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看曾国藩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8: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曾国藩死后的一百多年间,有的人颂扬他是“千古完人”,“万代楷模”,象泰山和北斗一样“万世流芳”。也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汉奸、刽子手,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毫无可取。其实,这二者都未免褒贬失当,毁誉偏颇。

在历史上,进步人物有进步人物的成长过程,反动人物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坏。基于这种看法,我想简单地叙述一下曾国藩的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怎样由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子弟,走向与人民为敌的道路的。

一、志在科举成名

清朝初年,曾国藩的远祖从湖南南部的衡阳迁徙到湘乡县大界里安家落户。当时,曾家的生活并不富足,直到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这一代,才成了当庄的大户。

“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几乎成了一切封建地主子弟的座右铭。曾麟书在科举路上竞奔,连个秀才也没捞到,深以为憾。于是,他对曾国藩寄予满腔希望。在曾国藩七岁的时候,曾麟书就亲自教他读书。一直读了八年书,学业大有长进。可是,曾麟书知道古有传统,“易子而教,尽人皆然”。于是,曾麟书便极力设法为曾国藩另请名师。

1833年,二十三岁的曾国藩考上了县学生,同父亲一样成了秀才。

曾国藩考中了秀才以后,他父亲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年已半百,挣扎有年,还是儿子年轻有为。于是,他决心让儿子百尺竿头,再进一步。1834年,他就让儿子到长沙参加乡试。曾国藩没料到竟中了第三十六名举人。报喜的锣声惊动了大界里,曾氏满门沉浸在欢乐之中。1835年,二十五岁的曾国藩,第一次来到京师参加会试,结果应试不第。此后,他一直留在京师,一面专心读书,一面又准备参加会试。1838年,二十八岁的曾国藩,第三次应会试,这次他居然考中了贡士。同年四月,道光皇帝在保和殿亲自举行殿试,曾国藩中了进士,并点了翰林,终于跻身于上层封建统治者之群。1847年,他被擢用为内阁学士,1849年,又擢用为礼部右侍郎,到1852年,署吏部左侍郎,已成为清政府中比较重要的官员了。

二、治学有方

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并入了翰林院以后,感到耳目一新。他觉得自己在中进士之前,读的是四书五经,作的是八股时文,见闻窄狭,学问根底不深。从那时起,他决心深入研究经史,留心经世之学。他首先拜唐鉴为师,诚心实意地受教。1841年3月,曾国藩到唐鉴的住处去拜访求教。当他问到“读书之法”和“修身之要”时,唐鉴告诉他说:书应以朱子全书为正宗,读书要专攻一种经书,一经若通,那么其它各种经书就可以触类旁通。如果急于求成,想一下子把全部经书都弄通,那就会连一种经书也弄不通。接着,唐鉴又告诉他,修身之法以检点自己的言行最为重要。并要求他每天从早至晚,一言一行,一饮一食,都要有记录;或有私心不能克服,或者行为失于检点,都要一一记出,然后进行自我反省。曾国藩听后,感到顿开茅塞,豁然开朗。

曾国藩能综合各家学派之长,抓住义理之学,博采其它各科,由博及专,由专及博,孜孜以求,使他获得了博大精深的学问。后来,曾国藩由一个勤奋刻苦、严肃认真的封建学者,变成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跟他的渊博知识,以及用心总结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经验,是分不开的。

三、初期的政治主张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苟且偷安,遭到了失败。于是法、美、俄等国也趁火打劫,乘机入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的严重灾难。清朝统治者为了支付浩大的战费开支和巨额的战争赔款,更加肆意搜刮人民。苛重的捐税使劳动人民濒于绝境。因此,各地农民抗粮、抗税、抗捐的斗争,风起云涌,农民起义怒火不断爆起。整个中国,到处都布满了干柴,各地的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好象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

曾国藩敢于大胆陈言,甚至抱怨皇帝,是当时一般官僚所办不到的。 曾国藩早期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出于对封建朝廷的忠心,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当然不可能挽救清王朝衰败的国势。他的一些主张,尽管在客观上对民间疾苦表示了一定的同情,但都掩盖和抵销不了他后来与人民为敌的罪行。

四、与人民为敌

1852年,身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突然接到咸丰皇帝的谕令,要他到江西去主持科举考试。当时,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钦差大臣李星沅率兵前去镇压,兵败身死。接着,咸丰皇帝派赛尚阿带兵继续讨伐,又遭到失败。不少州、县已被起义军攻占,一些地方官员被起义军杀死。告急文书不断飞向京城,北京城内从前宫后院到大街小巷,到处议论纷纷,人心惶惶。曾国藩在接到谕令以后,心灰意懒,忧心忡忡,不去吧,舍不得朝廷放考差这个荣耀差事,去吧,怕一旦有什么不测,掉了脑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终于硬着头皮出发了。

曾国藩刚走到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又突然接到母亲病战的丧报。他痛哭流涕,一边上书皇帝请求回家治丧,一边准备行装,半路转回湘乡老家。

回家不久,曾国藩听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占府夺县,横扫了广西,接着进入湖南、湖北,攻下武汉,杀湖北巡抚常大淳。这时,站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的曾国藩,颇有国破家亡的预感。

