结:中国画以线造型, 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 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互动和谐,本节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互动,让幼儿通过欣赏、观察促进思维活跃,能畅所欲言。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通过体验中国大画家的作品欣赏,感受作品水墨神韵,形象的灵动美,激发幼儿对中国画的兴趣。通过儿童化的儿歌让幼儿学习不同的握笔方法, 探索发现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让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中国画:爬长城

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长城一起看过**,孩子们对于世界第一的古长城很感兴趣。于是本次设计了特色活动水墨画《建长城》,活动前让幼儿欣赏连绵不断的长城的雄伟,感受古代人的智慧和勤劳,这也是一次体现我园园本课程的活动,尝试让幼儿让幼儿用以学过的中锋来造长城,同时,对于大班幼儿画面物体的形态和特征的概括有一定的基础。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表现形式的美。 目标: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准备:作画工具材料、宣纸、PPT《长城》

过程:

一、欣赏重现

1、欣赏PPT:这是什么地方?有一首古老的歌:“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下面是故乡。”为什么说长城是万里长呢?它造在一个山头上,还是许多山头上?故乡又是哪里呢?

2、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用什么笔法?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

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c:画另一边的城墙(注意城墙与山坡的垂直,不让城墙倒塌。)t:添画烽火台和城墙

c:画稍远的山头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评价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投入,用毛笔来造长城激起了孩子们的浓烈的兴趣。但是发现握铅笔姿势混淆了。老师马上将正确的执笔方法藏在了有趣的儿歌里,只见老师伸出五指,“看,五只猴子爬大树(毛笔)。老大先上树(大拇指抵住笔杆),老二老三抱着大树朝里弯(中指、食指第一指关节勾住笔杆,食指稍高),老四老五躲起来(无名指、小指抵住笔杆)。孩子们听着熟悉的执笔歌,又能找回毛笔的执笔感觉了。所以,在水墨画技能的掌握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纠正,最后,教师将孩子的作品成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绵延万里的长城,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歌曲,无疑在孩子们的歌声里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中国画:蔬菜宝宝捉迷藏

本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主题中得到了家长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带来了各种蔬菜,结合主题进行了蔬菜的创意制作,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写生蔬菜、亲密地与蔬菜接触,本活动选用幼儿感兴趣的《蔬菜宝宝捉迷藏》为载体,运用中国画的形式,以《捉迷藏》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快乐的意境来感染幼儿,从而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一、活动目标

1、在认识各种蔬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重叠和省略的方法表现蔬菜之间明显的前后关系。

2、体验绘画中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中国画操作材料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你们喜欢捉迷藏的游戏,蔬菜宝宝也特别喜欢捉迷藏,看看有哪些蔬菜宝宝捉迷藏游戏?(有青菜、萝卜、还有青椒)

2、呀,躲得这么好的青椒也给你们发现了,它露出什么?

3、萝卜在青菜的哪里?为什么画上只有萝卜一半? 小结:原来,你们只发现萝卜的头,下面的一半被青菜遮挡了,用一个好听的词“重叠”。

二、联想、讨论创作。

1、捉迷藏游戏真有趣,有许多的蔬菜宝宝也想来参加游戏,有什么办法让萝卜躲在蘑菇的后面呢?(教师示范)

2、有什么办法可以在蘑菇的后面多躲几个蔬菜宝宝呢?(请两位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原来,我们在画捉迷藏的游戏时,可以用省略和遇到前面蔬菜笔宝宝提出来画的方法,表现重叠。

三、幼儿创作:

我们一起选几种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帮助他们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吧!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数一数画上有多少蔬菜?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画得既大又多?

2、及时介绍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例如,有几只萝卜就露出根,有的露出一半脸……

3、引导幼儿注意颜色搭配的整体感,同伴协商使用颜料等。

(五)、展示交流。

看看那组蔬菜宝宝捉迷藏的蔬菜既清楚又多?

活动反思:

在主题《有用的植物》活动中,结合主题我设计了“蔬菜宝宝捉迷藏”绘画活动,大班幼儿开始尝试物体的重叠与省略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捉迷藏游戏引起兴趣,孩子们完全进入了角色,我找到了:“番茄的半个脸,因为它的半个脸被青菜遮住了、我找到了半个茄子、我找到了在青椒后面青菜…….”孩子们兴奋地找着,在游戏中探索着躲藏、遮挡的秘密,最后环节,教师提出要求,许多的“蔬菜宝宝”都喜欢参加“捉迷藏”游戏,孩子们将喜欢的蔬菜宝宝都请到了游戏中来好吗?在绘画表现时有的将蔬菜露出了根,有的蔬菜露出头、有的蔬菜则露出半个身体,原来在快乐的摆图操作情景中孩子们,了解了表现重叠的时候,可以用省略和笔宝宝提出来接着画的方法表现重叠,表现时每个幼儿都得心应手,沉浸在躲藏的快乐情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孩子对美术的感受及表现力。

