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日报时评3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5: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日报时评3.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工荒与求职难为何并存? 2010年03月01日 何勇

新春伊始,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很多企业找不到工人,像等米下锅一样等人开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荒。

用工荒的出现,可能有经济回升向好、企业订单增多的原因,有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专业不吻合的原因,有农民工维权意识提高的原因。大面积的用工荒,意味着我国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产业结构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越来越急迫。

为什么这么说?

应该看到,用工荒的另一面,是大量新增劳动力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目前,我国经济就业弹性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不到100万人就业。也就是说,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每年最多可新增就业1000万人。而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把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放在一起观察,或许更有意义。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朝阳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来了马上可以干活”,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意味着传统的依靠低廉成本,拼资源、拼消耗、拼人力的增长方式急需改变,倒逼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倒逼着产业的升级换代。

解决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比如,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保障水平,抓紧进行技能培训,及时调整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等等。但治本之策,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才不再是什么难事。

人民时评:廉政"高压线"能否挡住贪婪"闯关人"? 2010年03月01日 郝 洪

春节刚过,中央即推反腐重拳,下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前所未有细密,罗列了8个方面的“禁止”和52个“不准”,这些条例之新、之具体,几乎涵盖了行政权力可能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及各种可能。人称廉政“高压线”。但是,“高压线”能否挡住那些贪婪的“闯关人”?

比之13年前(1997年)试行版本,新《准则》的细和新为民众所称道。细——它规范了党员干部公私两方面的行为,在严禁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挥霍浪费等现象的同时,还对婚丧喜庆等个人行为也有明确的规范;新——明确强调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之间的界限,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强调官员不能在市场经济中越位。

这些“细”与“新”体现了中央与时俱进的反腐意识,而要让这一意识成为全国广大官员的共识,仅有此细致、全面的耳提面命还远远不够,《廉政准则》还需要更刚性的约束手段。

除严重违法行为外,如果将《廉政准则》仅仅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视情节轻重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那远远不够。从《廉政准则》上所列52条“军规”来看,条条都够得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但凡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者,就不仅仅是党内处分的事情,就应交由公众审判,也就是交由法律惩治。

法律如何介入?八大“禁止”、52条“不准”,每一条都应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不仅要有法,还要严法重典,真正提高官员在权力异化过程中每个环节需支付的高成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范贪腐行为,建立起廉洁政府。

历史上,重典治吏的例子有很多。明朝初期,《大明律》严惩治官吏腐败之风,严治官吏失职。如为监守盗,四十贯则可处斩;如为受财枉法,八十贯则可处绞刑;如保举有过的官吏要杖八十。其惩治腐败的严厉程度令今人咋舌。

并不是有意拿明朝来做比较,朱元彰用《大明律》重典治吏,直至后来更严厉的特别刑事法规《御制大浩》的出台,不过是为了一个目的,巩固皇权,让朱家龙脉得以延续千秋。今天,我们提倡要严法重典治理贪腐,是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希望建立一个和谐而稳定的社会,因为,只有政府廉洁,社会才会有可持续的稳定。

在《廉政准则》开头“总则”中这样写道:“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其实,党风问题何止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它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民众反腐败呼声日高,经济发展对政府廉洁要求越来越清晰、具体,腐败已成为社会发展重大障碍的今天,运用刚性约束手段治理腐败,这不是可不可以做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做的问题。一个廉洁而守法的政府,这是民众的底线。

人民时评:温总理与网民"勾指相约",网络问政迈向新高度 2010年03月01日 詹勇

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短短两个小时,网友踊跃提问,温总理回答了其中的22个问题。

在这次“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中,总理倾听民意民情,网民热议国计民生,从物价到房价,从教育到医改,从就业到分配,无不是老百姓记挂在心的事情,切中了今日中国民众关切的焦点,为两会相关议题的预热加了一把火,成为网络问政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在“经济最为困难”的2009年,温总理首次在两会前夕与网民交流,通过网络问政的方式,提振了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而在“经济最为复杂的”2010年,温总理“带着真心、真意、真情”,再次与网民交流,并且与网民“勾指相约”,相约2011年。一而再,再而三,温总理如此重视网络民意并身体力行,在中国,网络问政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启了网络问政元年。一年多来,这一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见证者,有序而迅猛地发展着,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带来了新气象。

当温总理与网民“勾指相约”的时候,我们看到,网络问政其实已经以新技术日新月异那般态势和速度,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政府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的应对网络舆论新机制正在形成,网络发言人出炉、网络新闻发布会召开、政府微博开通等政治创新层出不穷;逐渐走向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与责任平衡的“网络公民”走向成熟,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网民一再证明自己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建设性推动者。这种“双向成长”,既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带来了新契机,也为保障公民“四权”提供了新渠道,逐渐建构一种新型公共关系,将整个社会的政治文明水平提升到了新境界。

而从此前地方两会传递出的新信息来看,知名网友被选为代表委员,“网络民意”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迹象说明,一些网民正从幕后灌水走向前台参政议政,网络声音正从民意表达成为决策依据,显示了网络问政与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对接融合的新趋势。当然,这种创新正在探索中,还有广阔的提升和拓展空间。但这一趋势的端倪初现,也说明网络问政正在由“启蒙”阶段向“应用”阶段跨越,一些地方已经不再满足于表态重视网络民意,而是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新的治理手段,发挥其能量和效率,从“善待”、“善管”走向“善用”,实现多方共赢。

以网络问政的新高度、新图景来观照,一些地方、部门在执政理念、方式上的落后与僵化更显触目惊心。有的官员“本能”地将网民的实情直陈当作“谣言惑众”,有的部门对体现民间疾苦的尖锐呼声不能积极对待,敷衍塞责,个别地方政府不但不重视和积极回应网民声音,反而采取打压姿态,和网民大唱对台戏,明目张胆地压制民意,等等。这些意识和现象的存在,给网络问政的进一步发展,设了“短板”,拖了“后腿”,其负面效应值得高度警惕。

2010年两会在即,在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活动中,网络问政又将掀起新高潮。温总理这次与网民的交流对话,是一次很好的示范,更是一个精彩的预告,使人们对网络民意融入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新进步、新趋势、新图景充满了期待。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中国教育“再出发” 2010年03月02日 毕诗成

要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必须对“教改”全面审视,重树一些基本原则与发展立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于2月28日发布,第二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2009年初第一次征求民意,到现今第二轮征求民意,重视与慎重的态度溢于言表。中央政府希望以民主开放的形式,面向公众,依靠公众,勾勒未来教育发展的轮廓,给出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温家宝总理年初在座谈会上说:“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这句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教育改革关系个人、家庭、国家与民族,唯有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才能看到所有的希望。而当下的中国教育,的确面临着重塑希望的重任。

这些年的教育成绩不需赘言,但一些“折腾”也令人失望。应试教育与教育行政化积弊犹存,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化任重道远„„如此现状之下,“修修补补”的教育改革难以带来根本性改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渴望。

正因如此,要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必然要像“医改”那样,对“教改”全面审视,重树一些基本原则与发展立场;也正因如此,面向2020年的《规划纲要》才被全社会寄予厚望。由此可言,《规划纲要》的讨论与确立,不啻中国教育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再出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迈出第一步,不等于我们就有资格面对一个“文本”盲目乐观。重新确立教育改革目标,等于是对教育蛋糕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在既有教育利益格局面前,打破它、理顺它都绝非易事,也注定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当下比较紧迫的,是能实打实解决一些民众意见最大、矛盾最尖锐的焦点问题,让大家看到“动真格”的改革诚意,从而在全社会凝聚改革信心。

比如说,教育投入实现早已承诺的占GDP4%问题。4%已不只是个数字,而是人民群众衡量教育受重视程度的标尺。“我们对实现4%的目标信心很大,同时感到难度不小。”难在哪里,信心如何通过攻坚克难而树立,考验各方决心和智慧。再比如大学行政化问题,《规划纲要》的回应是“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触动“实际存在”的利益格局,阻力可想而知,只有超越口头的探索,才能让人感受到解决的希望。

因此,在对中国教育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望闻问切”、并确立教育发展的社会共识之后,急需确立责任主体并开出责任书;急需将教育改革共识纳入政绩考核;急需以改革的勇气与气魄“攻坚”一些焦点矛盾,以改革成果换取深入改革的社会支持。

教育改革是国家级别的改革。拉开中国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之后,唯有尽快梳理出人心所向、体制所归的发展线索,才是真正让人看到“教育希望”的希望所寄。

人民时评:全国两会,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 2010年03月02日 王石川

“力借四海风帆顺,春风扑面好放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每年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盛事,代表委员纵谈国是,各地民众积极参与。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召开两会,意义重大。

如今,代表委员已经陆续抵京,他们肩负着民意,携带着沉甸甸的议案、提案。国事连着家事,国计关乎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代表委员的目光聚焦之处,也是亟需政府着力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2010两会调查”显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前十名分别为:养老保险、依法拆迁、反腐倡廉、调控房价、贫富差距、司法公正、就业问题、医疗改革、民主监督、教育公平。察民情、纳民意、聚民智。这些恰恰也是代表委员所关注的焦点,这在议案和提案上的集中呈现可以佐证。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就是要肩负责任感和使命感,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主政。同样,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正如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所说:“政协最大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提案和发言是政协委员表达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委员们带来的提案来源于民意,又集中了民意,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

回眸2009年,我们看到,全国人大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围绕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的提案1900余件,这些提案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在“促和谐、保稳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望2010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改变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和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积弊,迫在眉睫,这就需要代表委员继续集思广益,出实招、谋计划。此外诸如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也有待解决。日前,温家宝与网民在线交流,谈到房价问题时就表示,“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总理还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我们期待,在今年的两会上,在遏制过高房价上,代表委员能够积极表达,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的代表、委员,一定不负人民重托,敢言、能言、善言,建言献策,积极履行职责。

人民时评:明确推荐人责任,把合适的人提拔到合适的岗位上 2010年03月03日 汪晓东

最近一期《求是》杂志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于2009年12月13日在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上的讲话,李源潮指出,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关键是责任明确,要明确推荐人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持权力和责任相统一,权责明确,失责追究。(人民网3月2日)

明确干部推荐人的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这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推荐人是谁?谁有权力提名?一般都是单位或者部门的负责人、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他们提名、推荐的意见,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诚然,目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越来越强调公开透明,越来越强调民主,但是,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提名者、推荐者就不能不慎重、就不能不三思而后行了。民间有种说法:“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还有一种说法是:“你自己能行,有人说你能行,说你行的人能行。”这些当然是比较调侃的说法,但也形象地反映出“推荐人”、“提名人”角色之重要。

最近几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日益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种常态。但同时,失察的情况也还存在,不断有领导干部被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人问题还非常严重。我们看到,每当有官员违纪的消息传出,群众中总有类似的议论:这样的人是怎么上来的?是谁提拔的?这实际上就是对推荐人、提名人责任的一种追溯。由于缺乏完备的干部推荐人责任追溯制度,所以,群众的议论难以得到正面回应,对于推荐人、提名人而言,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

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少数群众并不认可、平时表现乏善可陈甚至劣迹斑斑的人,为什么会被提名、被推荐呢?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有没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存在?如果是这样,那就触犯了党纪国法。

我们常说,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推荐权、提名权,这是非常重要的权力,权力重,就意味着责任大。这样,提名谁、推荐谁,就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更不能把这种权力用来寻租,为自己攫取利益。须知,推荐权、提名权都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私权,而是组织赋予的,是群众赋予的,用好权、选对人,是对组织、对单位负责。

当然,另一方面,还是要继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同时,不断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监督,尤其是强化对提名人、推荐人或者说是主要领导的监督。被推荐者一旦出了问题,就要弄清推荐者是否有责任,这样,推荐者就会慎用手中的推荐权,就会把合适的人提拔到合适的岗位上,用人失察的情况也就会越来越少。

人民日报两会时评:怎样用好话语权 2010年03月04日 建达

政协委员力戒空话、大话、套话,反映真实情况,探寻症结所在,提出务实之策,是确保话语权威性和实效性的根本

政协的最大权利是话语权,发言要有权威性、有效果,经过深刻思考后提出。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的这一番话,引人深思。

2000多名政协委员到首都开会,就是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出谋划策。用好话语权,十分重要。

有权威性、有效果,是话语权的核心。而要做到有权威性、有效果,就必须说真话实话。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推动低碳经济,怎样解决民生问题,怎样遏制贪污腐败„„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睿智的思考、务实的措施。政协委员力戒空话、大话、套话,反映真实情况,探寻症结所在,提出务实之策,是确保话语权威性和实效性的根本。

政协委员用好话语权,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甘苦,倾听群众心声。调查研究是各级政协委员的特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是政协委员神圣的职责。政协委员的责任意识、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往往通过他们的提案和建议反映出来。民革的政协委员提出如何破解公车改革困局,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反映如何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民建的政协委员提出积极扩大民间投资等,就是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反映。

当前的公共舆论中,一些人喜作“雷人”之语,语不惊人誓不休,受到公众的质疑。为什么?因为说这些“雷”语之前,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没有经过去伪存真的思考,缺少站在全局审时度势的辩证眼光,这就难免有失偏颇,甚至违背常识,难免被公众“拍砖”。

政协委员说真话说实话,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我们这个社会曾经流行假大空,有的地方有的单位民主气氛尚不浓厚,讨论空气仍显稀薄,这是不正常的。正因如此,各级政协委员应该带头用好话语权,带头说真话说实话,带头发表有依据、有见地的意见,为人民群众代言,替国家民族分忧。

团结鼓劲民主求实,是政协会议的主旋律。党和政府鼓励说真话,人民群众喜欢听实话。我们期待政协委员珍惜自己宝贵的话语权,发扬求真务实之风,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惊喜。

人民时评:两会“微博”积跬步至千里 2010年03月04日 蒋萌

继博客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形式后,今年两会上,“微博”又成为众多代表、委员、记者们的“新宠”。

微博之所以“火”了,一方面在于“微”——每篇最多100多个字;另一方面则是随时随地发表——与手机短信、MSN等绑定。这既令作者“信手拈来”,又符合网友简明扼要的阅读习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两会正是希望表达“干货”,将议案、提案的核心部分与广大网民分享,听取民众反馈,进一步完善议案、提案。微博的出现迎合了大众的务实需求,顺应了反对套话、废话的时代风尚。

在人民网人民微博的“微言大事 博论两会”栏目里,全国政协委员、歌唱家关牧村3月3日13时40分说道:“谢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是政协开幕的日子,今年我带来的提案依旧是关于民生方面的——《关于建立特殊困难家庭危重疾病救助机制的提案》”同样是政协委员的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更加开门见山:“我今年的提案是以‘保障听证制度顺利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主题。实际上在去年的两会结束后,我就一直在关注这些事。我通过大量调查,写了2000字的调查材料,又反复多次修改,最后才形成提案。希望和网友们共同探讨。”

人民网网友立刻对“委员微博”进行了回应。“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心坎上!”“关注特殊困难家庭,有责任心的委员,我们都支持您!”“巩汉林同志还是很认真的。能否把您的提案发到网上来,也许网友可以给您一些建议。”巩汉林又通过手机发来微博回复:“感谢网友关注两会,让我们共同关注民生,提出我们的诉求,共创和谐社会。”

哲人说,思想的距离才是最大的鸿沟。在思想多元的时代,微博能够为人们搭起无形的、实时的、畅捷无阻的沟通桥梁。并且,不局限于一对一的交流,而是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当观点交融没有“门第阻隔”,当“头脑风暴”与实时互动相结合,微博的效果并不微小。如果委员与代表“忙里偷闲”,还可以将会场上的所思所想通过微博与广大网友实时分享。

以微博为载体的“思想直播”,其创新性与鲜明个性,是传统电视与广播直播无法比拟的。诚然,胸怀民众的代表与委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不可或缺;代表与委员眼见为实、感同身受,肩负着人民赋予的沉甸使命。与此同时,通过简单、精炼的语言,将核心信息及时传递给网友也很重要。所以,因地制宜,适时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将在沟通与表达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见微知著,微博的背后,蕴含着厚重的民意,凝结着代表与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与辛劳,见证着中国民主与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两会大幕已然拉开,透过微博,通过每个人的点滴智慧,让我们共商国是,携手奋进,积小流成江海,积跬步至千里。

人民时评:从丰田事件谈自主品牌如何对得起国人信任 2010年03月04日 唐帅

2008年当丰田成功超越通用,成为全球第一大车企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丰田便深陷召回泥沼,难以自拔。作为最让管理学者着迷的研究对象之一,急速扩张让丰田写入教科书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堪重负。丰田多年积累形成的品牌,几乎毁于一旦,元气何时能够恢复至今不得而知。

残酷的事实,不仅是给丰田看的,个中滋味,所有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还显稚嫩的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都应该细细思量。

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1300万辆,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火爆的销售场面,让很多车企的生产线昼夜不停,即便这样,提车难依然在市场中蔓延。这样的局面给了车企太多扩张的理由,自主品牌也应景地重拾了多品牌战略,甚至有企业一年要推出10几款车型,这样的扩张速度是否合理,如此造出来的汽车质量如何保证,都在笔者的心中被打上问号。

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万辆,当年共召回汽车135万辆,相当于每100辆车中不足2辆被召回,而美国每100辆汽车中约10辆召回。而我们的自主品牌,则更是疏于召回。在2004年—2009年间,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从20.6%上升到29.7%,销售数量也从46.25万辆增加到221.73万辆,但是只有7个自主品牌有过召回历史。2009年,国内共进行了56次召回,但其中,自主品牌的召回仅有三次。这么低的召回数量,与缺乏有效的召回机制、迟迟未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及相关质量担保制度、国内对自主品牌高度支持的氛围等因素有关。

的确,中国的自主车企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然而如果说中国制造已超越发达国家的标准恐怕难以让人信服。召回的数量少,并不等于需要召回的数量少,暴露的问题少,并不等于存在的问题少。从自主品牌对丰田召回事件极为迟钝的反应来看,是不是自主品牌自己也不敢轻易对自己的汽车质量打包票?!

