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团区委 内容摘要 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课题通过对##区青年的文化与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状况、个人发展与幸福指数调查等方面展开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青年素质状况以及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并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青年 发展状况 满意度 调查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 在“两港一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近年来多项经济指标走在上海郊区的前列。同时,##快速的城市化、现代化也促使##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大量农民转为市民,涌入的外来人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就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形势下##青年的发展动态,从而有效地推动全区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发展,团##区委于2007年7-10月间对##青年群体开展了大规模的青年发展状况调研活动。 截至2006年12月底,##14-35周岁户籍青年为19.64万人,其中男性9.92人,占50.5%,女性9.72万人,占49.5%;非农业人口13.45万人,占68.5%,农业人口6.19万人,占31.5%;初中和高中在校生人数约为4.07万人,占20.1%。14-35周岁的来沪青年为7.11万人,占##青年总数的36.2%。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通过抽样/配额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者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LS)和主观健康量表(GHQ-12)及其他自制量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年的基本情况、文化与生活、政府公共服务评价、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安全状况和文明状况、志愿行动和社团参与、社区参与和政党参与、归属感、自我认同与自尊、工作、家庭生活和自我发展状况、个人发展与幸福指数调查等方面。调查对象是年龄在16-35周岁的##常住青年(连续住在##半年以上),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60份,回收率98.0%,其中有效问卷1923份,有效率96.5%。问卷在##的十四个镇、工业园区、机关单位、企业和社区青年中按照各群体人数比例配额发放,样本对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覆盖面。本报告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进行分析,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二、##青年的发展状况

(一)关于样本的基本数据 在本次调查的1923个有效样本中,平均年龄27.2岁。性别方面,男性占50.9%,女性占49.1%;户籍方面,上海户口占94.9%,非上海户口占5.1%;居住地点方面,城镇占45.7%,农村占54.3%;婚姻状况方面,有配偶的占48%,未婚的占50.6%,离婚的占1.4%,丧偶的占0.1%;宗教信仰方面,无信仰的占91.1%,佛教占4.4%,基督教占3.2%,其它宗教占1.3%;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0.5%,初中占17.9%,高中、三校占38.2%,大专占22.4%,本科占20.2%,硕士及以上占0.8%;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13.8%,共青团员占50.8%,民主党派占2.1%;个人月收入方面,低于1000元/月的占33.3%,1000-2000元/月占47%,2000-3000元/月占11.2%,3000元/月以上的占8.6%。

