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5:5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CCDCA 6-10.CBCDA 11-15.DCCAC 16-20.BDBDC 21-25.DBADB 26-30.BBBBB 31-35.DCAAA 36-40.DAABC 41-45.AADAA 46-50.CCCDD 51-55.DBCDA 56-60.CCCDA 61-65.BCDAD 66-70.DBDAB 71-75 .ABCAD 76-80.BAADA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BC 4.ABD 5.AC 6.AC 7.CD 8.ABCD 9.ABD 10.BC 11.BC 12.ABC 13.ABCD 14.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 19.ABC 20.BC 21.CD 22.ABC 23.CD 24.CD 25.BCD 26.CD 27.ACD 28.CD 29.BCD 30.ACD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5、资本各形态中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6.“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 A.劳动工具 B.劳动力 C.劳动场所 D.劳动对象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9.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0.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 ) A.银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额 D.股票控制额

11.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 ) A.货币资本职能 B.商品资本职能 C.生产资本职能 D.流通资本职能

12.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5.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的物质条件是( )A.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B.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 C.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高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16.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17.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

1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1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2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D.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2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24.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A.能动性 B.间接性

) C.客观性 D.直接性

25.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6.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7.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28.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29.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3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31.人的本质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思想品德 D.人的社会属性

3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34.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A.剩余价值的特殊化形式 B.利润的特殊化形式 C.银行利润的来源 D.借贷资本的报酬 36.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3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38.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39.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生产关系 D.交换关系 4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1.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42.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情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43.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44.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45.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4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4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4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

49.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 A.国家元首 B.政府 C.法院 D.议会 50.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 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5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2.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5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55.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制 C.民主共和制 D.普选制

56.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57.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 5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59.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60.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6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行成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62.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A.财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6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64.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 A.马克斯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6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群众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66.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67.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根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8.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9.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70.“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71.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它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72.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7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是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4.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7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 A.自由市场经济调节 B.制定经济政策与法令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76.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A.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消费资料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77.马克思主义是( )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78.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 )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 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79.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 A.预付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B.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C.全部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 D.预付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80.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包括(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必要的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4.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 A.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

B.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导致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

D.为向更高级,社会发展准备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5.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 D.国家政权 6.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 )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 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竞争的压力 D.垄断的需要 7.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的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8.20世纪上半期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 )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 )

A.相对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折衷主义

1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级差地租含义的有( ) A.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级差地租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应缴纳的地租 D.级差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需要缴纳的地租 13.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因为( ) A.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 ) A.古代的唯心主义 B.近代的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5.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A.农民收割水稻 B.法官审理案件 C.演员演唱歌曲 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16.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它( ) A.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 B.要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C.要以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 D.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17.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18.下列各项属于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成功经验的有( )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19.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国家政权

20.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A.Ⅰ(v+m)=Ⅱc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 D.Ⅰ(c+m)=Ⅱv 2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24.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有( ) A.土地私有权垄断 B.土地经营权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D.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25.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26.从起源上说,意识是( ) A.感性认识的产物 B.理性认识的产物

C.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D.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 2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统一性的含义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8.社会主义民主( )

A.只是一种目的 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0.单位商品价值量( )

)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三、简答题

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2、简述意识的本质?

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类: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其他许多现象,如商品滞销、物价下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特征所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体现。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5、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答: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

是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

答:(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竞争当然不会消失。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使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 ,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大体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② 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③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④ 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7、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即由非政府主导的私人企业和集团对某一经济领域达成垄断,其特征就是无竞争性 并且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市场准入壁垒。当没有市场准入壁垒的时候无竞争性还可能不是很明显。市场处于动态的垄断平衡状态一旦有介入者打破平衡则会由市场对双方实力做出评价达成新的垄断平衡两巨头垄断为双寡头垄断。三家以上则为多寡头垄断(一般不超过十家)在此基础上的垄断还有竞争性存在,但基于寡头间的追逐效应 竞争性已经不多。

8、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9、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我国现阶段**内容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集团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群众的范围。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造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人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而都属于**范畴。

10、简述利润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答:(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2)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1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答: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12、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3、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州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14、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5、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之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广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四、论述题

1、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观念,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整体上丧失了其历史进步性。

2、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答:(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食色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2)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必然建立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全民所有制为主导,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引导全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有所不同,但这一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移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第五,与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发展程度应该较之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发达,更能体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3、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答:(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4、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答:(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对于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我信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做到有备无患,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答:第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想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只有他能把主观意识和各管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想一致、相符合。从而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想对照,从而判断其是否正确,一般来说,成功了就是正确,失败了就是错误的。

第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唯一真理的标准,菜可以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是错误的,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固守过去的一切就会落到时代的后面,正式因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瞩目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