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0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2011年12月)

一、期末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

期末考试复习依据: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 骆自强 詹丹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或2010年版;作业册:《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上海电视大学2009年版,红色封面,责任编辑为刘云波)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示例:

(多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E.朱熹

答案及解析:BC。选择题涉及的面较广,考核的知识点一般比较细微。本题可以直接以掌握的此项知识点作答,《庄子》(节选)一文“作家小传”中提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则答案可知。本题也可以凭借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如分析选项可知,孔子为儒家学派,韩非子为法家学派,朱熹为南宋理学家(也是儒家学派),排除ADE选项,可得正确答案。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复习提示:

请熟悉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作家小传、文章评点,识记、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常识、语言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考核知识点及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

3、阅读理解题(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五小题,共30分)

示例:

(古文阅读理解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2.试分析庄子游濠梁、知鱼乐体现出怎样的审美境界?(7分)

3.就本文看,庄子和惠子各自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解析:翻译题要求直译,尽量不要意译。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译出来,如本题中的“固”、“全矣”。

2.答案: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身心处于无限自由的境界,在“游”的境界中,忘却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发出“鱼乐”的感慨是很自然的。(4分)由此,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达到了身与物齐(或“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3分)解析:“怎样的审美境界”很好回答,学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都能抓住“身与物齐”这一要点,关键是题干中还有“分析”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得出“体现了身与物齐的审美境界”这一结论。用什么材料,题干中其实也有提示,即对“游濠梁、知鱼乐”作一简单分析。在分析鉴赏文本方面,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揣摩老师上课时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借鉴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文章评点”。

3.答案: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而这种主观情绪也投射在他所见的水中鱼儿上,他会感到鱼儿是很快乐。可见,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一步步推断出人是无法了解他者(包括物、他人)的情绪、想法的,认为庄子是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可见,惠子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4分)解析:答题思路同第2题,即除回答要点外,要对文本材料作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题复习提示:

请结合课文注释、文章评点,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能作出一定的分析,文言文部分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翻译句子。重点掌握精读篇目的相关内容。具体题型和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和 ‚期末复习题‛。

5、材料作文(40分)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示例:

张爱玲聪慧绝伦,出生时, 曾有过的显赫家世已经没落,童年父母离异,加之自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说,她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事,是看得很破、很透彻的,她在《谈音乐》里这样说——“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可是,或许也正因为此,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踏实,她热爱并追求生活中虽平凡但可以把握的幸福,所以她又说:“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历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作文思路解析:

构思方面,首先抓关键词,如本材料的关键词是“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再对关键词进行具体、展开式的思考,如: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应是怎样的?如何能形成?具体有哪些事例?可以把相关的问题先罗列出来,再考虑在写作中主要谈哪几个问题。

写作思路方面,可以遵循“引议联结”的顺序来构架全文,比如,引:(引出话题)从材料中引出张爱玲的人生态度;议:(立论)对人生态度这一话题我怎么看;联:(多角度阐述中心观点)联系实际、联系古今中外的例子、联系自己、身边人的经历;结:(收尾)有所深化或拓展,注意要精练。

作文复习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出自教学大纲所列课文,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请结合‚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模拟练习。注意, 1

角度不要选取得过大,最好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贴合,有话可说且能够说得入情入理。

二、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三、考试形式:半开卷。

关于半开卷考试方法的说明

1、半开卷考试是上海电大进行的考试改革形式之一,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表达能力。一般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案例分析等方式。

2、从学生进行考试的形式上说,参加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学校下发的特殊的A4纸进入考场。这张纸上可以是一些知识要点和参考资料。

3、这张纸上的所有参考内容只能是手写的,不能打印或者复印内容。

4、关于这张A4纸的下发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可以仔细询问教务处负责考试的老师。

附: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参见“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三次阶段性综合练习中的选择题部分。电子版如下:

