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元明清

发布时间:2020-03-04 08:4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填空题

1.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元曲,它包括剧曲和散曲两个部分。 2.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元杂剧中爱情剧的优秀代表。 3.元杂剧爱情婚姻剧中,石君宝《秋胡戏妻》源自汉代刘向《汉宫秋》,尚忠贤的《柳毅传书》则取材于唐传奇《柳毅传》。

4.高明的《琵琶记》被日本青木正儿称为“南戏中兴之祖”。 5.明代“四大奇书”是指:《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金瓶梅》)。

6.明初诗坛以“吴中四杰”为代表,他们分别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以比拟“初唐四杰”。

7.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8.晚明公安派、竟陵派和明末爱国文社相继崛起于文坛,给日益衰落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9.清初散文以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为代表,号称“清初三大家”。

10.清初词坛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

11.《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又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原名《恶姻缘》,全书100回。

12.袁枚为诗倡导“性灵说”,沈德潜则倡导“格调说”。 13.元杂剧中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幕”、“场”。

14.马致远《汉宫秋》中,汉元帝身为一国之君,面对匈奴无可奈何,忍痛割爱,显示其昏庸怯懦。

15.元代后期活跃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作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郑光祖,他的杂剧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16.元散曲中的小令是单支小曲,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

17.明代前后七子复古派的文学主张可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8.汤显祖“玉茗堂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 1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其中,演绎世俗风情、世态人情的作品是《金瓶梅》。

20.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

21.清初剧坛,苏州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晚期戏剧代表作是《清忠谱》。

22.清代初年,最成功、最有影响的戏剧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23.清代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24.关汉卿是元代前期剧坛领袖,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其杂剧反映最多的、也最深刻的是妇女问题。

25.白朴的杂剧现在仅存《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26.高文秀存世之作《双献功》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堪称元代水浒戏的双璧。 27.“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真情畅达,个性显豁;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则倡“幽深孤峭”之风。

28.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主要沿袭四大奇书中《水浒传》的创作道路。 29.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朱权和皇孙朱有燉 。

30.徐渭的《四声猿》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 31.、《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32.王士禛为诗倡导的“神韵说”,恰好适应冲淡反抗意识和粉饰太平的需要;翁方纲论诗倡导的“肌理说”,则是力倡经学和乾嘉学派盛行下的产物。

33.陈维崧继承苏辛,朱彝尊尊崇姜张,纳兰性德则受南唐二主词的影响,此三人最富盛名,号称清初词坛三大家。

34.乾嘉“骈文八大家”中也在“毗陵七子”之列的是洪亮吉、孙星衍。 35.尚忠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的都是元杂剧中人神结合的爱情戏。 36.《救风尘》一剧主要描写了赵盼儿搭救同伴宋引章,同纨绔子弟周舍展开斗争的故事。 37.元末明初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作 38.“南戏之祖”的作品是《琵琶记》。

39.被誉为明代中期三大传奇的作品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40.明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三言”“二拍”, “三言”具体指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1.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42.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43.清中叶,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诗文作家是、蒋士铨。

44.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是桐城派,它的“三祖”分别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 45.明清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红楼梦》。

46.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作品被辑为《东篱乐府》传世。

47.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赵氏孤儿》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两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48.《三国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有虚有实。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49.“台阁体”代表者为杨士奇、杨荣、杨溥,文风雍容华丽。 50.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 传奇 这两大部类组成。 51.明代所说的“四大声腔”,包括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52.清中叶诗坛上的“江右三大家”是指赵翼、袁枚、蒋士铨。 53.李玉《一笠庵四种曲》是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54.洪昇《长生殿》继承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杂剧《梧桐雨》 的内容和意蕴,而有所改变。

55.桐城派分支是阳湖派,代表人物恽敬和张惠言。 56.元杂剧《赵氏孤儿》围绕着“ 搜孤”、“救孤 ”的矛盾,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英雄形象。

57.白朴《墙头马上》是关于男女主人公裴少俊和李千金的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58.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59.“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人。

60.《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61.王九思的杂剧《中山狼》,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62.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63.晚明时期,冯梦龙编辑的民歌专集《挂枝儿》 和《山歌》代表着明代民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64.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论诗以神韵为宗。

65.《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又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原名《恶姻缘》,全书100回。

66.洪昇《长生殿》演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杨玉环)的历史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67.动魄的戏剧冲突,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英雄形象。

68.从题材上看,关汉卿杂剧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公案戏,如《窦娥冤》等;二是历史戏,如《单刀会》等;三是妇女剧,如《调风月》等。