(二)基本特征

1、##青年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发展持乐观预期 第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较为肯定的评价。在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中,青年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前四位依次为经济发展现状(55.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3.1%)、文化发展水平(39.7%)和城市建设(38.4%)。这与##近年来依托“两港一城”,努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密切相关。目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临港开发取得重大成果,##主要经济指标在近四年中均实现了翻番,年增长超过20%,##青年目睹了近年来##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和发展持高度的认同。 第二,对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认识更为客观。物价快速上涨和贫富差距成为##青年最为担忧的问题。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调查结果来看,##青年认为“物价快速上涨”(48.8%)、“贫富差距”(17.3%)、“交通拥堵”(6.6%)、“干部腐败”(6.2%)和“精神生活贫乏”(6.1%)排在前五位。通过和1997和2003年青年发展状况的比较可以看出,##青年看待社会问题更加客观深刻。1997年和2003年对全国青年状况的调查显示,青年对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观察主要在现象层面,对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治安恶化等问题,一股脑地归结为“党风不正、腐败现象严重”,说明青年对中国国情和改革的最大困难因素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党风问题、腐败现象解决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偏激而不失天真的想法。本次调查中,##青年虽然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但是他们不再简单地认为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物价快速上涨”、“贫富差距”、“交通拥堵”等问题同被青年列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说明##青年更加关注民生,认识问题更加客观深刻。 第三,政治意识、社区参与意识等方面的提高保持与##发展同步。在##整体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青年政治意识较强,关心和热衷参加社区事务。调查显示,有56.9%的青年表示对参政议政有一定的兴趣,有66.6%的团员表现出很强的团员意识和责任感,有74.5%的青年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具有比较端正的入党动机。在社区参与方面,有82.1%的青年愿意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并愿意处于主导者的角色,有73.5%的青年愿意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而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就目前社会转型阶段来看,##青年所保持的这种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热情,是保证##继续迅速发展的良好社会基础。 同时,##青年积极参与各类社团,以参加志愿者组织的比例为最高,占50.4%,其余依次为校友会、业余爱好者协会、学生社团、工会、教育组织、行业协会等。由此可以看出,##青年的社团参与面广,类型也多种多样,显示出青年多元自主选择机会非常多。另据数据显示,89.9%的青年认为参与志愿活动是快乐的、有意义的、有实效的,有92.4%的青年认为应该援助弱势群体。##青年对志愿活动的热衷是一种爱心的传递、文明的传播,对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青年直面知识经济的挑战,渴望高质量的学习文化生活 调查显示,##青年已经感受到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挑战,不少青年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一,求知欲望强烈。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有57.4%的##青年对继续学习培训持积极态度,并且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从学习培训的方式看,##青年的选择比较多元,包括短期培训、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自学考试等等。其中在一年内参与过短期培训的比例达到49.4%,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比例达到37.6%,参加自学考试的占到37%。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人才来##工作,本地##青年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随着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产业层次在逐步提升,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高校的扩招逐渐形成了一个素质较高的待业人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本次调查的抽样结果看,##青年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1%,低于2005年徐汇青年的33.2%。可见,目前##青年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与中心城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地区的平均文化水平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青年作为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其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就##区而言,教育普及工作完成较好,但高学历的青年人才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引进和积累。 第二,渴望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一个标志。尽管##物质文明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但是“精神生活比较贫乏”依然被##青年列为##社会发展中的第五大问题。为数不多的文化体育设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使用频率不高,甚至出现文化室变为棋牌室、篮球场变为晒谷场,不少活动场所名存实亡。因为缺乏必要的活动设施和活动空间,所以当问及“您的家庭成员之间最主要的共同活动是什么?”,有79.8%的青年将“看电视”作为第一闲暇方式。而网络也逐渐成为青年人较多采取的闲暇方式,##青年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4.47小时。由此可见,##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上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形式单一,交流范围也很窄。拥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日益成为##青年的渴求。