曾国藩经过再三思考,最后,终于坚定了决心,欣然接受了在长沙“帮办团练,搜查土匪”的清廷谕旨。从此,曾国藩死心踏地投入了剿杀农民起义的反动事业,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

五、别树一帜练湘军

曾国藩在湖南帮办团练,正是太平军金田起义后的第二个年头。太平军打到那里,清军便不溃即散。在太平军的影响下,各地秘密反清组织也活跃起来,使得清朝地方封疆大吏惊慌万状。曾国藩出于反动地主阶级的本分和施展自己“雄才大略”的迫切心情,决心充当满洲贵族的走卒,积极镇压人民的反抗。他在组织团练的同时,几天内杀戮具有反清思想和反清行动的人近千名,湖南的反清活动一时处于低潮,人们送他一个绰号叫“曾剃头”。

湘军成立后,于1853年春派往衡山镇压会党起义。嗣后又招募三千余人,于同年夏增援南昌,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在南昌,湘军虽然被太平军打败,但却表现了湘军凶悍敢战的反革命精神。从此,曾国藩加紧招募湘军。同时他还认为,湖南和长江流域,江河纵横,烟波浩荡。陆军虽粗具规模,但兵还不精,如果没有一支水上劲旅,就很难实现剿灭太平军,澄清中原的大志。所以,在加紧训练陆军的同时,非添置水师不可。于是,曾国藩马上向咸丰皇帝写了奏章,请求皇上批准他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制造战船,训练水师。

清朝统治者在八旗绿营腐朽疲弱的情况下,正需要一支新的反革命武装去对付太平军。曾国藩别树一帜编练的湘军逐步正规化,就渐渐成为清朝统治者进攻太平军的主力部队。

六、道途久梗魂梦惊

曾国藩在湖南编练湘军的时候,太平军的力量又有了进一步的壮大。1853年1月,太平军占领了武昌,2月,太平军水陆大军沿江东下,一月之内连克九江、安庆,逼近南京,3月19日攻下南京,把它改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曾国藩虽然想死心塌地的为清朝统治者卖命,但清朝统治集团内满、汉界限是分明的,满洲贵族一向不让汉族官吏势力过大,更不容许汉族官吏拥有重兵。这样,曾国藩的湘军在各方面就遇到许多困难,因而,在与太平军交战中总是败多胜少.

湘军在九江、武昌受挫的消息传到南昌,曾国藩为了挽回败局,命令湘军全部陆师扑向武昌。太平军见湘军全力进犯武昌,江西后路空虚,乃转而进军江西。1855年11月,太平军攻入江西,一路势如破竹,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余州县,先后为太平军攻占。这时,曾国藩是欲攻无力,欲逃不能,援兵无望,困守南昌。他哀叹到:“道途久梗,呼救无从,中宵念此,魂梦屡惊”。

七、沾满鲜血的“功绩”

1856年秋,太平天国军民经过三年浴血奋战,摧毁了威胁天京三载之久的清朝江北、江南两大营,控制了东起镇江,西至武汉一段长江流域的城镇,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及江苏西南部的大部分土地,也都在太平天国的控制之下。太平天国的革命烈火,已映红了中国的南半天。可是,就在这大好形势下,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发生内讧。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身死,太平军官兵两万多人受株连丧生。此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京提理政务,但由于受到洪秀全的疑忌,石达开率十万大军愤而出走,又造成了太平天国“朝中无将,国内无人”,军心散乱的严重危机。

内讧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天京以西,湘军于1856年12月攻陷武汉,1858年5月攻陷九江,威胁安庆。在天京以东,和春、张国梁于1857年又重建江南大营,攻陷句容、镇江,进驻雨花台。德兴阿攻陷浦口,重建江北大营,与江南大营隔江呼应,围困天京。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中,为清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史稿》比曾氏为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并云“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曾国藩用革命人民的鲜血染红了顶子,他将永远为革命人民所唾骂。

八、在骂声中死去

1868年,清政府委派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个年头。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正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天主教、耶稣教也随着炮舰,大规模地来到中国沿海。他们戴着学者、医生、慈善家的面具,以办育婴堂、医院、学校为掩饰,霸占田产,庇护贪官,干涉词讼,逞凶肆暴,激起了中国人民切齿痛恨。

曾国藩在天津办理教案,屈从洋人,屠杀中国人的消息传开以后,又引起了天津人民的切齿痛恨和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就连清政府的某些大臣和曾国藩的亲朋故旧,也认为他屈从洋人,有失国体;有的说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民心丧尽;湖南同乡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功名的匾额,拆掉烧毁,以示鄙弃。曾国藩见人民怨恨,亲朋反目,官员抨击谴责,感到日子很不好过。从此,便一病不起。清政府见他在直隶已臭不可闻,就把他调回金陵再任两江总督。1874年,曾国藩在举国欲杀的怒骂声中,死于南京。

看曾国藩家训有感(推荐)

我眼中的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曾国藩

我看

曾国藩评价(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看曾国藩
《我看曾国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曾国藩免费 我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