69.白朴《墙头马上》是关于男女主人公裴少俊和李千金的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70.《三国演义》最流行的本子是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的评点本。 71.《水浒传》叙事线索纵向进行。上半部以各路英雄“逼上梁山”为线索,殊途同归梁山水泊。下半部则以招安、失败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72.“剪灯三话”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文言小说。

73.徐复柞的《一文钱》塑造了一位吝啬鬼卢员外的典型形象。 74.汤显祖的《紫钗记》取材于蒋防的《霍小玉传》。 75.康熙诗坛上,朱彝尊和王士禛 并称“南朱北王”。

76.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论诗标举性灵说。 77.弹词流行于南方,主要叙述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 78.清中叶骈文作家中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汪中。

79.《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

80.《窦娥冤》与汉代以来一直流传民间的“东海孝妇”故事颇为相似。 81.康进之《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都是元人水浒戏中优秀作品。 82.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的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不伏老》)可视为“浪子”的一篇宣言。

83.《水浒传》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以有别于《三国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 84.“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

85.梁辰鱼《浣纱记》是关于男女主人公范蠡与西施的一部崇高而苦涩的爱情悲剧。 86.构成《牡丹亭》内在冲突的反方阵营中主要有杜宝和陈最良两人。 87.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 88.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或南方),多讲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 89.翁方纲论诗倡肌理说,包括义理与文理。

90.洪亮吉与孙星衍是常州派骈文的代表,轻倩清新是他们的特点。 91.“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是指袁枚,赵翼和蒋士铨。

92.关汉卿的《单刀会》与《西蜀梦》两部历史剧,同是三国故事题材的剧本。 93.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94..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剧本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 故事为题材。

95.《水浒传》谱写了一曲忠义悲歌,最能体现作者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而在水浒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林冲这一形象最具有典型意义。

96.刘基的散文创作,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其作品中的寓言故事颇有特点, 便是他所著的一部寓言散文集《郁离子》。

97.从整个明代戏曲大势来看,徐渭作为明杂剧的代表作家汤显祖作为明传奇的代表作家,这是公认不争的事实。

98.清初学人作家中,对散文影响最大的是黄宗羲。

99.吴伟业长篇歌行《圆圆曲》是其“梅村体”的代表作, 其中诗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100.李渔强调剧本创作要适合场上演出,突出为市民阶层服务的娱乐消遣功能,剧作收在中《笠翁传奇十种》(或作《笠翁十种曲》)。 101.成书于元至顺元年(1330)的锺嗣成的《录鬼簿》,大致上按时间先后记录了元杂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102.白朴的《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103.郑光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本事出于唐代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 104.《琵琶记》认为蔡伯喈的结局,主要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的。

105.李贽在著有《焚书》、《藏书》,在文学方面,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06.《金瓶梅》的书名,乃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107.张岱明亡后专心著述,以寄故国之思,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08.清代学术界先驱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诸家,即是思想家,又为文坛主将。 109.李汝珍的《镜花缘》 ,属于鲁迅称为“以小说见才学者”的才学小说。

二、简答题

1.南戏:南戏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2.台阁体: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3.苏州派: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沉抑民间的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叶雉斐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苏州古称吴县,又称吴县派)。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在艺术上,苏州派戏剧家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总之,苏州派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戏曲艺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阳羡词派:是清初词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 当时在陈的周围还聚集了一批与之风格相近的词人,如万树、蒋景祁等,相互唱和,一时颇具声势,他们大多能融合南北宋词家之长,多感叹沧桑、关心民瘼的作品,兼“跋扈”、“清扬”两种风格,而以前者为主,为清词的中兴作出重要贡献。

5.竟陵派: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因本派代表作家锺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一方面,竟陵派在反对摹古,推崇性灵,表现自我等方面,与公安派是基本一致的;另一方面,又不满公安派末流的空疏肤浅,力图另辟蹊径,倡导用“幽深孤峭”的风格来表现“幽情单绪”。

6.前七子: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7.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8.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9.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有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在创作上讲求凝练雅洁,清通畅达,文从字顺,有利于文章的流传,也有利于扩大影响。但它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

10.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常州词派不仅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也大都受它的影响。尽管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

11.元杂剧: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它吸收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剧艺术的成熟。

