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戴征社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4: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实施民生工程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情况的报告

——2008年3月27日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 戴征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情况的回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紧紧围绕实现 “三个率先”、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战略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加强社会建设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巩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重要位置。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中、小学校

1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对256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建成53所寄宿制学校,2.9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教育救助,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6.8万人。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帮扶,推进全民创业,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市县疾控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农村三级卫生网络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先后对10所县级医院和170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扩建改造,7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千阳、凤翔、凤县建成国家卫生县城。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达到166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率先在我市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22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养

2 老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先后建成宏运佳园经济适用住房和新福园廉租住房等一批住宅小区,对市区北坡3000多户居民实施整体搬迁;农村3.6万群众得到扶贫易地安置。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城市小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市94%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水泥路), 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城乡社区服务网络全面拓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网络体系,积极打造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社区事务助理、劳动保障协管员、计生工作协管员、治安协警等公共服务人员1500多名,在全市162个社区初步形成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养老照护、文化娱乐等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妇女儿童中心等“十大文化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播电视“村村通”不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不断延伸,通讯和互联网覆盖面逐年扩大。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活动日趋活跃。

各位代表,过去几年,是我市出台民生政策措施密度最

3 大的几年,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也是我市民生事业发展最快、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的几年。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坚持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制度建设步伐加快,无缝隙、全覆盖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我市在积极落实中、省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同时,超前思考,系统谋划,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全民创业、教育救助、农村低保、农村养老、发展慈善事业等21项政策制度,初步形成了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覆盖城乡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框架,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是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统筹城乡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等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城市,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宝鸡模式”在全国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西山扶贫、北坡搬迁等关系民生的难点问题得到突破,中央新闻媒体对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建立,支持民生力度不断加大。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支出大幅度向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200

6、2007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分别达到

4 13.6亿元和19.4亿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分别达到4.1亿元和5.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27%和29%。政策覆盖面和受益人数不断扩大。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社会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相对较多,改变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依然繁重;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仍显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断破解民生保障难题,拓展民生保障领域,丰富民生保障内容,让广大群众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二、突出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对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贯彻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是缓解社会矛盾,消除改革压力,维护社会公平,促

5 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预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共服务,履行为民职责的必然要求。应该看到,改善民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民生事业放到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谋划,放到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历史任务中来部署,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千家万户,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思考,整体加以推进。今年初,袁纯清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5年全省将投入1118亿元,整体推进和实施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八大民生工程,这既是省委、省政府统筹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安排,也为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上实施民生八大工程《规划》,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了《关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6 对今后五年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 “三个率先”、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好省上安排的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基础上,立足市情,从薄弱处求突破,在普及上求提高,在创新中求发展,通过确立超前目标,统筹城乡推进,加大财力支撑,实施项目带动,健全保障制度,创新服务手段,推动公共资源向贫困农村、困难群众、社会事业倾斜,使我市公共服务水平整体上台阶,推动和谐宝鸡建设。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民生工程项目,在确保实现省政府提出的 “四个明显改善”(实现城乡就业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文化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四个显著提高”(城乡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众住房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力争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公共服务健全完善”的工作目标,使全市公共服务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就是各级政

7 府对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要统筹规划,提供财政资金保障。同时,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就是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在保证中、省安排项目配套到位、全面落实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和财力,合理安排自创项目,量力而行,稳中求进,重点突破,确保我市实施民生工程创出特色。三是项目带动,整体推进。就是整合项目和资金,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系统推进省市确定的民生项目的实施,促进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我市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四是创新机制,持续发展。就是坚持民生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将民生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年度预算安排相衔接,确保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省政府关于民生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和谐宝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人人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健全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救助水平。

8 要认真落实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消除复式班,全面推进“双高普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建设的各项政策、资金,对培训对象、职业院校、用工企业实行分类补贴奖励。在全市建设6-7个综合性和专业性实训基地,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努力使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人技能上岗,个个素质就业”。要不断完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加大救助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和考入二本以上院校贫困高中毕业生进行救助,同时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彻底解决因贫辍学问题。2008年,全面完成1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70所中小学教学辅助设施建设改造任务,新建和改造4所县级职教中心,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平等、充分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确定目标,创业办综合协调,部门包抓落实,财政兑现政

9 策”的运行机制,鼓励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七类创业主体,围绕现代农业、大工业配套、现代物流等五类产业开展创业。培育万名创业者,带动就业5万人。认真落实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七大类13项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组、企业”活动,健全完善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加快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乡乡有市场、村村有平台,促进劳动者低成本有序就业。2008年,完成市民中心和县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无形市场联网。

