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1: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

教学内容:新疆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歌曲中较为复杂的切分节奏、装饰音的演唱方法,吐字清晰、气息流畅,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歌唱。

2、情感目标——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劳动者丰收的喜悦之情,用质朴的歌声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民歌,并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3、能力目标——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分析乐段、节奏、为演唱伴奏等方法逐步掌握较难歌曲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较为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及演唱情绪。

2、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歌唱并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CD、多媒体、铃鼓等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

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新疆是个好地方》,边听边观赏新疆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新疆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丰收之歌》

歌曲分析:《丰收之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新疆民歌。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填词并演唱,曾一度流行全国。歌曲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歌曲为单三部曲式。

1、导入新课(音乐搜索)

2、学习歌曲(欣赏、分段学唱、设计伴奏、小组合作演唱)

3、歌曲表演(分工演唱、乐器伴奏)

4、课外拓展 (唱唱新疆民歌,了解更多的新疆民歌) ——音乐搜索

5、听歌曲,判断哪几首是新疆歌曲。交流判断方法

【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十三个民族。

新疆民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大多采用七声调式,也有用五声调式,等变化音的加入使得旋律丰富而有变化,色彩鲜明独特,乡土气息较浓。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

二、欣赏新疆乐器

四、听辨节奏

1、X X X X X X X X X X 2、X X

X X X X X XX

X

— 3、X X X X X X

0

4、X

X X XXX X —

五、教唱歌曲:

1、完整听一遍

问题一: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问题二: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2、分段来教唱

请第二组的同学为第一组设计伴奏,并听一听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还不够准确。

3、请第一组的同学为第二组设计伴奏,并听一听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什么地方还不够准确。

4、

1、分组合作演唱全曲

2、适当加入伴奏

5、a、女同学演唱红色的歌谱部分,男同学演唱绿色的歌谱部分,未涂色部分由老师演唱。

b、老师演唱的部分,请同学们用拍手或是打击乐器来伴奏。 c、如果你有更好的创意请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请分别演唱新疆歌曲 提示:可以是新疆民歌也可以新疆风格的创作歌曲

四、歌曲创编

(一)创编演唱形式

1、提问:可加入哪些演唱形式?

2、教师与录音合唱,提问分别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3、讨论并设定:

A段:齐唱、轮唱(第二段歌词)

B段:合唱(加入伴唱啦啦啦,形成简单的复调) A段:齐唱

4、先播放音乐原唱,教师伴唱示范,给学生以总体印象;

5、学生分组分段二部合唱练习;

6、跟伴奏带进行二部合唱,教师为伴唱声部带唱并指挥;

五、创编舞蹈与打击乐器

1、导入:

我们已经会用自己的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体会丰收的喜悦,使歌曲表现得更具新疆风情,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舞蹈,并加入一些打击乐器。

2、分两组(或男女生)分别创编新疆舞蹈和练习打击乐器。

3、各组在童声合唱的歌声中自由练习。

手鼓节奏:Χ Χ Χ Χ Χ│ 铃鼓节奏:Χ — Χ — │

4、每组推选三人用打击乐和舞蹈的形式表演,其余学生二部合唱。

复习巩固:再次演唱:《丰收之歌》

小 结:今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对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丰收”的赞颂,我们更加体会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通过我们集体的合作,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份丰收的果实是来之不易的。

最后,老师也祝愿大家趁着自己青春年少,在知识的田野上不断地播种、耕耘,明天去收获智慧的果实!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也是音乐课的基本内容,我们不能只是捆绑式的枯燥说教和机械操作,应该把音乐美的魅力与乐趣融入唱歌教学。上完这节课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它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受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强了学习的效率。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既能凸显唱歌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又通过欣赏、感受、表现、合作等综合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情境的创设。这堂课通过创设“新疆音乐的特点”这一教学情境,让它始终陪伴着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富有情感的演唱,是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

一创情境,导入歌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能有效地汲取知识。”

在课一开始,用一段展现“丰收”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金色的稻麦、洁白的棉絮、枝头的硕果、满舱的鱼儿„„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很自然便联想到了“丰收”这一主题。紧接着一段具有新疆特色的欢快音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新疆人民丰收的喜悦。这时候紧紧抓住新疆音乐特色这条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及时向学生展示出手鼓的实物,并且老师演奏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切分节奏Χ(弱) Χ(强) Χ(弱) Χ

(次强) Χ(弱)│,让学生模仿。几乎每个学生都对眼前的新鲜事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愿意模仿的同学非常多,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的击奏出切分节奏。在老师对切分节奏强弱关系的提示下,全体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准确拍出了切分节奏。

在音乐情境中导入,紧抓新疆特色这条主线,利用手鼓带出切分节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歌曲的难点。

二、创情境,处理歌曲。

一直以来,歌曲的处理是难点,很多教师的唱歌教学只是停留在“唱对了”和“唱会了”的阶段,或者加点打击乐伴奏一下,加点动作律动一下就算完事了。而忽略了歌曲的感情和细节的处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趣、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挖掘歌曲的内在美,使唱歌教学的审美潜能得到应有的开发。

《丰收之歌》是一首新疆民歌,而演唱风格的把握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能演唱出新疆的特色。学生在熟悉旋律之后,通过让他们欣赏胡松华的原唱,找出歌唱家做了哪些特别的处理,使歌曲更具新疆风味。这时,学生会发现原来是装饰音和切分节奏起到了这样的效果。接着,让他们找出歌曲当中的这些难点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准确地唱出来。

让学生自主地挖掘歌曲的风格,而不是生硬地由老师灌输乐理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歌曲风格的理解,又体现出《音乐课程标准》中“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的理念。

三创情境,拓展歌曲。

歌曲的创编活动是这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拓展部分。

以往的音乐课常常会花上半节课的时间练习轮唱或合唱也未必令人满意,学生会因为感觉新鲜而积极参与,但是却很难唱好。这节课却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主要原因归为以下几个:

第一、课堂前面的完美铺垫。A、B两段旋律已经非常熟悉,A、B两段的情感和音色已经运用自如这些都为合唱打下基础;

第二、情境的再创,老师与录音带的合唱带给学生特殊的新鲜感和美感;

第三、准确而到位的指挥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声部,表现歌曲的情感。

舞蹈与打击乐器的创编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对于这个环节是因班而异的,因为不是每个班级都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但相同的是所有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对打击乐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不擅长舞蹈的学生加以简单的辅导,设计几种常见的新疆舞的动作(托帽、动头、翻手腕等)让其练习。最后,在全体同学的合作中,溶入舞蹈和打击乐器,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完美,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新疆的风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新课程理念的“音乐审美”是排在首位,但是,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审美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其中,既包括了以倾听音乐为重要形式的鉴赏性的审美活动,也容纳着唱歌、演奏形式的音乐表现实践。离开了唱歌等实践活动的音乐课,必将是残缺的音乐课。二者的合理位置应该是:音乐审美教育是目标、是方向,也是基本的指导思想,而音乐技能教育则是过程、是手段,也是实现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这堂课以“新疆音乐风格”这条主线,贯穿唱歌教学始终,将唱歌教学统一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技巧,而且点燃了情感火花,发展了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唱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畅游和谐的音乐!

乌鲁木齐七十六中校本教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

教案及反思

乌鲁木齐市七十六中学:王婷婷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案

丰收之歌教学反思

丰收之歌

丰收之歌

丰收之歌音乐教案

苏少四上音乐 教案第二单元《丰收之歌》

丰收的果园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丰收之歌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