自主品牌如果沉浸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荣誉中,如果沉浸在份额的不断提升中,而不珍惜这次机会,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谁也不能保证丰田的悲剧不在中国汽车品牌中出现。

自主品牌还当好自为之,对得起国人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人民时评:听报告听出乐观和振奋,更听出清醒和冷静 2010年03月05日 李德民

“两会”前夕,有家关注中国形势的境外媒体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阐述中国的总体经济、社会和和对外政策目标。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去年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而大多数国家仍在复苏道路上挣扎前行。这家媒体说,温总理在开幕时作报告和在闭幕时答记者问,都会比去年要乐观。

“人大”刚刚开幕,温总理正在作报告。听报告,看形势,我们听出总理的乐观和振奋,更听出了总理的清醒和冷静。

乐观和振奋大有根据,很有“底气”,振奋在于成就、自信和力量。温总理在报告中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他说:“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令人振奋”。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当然乐观和振奋。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干得不错。事实摆在世人面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罗斯致信《金融时报》说,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达到了8.7%。中国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取代了外需对增长的作用,显示出中国应对外部环境的高超能力。亚洲之所以能够迅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走向复苏,中国纯进口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没有陶醉于乐观和振奋,面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心很热,头脑却很冷,充分认识到冷静比乐观更重要。早在“两会”召开之前,温总理就说“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指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是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分析,是实事求是。

温总理在今天的报告中,有一段讲得十分清醒和冷静。他说“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说“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温总理的报告清醒而冷静,我们听报告、看形势更要清醒而冷静。要看到,虽然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成功实现反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切不可飘飘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密切,中国经济的快与慢、兴与衰,不可能不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经济今年面临的复杂局面,既反映了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特性,也是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互动的必然。今天,虽说在世界经济已经露出复苏的曙光,各国都在雄心勃勃地准备“过五关,斩六将”,但别忘了,“走麦城”的悲剧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岂能盲目乐观和振奋?

有些外国媒体对今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复杂,或真心实意、或心怀叵测,已经表示了担心。有的文章认为,中国的银行“可能重复让西方陷入金融危机的同样错误。”有的文章甚至用了“中国:无限增长还是濒临崩溃”的标题,但作者最后的判断却是:“中国可能会经历痛苦的金融紧缩,但这并不一定会导致增长率暴跌。”

反思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去年,应对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今年,对外人说的恭维话,我们听后不足为喜;对外人说的难听话,我们听后也必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样的话、那样的话,我们听得够多了,也听得聪明一些了。中国经济的走向决定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定于信心和力量,也决定于乐观和冷静。从温总理的报告中,人们听出了精神,也看到了前景。

人民时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让人民更有尊严”意义何在 2010年03月05日 李泓冰

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继续沿用了去年报告中对形势的研判: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相同的字面,因为时隔一年,其背后的语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的两会前夕,正在宏观调控中艰难行进的中国经济,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人们焦灼关注的是出口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群体性事件频发„„当时温家宝在提到“最困难”时的凝重神色,被中外媒体一再重温。而温总理在阐述财政和货币政策时,也将2008年“稳健”和“从紧”的报告用语,一变而为“积极”和“适度宽松”。

一年过去,中国经济回升势头明显,让人松了一口气,媒体上甚至弥漫着一股“风景这边独好”的乐观气氛。因此,温家宝在对“最困难”的回顾后,紧接着指出“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让人听来也觉气定神闲了许多。

但是,温家宝接下来就用了一个绝不轻松的形容词——“极为复杂”——来描述已经开始的2010年,“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极为复杂”并不比“最困难”更好应对。应对得不好,“复杂”会转成“困难”。如何在诸多“复杂”的线头儿中找到应对之策,如何确立复杂中诸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我们注意到,除了历年报告中都有的“深化改革”依然得以强调而外,除了用“刻不容缓”形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之外,在今年的报告里,本届政府更对政府工作的终极意义作出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

“有尊严”,最先出诸温家宝之口,是在今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当时便让人耳目一新,被敏感的中外媒体争相报道。而今,这一崭新的提法,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官方承诺,更让人心情激荡。

去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一个甲子过去了,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摘得了许多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而将“以人为本”具像地描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样的认识,是对民主政治的践诺,是对政府职能公仆本色的正本清源。盘点共和国60年精神成果,这样的认识颇让人百感交集。

“幸福”这个字眼,我们在共和国开国之后历届政府的承诺中,都耳熟能详。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一响是收音机),是进国营工厂或穿上军装;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紧跟着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且看,眼下民众热议的、社会矛盾集中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领域,无不飘扬着“尊严”的旗帜。

80后对蜗居生活苦不堪言,事实上,他们的居住条件比之同龄时三代同室、或筒子楼一住几十年的父辈来说,未必更差,但是,住房在今天意味着体面和安全感,意味着有尊严的生活;

野蛮的强制拆迁,拆掉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是“草民”最后的尊严;

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城市生存维艰,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遭遇亲子困境和成长的烦恼,剥夺的是弱势群体对下一代有尊严地发展的强烈渴望;

社会保障的缺失,看病难看病贵,让草根阶层生存的尊严受到打击;

官场腐败现象的层出不穷,体制机制的僵化与迟滞,社会上假丑恶现象屡禁不绝,中国遭遇愈演愈烈的“道德沙尘暴”,拷问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尊严。

如果说,以前我们习惯于更多地用物质的尺度来形容“幸福”,2010年政府对保证民众尊严的承诺,或许是一个转机,我们的政府,不但开始意识到走向小康的民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高企,也在用这个尺度对政府工作、对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谋民之利,解民之难,排民之忧,扶民之危,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与尊严,是政府的本份和责任。有这样的理解,强迁之手还敢往外伸吗?民办教师的清退还会如此草率吗?钓鱼执法还会横行数年而不知收敛吗?

去年,温家宝坦率承认,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今年,在这方面的表述中,除了把“不小差距”,变为“较大差距”外,其他对政府负面评价的描述仍大同小异。这一方面说明本届政府并未讳疾忌医,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自身改革难度极大,不可能短时奏功。

但是,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和庄重的承诺,我们对坚守岗位的本届政府,仍然抱有极大的期望;对民众生活的幸福与尊严,抱有极大的期望;对刚刚六十初度的共和国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抱有极大的期望„„

人民时评:雷锋的纯真与善良不只属于一个时代 2010年03月05日 郝 洪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过去,“雷锋”这个名字仍然如同灿烂朝阳,照耀着人们的心灵。雷锋没有随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而远离,他始终站在我们的身后,用他清澈的笑容诠释着什么叫纯真与善良。

学习雷锋什么?这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雷锋精神”,你就能得到如下答案——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人们是很习惯并接受这样的语言和句式的,而今天,如何让那些关注自我、强调个性化的年轻人,让那些在富豪排行榜、娱乐明星绯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理解并接受“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如何能跨越半个世纪屹立于新时代?依靠的恐怕不是每年的“学雷锋日”,纪念日只是一种提醒,惟有用超越历史时空,超越政治、文化的语言来解读“雷锋精神”,释放“雷锋精神”所蕴藏的人性光辉,“雷锋精神”才能真正长久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雷锋是那么善良的一个人,他坚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互助友爱,所以,他将自己的手套送给在寒风中呵着手取暖的老人,他“好事做了一火车”却不留姓名。

雷锋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务岗位,所以,他爱岗敬业、公而忘私。

雷锋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个从贫穷苦难中走出来的苦孩子,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爱,这是他“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的思想根源。

„„

我们从人性出发,寻找到“雷锋精神”之源,这些美好的人性,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当我们除却那些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口号,我们发现,雷锋之所以成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个“大写的‘人’”,还是“美好的‘人’”。

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与坚持,让“雷锋精神”跨越时代。

我们曾经报道过许多外国人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谓之“洋雷锋”,他们没有经历过“雷锋精神”光芒四射的年代,亦不了解雷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接受过类似的道德说教,更不可能被组织参加一年一度“学雷锋日”活动,他们的见义勇为、义务支教的动力,来自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坚持。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仍然不会拒绝对人性美好的追求。正因为此,我们有手拉手组成人链舍己救人的大学生;有超越生命、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有7年来利用节假日义务在南京长江大桥巡逻,救助轻生者的普通市民陈思„„

这些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缺乏传奇经历,但他们的纯真与善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怀念雷锋,愿曾经指引着他的纯真与善良,能继续指引我们芸芸众生。

人民时评: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加快转变”! 2010年03月05日 王兰

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温总理用了大篇幅,提出了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命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涉及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部分,报告用了60多个数字对09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总结。这些工作,是在“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所取得的,凸现了去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成效。

“转变”势在必行。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等,对形势做了冷静而客观地分析,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凸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总之一句话:中国经济未来平稳发展需靠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

“转变”刻不容缓。温总理在报告中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的巨大牺牲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扭曲与不合理为代价的。以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出口这一驾马车的拉动,外贸依存度高达60%,特别是我国的外贸出口主要依靠的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随之而来所付出的环境污染破坏的巨大代价。在后金融危机严酷的形势下,如此发展方式,转变越早越主动。

正因此,在前不久中央召集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才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连用了50多个“加快”来强化。“加快转变”的内容什么?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政府工作突出了以下重点: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

此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阐述了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现在,这8个“加快”细化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具体重要内容,可以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来共同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快些,再快些。必须解决思想上“不愿转”,行动上不知“怎么转”,体制上缺乏支撑“持续转”的制度体系等问题,“加快”要求深化改革。 一方面要看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这场深刻变革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我国发展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2010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增长只有保持在8%左右,才能保持就业等各方面的基本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方针,还要依赖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个方面的共同拉动,还要依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窥一斑而见全豹。温总理的报告,传递了党和政府力求进一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的信息,彰显了党和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慎重的务实精神,也体现了全体人民对新一年发展的坚定信心!“转变”大势所趋,“加快”迫在眉睫。思路明晰了,目标确立了,措施有了,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推进,需要我们浓墨重彩地去书写。诚如温总理报告所言:“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人民时评:李源潮剑指基层腐败,县委书记最当知冷暖 2010年03月07日 刘国昌

最近有报道说,现在有些基层干部腐败严重,呼吁这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厉行严惩。

曾几何时,人们对“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状况多有烦言,强烈呼吁要“打老虎”、要“打大老虎”。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在“打老虎”方面可以说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对一些地方的基层腐败打击力度不够,致使这种腐败有蔓延之势。

近日,第一期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为培训班作专题报告。报告剑指基层腐败现象,颇有深意。他说,县委书记要心里装着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不搞不切实际、违背科学的瞎折腾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李源潮最近还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对买官卖官等腐败进行了批评。

在我国,县、乡、镇、村可以说是基层了。在这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中,绝大多数是好样的,他们身处第一线,带领广大群众“真刀真枪”地苦干实干,不断开拓致富新天地。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中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有的还很严重。比如还有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等。对此,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头。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败坏了党的声誉,影响了事业的发展,理应坚决查处之、改正之。

基层干部身处第一线,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作风。如果自己不注意、不检点,颐指气使,任意而为,甚至滑向腐败,那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涉及我们党如何执好政的大问题。“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中央和省里的方针政策,都要靠这些基层干部来落实;老百姓也正是从基层干部的所作所为看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因此说,基层干部的“官”虽不大,但责任重、影响深。

现在有个别基层干部有怨言:我们在基层干很辛苦,何必和我们过不去?此想法错矣。在基层工作辛苦是事实,大家都知道。但这决不能成为不作为、乱作为、搞腐败的理由。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职位有高低,但在为群众努力服好务、不谋私利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身为共产党的官员,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其他任何利益。如果有谁想利用自己的官位谋私利、搞腐败,那他(她)是打错了算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陈毅元帅的诗句,当应谨记。关于这方面的道理讲了多年,现在尤有重申之必要,作为基层干部也应当熟知牢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反腐败是一个整体工程,就其范围来说,“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不管是谁,也不管职位如何,只要搞腐败,都要坚决查处,决不留情!这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人民时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0年03月07日 建 达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些话不仅引起代表委员的共鸣,而且受到社会各界的热议。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政府是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的机构,政府的官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因此,政府制定计划,确定预算,推行政策,实施管理,包括官员按照中央规定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事项等等,都应该公开、透明。公权力晒到阳光下,才有可能避免因长官意志而造成的重大失误,也可遏制因“潜规则”而带来的不公和腐败。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和谐社会,都是中国老百姓的期盼。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生活在这个具有悠久文明和广阔土地的国度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谁不希望国家繁荣富强?谁不希望自己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权力霉变而产生的毒瘤--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铺张浪费、打击报复、贪污腐化等等,侵犯了他们的权利,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后患无穷。公开透明,就是管住权力、反腐倡廉的一个好办法。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自觉接受人民的批评和人民的监督。过去,人们习惯“被”管理,很少行使“管”政府的权利。有些政府官员,也俨然把自己当作了老百姓的“父母”官,对群众颐指气使,对老百姓的疾苦冷淡漠视。其实这是位置的颠倒。现代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与时俱进,政务日益公开,人民完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批评和监督权力。例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互联网上的民意监督等等。监督,让权力守规矩;无处不在的监督,让权力服服帖帖地为人民服务。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政府对主流民意的诚恳回应。从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集民智、听民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都传递出倾听民声、研究民情、尊重民意的重要信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今年两会,中央领导同志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全面细密、朴实无华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大量的民意集锦和民意反馈。人民听到了政府关于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庄严承诺,更期盼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以保证权力在各地、在各个领域、在各个时期,真正在灿烂的阳光下运行。 人民时评:女人啊,你的名字还是弱者吗? 2010年03月08日 姜泓冰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提议,用法律规定家务劳动工资化。由于通常女性在操持家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男性,媒体的通俗化解释就是,要求丈夫给老婆发工资。

乍听可能容易被“雷倒”,尤其是丈夫们。但透过一片质疑声,仔细看看建议内容,其实并不像媒体标题中的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可取之处。其本质不过是希望通过立法确认家务劳动的价值,一旦发生离婚、财产分割,妇女能够名正言顺获取更多权益保护。

一个看似可笑的提议,一件“清官难断”的区区家务事,透露的,却是当代社会女性观念意识的变更、女性地位和自我定位、两性婚姻关系等等观念现状。

进而想起102年前的3月8日,第一次走上纽约街头游行的1500名妇女们,打出“面包和玫瑰”的口号,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不知道她们此后的生活,是否都有了足够的面包,偶尔是不是还有玫瑰的点缀?只知道,她们实实在在地为全世界的女性争得了一个自己的节日,也为她们的女儿、孙女、重孙女们赢得了更广大更多彩的社会舞台。

广义地说“面包和玫瑰”从来都是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生存的平等权利和安全保障,另一个则是情感、精神的满足和实现。在赢得更多工作机会、同工同酬、享受平等权利、追求自由、获得尊重等许多方面,自有“3?8妇女节”以来这100年,足可称得上“女性的巨变”。

中国的女性解放与多数国家路径不同,却正是其中巨变最剧的代表。恰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近日做客人民网时所说的那样,“我们想想100年前中国妇女裹小脚,也不参加政治活动,也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从在家里裹小脚到今天驾驶歼击机的女飞行员飞上蓝天,在国庆60周年庆典当中大显身手,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有人用“她世纪”来形容我们身处的这一时代。电视台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节目,专门采访成功女性的,栏目名称都起得极“大”,要么是“天下女人”,要么是“非凡女人”,要么是“女人我最大”;不少地方的妇联,开始接待男性来访者,他们忿忿不平地质问:为什么不设男人节?大学理工科的女生人数已超过男生,其中能拿到奖学金的优等生中,女生比例更高;大城市里出现“剩女”族群,嫁不出去可能是因为条件太好太独立,而且剩到一定境界后并不伤感,还能像莫文蔚那样露齿大笑着自称“黄金盛女”„„这样的笑容时而使人恍惚:100年前设立“3?8妇女节”的理由,今天还存在吗?女人啊,你的名字还是弱者吗?