练习一(第

一、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战国策》的编定者是()。 A.左丘明B.刘向C.刘义庆D.孔子 2.冯谖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是()。A.骄傲自大B.宽厚志诚C.深谋远虑D.阴险狡诈 3.‚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顾‛字的意思是()。 A.回头B.拜访C.照顾D.通‚雇‛,雇赁 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A.《庄子〃秋水》B.《钴鉧潭西小丘记》C.《世说新语》D.《冯谖客孟尝君》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 A.《论语〃乡党》B.《论语〃先进》C.《论语〃为政》D.《论语〃学而》 6.孔子问志,回答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弟子是()。A.子路B.曾皙C.宰予D.公西华 7.孔子点评弟子时所说的‚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的意思是()。 A.公西华的才能不足,暂且从小事做起吧B.公西华什么时候才能有做大事的才能呢C.公西华的才能无法承担治理邦国这样的大事啊D.如果公西华只能做做小事情的话,那么还有谁能做大事呢 8.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的是()。 A.孔子B.老子C.司马迁D.庄子 9.‚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一句中,‚夫子‛指的是()。A.庄子B.惠子 C.孔子 D.郢人 10.‚箕踞鼓盆而歌‛的人物是()。A.孔子B.惠子C.庄子D.冯谖 11.‚听而斫之‛,‚听‛的意思是()。A.听任B.决断C.听从D.听闻 12.被鲁迅评价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书是()。 A.《史记》B.《庄子》C.《左传》D.《世说新语》 13.‚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人物是()。A.王子猷B.左思C.嵇康D.戴安道 14.‚袁孝尼尝学此散‛,‚尝‛的意思是()。A.曾经B.尝试C.品尝D.已经 15.嵇康临刑抚琴的故事被列入《世说新语》门类中的()。A.‚任诞‛ B.‚方正‛C.‚言语‛D.‚雅量‛ 16.《钴鉧潭西小丘记》中,‚钴鉧‛的意思是()。A.酒杯B.熨斗C.鲸鱼D.梭子 17.‚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句话的写作者是()。 A.苏轼B.刘义庆C.庄子D.柳宗元 1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描述的对象是()。A.周瑜B.诸葛亮C.曹操D.苏轼 19.采用了传统赋体主客问答体式的文章是()。 A.《钴鉧潭西小丘记》 B.《冯谖客孟尝君》C.《前赤壁赋》D.《论语〃侍坐章》 20.《前赤壁赋》的结尾语句是()。 A.兴尽而返,何必见戴B.不知东方之既白 C.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D.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符合《战国策》一书的特点的有()。 A.展现了战国时期策士的精神风貌B.突出表现了儒家正统思想C.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D.反映了中国先秦社会分崩离析的状况E.反映了中国先秦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2.经孔子整理修订的古代典籍有()。 A.《战国策》B.《诗经》C.《尚书》D.《论语》E.《春秋》3.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名丘,字仲尼B.春秋时期人 C.战国时期人 D.儒家的创始人E.佛家的创始人 4.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A.孔子B.老子C.庄子D.子路E.公西华 5.庄子以‚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所要表明的是()。 A.世上真有技艺如此高超的工匠 B.工匠的水平发挥得不够稳定,匠石为不敢斫宋元君找借口 C.高山流水需要知音的赏识才有价值D.失去惠子,庄子就失去了能够对话的对象E.庄子内心深处对惠子死亡的大悲 6.《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提及的人物有()。 A.王子猷B.左思C.王羲之D.戴安道E.嵇康 7.下列关于《世说新语》的说法,正确的有()。 A.编撰者为刘义庆 B.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风神 C.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趣味 D.语言清隽约美E.全书为赋体 8.下列关于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永州八记‛的说法,正确的有()。 A.作者为柳宗元B.作者为苏轼 C.是人物传记 D.是山水游记 E.《西湖七月半》为其中的一篇 9.有关苏轼的介绍,正确的有()。 A.字子瞻B.北宋人C.南宋人D.四川眉山人E.山东曲阜人

10.《前赤壁赋》一文的特点有()。 A.运用了对偶的手法B.标榜任性怪诞C.采用了主客问答式D.以清风、水光、明月起兴E.具有以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练习二(第

