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7 我爱这土地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8: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7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能正确划分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体味本诗强烈的爱国情感。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指导学生合作赏析探究诗歌的内容情感和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把握。

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1、了解作者: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其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主要诗作名篇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等。

2、了解背景:《我爱这土地》作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此诗表现出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劳动人民真挚深沉的爱。

三、解题 (让学生自由说对题目的理解,然后老师点评补充。)

1、“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爱”字,“爱”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2、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在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事物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太阳。在这里,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你们觉得“土地”指的是什么?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才是艾青作品中咏唱不尽的旋律。那么,象“土地”这样被诗人赋予了一定含蓄的象征意义的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意象”。《我爱这土地》也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朗读感知

1、出示划分好停顿的原文,播放课文录音,播放配乐。

2、朗诵课文:集体读——分组读——个人读——小组赛读——推荐读 (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然后听录音,师生共同分析、研讨诗歌的感情基调、断句、重音等要素,并得出结论,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可使学生的感情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形成一个激昂的朗读氛围。)

五、鉴赏探究全诗

1、诗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只鸟?

(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目的在于一只鸟是平凡的、普通的、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也”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

2、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

(不好,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止对土地的歌唱,同时它还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忧郁,面对着暴风雨,它的声音不可能清脆、嘹亮,它对暴风雨的态度是愁恨的、愤怒的。)

3、从诗句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 为什么要歌唱这些?

(歌唱了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情的, “土地”代表的是祖国,“河流”表现了民众的悲愤,“风”表现了民众愤怒的情绪,“河流”与“风”象征了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的反抗,“黎明”象征了希望,是诗人对胜利深切的向往。)

指导学生齐读者两句诗,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

4、“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

(人们经历了国土沦丧、腥风苦雨之后,终于透过树林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大家想想这是黎明会带个你什么感觉?温柔,这个温柔与前面的暴风雨相对,给人们温暖、轻松、愉悦的感觉,充满了生机。黎明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 )

5、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都烂在这土地里面” 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小组讨论)

(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生于斯,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对祖国的眷恋、至死不渝的爱。这是整首诗歌感情的升华。 )

6、鸟儿死了,艾青又回到了现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是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的人,他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还是常含泪水?这是懦弱的表现吗?

(不是,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嘶哑”。 )

7、诗歌的最后两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说说各自的理解。

(①揭示全诗的主旨。②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③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六、带着感情朗读诗歌,然后深入思考探究

1、作者写此诗的目的何在?

(写作意图:再现国难、内心痛愤、献身祖国、团结御敌、激励斗志。)

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表白:表达了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祖国而献身一切的爱国情怀„„(不拘一格,意明即可)

3、你认为此诗咋样?如果好,好在哪里?(简论品评)

(思考角度:意象营造意境、创作技巧、语言表达、情感表达、音韵节奏、效果影响等。)

七、总结本课

1、学生总结,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全诗巧妙地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从而激励着当时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八、齐背诗歌,在有感情的背诵中体会诗人的爱国热情。

九、作业布置: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与想象,模仿这首诗,自己也来写一段诗,看说写得好。 【板书设计】

我 爱 这 土 地 (现代诗)

艾 青

创设的意象 象征意义 表现手法 暴风雨——————日本侵略者 象征 土地 ——————祖国大地 比喻 河流、风—————中国人民的反抗力量 直抒胸臆 黎明 —————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学习这首诗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这两点都凸显的比较到位,只是由于时间紧迫,对象征手法的讲解与训练不够,不能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赏析这种手法在诗文中的应用。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1

17  我爱这土地
《17 我爱这土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