从要求丈夫支付家务劳动工资,到男女同年龄退休,每一种要求,都不要轻易视为荒谬或无理。这不过是强壮起来的夏娃们尝试与男性、与社会建立新关系的努力,是社会转型和调整的一个部分。不论女性们还有怎样的“面包”之困,眼底还有多少茫然和挣扎的神色,她们终究已是出走后的娜拉。

人民时评:从两会低碳提案大热看国计民生并重 2010年03月08日 朽木

虽然我一直不赞成按时间为序排什么“一号提案”,但是,对今年全国政协从时间顺序上排的一号提案的大热还是由衷赞赏,相信这也是很多关心两会的公民的共同心理。因为,这份题为《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无论是新颖的立意还是关注的现实,无论是宏阔的视野还是对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我以为,其重要性凸显在:既讲民生,亦重国计。

低碳,与其说是一个新话题,不如说是一个我们关注很久的话题,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环保”、“绿色”,实质上,讲的就是低碳;低碳,与其说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问题,不如说,这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了,从各国政治家到各国民众,对诸如地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等等,都已耳熟能详;低碳,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关乎发展方式的“宏大叙事”问题。当然,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既关乎“民生”,又关乎“国计”的问题。

正因如此,这份提案和其他多个提案不约而同地关注它,还有不少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异口同声地关注它。

这便是“共商国是”。

两会就是共商国是的大会。两会,概而言之,关注的就是“国计民生”四个字。毋庸置疑,这几年,两会的提案、议案水平不断提高,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越来越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比如全国政协刚开的这几天,大家就对房价、教育、医疗等“百姓热点”备加关注。这是一个可喜的好现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两会之际,还要加一句“话为民所说”。但是否仅此就止呢?“低碳”提案大热,给了我们深刻启示:我们既要关注民生,也要关心国计。比如“低碳”话题,寻常百姓当下在居家过日子时,对此可能不如物价、房价、医疗、教育等那样“近距离”挂在嘴上,作为拉家常的话题,但是,两会代表委员则应当思考:我们怎样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低碳在中国,现状如何,进展如何,差距何在,前景何在?如此等等。只有这样,“委员”才能无愧人民群众和时代的“委”托,“代表”才能真正“代表”群众心声、“代表”社会发展方向。

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和发言,十分十分关键,因为两会,是共商国是之所。你写的、说的,应当重质量,必须利国利民,必须着眼于国计民生。毫无疑问,两会上的绝大多数声音是说出百姓心声的,但是,也有极少数不能掌握这一原则,有的太琐碎,鸡毛蒜皮;还有的,甚至为一己代言,为利益集团代言,这就有些问题了,其实,这类话,老百姓也听得懂,也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对此,我想,中央从未避讳过,因此,才不断号召为民代言,号召为国分忧,才要求提高提案议案及发言水平。这,也是人民群众寄望于两会的:讲真话、讲实话,讲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讲利国利民的话。

人民时评:平静看两会“角儿”们的表演 2010年03月09日 吴酩

“一年一次的大聚会大表演又开始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发言人赵启正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开场白,引来了满场的笑声。全国人大代表,2900多,全国政协委员,又是2000多,二者相加,有5000之众。中国人口世界第一,无疑中国两会的规模,也是世界第一。数千人同时亮相同一大舞台,想不引起全国、全球的关注都难。

用“大表演”形容两会,是发言人的幽默,也是一种进步。这一进步,不光是指发言人,更是指广大参会的代表与委员。相比过去,近年来两会的民主气氛可谓越来越浓。代表、委员不再是“认真学习报告”、鼓掌表示拥护、表决一致通过,而是越来越“较真”地进行审议,越来越务实地参政议政,越来越审慎地行使投票权。正是因为更民主了,在大舞台上,才有了代表、委员们各具特色的表演。带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来,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碰撞甚至激烈的交锋,围绕热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以票决方式形成决议。这才是民主的常态。那种“看不惯”甚至严厉谴责代表、委员发表个性色彩鲜明意见的做法,其实是民主“非常态”下形成的偏见在作祟。

今年的两会刚开几天,媒体对代表、委员“表演”的报道已是绚丽多彩。江苏、北京的开发商,为疯长的房地产继续高唱赞歌;山东药厂老总,认为“医改如果成功则是全民悲剧”;四川“熊猫妈妈”,呼吁进一步加强动物保护;南京从事环保产业的慈善大王,带着实物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上海农民工代表,表示“要抓住一切为农民工说话的机会,把农民工的心声带到两会或者有关部门”„„尽管媒体、网民对这些“表演”的评价不一,对某些观点,表示质疑、反对、谴责的不少,有的甚至激愤地提出“应该剥夺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代言人的代表、委员资格”,但是笔者却要一视同仁,为所有的“表演”大声叫好、喝彩。现实的社会,早已改变了昔日的均贫状态,具有了鲜明的利益多元特色;5000多代表、委员,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业界、不同的阶层,可以说,带着不同的诉求而来,并且毫不保留地进行阐述,正是代表、委员尽职尽责的表现。

支持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并不等于“一视同仁”地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比如,去年两会期间少数医药界委员“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的言论,就曾引起轩然大波,笔者也很不以为然,认为论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太偏、离民意太远。同样,对于今年某些代表、委员有关房价、医改的意见,笔者也不能苟同,但这与代表、委员的神圣发言、表达权,完全是两码事。观点有对错之分,如实表达观点的行为,却是绝对无可非议的,不仅不应也不能受到压制和指责,而且应该得到掌声。随着民主建设的推进,习惯两会上的不同声音,平静看待“角儿”们的不同表演,应该也必然成为一种民众的正常心态。

当然,作为代表和委员,也不能百分百地站在自己所在的群体立场看问题,只知维护本群体的既得利益,因为他们头上毕竟还顶着“人民”二字,全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他们的立场,不应该与绝大多数民众的立场相对立,他们维护的利益,不能够以损害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为代价。

人民时评:回应“配发电脑”相关质疑是政协明智之举 2010年03月09日 建 达

针对部分媒体对本次政协会议为委员继续提供专用电脑的种种说法,政协大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专访,作了解释和回答。他说,全国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工作已经迈入信息化管理时代,政协会议闭幕后,委员仍可通过所配发的身份数字证书,全天候进入“委员办公平台”。更重要的是,委员常年可通过网络提交提案、会议发言、调研报告和建言献策,发言社情民意等。“如有委员不需会议配发的电脑,可将电脑交回,我们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好这些电脑的作用。”政协严肃认真回应部分媒体和网民的质疑,是明智之举,值得称道。

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是中国最重要的立法监督和政治协商会议。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对政府工作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工作进行审议讨论,切实体现中国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新闻媒体准确及时报道两会的进程,同时结合代表委员的关注点和社会各界民意,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质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这正是两会的魅力所在。如果像曾经有过的某段时期一样,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只能歌功颂德,不能批评监督,那就失去了开两会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民主政治的实际含义。

政协回应媒体和网络的质疑,反映了新时期民主、开放、务实的大背景。信息化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除了传统媒体,还有新兴媒体。就是新兴媒体,技术手段也是与时俱进。例如如今时兴的微博等等。公众了解真相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公民质疑政府、质疑官员,是合法权利,也是民主的体现。现代社会,想堵住人家的嘴已经很难了,不如进一步改革开放,畅通言路,广集民智,倾听民声,尊重民意,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回答,也有利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完成人民赋予的责任使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强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其中提到,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政府官员对待公众质疑、对待媒体批评的态度,体现了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人品修养。不能一听批评或者不顺耳的质疑,就装聋作哑,拒之门外,甚至火冒三丈、失态失礼。如此行为,离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相去甚远,离人民群众所要求的干部标准也相去甚远。

民主是个好东西。人大政协会议的一个核心品格,就是民主求实。官员怕质疑、怕提问、怕监督,已经显见落后。建议向本次政协会议学一学,有质疑就回应;有问题就解答,有情况多沟通,让民主求实的风气在官场和社会上发扬光大。

人民时评:代表委员敢言背后的民意期待 2010年03月10日 王石川

66岁的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日前抨击官场不正风气,读者反应强烈。网友对他真诚坦率的发言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其言论体现了真正的两会精神。(3月7日《新京报》)

张维庆的敢于放言一时赢来赞誉无数。张维庆究竟说了什么呢?他是这样抨击的:“权钱交易利益链未斩断、明规则潜规则双轨运行、任人唯亲买官卖官严重、下基层难听到真实情况、迎来送往成经济政治负担、大家都不敢讲心里话、秘书班子有‘八股’习气”。应该说,这些话一针见血,张维庆不仅敢言,而且说到了点子上。其实,在两会上,像张维庆一样敢言的重量级官员委实不少,比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抨击国有垄断企业现状:“有些垄断企业的领导权力过大,有些企业里,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投资,也是领导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表示,当前楼市出现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等等,也称得上敢言。

全国两会召开正酣,代表委员尽情履职,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在代表委员的放言“狂欢”中,这些重量级代表委员的敢言现象,无疑分外引人关注。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俄罗斯索尔仁尼琴的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敢于发言、敢说实话?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的人士,更是出言谨慎。“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尚算难得,更有人是不说实话,或者连话也不说,径直保持沉默,更有甚者,只是说假话、说虚话、说大话、说套话,实话全不说。

其实,说实话、说真话本来就是代表委员的基本职责,无论身份高低,职务大小,都应该说实话、说真话,不说实话、不说真话就愧对公众的信任和重托,也有愧于代表委员这个称号。但是,话虽这么说,有些代表委员似乎忘记了这一点。

诚然,代表委员敢于说话,敢于说不同的话,敢于为民众代言,是本职所在,而不是什么添乱。代表委员如果真的为国家好、为民众好,对民意负责,就要信奉真理、真相,就要敢于发言、敢说实话。

尽管敢于发言、敢说实话本来就是代表委员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敢于发言、敢说实话是件好事,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代表委员敢于发言、敢说实话,令人称道和欣慰。当然,敢于发言、敢说实话只是一方面,我们知道,这些重量级的代表委员往往身为高官,是“一方诸侯”,掌握着权柄和巨大资源,如果他们既敢言又敢做,积极革除自己提到的积弊,则更可贵、更值得期待。

人民时评:从"橡皮图章"到"法治钢印",人大监督彰显政治文明 2010年03月11日 詹勇

3月9日下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工作报告。在吴邦国委员长的报告中,不管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总结,还是对今年工作的安排展望,有关“人大监督”的内容都篇幅大、分量重,成为人们理解并期待人大工作的一个关键词。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大监督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以致有“橡皮图章”的讥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善,人大监督工作有了新变化、新气象。

透过吴邦国委员长的报告,更通过近年来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我们看到人大监督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焕发了生机和力量,变得越来越刚性化、常态化、公开化。

在法律依据上,2007年以来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使宪法的原则性赋权落地生根,推进了人大监督在法治轨道内顺利运行;从监督方式上,从以往常见的审议、视察、调研、检查等,到今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今后要依法开展质询和询问活动”,这种丰富和创新,使人大有了深入日常监督的更有力抓手;在监督重点上,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把经济工作和民生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监督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监督公开上,审议议题、监督过程、监督计划、监督项目、工作安排等更加透明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也推动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近年来,人大在政治生活中的监督者角色日益凸显,不仅得益于监督条件的创造和改善,也因为人大监督工作本身也在实践中不断“升级”,成为推进科学、依法、民主执政的重要力量。

比如, 2009年,中央政府提出9080亿元公共投资计划。这么多钱投下去,是否用得好?用得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多个专题调研组赴全国各地,调研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四个领域, 历经3个月调研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与国务院关于中央政府投资安排及实施情况的报告一齐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调研报告和审议意见送交国务院研究处理后,大都有了积极有效的反馈和回应。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开创了以重大专题调研推动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先河。

又比如,预算监督方面,人大已建立每月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就每个月预算收支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吴邦国委员长在今年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今年要在8月份专门审议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了往年审查把上年决算、当年预算执行情况“一勺烩”的做法,变成把预算执行情况和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连同在一起进行审议,有利于全面了解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还比如,在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当年,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执法检查。针对配套行政法规、规章滞后,建议国务院加快制定和清理;针对中西部地区财政经费到位率很低,建议将食品安全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障。不少及时的意见建议,为促进食品安全法更好实施提供了助力。

这些新的变化,充分说明人大监督已经不局限于“庙堂之高”、“报告之言”,其雄健的步伐,正迈进“江湖之远”、“百姓之事”,深入纷繁复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实中;人大监督正在成为积极介入社会发展、权力运行全过程、各环节的“现场直播”,更加注重时效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制约,使人大监督工作越来越“看得见、摸得着、反应快、有效果”。

展望人大监督新的前景,吴邦国委员长在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这固然离不开各级重视、加强学习、创新方式等,但固本培元之策,还是在制度建设层面为人大监督提供更多支持,开辟更多路子。既要把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方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炼,升华为法律制度;又要通过彰显法治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为人大监督打到痛处、落到实处提供保障。只有立足并延伸法治轨道,使监督工作更加法治化、日常化、制度化,人大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获得动力之源,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锻造成熠熠生辉的“法治钢印”。

人民时评:从总书记过问“招工难”说起 2010年03月12日 武少民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的审议。当纺织女工张晓燕代表提出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问题时,胡锦涛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希望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积极主动搭建平台,组织好对接,开展好培训,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多办好事。

金融海啸渐行渐远,“招工难”成了很多企业主的“新病”,眼看着工期临近,却找不到合适的熟练工人。据不完全统计,仅珠三角地区就缺工达200多万人。为什么廉价的劳动力不再“孔雀东南飞”?还未从金融危机思维惯势中走出来的人们,陷入了困惑。