12.浙西词派:是清代重要词派,兴起于康熙盛世开始出现之际。此派的创始人是朱彝尊,为浙江秀水人,由于他的词论和词作影响极大,浙西词人李良年、李符、龚翔麟、沈岸登、沈皞日都与他相互倡和,号为“浙西六家”,后由龚翔麟选辑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又名浙派)。浙西词派崇尚南宋的格律词人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注重词的声律、技巧,既适应统治者歌颂升平的需要,也迎合文人安于逸乐的心态,故能风行一时,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乾隆末年。 13.《西游记》:明代优秀的长篇志怪小说。作者吴承恩。主要故事情节为两部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小说主要的艺术形象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小说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刻画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将物性、神性与人性高度统一,多角度、多色调地描绘形象,突出神幻世界的奇幻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14.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主要沿袭《三国演义》的创作道路,敷演史传,偏重叙述历代兴废、争战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15.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世居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观念有二:一是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提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也反对摹拟剿袭。二是在继承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灵说,认为诗文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16.桐城派:是清代延续最长、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发端于清初,兴盛于清中叶,其余绪直到清末民初,几乎与有清一代相始终。因为它的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名派。 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提出“义法”主张。刘大櫆是桐城派的中坚,姚鼐则为桐城派理论的集大成者。三人代表了桐城派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7.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它主要是在民间俚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自然。包括小令和套曲两大类。

18.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反对前七子“文必秦汉”的文学观,标举唐宋古文,故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强调文以明道,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此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致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读来真切生动,回味无穷。如《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 19.《四声猿》: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狂》剧借祢衡骂操,表达对黑暗政权的猛烈抨击。《玉》剧则对虚伪的神权予以尽情戏弄。《雌》、《女》两剧表达对女性的歌颂。《四声猿》在体制、音律等方面有不少创新。作者突破南北戏界限,运用传奇体制于杂剧之中,写成最早的一部杂剧合集。

20.近代“谴责小说”:近代最具影响的小说,是鲁迅先生称为“谴责小说”的《官场显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它们暴露官场的黑暗,剖析整个封建政治体制的腐朽,显示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肌体的溃烂不堪。 21.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它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主张“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

2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23.临川四梦:汤显祖先后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24.肌理说:清代翁方纲倡导“肌理说”。他所谓“肌理”,包括“义理”和“文理”,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入诗,显然是清代大力提倡经学和乾嘉学派盛行下的产物。

三、简答题 1.元杂剧的体制 答案要点:

一、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三、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

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意义 答案要点: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德才兼备、忠义兼济的贤相。他对蜀汉事业忠贞不二,一生劳苦不辍,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因时制宜,随机应变。深谋远虑,料事如神。是出神入化的智慧象征。这一形象,充分体现了德之风范,智之价值。 3.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一、各体文学的集大成显示出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二、新旧杂陈,体现出传统文化沉暮与开新的特点。

三、写实的文学观大大强化,间接表现了实证方法的思维特征。 4.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要点:

第一,城市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达准备了物质基础;

第二,元朝统治者在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变化,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第三,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人,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使一部分文人与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构成了元杂剧作家队伍。满足了戏曲对剧本的要求。

第四,元代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也为杂剧创作提供了创作源泉,各民族的交融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5.《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主要有哪些突破?

答案要点:

一、故事生活化。

二、结构网络化。

三、人物立体化。

四、语言俚俗化。 3.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文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一、各体文学的集大成显示出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二、新旧杂陈,体现出传统文化沉暮与开新的特点。

三、写实的文学观大大强化,间接表现了实证方法的思维特征。 7.明传奇的体制特点

答案要点:其一,各本分出没有限制,短的十徐出,长者百馀出。一般在四五十出左右,分上下两本。

其二,首出“副未开场”,介绍剧本的创作意图与剧情大概内容,使观众对剧情有大概了解,正始演出从第二出开始。

其三,乐曲较之早期的南戏更丰富,可以借宫犯调,可以换韵。 其四,角色丰富。生旦外贴丑净未七大类。 8.《儒林外史》中的老秀才“王玉辉”形象意义

答案要点:王玉辉由人性泯灭到人性复苏的过程,有力鞭挞了封建礼教灭绝人性、戕害灵魂的罪恶和封建礼教的虚伪、野蛮和残酷。

9.《西游记》中哪个形象让你记忆深刻?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哪几个层面? 答案要点:

1.满汉矛盾,官民矛盾。2.对科举制度的揭露与嘲讽。3.代表中华民族正价值的爱情婚恋是《聊斋志异》最为浓笔重彩描写的主题。4.对诚信、侠义、行善行为的旌扬。 11.《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有几个层面?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即社会冲突、道德冲突和意志冲突。 12.简述《牡丹亭》特殊的文化意义。 答案要点: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3.简述元散曲的美学特质。 答案要点:

第一,浓重的市民情调。第二,淋漓尽致、显豁直露。第三,体式奇,表现巧。第四,潦倒文人的特殊情调。

14.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

第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定式可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一是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二是小人拨乱,暂时离散;三是金榜题名,终得团圆。

