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1:1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模拟教案:

《风 筝》 ——鲁迅

授课教师:门楼任二中 石忠献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4、(写作指导)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饱含深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提练文章主干。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依据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可了解一些作者的情况。教师查找资料,对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做多方面了解,深入阅读理解文章,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本

师:“课文有写到过风筝吗?”“大家喜欢风筝吗?”以设问导入。 师生轻松谈话,导入新课,听读课文,感知文本。

二、初识作者:

1、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骨头最硬的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部。 鲁迅的性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善于自我解剖。

2、背景介绍: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扫清、字词障碍: (1)生字关

shí huánɡ sè shù chà línɡ dīnɡ 什物 惊 惶 瑟缩 宽 恕 丫杈 伶 仃 xián wù bǐ zhì nüè duò yì 嫌 恶 可鄙 掷 虐 杀 堕 苦心孤诣 qiáo cuì mú wú ɡōnɡ chénɡ 憔 悴 模样 蜈 蚣 惩 罚 (2)词语释义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嫌恶:厌恶。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可鄙:令人鄙视。 惊惶:惊慌。 瑟缩: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肃杀(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 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毁坏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

(2)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用文中的词回 答﹚ _____(悲哀)

(3)“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围绕风筝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线索作用,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 ①、“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②、“我”中年读书后感到无限懊悔。

③、“我” 现在想补过而不得。

(4)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㈠、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1、2段﹚.㈡、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3---10段﹚ ㈢、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11、12段﹚。 (5)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顺序、倒叙、插叙。

本文采用的是﹙插叙﹚。

五、小结本节课,布置下节学习要求,精读课文,探究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导探究:

对上节字词以及初步感知进行回顾。

二、精读研讨:

1、研读共品(3-4段) (1)、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弟弟 我

体弱多病(瘦弱) 可悲(老成持重)

惊呼、跳跃 “伸手抓断

(痴迷风筝、天真活泼)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 踏扁 (粗暴专横)

(软弱、胆小)

做出蝴蝶风筝 傲然走出”

(心灵手巧、聪明)

(2)、当年“我”是个什么样的哥哥?弟弟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 〖结合(1)回答〗

2、研读共品(5-10段) (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 (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2)“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的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我悔恨自责,讨弟弟宽恕,他却全然忘却,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

3、研读共品(1-2段) (1)为什么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什么?悲哀什么?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失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一二处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研读共品(9-12段) (1)为什么作者认为“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只有不看见春天,不看见风筝,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所以想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2)“非常的寒微和冷气”指什么? 不仅指当时的天气,也指心头的悲凉。

三、挖掘主题:

1、“我”为什么要毁坏弟弟的风筝? ①、从表面看,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②从深层意义看,是“我”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

2、对待早年的过错, “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我”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

3、“我”爱弟弟吗?

手足亲情,荡漾在:为了弟弟有出息,我蛮横毁坏风筝的愤怒里;

荡漾在: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悲哀里;

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里。

(多角度理解文章:1.兄弟情深,误会冲突中有亲情。2.敢于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3.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玩耍的自由。4.批判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和封建伦理道德。)

四、链接生活:

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游戏的看法。

五、诉说真情:听歌曲,忆亲情,诉真情。想一想,生活中

你与亲人之间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让你感动,或让你内疚,或让你-----让我们倾吐心声,诉说真情。

六、质疑问难:通过以上的学习,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研讨!

七、我的作业:

1、师生一起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完成课后训练中的阅读理解题。

3、课外搜集关于孩子放风筝的诗句。

4、预习第五课。

八、诗歌朗诵: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
《说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5awind说课 说课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