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蜀相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蜀相教案

蜀相

计划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让学生寻找重点字句分析体会咏史抒怀。

3,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怀才不遇的感概和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2,仔细揣摩“自”、“空”二字的妙处和表达的情感。

3,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和内容,仔细品味诗歌意境,从中体会作者咏史时所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学生通过读诗,品诗,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了解作者的思想,受到爱国理想的熏陶。

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诗歌声韵美

2,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分析诗歌

3,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境导入:诗歌极盛于唐朝,因此唐代诗人数量多且对后世影响大者亦多。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对李白和杜甫二人的推崇和肯定。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恢弘盛世,然而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大厦欲倾。大诗人杜甫就生活在这一段,他没有李白那样幸运,他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空有一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抱负,却屡屡受挫,看到了民不聊生苦难、看到社会的黑暗现实,他用自己充满批判、忧虑和同情笔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后世将之称为“诗史”,他自己也被誉为“诗圣”,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揭开“诗史”中的一页——《蜀相》,从中走近这位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

一,背景性理解:

1,杜甫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2,蜀相简述。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

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诗歌,寻找关键词初步掌握诗歌基调。“自”、“空”、“未捷”“身先死”、“泪满襟”

1 请几位同学自愿朗读诗歌,并由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和不当的语调。 同学自主朗读,感觉,揣摩,把不懂得地方标示出来,留待讲解后解决。 二,理解诗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A 一问一答,说明丞相祠堂的位置,在哪里?锦官城外。(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三国时成都是蜀锦的产地和集散地,唐宋时遍种芙蓉似锦,所以称之为锦城,锦官城,芙蓉城,杜甫《春夜喜雨》中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之句。)

B 题目是蜀相,即诸葛亮其人,为什么一开头就要找丞相祠堂呢?有没有同学能帮我们大家解解疑惑?

明确: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距杜甫所在唐朝隔了两晋南北朝和隋朝,相隔久远,如何写蜀相而又不显突兀呢?当然是先看到丞相祠堂,联想到丞相生平最为合理。 C 揣摩“寻”字。

明确:一个寻字,说明是有意寻找,而不是随意散步走过去的。那为什么去有目的的寻呢?就像我们去找一个朋友,一个地方,是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仰慕,愿意接近。作者也是,他因为仰慕诸葛亮,才会前往瞻仰他的祠堂。

D 丞相祠堂附近怎么样,作者用一个词写出来,柏森森,森森是指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茂密的柏树,枝叶交互,负势竞上,相互轩邈,给人一种什么感觉?静谧肃穆的景象。再想像一下,诸葛武侯是不是也像这柏树一样高大正直? 板书:仰慕,静谧,肃穆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两句写景。同学们思考一下,那两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明确:自、空。此句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好不好?与原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不好。映阶碧草虽然青翠可爱,隔叶黄鹂滴沥啼啭固然悦耳,然而,一个“自春色”一个“空好音”,可见景色虽然赏心悦目但是无人欣赏,说明诸葛祠已经被人遗忘在这郊野之中,许久无人问津了,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可见作者内心也是凄凉寂寞的。

古诗中常有这样的表达,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改成尽和皆字,欢快自然,不能表达作者的内心并且和全诗基调不符。

板书:“自”、“空”以乐景写哀情。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句概括出诸葛亮生平际遇和政治活动。

这里“三顾”是指三顾茅庐的典故,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刘备求贤若渴,听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于是三次去草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天下计”是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未出隆中而天下三分,其后取荆益二州,以巴蜀为根据地,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可谓“尽智”。“两朝开济老臣心”开的是刘备一朝,济的是刘禅一朝,诸葛亮辅佐了蜀国两朝国君,为了蜀国天下一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是谓“尽忠”。当今乱世,需要的正是诸葛亮这样的忠智双全的人,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板书:感佩敬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可谓此诗的点睛之笔,前句写诸葛亮出师伐魏时客死五丈原,大业未成,留下千古遗憾的事实。这件事使英雄们泪湿衣襟。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英雄”是指那些人?

明确:英雄不仅指作者本人,更有许许多多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壮志难酬,只能仰慕。看到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功业未遂,无限感慨悲苦从中而生,难免要“泪满襟”了。

2 三,探究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杜甫这首诗也不例外。他通过在诸葛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作者在颈联中,写到诸葛亮的生平功绩,诗人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大业未成的惋惜,联想到自己和当今时事,作者有心匡扶社稷,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他想当一名贤相,辅佐帝业,成就尧舜伟业。结果政治一度失意潦倒,愿望未能实现,眼看着百姓困苦而不能挽救,心里的苦闷可想而知。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寂寞感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板书:惋惜,壮志难酬,

解疑: 现在我们学习了这篇诗歌,同学们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结束:

八月

我走进成都草堂 看见

唐朝清瘦瘦的目光 忧国忧民

透明锐利 悲愤而忧伤

穿梭时空的思维

在你的眼光里

我看见 盛唐的光辉

一闪即逝 在你的茅屋里

我听到 怒吼的秋风

冰冷剌耳 在你的诗句里

我读到 铮铮的白骨

呐喊千古

在你的草堂上空

我还看见

总有一只孤雁

成为太阳的影子 以及你那宽厚的布衣里 裹满了沧桑

而你 只用一滴眼泪 便把家园 淋湿

你的草堂

是民族精神的家园 伟人朱德的诗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便是最好的赞美

不能和你在草堂上

相遇相识 不能和你在茅屋里

饮酒交谈 惟有在你诗圣杜拾遗像前 用深情的目光怀念

思索你诗歌的精神

3 你在茅屋惨淡经营的诗句 那是在苦难艰难中挣扎

我知道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八月 你家园的天空

秋风怒号

你和你的妻儿在黑暗和冰冷中

叹息 就是南村的孩子 都欺你老无力 今夕何昔了

我们的家园已充满温馨 我们的孩子已在千万间 用水泥和钢筋构筑的房屋里 用你的诗歌

取暖 读你的诗句

怀念

课后练习:1,在学习完了这首诗歌之后,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的基调和情感都有了一定理解,现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朗读、背诵此文。 2,读《望岳》,《春望》,《蜀相》,《白帝城》四首分别出于杜甫四个创作阶段的诗,仔细品味,感受诗人的各个阶段的思想感情变化。

蜀相 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 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 教案

《蜀相 》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 教案

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