第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这类作品的男主角不仅大都出身名门,貌如潘安,而且文采风流与仕途经济兼具;女主角也出身显宦,不仅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尤具才情慧眼,有的还颇有胆识。

第三是曲折奇巧的故事情节。为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作者有意翻空出奇,灵活运用巧合、误会、意外、计谋等手法展开情节,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15.陈铎散曲中为什么《滑稽余韵》最有价值? 答案要点:

《滑稽余韵》在散曲史上第一次将笔触深入到当时以城市为主的各种社会职业,以素来不为人注意的社会底层人物和行业为歌咏对象,诸如铁匠、木匠、皮匠、瓦匠、厨子等等诸业百工,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滑稽余韵》以其所写的各种人物、各种行业,勾画了明代社会的风俗画长卷。

四、默写分析题 1.默写《牡丹亭》(惊梦)“皂罗袍”支曲,并根据曲子分析杜丽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分析:这支曲子不仅仅是对春光之美无人识得的叹息,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之美无人怜惜的感喟。“姹紫嫣红”的大好春光刺激了杜丽娘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成对的莺燕挑逗着她的春情,园中的景物搅乱了她的心绪。对过去生活的苦闷、不满、厌恶,逐渐升华为一种对理想世界的朦胧期待、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 分析:杜丽娘形象

1.杜丽娘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感情痛苦和精神苦闷。

明代社会,女性受到的感情禁锢与精神束缚极为深重。统治阶级用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正常的感情需求,对女性防范尤为严厉。杜丽娘身受父母亲严密的拘管,连刺绣之余倦眠片刻,都要受到父亲的呵责。请教师讲书,本欲以儒教经典拘束女儿身心。杜丽娘十多年竟未去过自家的后花园。华堂玉室,竟如监舍牢房。 2.杜丽娘形象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感情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杜丽娘身上,显示出与大自然天然的和谐感以及对美和爱的强烈追求,并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酷爱自由与反叛束缚的精神。“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喟,正是对恋爱自由,个性自由的强烈呼唤! 默写并赏析马致远的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仅28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首三句不以动词作中介,而连用九个名词勾绘出九组剪影,交相迭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仿徨。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隽永含蕴。周德清《中原音韵》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洵为确评。 指出下面曲子的作者及出处,然后赏析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文本:(1)天地、日月和鬼神,代表封建社会的根本秩序,但在这个弱女面前,却一体被谴责。(2)在经历磨难后,窦娥痛苦认识到,官府鬼神不仅不是善良理想的保护者,反而做了黑暗势力的护法神。因此,要反抗恶势力,追本穷源,不得不连天也一起谴责。(3)窦娥反抗的对象包括从张驴儿到官府、从天地到鬼神这一切实际的和象征的统治力量。(4)标志着窦娥的觉醒,她对封建社会的根本秩序开始怀疑。这种反抗精神的猛烈迸发显示了窦娥性格的深刻变化。 分析: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善良与抗争的对立统一。善良,主要表现在她与已死的丈夫、未死的婆婆等人的关系上;抗争,主要表现在她与张驴儿和桃杌等人的关系上。她侍奉婆婆,含辛茹苦,不屈不挠地生活着。在冤屈面前,为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忍受剧痛,含冤招认。在赴刑场的路上,为避免婆婆受刺激,她披枷带锁,绕道而行。她善良无比。但是,面对黑暗势力压迫,她没有屈服,而是逐渐醒悟,奋起反抗。她谴责世道邪恶,诅咒天地不公。三桩誓愿,把她含冤负屈悲愤莫名的情绪推到极限。 默写并赏析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小令将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体,而气势雄浑,视野开阔,见解深刻,是元散曲中著名篇章之一,也是作者最成功的散曲。作品写于天历二年应皇帝征召赴陕西赈灾途经潼关时。潼关夹在山河之间,是进入关中平原的咽喉,头三句描写潼关形势,真能体会出“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险要。望西都以下四句的抒情手法,俯仰古今,感慨万千。表里山河的有利屏障,仍无法避免秦、汉王朝的灭亡,严峻的历史不能不令人深长思考。最后推出结论来,以深沉的格调抒发王朝兴衰的感慨,表达了对百姓苦难命运的深切关注,虽说没有明白揭开答案,但显然已经触及到了人民苦难的问题根源。作者非凡的历史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概括力,真是令人喝采。

五、论述题

1.分析《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2)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塑造。(3)全景性战争描写。(4)弘阔缜密的结构。

5、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流畅。 2.如何评价《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杜少卿”?

