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刘新池

2013年第7期 ——生态建设

近年来,我省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我省林业仍处于现代化的初期阶段,面临着资源不足、效率不高、经营粗放、机制不顺等问题,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最根本的出路和最紧迫的任务。

一、转变湖北林业发展方式是历史的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五个湖北”,最大的制约是生态环境,最短缺的是生态产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苦的任务是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社会需求和自身规律双重作用下,转变湖北林业发展方式有着非常紧迫的现实必要性和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性。转变发展方式是有效担当林业新使命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赋予了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要想担当起自身使命,在森林、湿地等生态建设空间刚性约束、政府投入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林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和产出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努力从行政推动转向市场推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调动更多资源要素参与林业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是林业适应湖北发展新形势的现实要求。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期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林业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强省富民贡献率。预计到2020年,全省人口总数将突破6500万人,GDP将突破4万亿元,而林地保有面积只有810万公顷,将比现在减少4.69%。根据国际通用的碳氧平衡法和生态服务功能法测算,要保证全省生态状况不发生大的退化,全省森林蓄积必须达到3.5亿立方米,比现在增加22.15%,单位林地产出率必须提高28.16%。生态建设不仅是一个重大发展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传统的林业发展方式已使林业吸引投入显得更加困难;林区发展需要更高的成本;林农自身发展受到更多的局限。要让林业实现更好发展,林区得到更大进步,林农得以更快致富,就必须破除影响林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活林业发展的自身活力;用新的机制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资林业、凝聚更多的要素资源发展林业;用新的科技挖掘林业潜在生产能力,放大林业产出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是林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趋势。工业革命以后,林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得到了全世界高度重视。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以木材生产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森林多重功能得到更充分的认识,生态效益逐渐成为林业的第一效益,生态建设逐渐成为林业的首要任务,林业发展逐步迈入现代林业的新阶段。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林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林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林业、培育现代林农推

进林业,已逐渐成为新阶段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本质特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林业适应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过程。

二、转变湖北林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坚持把握一个大局(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五个湖北”的战略部署),高举两面大旗(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进三大转变(观念转变、产业转型、机制转换),用好四大载体(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县、乡村绿化行动、生态文化论坛、绿色林产品交易会),抓住五个关键(改革创新、资源管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实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北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所作为,为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一)林业发展目标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向追求三个体系最优化、三个效益最大化转变。在进一步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提升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着力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以优化发展环境、减轻经营负担、强化资源支撑、壮大市场主体为主要手段,着力打造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价值,不断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丰富生态文化产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着力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最大化。

(二)林业工作对象从以森林资源为主向多种生态资源转变。传统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要任务,以森林资源为关注核心,工作的主要战场是林地,经营的主要对象是林木。随着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推进,湿地作为“地球之肾”,野生动植物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倍受关注,提到了越来越高的地位。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三大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经营、开发,共同构成新时期林业工作的主体业务。

(三)林业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保障林业产品供给仍是林业生产第一位的任务。与此同时,随着森林经营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森林和湿地总面积难有大的增长情况下,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既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追求安全高质高效,成为新时期林产品供给的基本原则。

(四)林业发展驱动力量由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转变。在劳动力、种苗、化肥、药械成本越来越高,资金、空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我省林业发展要想开创新的局面,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增长方式,走创新发展、集约经营的道路。真正向科技要潜力、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让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要素投入成为共同驱动新时期林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五)林业资金投入从主要依靠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市场主体多元投入转变。在进一步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发挥政府投入在林业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世界自然基金会、绿化基金会、湿地保护基金会等融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保护,发挥社会投入在林业建设中的补充作用;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补血、鼓气,吸引更多企业和业主参与林业、投入林业,发挥业主投入在林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六)林业产业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林业科技转化,大力发展设施林业,积极推进林业机械化,进一步完善林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切实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大幅度提升林业基地和加工产品的质量效益,扭转林业产业发展严重依赖劳动投入和资源消耗的不利局面。

(七)林业经营方式由家庭式分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经营转变。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成果,盘活森林资源,引导森林资源有序流转,推动林农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组织,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推进林业经营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八)林业劳动者由传统林农向新型林农转变。大力发展林业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林农培训,进一步抓好林业科技下乡,切实加强林业实用人才开发,全方位提高林农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林业专业技能,让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林农成为林业生产的主力军。

(九)林业科技从注重纸上出论文向注重实践出实效转变。完善林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专家推选时着重向实践成果突出的同志倾斜,引导林业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创造工作实绩;净化林业系统治学风气,推动林业科技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选拔更多的实践人才充实林业专家队伍,扶助他们干事创业。

(十)林业生态文化从以征服自然、为人所用为核心向以顺应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转变。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充分认识生态与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脆弱性和多样性;充分认识人是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破除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文明理念。

三、推进湖北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涉及林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生态优先,优化林业资源空间保护开发的顶层设计。林地和湿地是林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建设的载体和基础。要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林地、湿地空间开发格局为主线,坚持从严保护、适度开发的基本方针,明确保护重点,强化保护措施,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管理。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功能突出、生态系统脆弱的林地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严格保护初始自然生态;对自然条件较好、生态系统比较稳定、生态修复能力较强的林地和湿地,在不破坏森林、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林地中可以适度实施低产林改造、森林经营、森林抚育等营林工程,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湿地中可以适度开展生态养殖和旅游观光等湿地产业;对城镇周边、村庄周围等人类活动密集、开发价值较高的少数林地、湿地,适量划定优化开发区,发展现代新兴产业。

(二)深化林业改革,破除阻碍林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充分调动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着力完善配套改革政策,加快构建林业产权交易体系,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努力完善林业担保机构和森林资产收储系统,推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常规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推动政策性林木保险增资扩面,努力发挥其为林业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将全省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两个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思路,实行不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焕发国有林场的生机与活力。三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林业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根据不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理顺职能,完善保障,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同时,要推进机制创新,激活林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三)强化产业带动,扩大林业对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的直接贡献。始终把产业发展置于重要位置,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产业功能,做强第一产业,做大第二产业,做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带和产业板块,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森林资源的立体开发、集约开发。大力发展林产

品精深加工,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林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产品流通、林业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林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三次产业协同互补、共同发展。重点发展非木产业、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产业两大体系共赢。

(四)加强平台建设,不断为林业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建好林业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强湿地基金会的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资金筹集能力和使用效率。加大绿化基金会筹建力度,密切与国家和地方绿化基金会的协调配合,为造林绿化事业开辟高效畅通的投融资渠道。二是建好森林资源流转交易平台。加快森林资源流转法规建设进程;加紧设立覆盖全省、辐射华中的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市州和山区县市设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确保森林资源登记、评估、流转政策配套、操作简便。三是建好林业实用技术服务平台。总结、拓展宜昌“森林120”林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全省逐步建立起面向广大林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林农群众,方便、迅捷、准确、全面提供林业政策、科技、信息服务的平台,实现林业部门和服务对象之间的零距离服务、即时服务、高效服务。四是建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实现林、科、教,产、学、研无缝对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

(五)培育新型林农,为林业事业提供高素质的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各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网络教育中心、广播电视学校、社区学校、农民学校等培训资源,构建覆盖全省的林农培训网络;广泛吸收林业系统高精尖人才和业务素质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土专家”,组建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突出抓好林农科学文化和实用技能培训,努力为广大山区、林区培养有较高文化水平、较强林业生产技能的实用人才;积极开展林业科技下乡、专家下乡、科普宣传、科技素质教育等活动,提高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林农的科技水平。■

(作者系湖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发展方式转变之思考

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现代林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12.5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 发展现代农业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关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关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