三、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这话评价的是() A.张岱B.袁宏道C.徐文长D.梅客生 2.以‚奇‛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的文章是()。 A.《西湖七月半》B.《前赤壁赋》C.《徐文长传》D.《钴鉧潭西小丘记》 3.‚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会‛的意思是()。A.适逢B.应当C.会合D.符合 4.‚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一句出自()。 A.《钴鉧潭西小丘记》 B.《徐文长传》C.《庄子》D.《冯谖客孟尝君》 5.‚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一句出自()。 A.《前赤壁赋》B.《庄子〃秋水》C.《西湖七月半》D.《徐文长传》 6.‚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这段话自况的是()。 A.徐文长B.嵇康C.张岱D.苏轼 7.‚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中,‚肉‛指的是()。 A.歌声B.佳肴C.肉食D.肌肤 8.《西湖七月半》中,作者说‚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并将七月半之人分为()。 A.三类B.四类C.五类D.七类 9.《西湖七月半》中,‚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是用来形容()。 A.灯笼火把B.大船小船一齐凑岸C.山复整妆D.人声鼓吹 10.《春末闲谈》中,鲁迅所引‚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诗句的作者是()。 A.曹操B.陶渊明C.苏轼D.嵇康 11.《春末闲谈》一文收入()。A.杂文集《坟》B.散文诗集《野草》C.散文集《朝花夕拾》 D.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12.《春末闲谈》开篇说细腰蜂在小青虫的运动神经上一螫,所类比的是()。 A.民智的开启B.自由思想的促进C.‚特殊知识阶级‛为统治阶级服务,麻痹反抗的神经D.‚执干戚而舞‛的刑天精神 13.钱钟书对‚蝙蝠的故事‛赋予新意时运用的思维方式是()。 14.A.续文B.借题发挥C.求异思维D.矛盾修饰法 14.四十年代著名的讽刺小说是()。 A.《传奇》B.《围城》C.《沉默的大多数》D.《野草》 15.钱钟书赋古寓言以新解,讽刺了政坛人物贪图权力且善找托辞的是()。 A.蚂蚁和促织的故事B.牛跟蛙的故事C.天文家的故事D.驴子和狼的故事 16.‚假如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这句话的写作者是()。

A.张爱玲B.钱钟书C.王小波D.鲁迅 17.张爱玲在《谈音乐》一文中,认为乐器中的‚悲旦‛是()。 A.凡哑林B.胡琴C.钢琴D.锣鼓 18.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集为()。 A.《流言》B.《传奇》C.《红楼梦魇》D.《十八春》 19.张爱玲认为‚可喜的,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的东西是()。 A.颜色B.气味C.音乐D.食物 20.《谈音乐》一文中,‚许多人在里面叮叮咚咚弹琴,纷纷的琴字有摇落,寥落的感觉,仿佛是黎明,下着雨,天永远亮不起来了,空空的雨点打在洋铁棚上‛,这一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对比B.夸张C.通感D.拟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徐文长传》中,袁宏道认为在文章上徐文长可相比的人物是()。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曾巩E.欧阳修 2.下列关于袁宏道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明代作家B.清代作家C.‚公安派‛的首领和代表 D.主张为文‚有益于世‛E.主张为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符合《西湖七月半》的内容的有()。 A.将游西湖之人分为五类B.以常人游湖追求热闹对照‚我辈‛游湖的怡情 C.对故国往事的追忆D.欣赏文人雅士E.表达苍凉、伤感、落寞的怅惘心绪4.下列作品中,属于张岱的有()。A.《西湖梦寻》B.《永州八记》C.《陶庵梦忆》 D.《世说新语》E.《华盖集》5.《春末闲谈》中,鲁迅讽刺的对象有()。 A.遗老的圣经贤传法B.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C.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D.学生的集会游行行为 E.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6.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 A.《热风》B.《坟》C.《沉默的大多数》D.《华盖集》E.《野草》7.在下列钱钟书的作品中,属于小说的有()。 A.《围城》B.《写在人生边上》C.《管锥编》D.《人〃兽〃鬼》E.《谈艺录》