这不,两会上也有人向总书记发问了,总书记也对“招工难”开出了“药方”。由这一细节看出,“招工难”已经为中央领导所关注。事实上,代表和委员们在两会纵论国是,虽然也有争论,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惠及民生,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无论是剑指高房价,还是热议教育、医疗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都体现了代表委员们济世爱民的情怀。

“招工难”其实是个“伪命题”。君不见,中部和西部的大量劳动力待业家中,一些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却找不到熟练工人,或者试图以低廉的价格雇佣劳动力而不能如愿。随着全国经济向好,原先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以深圳市为例,该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1000元左右。而在深圳无论是租房还是生活费用都相对高昂,千元左右甚至不能满足日常用度,工人怎么会来?再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产业逐渐向中西部渗透,这样,不少农民工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尽管收入可能少一点,但花销也少,一年下来比外出打工赚的钱还多。

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是“招工难”的重要原因。金融海啸来了,企业无视长远发展,有的大量裁员,有的卷款潜逃,原先培养的熟练工人迅速流失。而经济恢复之快超乎预期,在短期内就要招到熟练工人,无疑非常困难。不少企业不仅不注重培训,甚至连用人留人的机制都没有,更别说温馨的企业文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人看不到前景,当然要求更高更好的待遇了。与此同时,企业却不能适应这种转变,还是希望像金融危机之前那样,雇佣些廉价的劳动力,为自己实现更多的原始积累。自然,矛盾不可避免。

总书记言之谆谆。的确,破解用工难需要统筹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应该负起责任,最好是搭建跨省区的合作平台,让用工信息各省共享,这样可以实现劳动力的最佳配置。当然,培训一定要跟上,目前我们的企业非常欠缺服务思维,工人要做好当前的工作,企业也有义务培训他们,让他们学到更多的技能,更有效率地工作。此外,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留人用人的良好氛围,让工人愿意在厂子里扎根,与企业共经风雨。

中央领导关注“招工难”,相信破解之道已经了然在胸。“招工难”有其两面性,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中国从来不乏优秀的工人,近3亿农民工也能适应建设城市、发展生产的需求。因此,企业要反躬自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仅要吸引农民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当然,农民工也要调整心态,从普通工人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成长。

“招工难”,从本质上说,难的是思维和意识的转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此后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许会接踵而至,劳工双方都应转变观念,在出现利益之争的时候,多想长远,多谋将来。

人民时评:保民生纾民困听民意,人民感受是司法改革风向标 2010年03月12日 白龙

司法过程如何更注重民生?法院审判如何更加公开透明?执行难如何破解?司法队伍如何保持公正廉洁?这些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也是下一步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出,人民群众的感受是司法改革的风向标;法院司法改革的具体推进也可以总结为:保民生、纾民困、听民意。

保民生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人民司法”的内在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更好地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农案件、房地产纠纷案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物业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可以看作是“保民生”的具体落实。在司法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下,民生就是大局。司法是社会公正的底线,司法公正不但要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只有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以良性态势前行。

纾民困是司法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能动司法”的内涵之一。据报道,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刑事犯罪立案均在400万件以上,刑事案件中约有80%的受害人或其家属得不到赔偿。对这些“因案致贫”的困难群众,需要伸出司法的救助之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按时完成了中央部署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改革,这正是“纾民困”的具体体现。此外,人民法院还积极推进司法便民工作,在诉讼服务、调查取证、档案查询、公民旁听庭审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利,去年一年,依法为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7.6亿元。

听民意是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呼声的回应,也是改进自身机制、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助动器。执行难、司法廉洁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人民法院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去年,“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的开通,各地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全国各级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加强,向社会公布违纪违法举报网站和举报电话,积极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等举措,都是人民法院打开大门办案、听取民意的积极反应。我们有理由进一步期待,民意的表达更有序,民意的听取更有效。

去年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保民生、纾民困、听民意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诚意与善意。人民法院只有不断回应群众呼声,不断从基层的法治现场出发,才能持续地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更好地维护法治尊严和法院权威。与此同时,通过人民法院的能动调解、公开审判等司法活动的熏陶,人民群众也需要进一步树立法治信仰,认同法治理念,熟悉法律规则。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群众双向互动,良性沟通,将人民群众的感受作为司法改革的风向标,才能将下一步的改革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人民时评:代表的功能何时都该激活 2010年03月13日 建 达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今年首次提出,今后要依法开展质询和询问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在新闻采访会上表示,依法开展质询和询问活动,将成为人大常委会开展日常监督的一种具体方式。这是本次人大会议释放的一个重要信息,预示着我国人大监督工作将出现新气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一项根本制度。这项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起,构成了国家的基本政治框架。制度完善、向善、顺应时代潮流,就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给民族带来强大。制度有缺陷,或者未能发挥预先设定的功能,就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因为如此,肩负着立法和监督职能的人大代表,就更应该尽职尽责,通过各种渠道和有效手段,依法行使代表权力,充分反映社情民意。

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近年来,代表的“代表意识”越来越强,法律知识越来越丰富,监督功能也加速转动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人们也看到,代表的作用还有待于更多地激活。其中代表质询和询问就是例子。

在各地的人大活动中,已经不乏质询和询问的实例。浙江、广东、江苏等地,都出现过代表就某个热门问题质询政府的现象。通过严厉的质询,政府向公众作出解释,并提出对某些问题的改进意见。这样的质询和询问,让政府的工作开放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从而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重大事情上,特别是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上,需要人大代表出来质询,需要政府回应,却未能看到。这也说明,一些人大代表对于行使质询权,还没有养成习惯,有的代表质询政府还缺乏勇气。正如今年两会上有的代表委员的心态一样,似乎在会议上不投反对票就是“爱国”,记者提些问题就心烦,互联网上有些民意就认为是炒作。这类心态尽管是少数,却也应该引起舆论的关注,因为,人大代表不是摆设,不是简单的荣誉,而是对国家、对人民负有重大责任的立法、民意和监督“代表”。

依法启动代表的质询和询问程序,需要制度的保证。这种保证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而应该明确、具体、细密、可操作。唯如此,人民才满意,人大才有权威。人大代表质询和询问的权力不是谁恩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民主和法治的设定。通过人大代表的实践,通过媒体的传递,通过人民群众的观察参与,质询和询问将成为中国政治的常态,在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民时评:且看两会后驻京办如何"大撤离" 2010年03月14日 李德民

两会期间,湖北、甘肃、山东、江西等省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省直驻京办和县级驻京办均须撤离,地市级驻京办可在审批后有选择地保留。对此,中部和东部诸多省市均已行动起来,最近一直在摸底排查,等两会一结束,这项工作将立即启动,6个月内完成。

这是积极的态度。撤销驻京办是中央的决定,更是老百姓的呼声。不能说驻京办没有干过实事,但事实表明,相当一部分驻京办干过不少“坏事”,突出的问题是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一些驻京办人员打的是为本地区、本单位“跑部钱进”、“招商引资”的招牌,干的是为当地官员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以及鞍前马后、送往迎来的“服务”,从中谋取的是个人利益。他们拉关系、结帮派,搞得乌烟瘴气,养肥了多少“蛀虫”!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驻京办完全成了官员的“行宫”、“私宅”,到底干了多少丑事、坏事,真要下功夫查一查,可能会让人大吃一惊的。

撤销驻京办自然是好事,但笔者对这件好事能否办成,特别是对两会后能否“大撤离”有一定质疑。因为过去教训深刻,“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不能忽视的现象,怕就怕驻京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些驻京办里久经考验的“歪嘴和尚”、见多识广的“老油条”及其心术不正的领导,恐怕早有“对策”了。比如,他们可能会改头换面,让本该撤销的驻京办名亡实存,换个名目叫什么“宾馆”、“饭店”、“中心”,实质还是驻京办,干起坏事来甚至更方便。

奉劝“歪嘴和尚”和“老油条”们放明白一些,对待这次撤销驻京办的决定,切不可等闲视之,还是照办为好。因为,且不说驻京办就办在党中央、国务院眼皮底下,中央眼里是容不得“砂子”的,而且要看到,驻京办民愤很大,北京人、当地人都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已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这是谁也“扛”不住的。中央现在办事情,还有很厉害的一招,那就是审计、纪检、监察直至政法机关及时跟进,督促检查,绝非说说而已,叫你不想撤也得撤,不想走也得走,否则就是违纪甚至违法。如果谁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那是自讨没趣。

驻京办特别是他们的领导肯定心中有委屈:在北京办事那么难,中央部委“衙门”那么高、“谱”那么大,各地方、各单位事情又那么多,原来有驻京办跑腿,方便了许多,如今把“腿”砍了,再跑项目、争投资人生地不熟,办事何其难也!办事确实不容易,但必须明确,办事难和腐败虽说有一定关系,但办事再难,也不能放任驻京办走歪门邪道搞腐败。要知道,驻京办的腐败只能纵容、诱惑“衙门”里的“衙役”更贪婪、更腐败,从而使事情更难办。这叫“连锁反应”,这是“恶性循环”。

两会之后驻京办“大撤离”是大势所趋,是加强廉政建设之必然。早撤晚撤都是撤,早撤吃的是“敬酒”,晚撤吃的是“罚酒”,早撤比晚撤好。

人民时评:一个骗官的王亚丽背后有几多“贵人”? 2010年03月15日 李德民

这个女人真是不寻常,如今已“名”满天下,臭不可闻。她就是被当地人称作“一身是假书记”、“混进官场三聚氰胺”的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

王亚丽原名丁增欣,原籍河北无极县张段固镇西验村人,是该县“能人”、“大款”王破盘的干女儿。她除了性别是真的,其身份、年龄、履历、档案均涉嫌造假,因冒充王破盘女儿意图侵占遗产,遭当事人举报,其造假身份被曝光。中组部新闻发言人证实,王亚丽被认定为“造假骗官”,王已被免职,并被移送司法机关。

从王亚丽被怀疑偷过 “干爹”王破盘100万美元,又企图侵占“干爹”过亿遗产,可以看出此女绝非“善茬”。据当地干部反映,如果不是意图侵占他人亿万财产,遭当事人持续举报,王亚丽的造假身份将很难被发现,“当个副市长也有可能”。如果她真能继续往上爬,这个靠 “傍大款”、“贴高官”混进官场的王亚丽真是成“精”了。

王亚丽作为无极县一个喜欢吹唢呐的村姑,想进城,想当干部,想过好日子,完全可以理解,本不必指责,只要路子走正。问题在于,她靠的是另一套。这就有必要换个角度看王案了,不妨先把造假骗官的王亚丽搁在一边,看看精心“包装”她、费力“培养”她、为她升官开一路“绿灯”的“贵人”均为何许人。决定王亚丽命运的一个重要人物当然是“干爹”王破盘,但对他不必说了,他已经作古,也不是什么党政干部。要认真查查并严惩的是党政机关里那些帮她造假骗官的“贵人”。王亚丽身份、年龄、履历、档案均涉嫌造假,按 “履历”推断,她12岁竟成为一家大型军医院的药剂师!这样的“履历”怎么能通过审核?又是谁极力举荐的?

甘当王亚丽“贵人”的官员,随着丑闻曝光终于付出代价了。3月12日,中共河北省纪委新闻发言人证实,目前,王亚丽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的主要问题基本查清,与此相关的时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耿震环、时任石家庄市文化局人事处处长的杨路群2人,已因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其他涉嫌违纪的人员,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调查中还发现王亚丽涉嫌职务侵占等犯罪问题,由此牵连涉嫌违法犯罪的还有石家庄市工商局副局长齐志刚、农业银行石家庄市北城支行副行长周东风等7人,已经移送司法机关,其中王亚丽、齐志刚、周东风等4人已被依法执行逮捕。

王亚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姑,“奋斗”几年当上风光无限的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上演了中国版“灰姑娘”的童话,只是这个“灰姑娘”很不可爱。但平心而论,她走到今天,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全怪她吗?她身后一个个的“贵人”们或好色,或贪财,其实比她更可恨。

人民时评:如何让公平正义"光芒万丈、阳光普照" 2010年03月16日 詹勇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当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到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温总理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总理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强烈共鸣。记得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愁云惨淡的时候,总理一句“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成为鼓舞人心的最强声音;今年,总理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又成为两会最温暖人心的声音。

实际上,对公平正义的倡导,正是对社会民意的反映和呼应。两会前,在一系列网络“民调”中,收入差距、教育公平等方面问题频频入选最热关注,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公平”、“公正”、“正义”成为报告的高频词汇,“公平正义”也是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建言献策的热点议题之一。

公平正义是民之所呼,也是时代潮流,它比太阳更有光辉,是因为其具有宝贵的价值、无穷的力量。只有在一个讲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成果才会真正为广大人民所共享,个人的尊严和幸福才会更加真实可靠,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才会有根本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才会有坚实基础。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指出,勿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等。可以说,我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求,更因为现实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公平非正义”,使得公平正义有时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稀缺资源”。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在城乡发展、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像层层乌云蔽日,长期隔绝了公平正义这个“我的太阳”的光芒与温暖,搅得周天寒彻,社会混乱。如果任其发展,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

以收入分配为例,两会期间,曾披露一组数据: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2008年,电力、石油、烟草等垄断性质的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竟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到10倍„„

公平正义,已经成为理解今日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解决转型时期种种“成长的烦恼”的一个新的思路。

一方面,公平正义的最终实现和根本保障,决定于发展,也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马克思说过,只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间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科学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社会运行的基础规则,检验发展质量的试金石,也就是要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诚如温总理所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以公平正义视角观照中国发展,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有物质文明,更要有精神文明;既要有发展的数量,更追求发展的质量。公平正义命题的提出,在精神实质上与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是契合的。

如何让公平正义“光芒万丈、阳光普照”?这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课题。其治标之法,就是要迅速“拨云见日”,运用法治、民主、舆论、监督等各种手段,大力荡涤社会上存在的不公不平现象,及时解决老百姓最有意见的社会公平问题;其治本之策,还是要建立常态化的“发光机制”,让公平正义成为整个社会崇尚的价值,各级干部执政干事的理念,建立程序正义,完善问责制度,保障合理有序的利益博弈,使公平正义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运行方式,实现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有机结合。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面对未来,我们的期待如此热切,我们的努力也将充满艰辛,我们有理由畅想,公平正义的阳光,终将洒遍中国大地,洒遍各行各业,洒遍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去照亮更加美好而远大的前景。

人民时评:该如何看待“全裸”乡政府? 2010年03月16日 王石川

这两天,一篇介绍“全裸”乡政府的帖子红遍网络。帖子称,近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上详细公示了今年1月、2月的公务费用开支。除各部门预算公开外,甚至党政机关购买矿泉水、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可谓“全透明”。

毋庸赘言,白庙乡政府的“全裸”之举,极富胆识和智慧,其晒公务开支之精密,与被人津津乐道的香港一些部门的预算开支细化到座椅、灯泡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在晒公务开支普遍难以推行的现实语境中,这种“全裸”之举自然备受好评,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绝非浪得虚名。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一个人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人家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人家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人家的钱办人家的事,既不讲效果,又不讲节约。”一定程度而言,政府部门就是受民众委托、为民众办事的公共机构,为了对民众负责,晒一晒公务开支,实属必需。诚如四川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大鹏所称:只有公开才能知情,知情才能参与,才能监督,让财政的钱用得其所。

事实上,晒公务开支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官员的起码伦理。前不久,温总理在回应“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时就表示:“(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如今白庙乡的晒开支无疑是最好的响应和践行,连最小的一笔开支为“购买信纸”——花费1.5元都晒了出来。

“全裸”乡政府晒出了什么?既可以看到花费1.5元“购买信纸”这样最小的一笔开支,也可以看到该乡政府支出最大的一笔开支是,1月24日招待“财务预算公开民主议事会观摩来客”,请客三桌,花费1269元。