中班国:鲸鱼

本活动是大班“有用的水”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选材来源于线索“在海上在水边”,从动物的基本特征入手,尝试表现鲸鱼的动态特征,在我园《多元美术活动园本化课程研究》的大背景下,探索幼儿中国画活动的教学规律,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去选取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的,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富有儿童化的儿歌形式组织活动,快乐的作画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幼儿大胆的表现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继续积累侧锋侧锋的运笔,学画鲸鱼,并尝试运用改变局部的方法表现鲸鱼的不同动态。

2、知道鲸鱼是人类的朋友,萌发爱护水里好朋友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 课件一份、画有背景的宣纸、墨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了解鲸鱼的主要特征

1、小朋友们都知道《大鲸鱼在海边》的故事吧 ?播放PPT 。

2、鲸鱼长得什么样呢?

小结:原来鲸鱼长着长长的身体,大眼睛、阔嘴巴、鲸鱼又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二、师幼互动— 感知探索鲸鱼的各种动态。

1、感知动态(出示PPT)

看,谁来了?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鲸鱼妈妈好像在干什么呢?

2、师幼探索鲸鱼的各种动态

(1)鲸鱼妈妈会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在游泳时,跳跃时都是什么样的?(请两幼儿上来操作摆弄)。

(2)教师摆弄大教具,进一步感知动态。

小结:要让鲸鱼做出不同的动作,眼睛、尾巴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的鲸鱼就会做出不同的动作。

三、教师创作—用国画的形式表现鲸鱼

1、妈妈笔躺下来,侧锋画身体,笔宝宝站站直,脊背末端加一笔。

2、找到一边勾嘴点眼喷水柱。

3、鲸鱼游在浪花里。

小结:鲸鱼由身体和尾巴组成,鲸鱼可灵活了,当眼睛、尾巴的方向改变的时候,它的身体可朝不同方向,表现不同的动作。

四、自由创作——用国画的形式表现青蛙

1、水里的朋友,知道鲸鱼爱表演,就请鲸鱼去表演,那请你们一边念儿歌,一边讲鲸鱼变出来吧。(画前与同伴商量,使画面呈现出不同鲸鱼的动态)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介绍幼儿的创造性表现, 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姿态表现; 通过生生互动引导幼儿请出不同姿态的鲸鱼。

五、欣赏交流: 水里的鲸鱼表演的朋友越来越多,它们正在快乐的表演。(播放音乐)。 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动态鲸鱼的表现美。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较好地完成预期的目标,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索操作,尝试表现鲸鱼的动态特征,初步解决活动的重点,并通过操作摆弄了解动态的表现方法,最后通过简短有趣的儿歌让幼儿请出不同姿态的鲸鱼,在最后展示环节,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笔下的鲸鱼,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国画:快乐的乌龟

本活动是大班“有用的水”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选材来源于线索“在海上在水边”,从动物的基本特征入手,尝试表现乌龟的动态特征,在我园《多元美术活动园本化课程研究》的大背景下,尝试进行中国画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幼儿中国画活动的教学规律,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去选取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的,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富有儿童化的儿歌形式组织活动,快乐的作画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幼儿大胆的表现表达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拟人化吹泡泡的方法来表现乌龟的各种动态特征。

2、体验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宣纸、颜料、乌龟教具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了解乌龟的基本特征

1、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说说泡泡会变谁?

2、说说小乌龟长的什么样?

2、儿歌,了解乌龟的特征。

二、第二次观看PPT,感受乌龟的动态

1、龟妈妈带小乌龟到草地上玩,感受小乌龟的不同动作。

2、摆图,讲述乌龟的动态

小结:乌龟想要做各种动作,乌龟站的时候,大圆在小圆的后面,往下爬的时候,大圆在小圆的上面,左右走的时候,小圆在大圆的左边或右边。

三、自由创作—— 快乐的乌龟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刚才的观察绘画出不同形态的小鸡

2、鼓励幼儿为乌龟添画小草、水波等丰富画面。

四、作品展示与讲评

请幼儿讲述自己画的乌龟在干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活动反思:

活动来源于主题活动《有用的水》,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乌龟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生物角也饲养了乌龟,所以,在探索表现动作时,幼儿都能想出乌龟千奇百怪的动作,在创作环节,幼儿都能了解先定位大圆的位子,小圆绕着大圆转就能表现乌龟的各种有趣的动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但在,添画环节幼儿洗笔、换颜料等还需加强。

上学期国画班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国画课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国画课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国画课教案

大班上学期教案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

大班上学期体育教案

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

大班上学期安全教案

大班上学期国画教案
《大班上学期国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