8.《读》中,钱钟书把我们读伊索寓言的心态类比为()。 A.今人看古人的心态B.成人看小孩子的心态C.人看禽兽的心态D.大孩子看小孩子的心态E.近三十岁的女人看十八九岁女孩子的心态 9.《谈音乐》中,张爱玲谈到的中国通俗音乐有()。A.大鼓书B.弹词C.昆曲D.申曲E.京剧 10.充满了真实、细腻的世俗情调的文章有()。 A.《故乡的食物》B.《春末闲谈》C.《徐文长传》D.《谈音乐》E.《读》 练习三(第

五、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师从沈从文的作家是()。A.汪曾祺B.王小波C.陈之藩D.张爱玲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句话的写作者是()。 A.钱钟书B.汪曾祺C.王小波D.鲁迅 3.自称写文章的理想是‚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作家是()。 A.陈之藩B.王小波C.汪曾祺D.钱钟书 4.在汪曾祺的记忆中,与咸菜汤联结的记忆是()。A.雪天B.端午C.军阀混战 D.读《板桥家书》 5.‚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的观点出自()。 A.《一只特立独行的猪》B.《哲学家皇帝》C.《读》D.《谈音乐》 6.《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提到插队生活唯一的消遣是()。 A.喂猪B.模仿各种声音C.看样板戏D.晒太阳 7.《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A.人们今昔生活的对比B.各个国家动物的待遇C.独特的猪和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对比D.历史的演进 8.《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作者在写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B.心理描写C.对话描写D.景物描写 9.《哲学家皇帝》的作者是()。A.柏拉图B.陈之藩C.爱因斯坦D.王小波 10.《哲学家皇帝》中说‚从生硬的现实上挫断足胫再站起来,从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来赚取自己的衣食‛,这一训练帝王的办法源于()。A.希腊哲人B.印度佛教C.罗马帝国D.中国古代

11.‚‘哲学家’‛皇帝,不仅要受苦,还要有一种训练‛,‚一种训练‛指的是()。 A.体育训练B.哲学训练C.军事训练D.人文训练 12.‚青年们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承受人生所应有的负担,享受人生所应有的快乐‛,这句话出自()。 A.《读》B.《哲学家皇帝》 C.《春末闲谈》D.《谈音乐》 13.‚每个灵魂都要把一些秘密带进坟墓,永远藏在里面‛,这句话的写作者是()。 A.纪德B.陈之藩C.德莱赛D.钱钟书 14.《我的母亲》中,作者更欣赏母亲的()。 A.布尔乔亚教育养成的习惯 B.一切自然的流露 C.对朋友小小的弄虚作假D.功利性的价值观 15.《我的母亲》中,作者举母亲最终没能听到自己丈夫的评价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布尔乔亚教育在约束不良的天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出色的 B.布尔乔亚教育在抑制丰富的感情的流露方面所起的糟糕的作用

C.母亲对父亲的感情超过对朋友的感情D.母亲认为‚每个灵魂都要把一些秘密带进坟墓,永远藏在里面‛的必要性 16.《我的母亲》中,当作者惊讶而痛心地发现母亲身上的习惯势力时,说‚我将要与之进行斗争‛的对象是()。 A.母亲的思想B.生活环境C.作者对母亲不满的情绪D.自己也可能存在的庸俗功利性的情意和伪饰行为 17.‚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这句话出自()。A.《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B.《春末闲谈》 C.《哲学家皇帝》 D.《我的梦中城市》

