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较高矮(分析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7: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 较 高 矮

正阳小学 丰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北师大版)《高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情境中感知高矮,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厚薄等。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差别明显的,可以直接比较;差别不明显的,要间接比较。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比较活动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培养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间接比较。 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袋每组一份(长短不一的绳子、小棒、铁钉„„);三个粗细不一缠绕着不同圈绳子的圆柱。

学具:常用文具,自带一些玩具; 教学设想:

“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北师大”和“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中都在第二单元安排了“比较”这个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习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用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高矮”就是针对本单元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它们都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

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灵活的放手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高矮。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那老师请你们看个动画片。 师:可要仔细观察,认真听,你们还要帮它们出主意呢! 生:看了生动有趣的动画,各抒己见,说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萌发求知欲的最佳手段。六七岁的孩子刚开始走进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头脑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课一开始,根据学科整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骆驼和羊”的动画片引入课题,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数学的兴趣。]

2、师:是啊!生活中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渗透事物间的辨证思想]。其实“高矮”也是个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比较高矮”。揭示课题: 高矮

二、激发求知,感受方法。

l、感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师:看,有两位好朋友也来到课堂上了?他们是谁! ①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谁高?学生各抒己见 ②出示课件:淘气踞着脚与笑笑比高矮 A、先露出上半身(淘气高) B、再露出下半身(不能比高) 问:为什么不能比高? (淘气跳脚了,不公平;他们应站在同一起起点上„„) ③小结:小朋友的意见是他们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教师边说边演示] ④演示课件:

淘气与笑笑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高矮。问:小朋友们再看看,他们现在能比高了吗? 为什么? (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册实验教材开始就让小朋友们结识了童话人物淘气和笑笑,在许多故事中一起学习和游戏。看到好朋友也参与到这堂课,学生十分欢迎。这里利用计算机创设他们比高的有趣的动画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一步步揭示状况。充分调动着他们思考的兴趣,这样观察、比较寻找出的比高矮的要领了规则,学生顿悟的更深刻。 “比较”中有“对应”的数学思想,它的渗透一定要“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开始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 自己去发现,老师在引导总结,使思想方法变的清晰。]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①请一名学生上台(可以学生自愿跑上来), 问: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②通过比较验证(指导方法) 分别请比他矮/高的小朋友上台比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方法) ③得出结论:比较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判断,且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前一个情境学生就跃跃欲试了。这部分开始学生由直观亲身参与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让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三、经历比较,形成能力。

l、亲身体验比高矮

①学习小组同学互相比高矮,比出最高的同学。 ②几个大组分别比山最高的同学。 ③全班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高矮。

渗透健康教育:鼓励矮的小朋友(只是暂时矮)多吃有营养的,不偏食、挑食, 健康成长。

[面向全体学生,继续让每一个学生实际体验、经历比高矮的过程。体现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在活动和合作总再一次感知本节重点,形成能力。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2、实践操作 ,合作交流。

①小组合作利用准备的玩具和老师送给你们的学袋: 比一比

说—说( )比( )高, ( )比( )矮;

( )比( )长, ( )比( )短。 板书 :长短。 ②全体交流反馈。 鼓励求异和创新。

[玩中学,提供各种学具让学生比较,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看到玩具定会喜欢,这必然引发他们说的欲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动作的发端。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清楚表述的能力,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意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领悟比较方法,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孩子一定要从小打下好的基础,注重每节课对学生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活动,给予协助和指导。] ③安排一小组为大家准备“猜一猜”的游戏。(手里握住并隐藏三支笔的底部,猜猜哪支最长)

[交流中应鼓励小组为大家提出问题。不妨设计这样—个环节。 问题由身边的同伴提出来更能引起小朋友的竞争意识。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到事物比长短高矮时,应该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

问:你们在生活中有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长吗?

[生活经验数学化。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注意考察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和选择适当方法解决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不模仿他人思维方式。]

四、律动。

[考虑到刚入学儿童的生理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中安排他们轻松一下,更有助与提高课堂效率,为学习提劲]

五、应用拓展,挖掘潜力。

(新课程标准:丰富多彩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1、直接比较。

应用:完成P17做一做

1、

2、3

2、间接比较:

小结:比较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或两个物才能判断,且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可是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 A:兔子题

(一)

(兔子割草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但中间走的路线有直截了有弯,谁割的草最多?) 讨论完成,播放课件帮助理解,鼓励多种方法。 B:兔子题

(二)

三只兔子领奖,(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那该怎么比?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三只小兔的个头谁最高,谁最矮? [逐步的梯级练习,使学生较轻松的增加思考的深度。在试作基础上引导,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诮进行个别辅导。利用多媒体演示,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与以前不同,本题是通过参照物进行间接比较,对学生来说在思维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不要求全体独立解决。]

1、学生静静思考约30秒时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汇报方法,并用其能够法比一比

3、认识新方法 ① 征求看法:小朋友们看看这方法行不行?每个格子一样宽。

② 全体讨论,肯定方法。并取“数格子法”冠之。 (习题和答案都是多元化和开放化)

[方法只要合理就有它存在的价值,培养推理能力。教师作为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们主动来分析、评价,达成共识。知识如清泉细水流人心田,而没有“教”的痕迹。根据情况,这里也可以进行一些模拟游戏,让学生站一站、比一比,把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六、全课总结,留有悬念

1、全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这节的数学课好玩吗?

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知识的能力。]

2、留有悬念

出示三个圆柱,缠绕不同的绳子。 (实际绳子长度一样)

问:哪根绳子最长?哪根绳子最短?

[此环节的设置使本节课留有余味,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引伸到课外。(将教具留在教师里,让学生观察,比较。)] 总评:“数学本身应该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并非绝对正确的数学活动的结果。”尤其对于低年级儿童,从“关注发展”的角度,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创设情景,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注重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巩固知识,交流思想,发展能力;玩中学,多样化和有梯度的练习;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比较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

中班比较高矮教案

比较高矮说课稿(定稿)

比较高矮课后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高矮

《高矮的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高矮公开课培智

幼儿园教案计算板《比较高矮》

比较高矮(分析版)
《比较高矮(分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