当然,仅仅晒财政还不够,还需要回答公众的疑问。比如,有网友说公布的内容还不够翔实,即(这些招待)在什么地方吃的,一桌饭四五百块钱几个人吃等。诚然,为确保真实可靠,不妨再细化一些。因此,白庙乡政府的全裸之举,值得赞赏,但显然仍不是终点,仍有改进的空间。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相关部门应该更开诚布公一些。

最关键的是,政府的公务开支要用得其所。钱花了,花在哪里,是怎么花的,这些都需要给老百姓一个说法。但是对老百姓来说,他们不止想知道钱是怎么花的,更想知道钱花得值不值,有没有花在刀刃上。正如专家所称,老百姓需要了解政府花钱有没有解决问题、有没有乱花钱,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政府花钱要解决他们的疾苦。

同时还应该看到,白庙乡的“全裸”不是制度整体推进的产物,依然只是小范围的个体行为的推进,它虽有进步意义,但并不值得过于狂欢。就像此前一些地方的官员财产公开一样,尽管间或破冰,但终未形成雷霆之势,也没有遍地开花,究其因,不是制度整体推进的产物。因此,笔者期待,一方面白庙乡在晒财政方面进行更详尽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更高层次的部门应该从白庙乡“全裸”受到世人追捧读出强烈的民意期待,进行完善的制度设计,并率先开始晒财政,若如此,方让人真正欣慰。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假如没有“三?一五” 2010年03月16日 李泓冰

对消费者而言,如果每一天都是“3?15”,如果维权变得轻松愉悦,那样的生活,才是与幸福和尊严相伴的好日子

3月15日,这个日子让中国消费者百感交集。

“这是我们消费者自己的节日„„”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里透着欢快,但对不少消费者来说,这个日子洋溢的恐怕不全是节日气氛。

这些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不断曝光;近来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也成了投诉热点;连问题汽车的全球召回,中国车主都有被歧视之嫌„„消费者的安全感屡受打击。

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往往成为消费者的倾诉会,将不法商家和企业拎出来在荧屏上示众。有人说,这样的曝光挂一漏万,这样的晚会可以休矣。话说得似乎没错,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目前在消费领域,谁是弱势群体?毫无疑问,是消费者而非企业。不慎被坑蒙拐骗,误买了假冒伪劣,消费者绝大多数选择忍气吞声,就算投诉也常常碰壁。全国每天光“3?15热线”和消协接到的投诉就数以万计,能追回损失的“挂一漏万”,消费者常常因为证据不足而败北——特别是在电视购物和网购等新的消费领域。

由此,“3?15晚会”之类站在消费者立场的曝光平台,不是太多了,和365天没完没了的电视广告、电视购物节目相比,一年只轮得上一晚的“3?15晚会”,实际上是太少了。如果,这能成为一个常规节目,让消费者有了“冤情”,不必非等到“3?15”,不必非挤进这个晚会,也能有讨回说法、讨回公道、讨回经济损失的渠道,那样的话,“3?15晚会”的存废,也就不值得操心了。

现在,我们还得庆幸:幸好有一个3月15日,在消费者维权机制还很不健全的时候,在消费者还常常孤立无援和束手无策的时候,让黑心企业和商家有所忌惮,有所收敛。因此,在这一天,为消费者维权的力度还得再大一些,对建立消费者维权制度的呼吁还得再强烈一些,对不法企业和商家的打击还得再不留情面一些,形成逐年逐日高涨的潮头,让消费者的权益日渐强势起来,并将这种强势制度化、常规化,最终形成强大的保护网,罩住一年365日,罩住每一个消费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知“消费”不知“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至今在一些行业和地方仍很淡漠。一旦出了质量事故,一些地方往往为了保护利税大户或出于其他目的,而急不可待地出面“摆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假如没有“3?15”,后果更不堪设想。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党和政府作出了掷地有声的承诺:让人民过上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对消费者而言,如果每一天都是“3?15”,如果维权变得轻松愉悦,那样的生活,才是与幸福和尊严相伴的好日子„„

人民时评:人社部细答网友,谁该脸红? 2010年03月16日 王石川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致电人民网,就网友在人民网“部委领导留言板”中反映较多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入学就业乙肝检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返城就业、事业单位工人参公、公务员身份变更等若干问题进行了一一详细回复。

互联网时代迅猛而至,使沟通更为便捷,交流更为通畅,问答更为简易。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网络留言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网友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留言板具有释疑解惑的功能,原因就在于网友反映的疑惑被传递上去,得到了权威部门的及时答复。人社部细答网友,无疑就是值得推举的一例。

纵观网友对人社部的提问,可谓无所不有,又强烈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就一些热点问题集中发问,比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入学就业乙肝检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返城就业等等。去年12月28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发布,消息一出,备受好评,但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疑惑,比如,虽然转移接续有利于实现“无障碍”、“无缝隙”的对接,但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等原因,职工的权益容易受到伤害。如今,人社部的详细答问就很好地回应了人们的疑惑。

俗话说:“灯越拨越亮,理愈辩愈明。”这说的是交流和沟通的必要。诚然,对公权力部门来说,及时回应舆论疑惑,是其本分;详细解答公众的疑问,是其职责。只有及时解惑,才能消除疑问和误解;只有详细作答,才能赢得尊重,也才是重视民意。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仍然意识不到这一点。比如,哈尔滨市民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反映南岗区政府门前大理石步道板雨雪天气湿滑难行一事,却被告知“可以绕行,没必要非在其上面走”。再比如,有农民工反映6年没有领到工资,市长信箱回复“已转阅”。我们甚至看到这样粗暴的答复:一市民致信市长信箱称“创建办网上创建要不得”,市长信箱就此信回复: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淡(回复者错别字,应为“面谈”)。可以说,无论是“可以绕行”还是“已阅”,乃至于“没时间闲扯”,性质如出一辙,都是极不耐烦,让人嗅出权力的傲慢与戾气,都凸现了居高临下的权力对民意的蔑视和轻贱。试问,如果都这样回复群众,政府的公信力何在?”面对人社部细答网友,这些部门是否该脸红?

社科院学者曾指出,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民怨太深。这里说的虽然是群体性事件,但实际上,一些关乎民生的疑问如果得不到理解和释疑,同样会让民众有怨言。应该说,民众愿意求助政府网站,这是他们对政府信任的表现,政府部门如果真诚对待,认真解决,则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反则是小事变大、大事变炸。

在今年两会上,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部门重视民意,关注民众的热点。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新气象。一定程度而言,像人社部这样主动回应网友的政府部门越多,越是好事,越值得褒扬。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已有人社部、公安部、环保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15个国家部委以不同形式对人民网网友留言进行了答复。笔者期待,有越来越多部委能够秉承职责,顺应民意,积极主动地回应民意,并且建立长效的制度化沟通。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找准自己的位置 2010年03月17日 张铁

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注意转换自己的身份。这不仅是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以近95%的赞成率,顺利通过。城乡按照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将会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在人大的会场上,为亿万农民的利益鼓与呼。

然而两会上,相对于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领导干部代表受到了更多关注。而且,基层代表平时履职中,也有更多实际困难。对于领导干部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有个简短明确的观点:这里没有领导,只有代表。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3月5日,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注地倾听每位代表的发言。9位代表发言后,会议主持人说:“代表发言结束,请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总书记笑着纠正说:“代表发言还没有结束,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作一个发言。”总书记诚恳而又平等的态度引来现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实际上,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人大代表不是行政职务,没有官职大小、级别高低之分。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工人农民,作为人大代表,他们在人大这个权力机构中,地位一样高、责任一样重,有着同样的发言权、质询权、选举权。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大的权力来自亿万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根本。各级行政机关,都是由同级人大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如果认为是领导干部、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地位就高于其他代表,那就不对了。目前,人大代表中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还比较大。但正因为如此,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就更应该注意转换自己的身份。这不仅是宪法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

两会前,有代表说:“人大代表有职无权。”实际上,人大代表是“有职也有权”: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无论是出席人大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报告,还是提出议案和建议、参加选举和表决等,都是在集体行使人民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领导干部,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基层代表,都应牢记自己人大代表的性质和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切实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时评:“草菅虎命”,谁之责? 2010年03月17日 鲁平

沈阳市11只东北虎“非正常死亡”后,引起社会各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东北虎既是全球濒危动物,更是人类的朋友。寄托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象,承载着无数少年儿童的快乐与梦想,是美丽的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象征之一。沈阳一位小朋友看到老虎因营养不良死亡后,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把我的压岁钱拿出来买牛肉吧,我不让老虎死。”

可以说,关注东北虎,就是关注人类自身。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生产活动的剧烈,百兽之王的东北虎,栖息之地越来越少,一部分走进动物园,被豢养着。可是,在沈阳,东北虎连这最后的“尊严”,也荡然无存,被活活折磨死。

一位生物学家说,这是虐杀!是少数监管者和不法经营者良心的泯灭!

11只东北虎被“草菅虎命”,谁之责?

野生动物保护、监管部门责不可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珍稀动物成批死亡,非一日两日,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也得到及时报告,作为国家主管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却未能有效监管,及时阻止,可以说,东北虎在有关部门眼皮子底下丧生,监管部门责任不可推脱,也推脱不掉。

经营者利欲熏心,良心泯灭。东北虎也好,丹顶鹤也好,众多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经营者这里,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一旦失去有效监管,旺季多挣点钱,淡季伸手给当地政府要点补贴,至于那些动物——死活似乎并不重要。

法律漏洞,让不法者有恃无恐。在森林里,非法猎杀老虎,可以判刑,我国2004年修改通过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做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在动物园内,国家保护动物的福利待遇如何保障到位,如果被杀死怎样处理,却缺乏足够的法律震慑。对这种以近乎虐杀的方式,使老虎非正常死亡,从法律上却难以定罪。为野生动物的福利立法,迫在眉睫。

盲目将公益事业推向市场,产业化、市场化,身为国家保护动物的东北虎、丹顶鹤等动物,首要角色成为不法商人赚钱的机器,再加上监管不力,悲惨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动物园的属性首先是公益性的: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场所,动物繁育、研究、保护,遗传基因库和物种庇护所,还起着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更主要的是还有公众教育科普功能,无数少年儿童,通过动物园的动物们,来认识熟悉我们这个星球丰富的物种。

而民营企业,注定了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矛盾无法调和。正因为这样,我国绝大多数动物园,在经历改革初期民营化的阵痛后,都逐渐收归国有。

11只东北虎以生命的消逝,警示着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公益事业若盲目推向市场,实行产业化,就像一个旱鸭子掉进大海,纵然初期会扑腾起浪花,最终会沉底,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人民时评:重庆警界,涅槃之路仍将充满艰辛 2010年03月17日 郝洪

重庆“打黑”,轰轰烈烈,高潮迭起,现在,接近尾声,人人都想看它如何谢幕——在“黑老大”被判刑入狱,其随从打手们纷纷落网之后,重庆人该如何收拾这“旧山河”,重振警界雄风。

重庆公安系统机构改革的启动,或可视为是“打黑”的谢幕戏。昨天,重庆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近日起开始启动直属单位、分局机构改革工作。重庆市公安局直属单位、分局处科职领导干部集体解任,根据干部选任原则,组织开展干部公选工作。这也就是所谓外界盛传的“大换血”。

“大换血”能否令重庆警界涅槃?

从短期来看,肯定会有效果。“大换血”是“打黑”的必然结果,重庆警界别无选择。 “打黑”风暴之后,共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193人,67名黑恶首犯和骨干落网,12名涉黑厅官落马,面对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系统,想不换血都难。

重庆警界的机构重组,好比一个散了架的屋子,重新搭结构,重新粉墙刷漆,自然是一付新气派、新气象,屋子里的人精神状态也会不一样。重庆警方强调,此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机构重组、职能定位,解决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能定位不准、事权划分不明、政出多门不畅、权责不对应、基层警力匮乏而机关人员臃肿等问题。相信上述这些问题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从长远来看,机构改革只是第一步,重庆警界涅槃之路仍然充满艰辛。

文强治下的重庆警界之黑,不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是权力长期缺乏监督,个人意识极端膨胀造成的。正是因为权力的过度集中和缺乏监督,才有了文强治下的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能定位不准、事权划分不明等等乱象。

18年前,37岁的文强从巴县公安局调到重庆市公安局任副局长。据报道,1992年,文强在调入重庆市公安局前有存款35万元,以当时巴县公安局长的职务,此高收入已非正常。18年后,文强家庭财产、支出共计折合人民币逾3094万余元。16年里,有何机构、部门观察到文强家庭财产收入的反常,又有谁曾试图去了解这反常背后的真相?

文强在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任上呆了16年。16年里,他提拔了多少干部,应该不是秘密,但他怎么提拔的,恐怕就少有人知了。在公诉机关对文强100余笔受贿指控中,六成以上涉及“买官卖官”,而这些行贿不是一次完成的,这样干部的提拔也不是一个两个,暗箱操作16年,有谁曾试图打开这干部提拔上的利益链?

客观而言,16年里,重庆警界潜规则的形成,非文强一人之“功”。多年来,我们的机构对文强的强大究竟是无法监督还是不想监督,这个问题需要反思。

综观2年多重庆“打黑”风云,不难看出,这是一场改革风暴的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执政者的魄力与胆识。领导者的政治意识和觉悟,决定了一个机构的走向,这对“打黑”这一事件而言,或许可以立竿见影,但对整个机构的建设而言,仅有此还是很不够的。

要真正实现法治,避免黑恶势力的死灰复燃,仅有机构重组的决心是不够的,还需有把监督权交还于公众,把自己置身于社会放大镜下的自信。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行将谢幕,更深层次的变革才拉开大幕。愿重庆一路走好。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发展新能源不可因噎废食 2010年03月18日 林治波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新能源产业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对于以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同意见,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污染重,技术不过关等等。最近有人对风电工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符合国情。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据笔者了解,早在14年前,在距玉门镇不远的戈壁滩上,就建立了4台实验性风电机组,至今运行良好。在我国应用的风电设备,一般都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充分考虑了风沙、低温、干旱等特殊气候条件,并按20年以上的运行寿命设计。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吉林等地区运行的风电机组已有数千台,运行状况良好。至于成本,一位风电专家指出,西北风沙大,但解决风电设备被风沙袭击的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难题,我们采用的润滑脂不同,对电机也采取了密封性措施,估算下来,每台机组每年也就多出100元的维护费,完全可以接受。随着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应用,恶劣气候条件对风电设备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欧美沿海国家,虽然沙尘少,但海风对电机的侵蚀更厉害,他们需要付出另外的成本。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风能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西北地区蕴藏了我国最丰富的风能。以甘肃酒泉为例,据气象部门风能评估,酒泉市风能资源的理论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年有效风速时间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时间达2300小时,无破坏性风速,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因煤炭资源缺乏造成的缺电问题,也将使甘肃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最终推动民生的改善。据测算:风电场建设期间一年用工1.5万人,运行期间需2500人,装备制造方面可吸纳5000人就业,第三产业也可拉动5000人就业。正如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所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及配套产业发展,将成为支撑酒泉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

当然,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就西北风电的发展而言,目前不是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当前我们要做的,一是要加快技术研发,尽可能多地自主掌握关键技术;二是要不断完善并网、补贴、配套和环保等相关政策。相信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都会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而解决的前提是,发展新能源的方向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发展新能源不可因噎废食 2010年03月18日 林治波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新能源产业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对于以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同意见,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污染重,技术不过关等等。最近有人对风电工程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风沙伴存,风电设备受风沙磨损大,上马太多风电项目不符合国情。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据笔者了解,早在14年前,在距玉门镇不远的戈壁滩上,就建立了4台实验性风电机组,至今运行良好。在我国应用的风电设备,一般都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充分考虑了风沙、低温、干旱等特殊气候条件,并按20年以上的运行寿命设计。甘肃、新疆、内蒙古、宁夏、吉林等地区运行的风电机组已有数千台,运行状况良好。至于成本,一位风电专家指出,西北风沙大,但解决风电设备被风沙袭击的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难题,我们采用的润滑脂不同,对电机也采取了密封性措施,估算下来,每台机组每年也就多出100元的维护费,完全可以接受。随着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应用,恶劣气候条件对风电设备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欧美沿海国家,虽然沙尘少,但海风对电机的侵蚀更厉害,他们需要付出另外的成本。

发展新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风能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西北地区蕴藏了我国最丰富的风能。以甘肃酒泉为例,据气象部门风能评估,酒泉市风能资源的理论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年有效风速时间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时间达2300小时,无破坏性风速,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因煤炭资源缺乏造成的缺电问题,也将使甘肃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最终推动民生的改善。据测算:风电场建设期间一年用工1.5万人,运行期间需2500人,装备制造方面可吸纳5000人就业,第三产业也可拉动5000人就业。正如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所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及配套产业发展,将成为支撑酒泉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

当然,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就西北风电的发展而言,目前不是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当前我们要做的,一是要加快技术研发,尽可能多地自主掌握关键技术;二是要不断完善并网、补贴、配套和环保等相关政策。相信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都会在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而解决的前提是,发展新能源的方向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

人民时评:"地沟油"新闻过后,百姓只能无畏和淡忘? 2010年03月18日 姜泓冰

在常去的小摊上买早点时,死死盯着煎饼炸油条的那瓶油。摊主说:“放心,我用的都是好油。”

狐疑。摊主似乎没有理由不用“地沟油”——据说食用油价又涨了。既然“地沟油”能少花成本多赚钱,既然它一样能清亮无味,连专家也说“油掺油,神仙愁”,既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又不会立竿见影地毒死人,连大餐馆都在用——什么能阻止小生意人不用它来多赚钱呢?只靠个人的良知约束吗?