18.《我的梦中城市》中,作者为说明城市中的有些人只能以见识‚城市的色彩、声音和光耀‛来补偿一切的不幸时 ,所举的例子是()。

A.缝衣妇的生活B.外地银行职员的生活 C.百老汇路上的游人的生活 D.作者自己的生活 19.《我的梦中城市》中,‚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中的‚乱莽和丛簇‛指的是()。 A.城市里的底层B.城市里的成功人士C.城市里人群的拥挤不堪D.城市的自然景观 20.德莱赛把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都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以求居留于纽约这一行为比喻为()。 A.唱一曲赞美歌B.听一曲赞美歌C.啜一口毒酒D.啜一口美酒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汪曾祺认为与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有关系的食物是()。 A.炒红苋菜B.咸鸭蛋C.炒米D.焦屑E.朱砂豆腐 2.下列关于汪曾祺的说法,正确的有()。 A.曾入香港大学读书B.曾入西南联大读书 C.创作受京派小说家的影响D.创作受海派小说家的影响 E.其散文叙述接近于‚叙谈体‛

3.王小波的作品有()。 A. 《时代三部曲》B.《两地书》C.《我的精神家园》D.《一只特立独行的猪》E.《写在人生边上》 4.作者在描述那只特立独行的猪时,予以对照的人物有()。 A.知青B.老乡C.工人D.领导E.城市市民 5.下列关于《哲学家皇帝》一文对美国青年的描述,正确的有()。 A.中学生送牛奶、送报等工作已成为教育中的一部分 B.独立、勇敢、自尊C.送报而不看报D.偶像是勤苦自立的创业者E.偶像是叱咤风云的流血家 6.《哲学家皇帝》中的景物描写所起到的作用有()。 A.如诗如画的美景给了作者宁静思考的空间 B.绿色大地与金色阳光象征了工作的活力C.黄昏中的思考与阳光下的劳作互为衬托 D.黑暗中星星亮起暗示了作者的思想已走向澄明

E.湖光山色同一色调的深浅变化,与作者的思考一样是协调推进的关系 7.《我的母亲》中,作者关于母亲在沙龙和自家花园这两个地方的描述是()。 A.在沙龙时母亲从容而自信 B.在沙龙时母亲心事重重而拘谨 C.在自家花园时母亲心事重重而拘谨D.母亲在两处有不同的表现,具有一种强烈的对照性 E.母亲在两处表现一致,体现了资产阶级妇女的一贯教养 8.下列关于纪德的说法,正确的有()。A.法国作家 B.著有《人间喜剧》 C.著有《人间食粮》D.曾获诺贝尔文学奖E.曾获普利策新闻奖 9.《我的梦中城市》一文提到,大城市尤其是纽约,显示了‚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包括()。 A.迟钝和乖巧B.强壮和薄弱C.喧嚣与骚动D.富有和贫穷E.聪明和愚昧 10.下列作品,属于美国作家德莱赛的是()。 A.《我的梦中城市》B.《我的母亲》 C.《美国的悲剧》D.《嘉莉妹妹》E.《伪市制造者》

二、阅读理解题

(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翻译划线的句子。

2、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孔子为何认同曾皙?

3、试从对曾皙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分析曾皙的性情。

(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3.庄子和惠子对于死亡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三)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世说新语》将这一则归为“任诞”,你是如何理解王子猷的“任诞”的?

4.根据原文和魏晋时代的背景,你认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兴”有哪些内涵?

(四)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1.翻译划线的句子。

2、文中说徐文长的文章“不以模拟损才”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反映了袁宏道的什么主张?

2.徐文长名声不出越地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样的人物的?

(五)老前辈们开导我,那细腰蜂就是书上所说的果蠃,纯雌无雄,必须捉螟蛉去做继子的。她将小青虫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着,祝道“像我像我”,经过若干日,——我记不清了,大约七七四十九日罢,——那青虫也就成了细腰蜂了,所以《诗经》里说:“螟蛉有子,果赢负之。”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虫。蜘蛛呢?他们没有提。我记得有几个考据家曾经立过异说,以为她其实自能生卵;其捉青虫,乃是填在窠里,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的。但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还道是拉去做女儿。我们为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倒不如这样好。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自从法国的昆虫学大家发勃耳(Fabre)仔细观察之后,给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证实了。

1.家乡前辈把细腰蜂捕捉小青虫说成是拉去做女儿,鲁迅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

2.细腰蜂与小青虫的故事是“闲谈”吗?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六)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以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

1、文中“黄金世界的理想”指的是什么?

