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期末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深入。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认识和实践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 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 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 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 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 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 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大小以及它们的周转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运动的速度。总之,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方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具体包括:第一,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我国目前许多教材将劳动期间改成劳动时间,这是不准确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计算劳动时间时要包括劳动者人数,而计算劳动期间不考虑劳动者人数。)第二,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第三,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5.为什么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的本质和特性的充分暴露有一个过程,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有一个过程。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不可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观察不可能突破可见光的界限;在宇航事业开创之前,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不可能看到月球背面的情况。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局限性,对人们的认识有重大的影响。【认识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6.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一般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恩格斯阐发的大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主要有:(1)关于社会主义客观必然性原理。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理。(2)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理论。(3)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4)阶级斗争的理论。(5)统一战线的理论。(6)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7)马克思主义权威观的思想。(8

)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9)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10)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11)自由人联合体的原理。上述这些理论观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得出的。1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证明了这些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7.试述20世纪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20世纪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起到了巨大的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其经济、社会、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的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迫害人民,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绩,但是在发展中也显示出不足.

8.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1)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是同步性b.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f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9.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是被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论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商品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第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第三,具体劳动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1.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12.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面,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3.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一、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内涵着中国特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第二,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切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有不同的规定性,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就矛盾存在和性质而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就具体矛盾的表现形式而言,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其次,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二、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是因为,这种关系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事物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线索。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矛盾的基本方法。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第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也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医学理论与具体病例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4.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在反应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5.简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1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三,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第四,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7.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趋势: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 1.贸易自由化.2.生产国际化.3.金融全球化.4.科技全球化.18.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在反应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

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9.简要说明商品的二重性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及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二、辨析题

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正确。(请注意: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的一个著名命题,体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当然,作为古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思想还是朴素的。)这个命题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不息的。

河水总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我们刚才踏进这条河流,但等一下再踏进去,原来的河水已经流走了,我们踏的(即接触的)是另外一些河水,因而河流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河流了。这说明了运动的绝对性。(但是要注意: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够有一次踏进一条河流,如果取消这种静止,人就连一次也不能踏进一条河流。这其实就是赫拉克利特一个学生的观点。被认为是诡辩。)

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错误: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含下来。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多有论述:“在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时代以前,空想社会主义本身包含着这种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些人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4.现代社会技术和科学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错误的,现代社会技术和科学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是劳动或不变资本实物形式。现代社会技术和科学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的结晶,他的普遍使用会大幅度的提高生产率,是资本家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论述题

1.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并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优胜劣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从宏观上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由市场调节价格,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从微观上说,企业要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答:资社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成分、属性、方面、趋势等之间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把对立双方联结为一个统一体,提供了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了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进行量变积累并把量变积累的成果巩固起来的条件。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提供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桥梁,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第四,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矛盾双方对立和斗争的对象、内容、范围、性质和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事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 第二,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资和社是一对儿矛盾,他俩斗争,又有同一性。斗争性和同一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资里头有很多社能利用的东西,社利用资的好的方面,发展自己,

马哲重点

马哲考试复习重点1

马克思期末复习

马哲期末试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第二章(含答案)

马哲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马克思基本原理

大学马克思期末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哲)期末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