3、就业观念保守,求职途径比较单一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青年充分就业问题更是目前就业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次调查显示,##本地户籍青年的失业率为12.12%。这一数字远高于2007年上海市平均城镇登记失业率4.4%,也远高于《上海青少年发展规划(2004~2010)》中确定的到2010年,把青年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青年就业现状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就业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征地青年和农村户籍青年。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就业状态进行分析(见表1),如果不考虑征地青年劳动力和农村户籍青年,##原城镇户籍青年的失业率仅为6.5%,远远低于农村户籍青年失业率(13.3%)和征地劳动力失业率(13.5%);该人群稳定正式工作人口达到了80.9%,更是远远领先于征地青年和农村户籍青年在该指标上表现。征地青年劳动力在失业率指标上与农村青年相近,稳定就业人口比例比农村青年高4-5个百分点,但就总体而言,征地青年和农村户籍青年之间的就业情况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郊区青年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征地青年和农村户籍青年,许多郊区青年在户籍身份转变的同时,其就业能力与原城镇青年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表1 不同人群就业状态比较(卡方检验p=0.000) 半年以上正式工作 半年以下或非正式工作 失业 总计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原城镇户籍 80.9% 12.6% 6.5% 100.0% 征地劳动力 68.7% 17.8% 13.5% 100.0% 非征地农业户籍 64.1% 22.7% 13.3% 100.0% 总计 69.5% 18.3% 12.1% 100.0% 第二,青年就业群体收入普遍较低。调查数据显示,12%的稳定就业青年月收入低于1000元,接近最低工资水平,而大部分青年(57%)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九成的稳定就业青年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半年以下新进工作者和非正规就业的青年群体中,88%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其中超过40%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不同年龄段青年群体之间收入有显著差异。其中26-30岁年龄段青年收入水平最高,21-25岁年龄段次之,18-20岁年龄段和31-35岁年龄段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较多青年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这些职位不能将经验积累优势转化为收入上的优势。不同工作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青年之间收入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从单位性质分组来看,党政机关就业的青年收入水平最高,其次是就业于外企、国企和合资企业的青年。如果按工作职业类型分组,个体工商户/自雇者、政府公务员、公司白领的收入水平较高,而工厂生产工人的收入水平综合来看最低。 第三,就业观念较为保守。调查显示,公务员(33%)和事业单位员工(22%)是青年首选的两大“热门”理想职业,其次是创业开店(11%),另有少部分青年把外企白领作为可以考虑的理想职业,而其它的职业类型基本没有被提及。这反映了##青年高度的职业稳定性偏好和普遍的风险规避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择业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时,工资和福利待遇是##青年在实际寻找工作中考虑最多的因素,明显超过其它因素包括工作稳定性因素。##青年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考虑得较少。概括而言,##青年总体上能够在较低的工资水平下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在不同人群之间可容忍的工资底线差异较大。##青年较普遍的就业心态是向往高稳定性职业,然而在现实求职时却优先考虑薪酬福利。 第四,亲友关系是青年寻找工作最主要的途径。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各种途径中,37%的青年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靠亲友关系推荐”,其他依次是人才市场(22.3%)、职业介绍所(17.2%),向单位自荐(10.1%),网络招聘(5%),其它(8.4%)。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当前开放性的现代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途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社会隐性因素仍对青年的就业问题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青年就业的信息渠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宽,现代化的就业信息传播手段,例如网络招聘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优势群体倾向于积极评价其生活现状与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就业弱势群体对生活现状和职业发展评价较低,在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面也较消极。 第五,青年的就业援助和创业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增强。97%的##青年都听说过政府开办的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所),并且41%的青年正在通过职介所求职或者曾经通过职介所求职;相对来说,94%知道“就业援助员”工作项目,但通过就业援助员求职或曾经通过其求职的比例明显比通过职介所求职的比例低(25.2%);14.3%的##青年正在参加或者参加过政府提供的全免费或者部分免费的职业培训,但有近半青年(49.8%)尚不知道有这样的培训服务。因此,政府提供的职介服务能够促进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沟通,但就业援助的有效性和培训的知晓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超过一成的##青年(10.8%)参加过政府主导的创业培训,有近七成(68.5%)的##青年知晓创业培训,有创业意愿的人群参与培训比例与知晓培训的比例显著性地大于无创业意愿人群;有真实创业实践的人群参加创业培训的比例低于有创业想法的人群;较多有创业想法的青年认为资金缺乏是其创业实践的最大困难,优惠政策对其的支持力也稍低。 第六,技术等级偏低,青工出现技术断层。目前,工人技术等级整体水平偏低且结构失衡,高级工比例过小,与中级工间的层级明显断裂。据统计,2006年全区高级技术职称的64人,不到技术工人总数的0.1%,中级技术职称1152人,也只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6%。高级技师39人,也不到技术工人的0.1%,高级技工85人,中级技工305人,高级和中级技工占工人总数的0.9%。青工技能人才培养不能及时跟进,随着老一代技术工人的退休离岗,不少企业急需一批关键工种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由于一些关键工序缺乏把关工人,不得已将60岁以上的退休工人重新请回。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障碍。