美食当前,最近几日不知有多少人会经历这样的心理挣扎。因为“地沟油”问题又一次受到媒体关注。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描述了地沟油从餐馆下水道里的“红色膏状物”轻松变成清亮“食用油”、经低价销售重回餐桌的经过,并将它与我们的日常饮食,如油条、肉串、水煮鱼之类联系起来。专家估计说,每年,如此循环往复回到餐桌的地沟油就有300万吨;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专家的说法如此生动、通俗易懂,让人过目不忘,之后,会有一阵子倒了胃口,少了赴宴的兴致和尝试街边小吃的勇气。川菜馆里诱人的水煮鱼,畅销度说不定也会有些下降。然后呢?平民大众们多半仍然只能选择无知无畏和有意淡忘,因为生活必须继续,客仍要照请,饭仍需照吃,我们不可能深入餐馆的厨房禁地,去守望和制止那些不光彩的交易。于是,肮脏得令人作呕的地沟油的利益链条和循环系统便也照常运转不辍,且规模,还会随着餐饮业的兴旺、餐饮垃圾产出的增加而扩大,“产业”利润可能已达20亿元。

究竟谁该为地沟油产业的产生和壮大负责?或许,是私卖泔水废油、敢用再生地沟油的餐馆,是闻着臭气舀废油的底层劳动者,是地下油料作坊?因为他们的见小利而忘大义,我们大可把他们视为贻害人民健康的“凶手”,并且检讨和推理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的根源和危害。或许,科学家们也应为此而羞惭吧?我们的科学技术应该关注人的生命,研究一下如何让日常生活更安全更美好。

但与其寄望于经营者个人的良心发现,或者科学家研究出特殊的地沟油试纸散发给大众,倒不如质问一声政府:地沟油从回收、加工到低价交易,链条上有多个环节,认真监督、检查和管理,哪一个环节能做到完全隐蔽而无形迹?从工商管理、卫生到食药监督,多个部门、多种渠道,为什么竟任由一个危害全社会所有人身心健康的产业链存在,问题被揭发多年,不仅没有解决的迹象,反而连年壮大?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餐饮食品监管中的无效和缝隙。根源恐怕在于轻视——与其他种种可以立竿见影地危害社会环境、生命安全和市场秩序的大问题相比,地沟油不过是餐馆后厨角落里的一颗老鼠屎。

如果你视而不见,有朝一日,它可能败坏一桌中华美食,也可能变成损害整个社会胃肠道的那一点溃疡。

人民时评:从“日记门”局长落马看反腐主体多元功效 2010年03月18日 王兰

“香艳日记”主角、涉嫌受贿罪的广西自治区烟草专卖局销售管理处处长韩峰日前被依法逮捕;还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开除的处分。初步查明:韩峰利用先后担任钦州市烟草专卖局局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职务之便,在发包办公大楼、办公网络建设等工程中,多次收受承建商的贿赂款共计48.2万元及价值30万元的商品房一套。“日记门”局长的落马,再次证明了多元反腐的强大功能。

从2009年11月开始,韩峰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日记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该日记记载了其与多名女下属、同事淫乱,收受贿赂等内容。这段“香艳日记”在小范围流传三个月后开始“发酵”,终于在今年元宵节期间被广为转载,特别是一些民间反腐网站也积极参与,引起公众关注,也引起了专门机构的关注。就在网络力量正走入死角,“香艳日记”主角韩峰以自己的隐私被人故意泄露为由,向警方报案后,专门机构的及时跟进,使得事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终通过合法渠道将其依法逮捕。“日记门”局长的落马,成为草根民众、社会组织与专门机构合作反腐的成功实例。

近几年,我国惩防腐败体系逐渐完善,制度反腐进一步强化,网络反腐平台已经搭就,反腐主体逐渐呈现出多元态势:专门机构、草根民众、社会组织联手共同织成了一张反腐大网,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过去仅靠专门机关和专业队伍孤军奋战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扭转。

反腐主体多元兼具两大优点:一是信息、证据可以互补。二是反腐追踪的范围和韧性大大增强。在重庆的“扫黑除恶”行动中,群众寄发举报信达1万多封,且80%是实名举报;因抽“天价烟”而备受关注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原局长周久耕,在网民的“追究”下,其一系列问题被曝光,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也表明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正在进行有效互动和协调。实践证明,反腐倡廉,既需要一支铁面无私的反腐专门机关和专业队伍,也需要广大民众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

就这次事件来看,草根民众、社会组织的反腐,应该注意在法律框架内运行,防止“剑走偏锋”,伤及无辜;防止触犯法律,“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专业机构的弱点也暴露无疑:制度反腐还很薄弱。如果不是这位局长有写日记的“自杀”行为,如果“香艳日记”没有被曝光,如果没有网民长达三个多月锲而不舍地“网络追捕”,这位局长可能还继续被同事认为是一个“好领导”、被上级认为“有能力”,是重点培养的“好干部”!如今的腐败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反腐败的主体和方式方法也要向多元化发展,如果单纯从某一个角度去反腐败,是很难遏制和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的。除了扎紧制度反腐的“篱笆墙”外,专门机构还应该重视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进一步拓宽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加草根民众、社会组织与专门机构多位一体合作的默契,发挥民众、民间组织的声援和支持,增强反腐主体多元化的功效。

此位局长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多元反腐任重道远。

人民时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房价是否能降? 2010年03月19日 武少民

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连日来,央企“地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资金之充裕、所拍土地溢价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就在3月15日,北京6宗土地拍卖共创出总成交金额143.5亿元的天价,诞生多个央企“地王”。中信地产以52.4亿竞得大兴亦庄住宅商业地块,成为2010年北京首个总价“地王”。当天上午,远洋地产以40.8亿总价、2.75万/平方米楼面价竞得北京崔各庄乡大望京村1号地,成为北京望京区域总价及单价双料“地王”,北京四环外区域首次楼面地价破2万元;世博宏业以17.6亿拍得北京海淀区一地块,折合楼面地价为28308元/平米,创今年北京楼面单价“地王”。

就在3月15日央企夺得多个“地王”之后,望京周围的二手房价迅速飙升,涨幅高达40%以上,一些民众认为还会有更多的“地王”诞生,惜售心理明显,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不少民众对房价持续上涨表示不满,认为央企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示范效应,应该尽快予以整顿规范。

有业内人士预计,新“地王”建成的销售单价至少达到每平方米4万以上,周围的房价将进入加速上升通道,北京房价的“3万元时代”很快就要来临。

央企动辄掏出几十亿元买地,可以看出它们“不差钱”,也说明它们认为房地产投资有利可图,并且是暴利,远比投资搞主业赚钱,所以才敢以这么高的溢价拿地。这折射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不注重实体经济发展,而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上,导致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忧。有学者认为,从土地市场的竞争热度看,地价居高不下,各行各业都想分享房地产的高利润,但土地供应有限,由此今年北京的房价也基本没有降价的可能。

一些学者和专家对央企拿地颇为关注,他们认为,这么多央企参与制造“地王”,国资委早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了。央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稳定经济、惠及民生的重任,它们大举进入市场化比较充分的房地产领域,并追逐已经风险很高的暴利,在客观上推高了房价,造成民众不满,这显然已经背离了自身的定位,对其约束是必要的。

国资委行动迅速,积极回应民声,值得肯定,但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能否让房价降下来?无论是市场人士,还是普通民众,对此普遍存在疑虑。公认的原因有,一是78家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不足以影响大局;二是政策落实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央企难免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三是房地产市场资金泛滥,政府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尽快收紧资金面供应。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陷入“越调控,房价越高”的怪圈。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固然严厉,但在开发商看来并无足够的震慑力。如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对房地产业下重手,地方政府多少有点投鼠忌器的味道,所以,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是上下同心铁腕调控,一切措施不过是纸上谈兵,房价也不可能回落。

让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真正的艰难险阻,还在后面。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快从多方着手,把宏观调控房价的大网织得密些、再密些。

诗人杜甫一生坎廪,但他忧心的不是个人的富贵荣辱,而是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不应只是天下寒士的呼吁,更应是为政者的自我期许。人们希望居者有其屋,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这一目标或许已经显得非常遥远,但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等等,政府要做的是,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铁腕展开宏观调控,满足人们基本的住房需求。

人民时评:揭露王亚丽韩峰们,网络监督功不可没 2010年03月19日 建达

最近曝光率很高的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处长韩峰等人,都是因为网络舆论的揭露和穷追猛打而身败名裂。网络的反腐功能进一步彰显,网络的力量让那些不干净的官员心惊胆战。

网络监督是继传统媒体监督后的新兴舆论监督,它的主要特点----公开、及时、不受他人左右、敢说真话、敢讲实话等等,体现了现代文明和现代制度的本质。网络监督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没有“刑不上大夫”的束缚,没有看人下菜的毛病。这就使得本来很难发现的问题被发现,本来潜伏得很深的贪官污吏被揭露,本来不可能曝光的丑闻被公开,本来被封住口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难怪有的官员叹息:“没有互联网有多好!”

网络监督弥补了制度监督的缺陷。在管理和监督官员方面,有人大政协的政治监督,有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党内监督,有看似严密的法律监督,还有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等。这些监督发挥运用得好,确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当王亚丽、韩峰等人通过网络监督露出马脚后,人们再一次发现,其实新兴媒体的监督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它的理念、手段、技术和不可阻挡性,让政府的反腐倡廉目标更加接近。假如没有网络的灌水、拍砖,纪委和检察院可能还不会对他们认真调查,王亚丽说不定还会继续她的仕途,韩峰的前途可能也不可限量。这对老百姓是多么大的灾难。

网络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地保护网络舆论监督,要爱护敢说真话的网友,不让说真话、说实话、说有利于人民幸福尊严话的网民受到类似“跨省追捕”的打击和报复,不让新兴的民主形式被某些人以“法律”的名义扼杀。贪官污吏和昏官庸官对网络监督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他们不但怕网民从他们的穿戴、吃喝、娱乐以及不慎透露的日记里找出腐败的证据,更怕上级领导和纪律监察机关从网络上发现情况,对他们进行查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挑网络监督的毛病,给网络监督罗列罪名,把网络监督置于他们可以管控的范围里,从而最终达到封锁网络监督的目的。

网络上的民众监督并非十全十美,也有侵犯他人隐私权、发泄情绪、道听途说等问题。比如一些搜索功能。其实,这只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项技术和手段而已,如同飞机汽车是交通运输工具、菜刀剪刀是家庭实用工具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利用网络技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就要对其下禁令,这个道理与飞机汽车会出事故就要消灭飞机汽车、菜刀剪刀会伤人而要收缴统一保管一样,显得滑稽而愚蠢。按照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则,官员的隐私保护和一般公民的隐私权有很大的不同。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官员的隐私保护自然要有一定的限制。官员的隐私越少,这个社会就越进步。同样的道理,一般公民的隐私权越多,人民就越幸福越有尊严。网络监督假如正常进行,体现公开透明,这样不但不会伤害我们的社会,而且能起到提供反腐反贪信息、找到事实真相、澄清错误消息的作用,还能有效地监督官员。当然,假如有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他人进行诽谤,那么,受害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与其对簿公堂,以证清白——这在法律上早有设定。

揭露贪官坏官,网络监督功不可没。有的地方出现的抓网民,抓揭露事实真相的人,追究发帖人的法律责任,自创所谓的“诽谤政府罪”等等,其实是在制造冤假错案。这样的事情,发现一件就要处理一件,以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批评质疑权和民主监督权。否则,我们的文明进步、幸福尊严还要在崎岖的路上徘徊。

人民时评:“看守所疑云”掩盖了多少真相 2010年03月20日 詹勇

春雨未至,雷声先闻。不仅雷人,还是一样地蹊跷。据报道,江西修水县下岗工人陈绪金在看守所突然死亡,其家属被告知,死者因上厕所跌了一跤,就死了。送医的结论是心肌梗死。而记者调查显示,在陈绪金被送往医院后,为其作诊断的医生表示,自己是在“被要求”、“没办法”的情形下,不得已“随手”写下“心肌梗塞”的死因诊断的。家属更在死者身上看到了多处非常明显的伤痕。

好一个“摔跤死”!公众的智慧和神经又一次受到超强震击。从“躲猫猫”到“做梦死”、“鞋带上吊”、“喝开水致死”、“发狂死”,人的死法是那样“特别”,从死者家属到社会公众,面对难以接受的种种“说法”,无不疑窦重生,渴求真相。

按照解释,这些逝者都是因为非正常因素而“正常”死亡的,但是,为什么死者遗体往往满是伤痕?为什么尸检报告上的诊断结论总像“神来之笔”?为什么看守所总是理直气壮,却又遮遮掩掩,回避疑问?

这一切,很难用惯常的逻辑去串连,正常的理性去理解,也许,只有在刘谦的魔术中,这样的“死法”及其解释才是顺理成章的。但当权力也变出“神奇”而拙劣的死亡魔术时,事实却一再证明,“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雷人并不能服人,黑炭冲去裹着的面粉还是黑的,而公众的信心、政府的公信力却因此一次次受到打击。

在逝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遭遇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看守所到底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公众的疑问,掩盖真相的疑云,使社会焦点一次次聚集在监狱看守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机关”。“看守”不仅意味着要防止发生逃跑、串供等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行为,而且意味着要保障被关押人员包括生命与健康等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可以说,看守所该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的地方,更应是公平正义阳光照得进来的地方。

当前,随着看守所事件不断出现,公安监管工作、监所体制改革等,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客观地说,这两年,监管部门已日益重视监管所人权保障,管理正在改善,监督日益严格,公开公正的探索和努力也在逐步推进。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就这一问题建言献策,如明确规定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逐步实行审监分离,全面规范看守所的执法行为,加强检察机关对看守所的监督等。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平透露,对于看守所内的重大伤亡事件,北京检察机关今年将启动独立调查机制,包括法医鉴定、现场勘察、会见嫌疑人等,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为拨开看守所事件背后的疑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些积极的动向,使人们渐渐看到了希望。但我们还需更加迅速、更有成效的努力。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检索了一下以前有关看守所事件的评论,发现自“躲猫猫”事件以来,有关评论文章大同小异,以前事件的文章放到这次事件上照样能用能说。这不是因为文章太容易写了,而是因为现实的改善太艰难了,更因为在那些疑云重重的地方,生命太脆弱、太易逝了。

人命关天,法重如山,能不敬畏,能不慎重吗?

