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期末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7: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期末资料

第五章

1、两种学生观:

A、外塑论(代表人物):

(1)英国哲学家洛克首创“白板说”。

(2)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学生的成长全仰仗教师的指导。

(3)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也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

B、内生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

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简答或论述)

(1) 生存的权利

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禁止溺婴、弃婴。

(2)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4)安全的权利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阶段性与顺序性

(2)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

(5)整体性

4、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一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第六章

1、关于“教师”的演化:

(1)中国: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钦定学堂章程》提出的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2)西方:A、西方“教师”一词是由“教仆”一词演化而来,教仆是专门伺候和陪伴贵

族或奴隶主子女上学的奴隶。

B、西方封建社会有教会把持学校,教师基本上由神职人员兼任,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教师均由僧侣充任。

C、以拉萨尔在法国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开始,德国也在1684年首办教师讲习所,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制度的起点。

D、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

2、教师劳动的特点(判断或解答)

(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复杂性

(2)劳动手段上的特点——示范性

(3)劳动过程上的特点——长期性

(4)劳动性质上的特点——创造性

(5)劳动形态和劳动成果上的特点——个体性与集体性

3、教师的权利 (简答题) [

一、参与管理的权利;

二、独立工作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

(5)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4、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业理念

(2)职业道德

(3)专业知识

(4)专业能力

(5)心理素质

5、教师的专业素养(名词解释):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劳动效率和效果。

或:指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

6、国内观点(叶澜)提出的“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1)“非关注”阶段(正式教师教育之前)

(2)“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

(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7、(简答题)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各种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有以下几方面:

(1)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2)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3)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

8、师生关系的概念: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类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9、教师的义务(简答题)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教师职前专业发展的基础——开放,多样化的教师职前培训模式

(2)初任教师继续发展的前提——教师的上岗培训

(3)合格教师不断成长的保障——教师继续教育

11、教师学习共同体概述:

(1)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由有着强烈学习意愿和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自愿组成,其共同目标是要在共同参与的各种教育实践和研究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并通过创造与传承知识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乃至达到教师整体的发展。

或:是学习者及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自愿性;同一性;发展性

(3)教师学习共同体类型:

A、根据教师学习共同体属性可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a、成熟专业学习共同体

b、发展中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c、分割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d、静止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B、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分为三种:

a、校内教师学习共同体

b、校际教师学习共同体

c、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

第七章

1、课程(狭义):专指学校中的课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

2、课程的标准:是一纲要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3、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

4、课程的类型:

(1)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

(3)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划分: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阶梯型课程

(4)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5)以课程影响形式标准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悬空课程

5、“校本课程开发”功能:

(1)促进课程民主

(2)凸显学校特色

(3)促进教师发展

(4)优化学生成长

(5)深化学校协作

6、泰勒原理(名词解释或解答):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他认为开发任何一种课程都必须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课程开发四个步骤: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学习经验

7、奥利瓦公理:(课程开发的十大公理)

(1)课程变迁是必然的

(2)课程是其时代的产物

(3)课程总是与时俱进的

(4)课程变迁乃人的变迁

(5)课程开发是一项合作事业

(6)课程开发是一种决策的过程

(7)课程开发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8)课程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

(9)课程变迁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

(10)课程变迁以现行的课程为基础

8、课程开发的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

(1)服务学生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资源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3)凸显施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4)科目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向

(5)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第八章

1、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活动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个教学活动)

2、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即把静态的、文本的课程转化为动态的体验的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

3、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4、教学过程的本质:

(1)特殊认识说(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本质观)

(2)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培养人)赞科夫

(3)交往说(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4)实践说(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5)多本质说(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多序列和多矛盾的过程)

5、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6、中小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杰布鲁纳)、讨论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7、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从学生角度划分,教学工作包括:预习、听课、课后复习、练习和系统小结

8、教学设计: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资源,确立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系统策划过程。

9、教学设计题(重点)P194—197(看课本)

10、教学设计的步骤:

(1)分析学习需要

(2)确定教学目标

(3)优化教学策略

(4)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5)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6)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并修订方案

11、上好一节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恰当

(5)教学语言精湛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

第九章

1、德育:指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需求及其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地受教育者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规与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德育过程:

(1)道德活动是促进各种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2)学生品德的发展只能在社会活动中能动地实现

(3)德育过程要善于组织与指导学生的德育活动

3、学校德育的功能:

(1)学校德育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学校德育可以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完善与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3)学校德育有助于激发与调节学生个体智能的发展

(4)学校德育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5)学校德育对学校教育的总体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

4、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1)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发展;

(2)品德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

(3)品德在内部矛盾转化过程形成;

(4)品德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过程中形成;

(5)品德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5、我国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生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

(7)心理咨询法

6、德育的途径:

(1)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第二课堂(课外与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与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治学习等活动

(6)班主任工作

7、德育模式:可界定为,在德育过程中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将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等的有机组合方式。

8、关怀体谅德育模式:

创立者: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菲尔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道德教育的中心地位,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目的是向学生证明,关心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以一系列的人际关系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德育模式:

创立者: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易斯.拉思斯

9、德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是指对学生的品德起作用的一切因素,也指构成德育活动与满足这一活动需要的一切因素,是德育存在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及精神等条件,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10、备课(简答题):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素材

审美教育学期末论文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资料

教育学期末论文

教育学期末反思

教育学期末作业[优秀]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罪犯教育学期末试题A

婴儿教育学期末测试

教育学期末总复习

学期末学前班教育心得

教育学期末资料
《教育学期末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