2、对于黄金世界的理想,鲁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其依据是什么?

3、本文从细腰蜂谈起,本段则从中国古代的黄金世界的理想谈起,表面上都是“闲谈”,实际上却有统一的指向。请结合全文谈谈鲁迅在《春末闲谈》中的思想主张。

(七)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本段最后关于苍蝇的寓言,意在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2.卢梭和钱钟书都认为《伊索寓言》不适宜作儿童读物,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面对社会,“原始主义者”和“相信进步的人”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4.请结合选段,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并适当举例。

(八)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包圆儿”了。

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1.汪曾祺对茨菰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文末说“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举例说明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九)母亲对我说,她想送给阿娜•夏克勒顿一本《利特雷词典》。阿娜是我们的一个穷朋友,我像儿子般爱她,所以高兴得跳起来,却听见母亲补充说:

“我送给你父亲的那本是仿摩洛哥纸革封面的,送给阿娜的嘛,我想羊皮纸封面就可以了。”

我一听就明白羊皮纸肯定便宜得多,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心里那股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母亲可能觉察到了,她很快又补充一句:

“她肯定看不出二者的差别。”

不,这种小小的弄虚作假并非母亲的天性。符合她的天性的是送礼物这件事本身。不过,母亲让我当了她的同谋,这使我感到恼火。

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我都忘记了,为什么母亲这几句话却如此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这是因为,尽管这几句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但我感到自己也可能会这么想,这么说的。当时我大概意识到,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其他一切都融汇在母亲那和谐的整个形象中了。也许正因为这几句话不符合母亲的天性,我觉得都不像是出自她的口,所以我才记得特别牢固。这多么发人深省啊!这种教育养成的习惯多么根深蒂固,它常常会占上风!可是,母亲周围的人大多数都是变态的,她很难区分真伪,就是在她自己后天性的情感中,也很难区分那些是天性的自发流露。尤其因为她太胆小,缺乏自信,不可能让自己的天性占上风。她关心的总是别人和别人的意见,总是渴求更好的东西,符合既定准则的更好的东西,总是努力争取更好的东西,却甚至丝毫没有想到(她太谦虚,不可能承认),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恰恰是她最不费劲就能得到的东西。

1. 文末最后一句中,“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母亲在谈礼物时说到的几句话,作者记得特别深的原因是什么?

3.母亲谈及送礼物时,补充了两句话,这使得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结合全文试谈谈纪德笔下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在写母亲的同时,是如何写出“我”这一形象的?

三、作文题

(一)《论语》侍坐章复现了孔子与弟子上课的场景,老师和蔼、智慧,乐于引导弟子,弟子们也在琴声的相伴中,谈出了各各不同的想法。《论语》中的师生关系,今天读来仍令我们心动。请谈谈你所经历的师生关系或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二)汪曾祺在写故乡的食物时,非常自然地带出了故乡的风俗与人情,而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也历历可见。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独特的色彩。请谈谈你的家乡。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三)张爱玲在《谈音乐》一文中写到自己喜欢颜色和气味而不喜欢音乐,缘故是前者容易把握,有一种实在感,而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流逝的。这里,张爱玲借着谈音乐来谈她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也是在谈她的生活态度。你如何看待张爱玲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四)20世纪初,德莱塞以纽约作为大城市的典型写了《我的梦中城市》,文中铺尽了城市的光亮、热闹、漂亮、繁荣,也写出了城市底层人奋斗的艰难、悲哀与盲目。时至今日,城市已发生许多变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天,当我们谈论城市时,会想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五)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到了便回来,何必非要达到见朋友这个结果呢?今人也说,在人生的行走中,学会感受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人事,也许比到达某个目的地更重要。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20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w指导1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1407“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总结

大学语文(二)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

秋大学语文复习指导

期末复习指导

120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120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