人民时评:“日记局长”、“造假书记”落马纯属偶然吗? 2010年03月21日 李德民

一个“日记局长”,一个“造假书记”,一南一北、一男一女,时下都是“网络红人”、“官场名人”,成为茶余饭后人们笑谈的丑闻。有人慨叹他们时运不济,落马纯属偶然,如果不是所写“香艳日记”被网上曝光,如果不是要侵占“干爹”财产被屡屡举报,他们仍将风光无限,甚至继续“进步”。他们的落马真是因为时运不济,纯属偶然吗?就这两个“倒霉蛋”的命运,笔者对贪官落马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议论几句。

“日记局长”是原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韩峰,2008年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法规处处长,事发前已转任广西烟草专卖局销售处处长。他有个写日记的习惯,包括把同几个女同事的苟且之事也有名有姓、活灵活现写出来。“香艳日记”曝光之后,有关领导机关顺藤摸瓜,初步查明韩峰多次收受贿赂款共计48.2万元及价值30万元的商品房一套,韩峰涉嫌受贿被捕。

“造假书记”王亚丽原名丁增欣,原籍河北无极县张段固镇西验村人,是该县“能人”、“大款”王破盘的干女儿。她除了性别是真的,其身份、年龄、履历、档案均涉嫌造假,她被当地人称作是“一身是假书记”、“混进官场三聚氰胺”。她因冒充王破盘女儿意图侵占遗产,遭当事人举报,其造假骗官和经济犯罪事发,现已被捕。

确实有点偶然性。如果不是韩局长日记曝光、王书记意图侵财,他们便不会被查,韩局长不过是道德败坏,王书记不过意图侵财,尚属于党纪、政纪处理的范畴,恐怕不至于被查出经济问题和造假骗官问题,被“请”进班房。

很显然,日记和侵财两个偶然事件引爆了经济犯罪和造假骗官的“炸弹”。这样因偶然性事件引爆的“炸弹”不少:如果不是“舞王”俱乐部一场大火,“烧”不出深圳龙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旭明;如果不是因为开会时桌上摆着150元一盒的名烟“九五至尊”,“吸”不出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还有因“二奶”反目、窃贼偷盗、同伙揭发直至收废品的、拾垃圾的收到赃款赃物等偶然性事件,使一些贪官束手就擒。

于是有人说是他们命不好,“被偶然”了。还有人说这叫“隔墙扔砖头,砸着谁谁倒霉”。可是,话说回来,那“砖头”为什么偏偏砸着韩、王、陈、周等人,而没砸着别人呢?如果他们站得离“墙”远远的,扔过来的“砖头”想砸也砸不着的。韩峰如果不干那些事,自然写不出那“香艳日记”;王亚丽如果不造假骗官,自然不会身败名裂;深圳陈旭明如果不贪赃枉法,“舞王”大火再烧也烧不着他;南京周久耕如果不受贿,吸“九五至尊”也不犯法。

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这是规律。即便没有日记曝光和侵财被举报,韩峰、王亚丽早晚也得出事。贪官干了那么多坏事,难免会有“跑、冒、滴、漏”,这里不出事那里出事、这次不出事下次出事,出事是必然的。但有的贪官心存侥幸,认为像“日记局长”、“造假书记”那样发生偶然性事件的机率很小,大部分贪官仍平安无事,今后小心点就是了。这是掩耳盗铃,自作聪明。要知道,只要干了坏事,躲也躲不开、防也防不了,早晚会露馅,正如俗话所说“人算不如天算”,“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自作聪明的贪官真的的比“日记局长”、“造假书记”更聪明吗?运气会更好一些吗?那就走着瞧吧!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沙尘暴卷土重来的警思 2010年03月22日 赵永新

生态保护,既不因沙尘暴来了就动摇信心,也不因沙尘暴一走就万事大吉

一场突袭而来的沙尘暴,再次引发人们的环保焦虑。

3月20日早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北京市民发现,北京城笼罩在风沙之中,窗外原本清晰可见的高楼在漫天尘沙中若隐若现,浑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味儿,空气质量骤降到五级重度污染。这次今年入春以来强度最大的沙尘天气席卷了半个中国,约2.7亿人遭受了沙尘之害。

与2007年以前相比,近两年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弱,不少人甚至以为“沙尘暴消失了”。但正如专家所言,只要有沙尘源存在,沙尘暴就不会消失。此次沙尘暴的卷土重来,给了我们许多警思。

应该说,气候异常是引发此次沙尘暴的重要原因,但生态环境脆弱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目前依然有174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8%;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护,甚至边建设、边破坏,以至于改善的速度赶不上恶化的速度;新栽植的树草根基不深,其荣枯严重依赖自然降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沙尘暴来袭,再次警示我们,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把局部环境的改善当作整体环境的恢复。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哪一片都不是孤岛。沙化地区往往既是水资源匮乏、林草植被稀少的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这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比如,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产业规划,都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等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量,尽量发展既能促进生态恢复、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在各类经济开发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中,更应注重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植被恢复,尽量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避免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埋下长期的环境隐患。

非沙尘源区的居民可能会说:我既不砍树、又不毁草,和沙尘源区的生态恶化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就拿北京的居民用水来说,相当一部分是从河北、山西长途输送而来,这无疑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紧缺局面,而水是维系当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资源。此外,城市居民所吃的粮食、肉蛋奶,所穿衣服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农牧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原产地的环境压力。因此,城市居民合理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本身就是对农牧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一大贡献。

据报道,在未来几天内,新一轮沙尘将再次肆虐西北、华北。沙尘敲响的警钟,再次审视着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既不因沙尘暴来了就动摇信心,也不因沙尘暴一走就万事大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种千秋功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着力践行,这样,未来的沙尘暴才会少一些、小一些。

人民时评:领导干部顶得住“正面交火”更要警惕“迂回进攻” 2010年03月22日 刘国昌

近日,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这是党中央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采取的重要举措。《廉政准则》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并充实完善了相应的实施与监督制度。

《廉政准则》有一条明确规定“禁止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最近贺国强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也针对这个问题指出,有一些领导干部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不严格。同时,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往往从领导干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打开缺口、进行拉拢腐蚀。他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不准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或利用自己的职权影响谋取利益,切实做到不为情所误、不为情所累。

切实加强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他(她)们谋取利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以往出现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看出,从领导干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打破缺口,是一些别有用心人拉拢腐蚀干部的惯用手法,简言之就是搞“迂回进攻”。那些别有用心人要想得逞,总要千方百计拉领导干部做自己的靠山,而办法不外是“正面交火”和“迂回进攻”。“正面交火”,用糖衣炮弹直接射向干部本人,这种手法,人们熟知,多少有所警惕。而“迂回进攻”则是在领导干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身上下手,然后拉干部下水。这种手法,人们虽有所闻,但有些人往往戒备不足。

据某地一些犯罪分子交待,他们为了在一次项目招标中中标,早就想好要打一位主管此事副市长的主意。他们先是与其亲属混熟,将钱物直接交给他的老婆孩子。日子一长,关系密切了,那位副市长不仅在招标中给予照顾,其他事情也是有求必应,大开绿灯。更有甚者,一些犯罪分子在送钱送物的同时还通过领导干部家人把生活、医疗等费用拿走报销,与家人搞“感情联络”,从而完成他们“关系网”的编织。

我们有这样一些领导干部,他们在单位上同一些人的“正面交火”中,还能够顶得住。但在“迂回进攻”面前,却常常打败仗。他们经不住老婆的说情、孩子和身边工作人员的鼓动,顶多说个“下不为例,到此为止”了事。但到了下一次还是照此办理,愈陷愈深。

如此情形,有人称之为“惧内”或“气管炎”(妻管严),这种简单地把问题归于个人脾气秉性的说法,尽管有言中之处,但失之于肤浅。这些干部打败仗,根本原因在于解除了必要的武装和应有的警惕,忽略了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有一个严格要求亲属、防止家庭这个“堡垒”被攻破的问题。由此观之,《廉政准则》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利的规定,是多么的及时与必要。

贺国强在文章中还提醒说,领导干部要不为情所误、不为情所累。这确是忠言。情为人所有,关爱家庭、亲人、朋友是人之常情,但关爱什么、怎么关爱,却值得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不讲亲情、友情,那不是共产党人的作法,但打着亲情、友情的旗号而徇私情,拿党和人民利益作交易,损公肥私,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时下有些干部在这个问题犯糊涂、走错路,实在应该猛醒。这些人应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并坚决做到:不仅要严于律已,还要注意教育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坚持做到恋亲但不为亲属徇私情,念旧但不为故旧谋私利。当他(她)们上当并为之说情时,要坚持原则,坚决顶住。从亲属和工作人员来说,也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与领导干部一起共同击退那些形形色色的“迂回进攻”。

人民时评:长江学者也造假,学脉何以为继? 2010年03月22日 武少民

西安交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3月21日作出决定: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长江学者也造假,无疑再次让人们对神圣的“学术”二字产生更为强烈的质疑。陈寅恪先生所推崇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治学境界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在学术腐败之风肆虐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受到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再出真正的大师,这恐怕是我们在短期内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先贤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不过是童蒙之时应该接受的教育,可惜就是这简单的十几个字,我们“泰斗级”的学者都不能领悟,或者是心知肚明而不屑践行。这点是有大量案例作为事实证据的:浙江某大学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某等人涉嫌论文剽窃;北京某著名高校一海归教授大面积造假,骗取校方职务和待遇;东北某院校一位校级领导“被署名”„„

类似的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争项目、抢资金,各路教授互相攻伐、排斥异己,或者竞相拉拢人脉、打点关系,这些都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象牙塔”正在异化为名利场,让人不胜慨叹。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箪食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是孔子推崇的得意门生,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也有着穿越时空的典型意义。如今,我们还能看到几个“固穷”的学者,还有几个“板凳肯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文人呢?我们确实需要反躬自省,毕竟,学术造假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毒瘤,如果听之任之,只能彻底毁掉我们的教育,毁掉中国的未来。

学术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体现着一国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水准。当年,美国人为何不愿意放钱学森回中国?“他一个人顶五个师”,说的就是知识无价、学术无价。而今天,微软的一个芯片就能横扫全球,创造大量利润的同时,其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我们的“863”、“975”计划等,也在对相关项目进行科研攻关,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但应该看到,我们在一些尖端领域的科技研发还处于弱势,在整体水平上还不能与欧美等国同日而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术造假层出不穷,怎能给国人一个明确的未来,我们如何相信国家的投资会真正注入到学术研发之中,而不是损公肥私流入了某些人的腰包呢?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看到差距,并不一定要妄自菲薄,而是要拿出“知耻近乎勇”的劲头,当年的“两弹一星”不就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吗?老一辈科学家用孜孜矻矻的努力,在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为今日的和平奠定了基础。新一代的学者理应恪守这一传统,在更为优裕、宽松的环境下,创造出更多的业绩和成果。

学术腐败层出不穷,学脉危如累卵。对学术界的腐败行为,教育部门应该要用重典,同时要全面制定惩处学术腐败的相关体系。对学术造假的学者教授,不仅要取消其学界职务,还要取消其作为教授的资格,要让其为造假付出沉重代价。惟其如此,才能震慑造假者的嚣张气焰,让其有所敬畏。同时,每一个学者不妨扪心自问,花了纳税人的钱,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做些什么?

人民时评:有效的监督需要“有效的”信息公开 2010年03月22日 青颜

这两天,有两条关于“网帖”的新闻引起了网上网下各方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一条关于“全裸”乡政府,帖子称,近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在网上详细公示了今年1月、2月的公务费用开支,事无巨细,甚至党政机关购买矿泉水、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另一个是江苏睢宁县“网络问政”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网友“阿甘1218”发出的一条题为“谁动了我的低保”的帖子推动了整个睢宁低保工作的网络公示,帮助该县取消违规低保1188户,2645人,该帖高票入选睢宁“十大好帖”。

这两条帖子传递出的积极意义让人欣喜。将公共权力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是打造廉洁政府、透明政府的必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不少单位积极主动地履行《条例》,依法进行信息公开,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尤其是打造“透明政府”的理念和举措在睢宁县、白庙乡等等一些最基层的县乡级行政单位生根、开花,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的行政改革在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相比有的地方有的单位默默无声甚至遮遮掩掩的态度,来自于基层的这份胆识和魄力令人倍感振奋。

值得注意的是,两条帖子的原始内容都出自于当地政府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栏,又都是经由网友的“再传播”之后才引起各方关注的,但这两次信息公开带来的监督效果却大大不同:对于白庙乡在网上“晒账本”,当地绝大多数乡民不知道这件事情,各地网民更多的是来围观看热闹,有网友因此总结道,这个“晒”是形式大于内容,是“行为艺术”,而“谁动了我的低保”帖子却有效地推动了睢宁县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干部群众皆大欢喜。这两种不同结果引发了笔者对信息公开和监督“有效性”的思考。

温总理不久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信息公开是人们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公开并不是最终结果,公开的目的是接受公众监督、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围绕“便于公众监督、批评”这个基点去夯实信息公开的基础工作,从两个方面实现信息公开“有效性”:通过归纳、整理、更新,使公开的内容在广大群众那里成为看得明白的、易接受的实用信息,同时,构建畅通的、便捷的、安全的信息反馈渠道,便于快速了解民意,解决问题。

比如,睢宁“谁动了我的低保”事件,正因为有了条理明晰、便于对号入座的公开信息,有了畅通便捷的反馈渠道,才成就了理想的监督效果。“阿甘1218”是在外地工作的睢宁人,闲暇上网时他发现有网民讨论家乡的有低保问题。去年11月4日,睢宁县民政局将全县低保名单在“今日睢宁”网公示。17日,他以镇为单位将原本庞杂的、涉及上千人的名单进行梳理分类,以“谁动了我的低保”为题发到西祠胡同“睢宁论坛官方版”上,发动网友找问题。该帖文成了当时第一大热贴。随后,县民政部门根据反馈,查实、清出1188户“问题低保户”,其中多数不符合吃低保的条件(有的是村干部亲友),少数因收入增长不再符合吃低保的条件。

可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性强的特征,最大限度集纳民情民意,并以最快速度改正施政中的问题,“网络问政”为群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有基层干部网友受阿甘的启发,进一步总结出县级单位清除“假低保”的方法:

一、县民政局网上网下多媒体多渠道公布全县最新所有享受低保户数,并公布出各乡镇具体低保户名单。

二、各乡镇多渠道公布本乡镇最新所有享受低保户数和低保享受人名单,各村多渠道公布本村最新低保户数和低保享受人名单。

三、县民政局同时公布举报平台,即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平台,民众根据公示名单监督,发现问题可经任一举报途径进行举报。

反观白庙乡“晒账本”,虽然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但当地群众能从互联网上获知信息的并不多,有其局限性,因此,乡镇一级政务公开,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更加务实、更加有效的平台和反馈机制。

总之,有效的信息公开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关键。有关信息公开的制度,应多从便于公众监督、批评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完善,包括公开的方式、公开的频率、反馈的渠道等等,因为,每一次公开,政府“晒”出的不仅仅是政务,更是一种态度,是公共权力的运作,是政府的威信!