(1)杜少卿即是以吴敬梓自己为原型塑造的一个人物。符合他理想的儒林君子,表明他的一种寄托。(2)杜少卿是既有名士的狂狷也有传统美德、以及儒学的正价值理想的人物。(3)总之,他是一个既反叛封建文人视如生命的科举,又固守传统的儒家思想;既有狂放不羁性格,又恪守传统操守;具有某种超出时代的渐次觉醒的特殊的人物形象。 3.如何理解《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儒林外史》 的叙事方式与此前的长篇小说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与此后的、乃至外国的古今长篇长篇小说均有明显的不同。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一般多由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经历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构成连贯完整的故事格局。而《儒林外史》不是如此,既找不出这一个或几个命运关合的主要人物,更找不出一件或一串互有因果关系的基本事件。长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即是主要人物经历基本事件的过程脉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是没有结构线索的。在《儒林外史》里,通常是由前一个人物“遇”着了后一个人物,前一件事情“连”到了后一件事情;而后一个人物与后一件事情一旦进入叙事过程,则前一个人物与前一件事情不再理会了。因此,《儒林外史》的叙事模式是将叙及的人物与事件按照逻辑意义作连缀展览。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叙事特点有一段精辟的概括:“唯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4.比较论述元杂剧与南戏的区别。

元杂剧:

一、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三、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组成的剧本形式。

南戏:

一、南戏视剧情需要而定短长,便于自由的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则较一本四折的杂剧长。

二、南戏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杂剧的题目正名则在剧本的末尾。

三、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杂剧只由主角一唱到底。南戏唱法上的灵活多变,有利于表现不同角独特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且有利于调节演员的劳逸。

四、南戏用南方的语言、曲调。语言多来自里巷歌谣,用韵自由;而杂剧一折一宫调,一韵到底,曲牌组织也有严格限制。

五、南曲流利婉转,适于表达轻柔缠绵、脂粉气浓重的故事情节;北曲慷慨高亢,音节紧凑,富于威武豪放的气概。南戏伴奏以鼓板为主,北曲以弦索为主。 5.《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一般杂剧体制,将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组织在一个宏大而精妙的艺术结构中。第二,婉曲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三,轻松的喜剧性与浓郁的抒情性有机结合,构成高度诗化的意境。第四,语言华美清丽而又生动活泼。 6.《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1.满汉矛盾,官民矛盾。2.对科举制度的揭露与嘲讽。3.代表中华民族正价值的爱情婚恋是《聊斋志异》最为浓笔重彩描写的主题。4.对诚信、侠义、行善行为的旌扬。 7.分析杜十娘的形象。

杜十娘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光辉人格,为了维护人格尊严勇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8.如何理解《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聊斋》的文体特色:亦虚亦实,有长有短。

(二)《聊斋》的结构特色:人以统事,单线结事。

(三)《聊斋》的情节特色:简而多曲,变而近理。

(四)《聊斋志异》的环境特色:亦真亦幻,表幻里真。

(五)《聊斋志异》的人物特色:丰采各具,群像环列。

(六)《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简练雅洁,灵活多样。 9.试分析《桃花扇》的戏剧结构。 《桃花扇》体现了高超的结构艺术。面临着通过侯、李爱情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创作任务,孔尚任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艺术才力。 《桃花扇》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性的戏剧结构。它紧紧围绕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题,以侯李爱情纠葛为中心线索,让剧中人物的位置各得其所,有条不紊。离合之情由兴亡所致,兴亡之感由离合所生,环扣得十分巧妙。特别是侯李二人的定情信物——一柄宫扇,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发展上起了重要的点睛作用。宫扇的出现,表明侯、李爱情的产生;美人鲜血染成的桃花,象征他们爱情的忠贞和曲折;最后桃花扇揉碎于斋坛之下,说明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而这一系列过程又与那个特定的政治形势紧密相关。 一般说来,结构与线索就是意味着大环境的安排,但结构与线索并不仅仅指把整个故事情节处理得条理井然就完事,它还须表现主人公性格发展的过程。在这方面,古代以描写主人公爱情来反映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中,《桃花扇》成就最高。

10.选择《红楼梦》中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可以得分。 11.如何评价《金瓶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逐步摆脱了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方式的转变。

(二)《金瓶梅》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辟了小说史上的新流派,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观与功能观的转变。

(三)《金瓶梅》标志着中国小说美学观念的新发展。

《金瓶梅》多方面的开创性,影响了我国两三个世纪的小说创作,从此,世情小说的创作蔚为大观。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唐宋元明清

元明清文学

元明清名句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元明清文学教案

元明清文学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

《元明清文学》作业

古代文学元明清
《古代文学元明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