(三)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三个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要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健全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力度,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服务。全面推行药品药械、卫生耗材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切实做到让利于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药品安全。2008年,改 10 造建设县级医院6所、乡镇卫生院35所,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 按照“确立超前目标,统筹城乡推进,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创新服务手段”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深化制度内涵、提高保障水平,使广大城乡居民享有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要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和试点力度,在巩固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成果基础上,积极扩大农民工、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抓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机制,重点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社会医疗救助要降低门槛,扩大救助范围,减轻大病患者负担;加快中心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大力发展养老、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和扶贫就业等工作。建立慈善爱心基金,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2008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到凤县和西山地区及其它县区各1个乡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建成13所规模较大的县、乡示范敬老院。

(五)实施住房保障工程,实现居者有其屋

着眼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住房保障规划。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确保城乡居民住有所居。要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通过实物配租配售、租赁补贴、租金核减等方式,对全市符合保障条件、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五年内建设4000套廉租住房,逐步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使城镇低收入家庭户户有房可租、家家有房可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帮助灾民做好房屋恢复和重建,通过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社会救助等方式,在全市消除茅草房和危房,使地质灾害区和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及全市农村无房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重点解决农村1.6万人住房困难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安居的基础上敬业、乐业,共建和谐。

(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农村居民行路难、饮水难问题

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步伐,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全市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20%。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新修基本口粮田36万亩,完善提高30万亩,田间设施配套35万亩,使全市

12 基本口粮田达到128万亩。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解决94.3万人的饮水问题,使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217万人。2008年,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改扩建任务,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1万口,改造基本口粮田25.6万亩,解决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加快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加快石鼓山公园、广播电视中心等十大文化工程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乡体育健身器材配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乡镇有线电视通网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互联网宽带覆盖行政村并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使广大城乡居民知晓天下事、连通大市场。2008年,在100个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完成850个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建成500个行政村信息综合服务站、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八)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以和谐示范社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

13 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建设层次和水平,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市。加快城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五年内完成城镇社区“四室三站一场”建设, 114个社区服务站实现标准化建设。建成13个街(镇)社区服务中心,12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和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提升和增强村民文体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等各类村级公共服务场所的功能,完成788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要坚持以活动和服务为主题,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力争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2008年,完成市级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任务,新建4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69个社区服务站,启动210个行政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工程。

上述八个方面,是今后五年和2008年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安排,也是我市民生八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共涉及47个项目,总投资172亿元; 2008年安排项目建设资金27.6亿元,其中中省财政投入15亿元、市县财政投入4亿元、社会资金和其它资金8.6亿元。这些民生工程项目的安排,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政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倾斜的理念,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发展需要,符合宝鸡实际。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

14 抓好这些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和发展工程。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实施好这一造福城乡居民、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我们也坚信,随着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美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和谐宝鸡建设必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民生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各位代表,2008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现“三个率先”由破题奠基转向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开局之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发展步伐,改进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认真做好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切实把惠及群众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一)加快发展,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奠定物质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抓大项目促大发展,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 15 济发展方式,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两区多园”建设步伐,推动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公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大城市建设步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完善载体服务功能,增强综合竞争能力。要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开放,聚集人才、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掀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高潮。

(二)加强领导,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组织保证。 民生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民生工作的各个领域,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统筹安排,抓好实施。为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了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民生工程的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组织实施,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同时,在市财政局设立民生工程综合办公室,在市发改委设立民生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规划、协调和预算安排。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和完善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研究解决民生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逐级

16 负责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定时限,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三)创新机制,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注入活力。按照发改委负责项目论证,财政配套落实资金,行业部门对口衔接实施的运行模式,确保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要对涉及民生的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统筹规划,系统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切实避免和解决资金使用不集中、重复建设或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以乡镇、社区(村)为基点,整合项目,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整体推进力度。落实国家有关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严格管理,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制度保证。实施民生工程建设,必须严格管理。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实施。建立民生财政保障体系,将市、县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投入,并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对口衔接,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严格资金管理,按照“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原则,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建立民生工程检查考核制度,将民生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重

17 点督查和考核。加强效能监察,落实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实行民生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民生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

(五)转变职能,为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围绕便捷利民,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推动公共服务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政策兑现由间接向直接转变。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关注和解决民生方面的新问题,建立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民意反映渠道,推动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政策制定的民主参与。在工作中,我们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倾听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做到依法决策,严格按程序办事。进一步改进作风,廉洁勤政,一心一意为群众想大事、干实事、谋实利,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新的起点孕育新的机遇,新的征程承载新的希望。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励精图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磐安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

十六届二次会议人大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在镇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乌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余江县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对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三届二次会议通知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定稿

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参阅文件中山人大

戴征社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
《戴征社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