人民时评:期待山西“疫苗门”事件最终的说法 2010年03月23日 王兰

3月22日16时30分,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太原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日媒体反映我省疫苗情况目前调查核实结果”,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第一,这次媒体对我省疫苗报道所涉及的问题是三年以前的事情。第二,这次媒体报道中说“有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卫生厅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第三,关于山西疫苗目前的安全状况,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放心地为孩子接种疫苗。第四,山西省疾控中心原主任栗文元,在负责与北京华卫时代公司合作进入山西疫苗市场的问题上,没有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省疾控中心生物制品配送中心主任田建国也有违反相关人事管理规定的行为。

我们注意到,这次的通报,已经比3月17日山西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的“这些报道基本不实”的说法,有了较大的改变,就这点来说,还是值得为山西政府的努力而高兴的。因为即便是“三年以前的事情”,也不能忽视,何况还查出生产疫苗的公司没有经过严格招投标程序等问题。但是,事实真相还未完全浮现,政府在继续调查读者也在继续追问。

山西“疫苗门”事件,至今已历时三年之久,经过了患者家长长期的奔走呼号,经过了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科原科长陈涛安的多次举报,还经过了《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明查暗访及公开诘问,厘清迷雾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而且至今真相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概因事件相关部门的某些官员和企业经营者害怕暴露真相,采用各种掩盖甚至恐吓的手法,来混淆视听。而地方政府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使得疫苗事件逐渐演化成为持续升温的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这其中的教训,也是各地方政府应该引以为戒的。

“鸵鸟思维”实为自欺欺人。鸵鸟在躲避袭击时,把头埋进沙里,自己看不到对方,就以为对方也看不见自己了。可事实上,许多事情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瞒得了今天瞒不了明天”的,事实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实为下策,此次“疫苗门”事件最终上升为公共事件就是一个明证。而一旦错误铸就,政府就要承担失信于民的损失,欲消除负面影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高的行政成本。

诚实永远是政府的上策。在现代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诚实是保证决策信息真实完整的基础,而信息真实完整则是决定决策是否科学的生命线,因此,“诚实”乃公共政策的最优选择。一个诚实的政府才是一个勇于负责任的政府,才是一个具有现代行政道德意识的政府,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任何对公众不诚实的行政行为,都是在自毁形象。

从山西省政府的新闻发布会看,省政府、卫生厅已经以认真诚实的态度对待疫苗事件,勇于承受舆论压力,积极回应舆论质疑,这是公开、透明,正确、及时地处置好此次事件的开始。期待,也相信当地政府会回应民众,给出最终的说法。事实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地沟油”的管理学追问 2010年03月24日 唐 宋

核算一下监管成本,将这些成本作为补贴,转移支付给“地沟油”回收企业,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也许我们就不用为“地沟油”屡禁不绝而头疼了

又一轮围剿“地沟油”的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后,广东、云南等省展开突击检查,集中捣毁“地沟油”黑窝点。

“地沟油”,餐余倒进阴沟后回收的食用油,到底造成了多大危害?至今还难以精确统计。有机构推算,目前我国每年流回餐馆的“地沟油”约有200万—300万吨。我们在外面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会碰上“地沟油”。

无论这样的推算是否准确,“地沟油”悄然流回餐馆,都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紧急通知,岂不是无的放矢?

现在的问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谁来管?如何管?

“地沟油”到底归谁管?我国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市政市容等多个部门,由于管理难度大、成本高,“谁都管”变成了“谁都难管”。监管的缺失,给不法商贩提供了“黑色产业”的膨胀空间。因此,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监管职责,是规范“地沟油”回收利用的当务之急。

“地沟油”应该怎么管?当前,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是治理“地沟油”的主要手段:政府部门统一行动,端掉回收、炼制“地沟油”的黑窝点。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战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实践证明,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加强源头控制至关重要。苏州市曾签署“泔水管理”市长令,禁止经营者直接排放污水、油烟,倾倒餐余垃圾,要求餐余垃圾按照规定收集、储存、运输、日产日清,废弃食用油脂交专业单位集中收购、处理„„这一规定,明确了餐饮企业、回收单位的责任,抓住了监管的关键。

加强源头控制,还应综合考虑控制的有效性。目前,我国有20多个大中城市要求统一处理餐余垃圾。可是,由于处理泔水、“地沟油”时,要向餐饮企业收取不菲的垃圾处理费,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以致“地沟油”偷偷流向了黑市。由此,济南市换了一种做法,在收、运、处理餐余垃圾时,不向餐饮企业收费,收到了正面、积极的反馈。济南的做法,值得借鉴。

治理“地沟油”,不只有行政监管一种手段。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餐饮企业自觉回收的积极性,恐怕效果更好。利用“地沟油”炼制工业用油,是“地沟油”的最好归宿。只是因为目前工业回收的价格低于大排档、小餐馆回收的价格,回收程序可能也较为复杂,才使“地沟油”流向了不该流向的去处。事实上,核算一下监管成本,将这些成本作为补贴,转移支付给“地沟油”回收企业,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也许我们就不用为“地沟油”屡禁不绝而头疼了。

提高公共管理能力,这样的思路,可否试行?

人民时评:如果王亚丽走正路会如何? 2010年03月24日 李德民

“王亚丽作为无极县一个喜欢吹唢呐的村姑,想进城,想当干部,想过好日子,完全可以理解,本不必指责,只要路子走正。问题在于,她靠的是另一套。”这几行文字出自 人民网“人民时评”文章《一个骗官的王亚丽背后有几多“贵人”?》。

这几行文字引发几位读者朋友的逆向思维。他们反问:不错,王亚丽想进城,想当干部,想过好日子,应该走正路,不该走邪门歪道。可是,如果王亚丽凭本事、走正路,她能当上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吗?

这个问题尖锐而敏感,坦率而现实,还真把人“噎”住了,不好给以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三五句话也说不清楚。今天人们思维是多元的,也是多变的,这个问题明白无误地摆在人们面前,绕是绕不开的,必须正视,并明确回答。笔者就此问题议论几句,请读者朋友听听是否在理,从而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以及对王亚丽那样的造假骗官等腐败现象加深认识,更加警惕。

笔者以为,从理论上说,王亚丽当然可以走正路当上团委副书记,甚至还可以当更大的官。但概率微乎其微。偌大石家庄能出几个团委副书记?对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若是既不认“干爹”,也不拉拢“领导”,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都不高的村姑丁增欣(王亚丽原名)想凭本事、走正路当团委副书记,艰苦奋斗之路将很长很长,她要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和业绩,还要经受得住“走麦城”的挫折和考验,如果真有本事和机遇,她当团委副书记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但有必要把话说回来,她即便不当那个副书记,也可以心平气和、平平安安过日子,石家庄几百万父老乡亲、全中国十几亿黎民百姓就是这样过的。怕就怕丁增欣变成王亚丽之后,染上了“官瘾”,痴迷于当官,非要出人头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笔者还以为,那个造假骗官的王亚丽,若是凭本事、走正路,绝对当不上团委副书记。道理很简单,且不说她在德、才、勤、绩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件,就凭她当年已经三十八九岁,上头规定的“ 30岁以下”这个年龄“杠杠”,就把她“杠”住了。但她和她背后的“推手”们不简单,来了个“老黄瓜抹绿漆——装嫩”,让她年龄“缩水”在30岁以内,偷梁换柱,瞒天过海,冠冕堂皇当上了!这在干部、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就是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当然,最终是“爬得高,摔得响”,王亚丽一直“摔”进班房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王副书记会不会扪心自问:这个官当得值吗?

王亚丽这个女人贪婪而愚昧、轻狂而浅薄,不幸还有点“官瘾”。她“官瘾”一发,就当上团委副书记,这势必挡住了一些寒门才俊的奋斗之路、报国之门。这不公平!要知道,用人也是导向问题。莫让一个个造假骗官的王亚丽们走上靠歪门邪道升官的道路。

如果放任王亚丽们搅乱中国的“官场”,直搅得“官场”像劣货冒充精品的市场,像李鬼冒充李逵的江湖,那就危险了,可怕了。要看到,最危险和可怕的还不是“小女子”王亚丽,而是她背后有钱的“干爹”特别是有权的“叔叔”、“大哥”,是金钱和权力、欲望和利益的沆瀣一气。

人民时评:答记者问的几个“要” 2010年03月25日 建 达

担任过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梁衡同志日前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答记者问的几个“不要”》,批评一些官员在记者会上的不雅表现,提出了“以低标准来要求”的八个“不要”,颇有意思。

正如文章所言,官员答记者问,是现代政治运作的一部分,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说得具体一点,也是把权力关到笼子里的一种形式,是保证公众获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形式。不让民众知情的社会,就不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让公众质询的制度,就不是一个健全的制度;不让舆论监督的社会,就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政府官员假如有民主意识,有法治观念,有文明素质,是不会害怕信息公开的,更不会阻挡记者的追问——因为记者的问题是替公众提的,记者的后面有无数人民的耳朵在倾听。

那么,我就着梁衡同志的几个“不要”,也请官员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起码能做到几个“要”:

一,要有诚意。回答记者,不是要掩饰真相、推卸责任,为上级领导减负减压,而是要把事实真相告诉公众。真诚实意,以诚相待,如实回答公众的质疑,人家才能相信你的话,才不会认为你是在忽悠他们、是在做秀演戏。我们常常感叹社会缺乏诚信,官员在答记者问时,就该做出表率。

二,要有耐心。记者会上,官员的回答让人不解渴,或者答非所问,记者会紧问不休,紧追不舍,甚至语言直白,冒犯官员。这个时候,官员要有耐心,要容得下各种方式的提问,要尽量满足记者的各种询问。因为你本来就是来回答问题的,不是来教育引导记者的,不要动不动就呵斥人家“别有用心”,甚至反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三,要说真话。说真话一点不难,但是有时又非常地难。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实情,要不,政协委员就没有必要在两会上大声疾呼“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了。食品出了问题,疫苗惹了祸,官员裸奔了„„究竟怎么回事?公众都想知道,这就是公民的知情权,是法律和制度一再强调的公民权利。答记者问如果答非所问,没有多少真话,假大空,甚至公然胡编乱造,闹出什么“躲猫猫”、“欺实马”、“喝开水死”,那就会成为笑料,官员会很没有面子。

四,要有敬畏之心。记者是在替公众提问。公众就是“上帝”。官员对“上帝”应该有敬畏之心。在记者面前,也就是说在公众面前,你不能撒谎,不能耍态度,不能发号施令,不能胡说八道,不能威胁,更不能做出违反法律、违反纪律、违反常识的事情来。不然,上级没有追究,公众的心目中早已将你声讨无数次了。一个官员在人民的心中没有了信誉,官场上的日子不是也很难过吗?

五,要负责任。说话负责,是官员的底线。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不能今天对伪劣药品事件全部否定,说什么“我们这里的药品一点没有问题”,明天就可能往后退几步,说那是几个不法分子的罪过。公众将你前后说的话拿来比较,差距竟是十万八千里。负责任就是公信度,不想负责,劝君还是别搞什么答记者问,又累又麻烦。

六,要尊重记者。记者是一种职业,是替党替人民替公平正义说话的工具。是舆论监督的执行者。别以为有的记者就在官员的属下生存,就可以对他们大呼小叫,甚至威胁动粗。那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中央提出,官员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一个“善”字,充分体现了尊重。

七,要有内容。内容就是信息。官员答记者问,不是为自己或者上级评功摆好,也不是为自己歌功颂德,那样太低俗,太低能,答记者问,就是要给公众提供最新的信息,最真实的信息,最大限度的信息。一个大众关心的新闻发布会,尽可能回答大众关心的所有有关问题,尽可能披露事实真相。要么不开,开就开个样子,会前大张旗鼓,会中立马缩水,反倒成为人们批评的靶子。

八,要有纠错的勇气。答记者问,有时会把“火”引向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谁人无错,改莫大焉。发现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认错,甚至主动道歉,都是一种美德。官员回答问题也同记者发布新闻一样,有时没有那么准确,需要滚动发布,连续发布。数字可以补充,事实可以说明,真相可以逼近。只要不是故意撒谎,公众是可以理解的。假如有错不纠,一错再错,官员的信誉和道德就会以秒为计在损失。这可太不划算啊!

说了几个“要”,我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再续。

人民时评:深圳执法员月薪逾万,释放了啥信号? 2010年03月25日 王石川

近日,网友“zhiwei”在深圳大学bbs荔园晨风上曝出一份内部红头文件。文件显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共分53个薪级,其中职级最低的见习执法员起薪即为7000元,而一级执法员最高月薪则为15720元。日前,记者通过各种渠道向深圳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证实该文件真实性时,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见习执法员对应的最低薪级的确是7000元。

应该厘清的是,深圳是经济发达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无论是见习执法员起薪即为7000元,还是一级执法员最高月薪为15720元,都引起了舆论热议,不少网友更是痛加抨击。执法员的工资,何以引发舆论焦虑?

网友曝,又是网友曝!深圳执法员的薪酬信息,是网友“zhiwei”在深圳大学bbs荔园晨风上曝出的,深圳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则证实了该消息。试问,执法员的薪酬为何不能由权威部门率先公布?难道公务员的待遇是秘密?假如不是网友曝,公众是否还能知道执法员的薪酬情况?公务员工资牵动民意,因此拟定时应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让民众充分参与,而不是自顾自地制定。

收入差距何以弥合?深圳一名公务员表示,7000元的起点看起来有点高,但在深圳如此高的消费水平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对此,不少人理解不了,要知道,与2009年工资指导价位进行比较,深圳见习执法员的“起薪”是普通中专平均数的3倍以上,接近硕士及以上的平均标准7958元。而2009年特区内工资指导价平均数为每月3338元。尽管不同行业工资不能整齐划一,但公务员工资如此一骑绝尘,还是令人黯然和产生被剥夺感。

由此不能不联系到收入分配改革。应该说当前各种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推行收入分配改革十分必要。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是政府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蛋糕”,就是政府良知。但是身为公务员,制定的工资标准如此之高,则势必造成收入不均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在“调高”方面至少有两件事情可以做:一是解决公务员收入过高,二是解决国有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显然,深圳执法员的高工资再次佐证了实行“调整过高”的必要。

在这之前,深圳公务员实施分类管理改革,有三个文件面世,即《深圳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行政机关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和《深圳市行政机关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试行)》。当时,这次改革引发公众好评的一大亮点就是,七成公务员实行全面聘用制。但现在看来,聘用制貌似更灵活了,貌似没有原来的饭碗“铁”了,但实际上更有“含金量”了,即聘用制执法员的待遇委实令人艳羡。如果分类管理改革成了为公务员加薪,或者为了顺利改革,特意在待遇上加以安抚,这样的举措并不让人高兴。

待遇如此之高,难怪报考人数高得吓人。据深圳考试院数据显示,此次350个公务员职位共吸引40253人报考,平均每个公务员职位超过115人竞争。其中最热的职位为编号为1001A070的市药监局的七级执法员一职,共招两人,报名人数为1613人,800人争一职。不管这些报考者事先是否知道执法员的具体待遇,但显然在他们的想象里,公务员不止待遇优渥而且职位稳定,这正是他们报考的原动力。公务员热,既说明年轻人对未来有不安全感,也说明公务员的待遇太有吸引力,当一项职业成了人才抽水机、社会聚焦点,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当然,深圳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其初衷良好。执法员的高薪引发热议,恐怕出乎相关政策制定者的预料。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执法员高薪引发民意反弹,读出民意好恶,读出民众焦虑,读出收入差距,读出社会情绪,从而调整和矫正这项改革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假记者横行源于真监督缺位 2010年03月26日 郝 洪

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介入正逐步减少,法律的监督也在逐步完善,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让媒体监督权真正落地

对于山西“记者村”事件,新闻出版部门反应迅速。据新华社报道,消息一出,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已派出调查小组赴当地调查核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进一步措施。

人民日报 时评

人民日报时评整理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6月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3月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112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3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2月

4月《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上)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18月份综合

人民日报时评3
《人民日报时评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