4、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不同人群差异较大 第一,##青年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较高,但社交范围狭窄。人际关系融洽是青年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根据调查显示,68.7%的##青年对目前的人际关系比较满意,11.1%的##青年对目前的人际关系非常满意,总体情况良好。当问及最近得到过的物质、精神或信息方面的帮助或支持时,家庭依然是青年获取支持的主体,均值为3.14,其它依次为朋友(2.80)、工作或学习单位(2.51)、邻居(2.03)、政府(1.96)、非政府服务机构(1.77)。这反映了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家庭和朋友这一初级群体在对青年进行支持方面依然在发挥主体作用,但工作或学习单位这一次级群体在对青年的支持方面也已占有了重要位置。研究者认为,当政府以及非政府服务机构对青年的支持再进一步深入后,有望打破原先完全依赖初级群体获取支持的模式,而使青年获取社会支持的模式多元化将会对青年的成长更加有利。 第二,社会支持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现象,失业群体社会支持最低。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从业状态几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从教育程度看,社会支持程度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情况。社会支持度最高的是硕士及以上人群(5.81),其次为小学以下群体(5.48),其他各个群体则呈现出教育程度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的现象。从业状态与社会支持呈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社会支持度最高的是农民,达到了5.34;其次是其他从业群体(5.29)和学生(5.13);失业群体的社会支持度为4.62,远低于平均值(5.34)。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失业群体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获取社会支持最低,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使弱者更弱,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调查还显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年的主观健康度最高,而硕士及以上的群体主观健康度最低(2.60),这也表明高学历青年工作压力大,主观健康度比较差。无职业的群体健康度为2.61,低于平均值(2.68),比农民低了近0.3,这说明无职业的群体的主观健康度也较低。因此高学历人群和无职业青年人群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 第三,新农村建设得到青年认可,青年农民的生活满意度最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许多农村人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调查显示,作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参与者,##青年农民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健康度、社区归属感、安全感在青年中均是最高的,这与##近年来的“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关,也同青年农民自身素质和视野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较低,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密不可分。另外,从调研结果来看,男女青年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健康状态以及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得分都是相似的,这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地位上逐渐平等。 第四,##青年信任度、社区安全感总体较强,但各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安全感是市民对所处居住地区保障的主观感受,是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破坏力和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的主观认知,是一种群体意识。而这种安全感常常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例如经济保障、食品安全、健康保障、环境安全、人身保障、社区(村)安全、政治保障等等。因此安全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研中,研究者发现##青年的安全感总体是比较强的,在几项描述性的选项中,八成青年都认为“我生活的周边环境是安全的”、“我乐意住在目前的住处”、“我信任我所接触的多数人”,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青年都对居住在##有安全感,对其他人的信任度也较高。但在各个子项目上也显现出不同,有47.8%的青年认为自己得到了健康保障,接下来分别为经济保障37.8%、人身安全37.5%、食品安全32.3%、环境安全29%、政治保障25%和社区(村)安全24.7%。同时,从性别、年龄、从业状态三个维度进行交叉分析,研究者发现女性的安全感要比男性低,而伴随年龄的增加安全感在降低,失业青年的安全感是最低的。

5、##青年对共青团组织评价积极,较为认可 第一,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调查结果表明,60.1%的##青年感到共青团组织在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也有 20.0%的青年没有明显的满意或不满意倾向。在回答“你对自己是团员这一事实怎么看?”的问题时,67.8%的团员表示“作为团员,我比其他青年更先进,也肩负更多的责任”,但是也有22.2%的团员表示“我并没有感到和其他青年有什么不同”。从总体上看,青年们对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持较为肯定的评价,这充分说明近年来##共青团的工作得到了青年们较为广泛的认可,共青团组织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当前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者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青年需求的日趋丰富和多样,要想进一步提高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尤其需要加大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把服务青年作为加强团的建设的突破口,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二,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青年的认可。开展活动是团组织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也是##共青团组织最擅长的工作方式。调查数据表明,71.5%的青年对所在地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持肯定评价,而72.3%的##青年都曾主动参过共青团组织策划的活动,其中 32.5%的##青年表示自己通常会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这说明大多数青年都有参与共青团活动的意愿。交叉分析表明,学生群体对于共青团活动的参与度相较于其它职业群体而言是最高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是团组织覆盖面最全、团组织活动开展最活跃和正规的地方,学生有更多参与团组织活动的机会,故参与程度最高。 第三,具有长效性的活动在##青年中认知度较高。调查表明,凡具有长效性、共青团经常开展的活动在##青年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数据显示在##青年中认知度最高的前五项活动依次是:有志青年下农村(87.1%)、青年志愿者行动(45.0%)、团员意识教育(37.5%)、创建青年文明号(32.2%)、亲农工作室 (31.4%)。而这些都是近几年来在##共青团活动中叫得响、拿得出的品牌项目。由此可见,要进一步提高团组织对青年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发挥团组织服务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作用,我们在继续深化原有品牌项目,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出新的做法的基础上,更要集中精力,精心设计、着力打造一系列规模大、影响广、效益好,具有##特色的新的品牌项目。

