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执政考验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6: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执政考验

任何执政党都有一个执政考验问题,所谓执政考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实质是如何长期执政的考验。因此,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执政考验,就要把执政作为一种战略来思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进而做到执政并长期执政。

一、把长期执政作为一种战略来思考

中国共产党正经历着执政并长期执政的考验。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把长期执政作为一种战略来思考,深入研究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立足于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环境,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保证党执政并长期执政。

第一,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是用合法性来解释“认同”的概念。政治的合法性,不仅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更表现为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道义上的合法性。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道义支持上的。我们不能用韦伯的理论来阐述共产党执政的法理基础,但这一理论也给共产党执政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即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执政,进而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力的认同。早在1957年,邓小平就指出:“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党的领导和执政为全国人民所拥护、所认同。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执政党必须不断变革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资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党执政60年党的建设基本经验时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这一条基本经验,强调了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甚至走向失败和垮台。因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法宝。

第二,防止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应该说,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宣布自己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且在实践中也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也不能说在历史上共产党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就无法生存。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是这样,在掌握政权时也是这样。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必须牢牢记取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说明,不少剥削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执政以后就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极力攫取本阶级、本集团和执政官员个人的私利,结果形成了一个欺压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正因为这样,他们终究要被人民抛弃。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大批党员、干部担任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职务,手中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如果拥有了自己的特殊利益,着眼点和努力方向就会发生偏移,政党性质、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就会发生蜕变。“在现实生

活中,确实也有些党员和干部违背党的要求,他们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更多地偏向于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热衷于追逐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不合理的、非法的个人私利,并不惜利用自己的地位、职权、影响去竭力维护和扩大这种私利。”(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0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当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党员干部,去着力追求个体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时,所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必须做到清正廉洁,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第三,注意应对国内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对一些新的矛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之在遇到一定条件的时候,突然激化和爆发。任何社会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最多、最经常、最普遍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矛盾触及的层次更具深刻性。因为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随着“四个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会矛盾已进入深层次,如经济上的矛盾已触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层次,政治上的矛盾已触及国家权力配置的层次,思想上的矛盾已触及价值观甚至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的层次。在社会生活中,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内部,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矛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其结果只能是导致不同利益群体各自划分“利益范围”,导致整个社会离心离德,从根本上损害人民整体利益。所以,各级领导一定要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消除那些有可能涣散社会凝聚力的不良倾向和因素,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高度聚合于实现共同利益上来。

第四,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是党执政战略中应充分注意的。这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有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比如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问题,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渗透问题,边境安全问题,等等。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要吸取戈尔巴乔夫当年所谓新思维的教训。戈尔巴乔夫就任苏联领导人后,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1987年他应美国一家出版公司之约,赶写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突出地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利益和价值高于一切”。实际上,用全人类的利益覆盖国家利益,这是极为幼稚的。有人误认为国家利益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误解。国家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从边界纠纷、海洋权的争夺、世界石油资源之战,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国家利益的存在。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局势要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判断国际形势和战略思维的能力。以历史的、世界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形势,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从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发展的大局中寻找发展机遇,掌握前进的主动权,使之为领导工作的目标服务。

二、始终保持执政党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时代在进步,文明在升华,矛盾相交织,社会在变革,这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党要做到执政并长期执政,就要不断增加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老祖宗不能丢”。邓小平这一名言需要共产党人牢牢记住。老祖宗不能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丢掉了共产党的根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共产党

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处理现实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一个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怀疑,进而对党执政的基础产生动摇。

第二,党的宗旨不能忘。党的宗旨不能忘,也就是老百姓不能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与群众的密切关系,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时刻警惕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如果像苏联那样,严重的官僚化和腐化,将极大地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党群关系的瓦解也就是必然的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反映着党的建设的整体面貌,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执政党,更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起人们极度不满的正是执政党内的种种腐败现象,因此,必须以反腐败为重点,搞好党风建设。

第三,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要加强。共产党靠什么才有力量?靠的是组织的力量。组织要有力量,必须做到党内讲民主,中央有权威。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我们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削弱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要健全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努力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让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于党内的各种腐败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党员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取信于民,取信于党员,只有这样党才有号召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就不能发挥应有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使党的各项基层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四,党的自我更新机制要加强。列宁有句名言:“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一个政党要有成就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它的成员无私奉献,而不是投机钻营。但党一执政特别是执政时间一长,就会有一些不想贡献,只想捞取好处的人混入其中。更危险的在于,如果制度不健全,那种不学无术、投机钻营者更为得势。而改革者,特别是忧国忧民忧党者要想有所作为,不一定能打破这种局面。苏共的教训说明,如果执政党没有一个自我纯洁和淘汰机制,听任姑息党内腐败分子、投机分子、浑浑噩噩自甘庸俗者、离心离德冷漠旁观的“不作为”者等不合格甚至违法乱纪党员长期混迹党内,党确实有自毁长城的危险!

第五,领导者个人素质要提高。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不能把制度的作用神化。在现有的体制范围内,要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宽广的胸怀,淡泊名利,要戒为人不正,为政不正。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要求。政治,在统治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生活的管理,这种管理,要求个人品行

要清正、廉洁,为政要公正、无私、清明。任何国家及其为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都强调为政者的清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前我们强调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实际是要求领导者把政治和品行统一起来,这应该是共产党的干部所要做到的。作为一个党员或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确立自己做人、做事、做“官”的形象和风格,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对共产党员来说,这应成为加强个人的作风修养,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思考党要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情出发,解决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当前,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只有抓紧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才能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做到执政并长期执政。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3期

中国共产党执政

说课稿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共产党执政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执政:知识点

网络监督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应对“四大考验” 化解“四大危机”

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

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执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执政考验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执政考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