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30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05: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30、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9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分析合体字字形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

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主动努力做事,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学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守株待兔”成语的含义以及告诉人们的道理。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朗读课文录音带,投影片,生字卡,作为奖励用的绿、黄、红色星若干颗。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本课的三幅图)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成语故事。请你看看图中有谁?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为学习课本的规范语言做准备。)

2.谁能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以此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故事的主题把握的情况,从而发现学习的小骨干。) 3.借助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4.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

5.你们看图后的猜想和给故事起的名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瞧,这是三颗不同颜色的星星(出示星)想不想得到?这是需要经过努力的。只要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就可以分别得到绿、黄、红三颗星。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先得到三颗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争夺绿星开始。

请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圆圈画出来,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3)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

shǒu zhū dài tù

ɡǔ dài

huānɡ mánɡ

táo zǒu 守

逃 走 zhuànɡ duàn jiǎn qǐ

tù ròu

dào

pánɡ biān 撞

捡 起

兔 肉

(得)到

边 这些字是我们读书的障碍,要想得到绿星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指名读字词,同学间互相正音。注意“捡”是前鼻音,“慌、撞、旁”是后鼻音。 ②去掉词卡上的拼音再读词。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③全班齐读生字词。(教师要采用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抽卡片读等多种形式练习。)

(4)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哪!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绿星,请大家夸夸自己吧!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现在我们要夺取第二颗黄星。

(1)请小朋友们自己轻声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多读几遍,读通顺后再接着往下读。

(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兔子是怎么死的?农夫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朗读“他想,这可是白捡来的便宜,不费一点力就能吃上美味的兔肉”。(要读出农夫强烈的侥幸心理。) (4)板书:捡

(5)看第二幅图,进行发散想象。农夫越想越高兴,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想,他心里在想什么?又在为什么高兴?(农夫为白捡了兔子而感到高兴。他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6)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7)小结:大家真了不起!我们不光读通顺了句子,还读出了语气,得到了第二颗黄星。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回答问题:什么叫“守株待兔”?成语中的“株”指什么?“待”是什么意思?

(3)师生边读边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 ①农夫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看投影读一读:

第二天,他又来到田里。他想,说不定还会有兔子撞到树桩上,要是再得到一只就好了。他干脆不干活了,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兔子来撞树桩。(还可以怎样读呢?)

②农夫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③再次运用读书的方法使学生感悟到成语的意义。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通过手势和板书点拨意义。并板书“一事无成”。

3.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今天的读书水平很高,你们满意吗?老师要奖给每位同学一颗红星。 【课堂板书】 守株待兔

捡 ——→等——→田荒 (兔)(侥幸心理)一事无成 教学反思:

30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30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教案

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30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30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