三、工作对策与建议

(一)着眼于健康成长,引导##青年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积极推广“人生发展导航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在青年中开展“人生价值”大讨论,促进青少年对人生发展的思索,加强对青少年人生发展的指导。鼓励青少年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文化素质和就业本领。建立“青年幸福指数”调查系统,不断跟踪青年群体的成长生态。以切实加强青少年,尤其失业青年的维权工作为重点,着力优化青少年和谐成长的社会环境。举办“与大师面对面——青年发展论坛”,促使青年在与杰出人物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鼓励青少年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学会融入集体。以深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重点,着力推动企业青工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通过举办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青工技能比武、评选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等活动,引导企业青工立足岗位投身创新创效,努力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扎实推进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为重点,着力激励各类高层次青年投身自主创新的实践。建立起高学历人才的服务体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二)着眼于职业发展,引导##青年把握自己的前途命运 要积极转变青年就业观念,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通过举办失业青年和青年就业、创业典型座谈会等形式,鼓励他们摒弃“眼高手低”和“一切朝钱看”的错误就业观念,建立起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青年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投身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亟待发展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领域,努力提高为青年创业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青年职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青年职业发展服务网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组织保障。依托“##青年就业联盟”和劳动局,发动基层团组织挖掘青年就业岗位,召开青年见习、就业招聘会。确立一批企业作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自主创业提供路径保障。加强和有一定资质的培训机构合作,推出符合青年需求的培训课程,切实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开设“青年创业服务超市”,创建青年创业导师团,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资源保障。探索区青年创业基金的申请、运营和管理工作。

(三)着眼于社团建设,引导##青年丰富文化生活。 在本次调查中,有九成的青年表示愿意参加社团活动,但真正的参与者仅占五成,因此可以看出主观上青年人愿意参加社团活动,而是现有的社团还不能完全满足青年参与的要求,因此要充分运用好社团这个阵地,真正服务好青年,需在三个方面引导社团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服务性社团。社团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兴趣或技能为主导,这类社团主要透过文体及兴趣活动发展青年的个人潜能。另一类以服务社会发展为主导,更多的是公益性组织,这类团体以激发个人潜能、服务社会及发展国家和国际视野为目标。从本次调查中发现,青年群体对这类组织(除志愿者组织外)的认同度不是很高,因此必须深化这类组织的建设。 第二,进一步扩大社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青年存在着社团参与意愿,但对一些社团的服务内容和功能并不知晓。因此,应该给社会性的社团创造畅通的宣传渠道,帮助他们得到青年的更多的了解,从中得到更多的服务。 第三,着眼于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活动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按照“社团+项目+骨干+机制”模式,不断加大青年社团的建设力度,完善青年中心职能,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体系。创新社团发展机制,加快培育各类青年社团,充分发挥青年社团的组织优势,实现社团文化的繁荣,切实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着眼于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影响力 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把团的建设纳入党建的整体格局,结合郊区发展实际和青年流动分布情况,构建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多样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实施服务新郊区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实现“五个有”的基本目标。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把村级团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创新,推动村级团组织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设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和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组织。面向“两新”组织,突破原有的建团模式,探索联合建团、依托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实施有效覆盖。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建设“流动团员联络站”,努力消除团员联系的盲区。进一步做好发展团员工作,不断为组织输入新鲜血液,重点做好中学团员发展工作。不断加强青联、学联建设,更加有效地凝聚服务青年。履行好“全团带队”的职责,指导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加强##共青团的品牌建设,把“有志青年下农村”和“亲农工作室”等品牌真正做成党政认可、青年欢迎的社会品牌。

(文选才、施皓、苏国林、陈蓓丽、桂勇)

船队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青年思想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青年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青年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

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上海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潍坊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某县青年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