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强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蔡欢庆

【提 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只有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去下工夫,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去培养,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 写作 语文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9-02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实施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实现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理论背景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阅读,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指导着我们课堂的方向,以及我们设计教学的方向。

(二)新课标的高考卷中,语言应用20分左右,默写6分,科技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一共占64分,作文60分。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重头戏。

从以上理论与数据可以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生命,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不会写作,就谈不上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与写作——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语文学科有它自己的独特性。它需要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按“三步法”的结构来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开展。 1.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的阅读得以展示

课前环节用得好,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每一堂课的期待度与兴趣度的。在课前这个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做到“课前三分钟——一周一主题”。主题设计有“时事评论”“古代诗词鉴赏”“哲理小故事”“现代散文诗歌欣赏”“歌词台词欣赏”“成语小故事”“名人警句”“历史典故”“中外名人故事”等,可以给每个主题设计一个标题。比如“时事评论”设计的标题有“关注天下,聚焦热点”(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中外名人故事”的标题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自牛顿名言“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会学生从名人经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名言警句”设计的标题有“学会聆听”(让学生在哲理中领会道理)。 然后六到七人组成语文学习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每天上课前用投影的形式展示,轮流演讲。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的效果虽然不能在考试中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它锻炼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也给他们课后积极阅读、健康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围。

2.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用学生的精彩来彰显课堂的精彩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思想性与文学性上都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可是阅读是多元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新课标也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倡导真实、自由、个性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上《故都的秋》时,让学生针对五副秋景的画面写自己的感悟;上文言文《赤壁赋》时,让学生用现代的语言描绘课文夜游赤壁的画面;上诗歌《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分段鉴赏诗歌,写感想与体会,等等。而且,让每位学生利用他们自己写作的这些感悟、体会等欣赏作品,通过小组评比推荐上台展示。这样,学生既可以用心去体会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又能在写作上得到训练。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这些精彩作品也可为课堂增色。例如,笔者上《春江花月夜》时,发现有学生是这么写对这首诗歌的初读的感受的:“当我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被瞬间带入到另一种情境,时间和空间的力量摄人心魄。宇宙无穷延伸,永无止境;岁月流逝不断,如不竭江水。而我细微如蚁,时间和空间变幻着,各种情感包围着我,此时,我感受到宇宙之无穷,又感到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节课,课堂浓浓的诗意是学生的文采、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语文教育是一门语言教育,所以应该“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在教学中,要在语言上下苦工夫,以语言为基点,进行讨究、鉴赏、体悟,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所以,课堂中,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强调反复诵读,要求学生注重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在心灵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感受语言的境界,最后,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达出来,学生才能体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实现内化积累,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才能得以加强和提高,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3.课后训练——倡导自由写作,积极阅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刘国正先生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中也提到:“语文要想学好,还必须从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去学习。”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去加强阅读与写作的培养。

(1)美文感悟。要求每个学生一个星期摘抄一段喜欢的文段或者是诗歌。这些文段要求是一些能触动你的心灵的文字,或者能给你美的享受的文字。把它摘抄下来,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是点评。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多阅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并学会欣赏好的文章。 (2)随笔与周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学生总是说试卷中的作文题不好,不但不好,而且还给他们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使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周记这一形式可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己的喜怒哀乐,只要是心灵触动,就有感而发,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只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深度,有新意,有自己的个性。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练笔中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会愿意创作作品。

这一做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释放,能极大地去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3)办班刊。创办班级刊物让学生的写作热情找到释放的出口,满足学生的创作需要。创办班级刊物时,取一个有意思的刊名,配上精美的插图,编好后印上几本,在班上传阅,给隔壁班级传阅,给自己的老师传阅,相互交流,活跃写作氛围,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至于文集,做法相似,文集的内容都是自己的作品,它可以是考场中灵感一来挥手写下的文章,可以是自己几经斟酌,精心构思的作文,也可以是生活学习中有感而发抒写的性情之笔,等等。期末,每个人有这么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作文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交流会。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在目前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养成习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列好书目,布置学生去读书,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选择地去读。比如在上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去读《论语》,然后写读书笔记。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在班里搞了一个“我读《论语》”的读书交流会。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与别人的读书体会,而且能从经典名著中得到了生活的智慧,感受到经典的精神的力量。

(5)定时上好阅读课。让学生自己购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青年博览》以及文学名著等读物,建立好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百家讲坛》《祝福》《哈姆雷特》《边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等大量的与课文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影视作品和视频,这种广泛的阅读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出来。而常常写作,练笔,学生的表达才会熟练,才会远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语文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与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怎样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四步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写字、阅读、写作、朗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几点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加强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加强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