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元明清文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元明清文学

元代文学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教学目标】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元代文学戏曲的概貌; 【教学重点】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及其元代抒情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学时数】1学时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元代抒情文学特点及其审美情趣。

一、元代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特点

1.民族压迫与融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2.疆域辽阔,都市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

- 1

曲属诗歌是清唱曲,两者均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崇高地位。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是在北曲的基础上;把唱、念、歌舞和做工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现存剧目约600种,作品162种。仅据《录鬼簿》和《续录鬼簿》所载,有名有姓者二百二十多人,而“无闻者不及录”,估计还有许多遗漏。元杂剧的发展,以成宗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剧中心在大都,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优秀作品,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杂剧创作渐呈衰微趋势,但仍然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家和作品,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杂剧以它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竖起了第一座丰碑。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的规模结构比北杂剧宏大复杂,而形式比较自由,曲调柔婉悠扬,尤为南方民众所喜爱。元灭南宋之后,南戏曾二度衰落,但元代后期,南戏又重新兴盛起来。现存南戏剧本,成就最高的是高明的《琵琶记》,较著名的还有被称为元末“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南戏发展到元末已经定型并臻于成熟,到明清演变而为长篇传奇。

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它主要来源于民间小曲和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一部分则从词调演化而来。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元代散曲作品现存小令3800余首,套数400余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前期散曲注重本色,风格质朴;后期散曲偏重词藻音律,风格趋于典雅。总之,散曲的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

(二)叙事文学的发展

所谓文学的发展,应是指在原有文学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元代叙事

- 3

元代的传统诗词具有兼融唐,宋的特点。并具有上承唐宋开启明清的作用。较著名的有刘因、赵孟頫、萨都刺、王冕、杨维桢等。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元代社会激烈动荡,使整个文坛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元代文坛审美情趣不仅“自然”而且具有淋漓尽致、饱满酣畅的特点。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试题库

《元明清文学》作业

元明清文学主要流派

元明清文学试题一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

唐宋元明清

元明清名句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元明清文学 明清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