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在理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更趋于迅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多媒体通信、CIMS等技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深入展开,运用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各种信息技术把世界真正带入了信息化阶段,从而使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在新近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即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领域,应率先普及信息应用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目前,我国部分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对教育信息,尤其是网络的建设已经起步,并已形成一定规模。镇江市地处经济发达、教育基础较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教育信息的普及和发展已势不可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对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将使教育发展如虎添翼,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给教育科研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课题理论界定 1.课题理论界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的前导。运用信息技术能实现工业自动化、金融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动化,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全人类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但提高了社会运行的速度和效益,同时也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必然地引起了学校教育的巨大变革,由此产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则是现代信息技术运营、服务于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研究显得适时而有必要。对中学教师而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尤为重要,是现代中学教育的主要信息技术手段。我校是江苏省重点中学,目前,青年教师日益增多,并具有较好素质,现代化设施也日趋完善,这为我校信息化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 2.研究目标及意义

(1)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普遍运用,学校网络资源的开发硬件已初步具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必然,必将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学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2)中学地理学科具有信息技术运用的科技优势。地理学科时空特点明显,涉及世界各个地区,时间跨度小至云雨瞬息变化,大到地质年代亿万年演化„„运用信息技术必能促进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高中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性、探究性地学习。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题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子课题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其中还涉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教改的关键在教师,信息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信息教育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都是普通中学新增的必修课,网络应用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据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在高中地理课程开设中每学期进行一至二次专题研究。目前,我们正努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特别是地理专题研究的多个环节,构建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管理模式。

(二)课题研究子课题

1.信息技术在组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运用 (1)研究性学习指导中的教学特色 (2)拓展性学习指导中的教学特色 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与指导 适时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特色

4.信息技术在专题研究中的实践与指导

四、课题研究要求、方法

(一)研究要求

对于学科教师来说,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主要的思想方法和步骤是: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3、要求每个教师大胆探索与实践,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个较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设一节多媒体演示课,并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4、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制作课件,切实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

5、掌握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时跟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6、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避免滥用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的组合。

五、课题的分工与协作

课题组成员由我校地理组的全体成员组成,由于人才流动,每年都有一个同事调离,也有新的同事加入,在课题组成立之初,就已经作了准备:教研组长姜老师家在镇江,相对稳定,而且资历较深,经学校研究后被任命为课题主持人;章老师人到中年,长期从事教科研工作,对整理材料有一定的经验,因而被指派为课题资料的收集人和课题实施人;其他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课题实施。四年来,尽管走了三位成员,进来五位新成员,我们的课题研究都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吸取新成员的新建议和他们的特长,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彼此合作,相互帮助,课题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设计(含各学期完成的任务目标)

(1)编制实施计划:2001.9—2002.1 (2)实施阶段:2002.2—2006.1 (3)实施计划

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Ⅱ.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活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发挥收集、整理资料的功用。

Ⅲ.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管理模式。

七、成果形式

1、学生撰写的地理小论文及制作的投影片

2、汇集多媒体教学优秀课件

3、课题论文集。

4、课题教案集

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该课程在我校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而我校地理组教师则利用每节课的三分钟和寒暑假时间,相应开展了“新闻发布会”、“地理夏令营”活动,并利用假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写出报告,在开学后,展示成果。

研究性学习目标:

①对学生:运用网络,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好互联网这本地理教科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挥课程的整合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②对教师:教会学生使用网络,研究在网络时代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原则:

①本课程旨在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实施和完成负有责任。

②本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网上学校获取的资料,经加工处理后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身信息素质,增强自信心,开拓眼界。

③课程实施原则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 研究性学习特点:

网络性、开放性、主动性、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实施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

根据我校学生的素质及我校办学的特色,结合实际本地区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确定研究主题,各年级侧重点不同。

高一年级:“课前三分钟新闻发布会” 高二年级:“镇江市旅游资源、交通、人口及环境等问题” ②课程的实施

准备阶段:地理组教师全员参加,统一行动,年级组共同协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发动学生、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选择课题; 提供本学科知识背景,打开学生的思路; 进行网上查找资料方法的辅导。 选题阶段:指导学生选题

高一年级:最好是网上查找到的最新资料,或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根据自己演讲的时间,确定课题。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配以一幅投影片地图。

高二年级:先由年级组确定研究子课题,在班级公布,学生自己协商后,做出选择。

研究实施阶段:学生按课程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如有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或与课代表联系。

展示与总结:

高一年级:以个人为单位,每学期上台演讲一次,一学年两次。

高二年级:开学后,在地理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提炼后的总结内容,以最优的方式反映成果,且有打印稿或手写稿。

评价:注重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评价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记分式评价则包括内容的全面性和分析的正确性;方法的科学性和资源的多源性;书写结构的规范性和语句的通畅性。

①学习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 ②学生资料的选取与研究能力。

高一年级:直接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高二年级:根据学习的态度,学生资料的研究能力,书面文学材料等做出定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中去,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而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

2、提高了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远程通信手段,可以从资源中心或其他人,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从多媒体光盘中获取的材料。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科学计算、数据统计、图表制作以及文字编辑等。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专业工具软件,模拟专业现象,建构数理模型,检验自己的思维,从而建构起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3、获得了亲自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取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人人参与、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地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开设地理课的高二年级,我们每学期都利用必修课时间开设为期四周人人参与的地理研究性活动,上下学期分别进行以“天文知识”和“镇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专题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我们还重新整合地理教材,以专题形式教学,在每一个专题的学习过程中都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我们深信经历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调查、访问、实验等,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则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最好途径;我们知道学会合作是作为“社会人”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我们的地理研究性学习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

4、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成功与快乐;而且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调查,亲自操作,提出创新性见解,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做品牌项目,开发镇江旅游业等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提高了鉴别、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己、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5、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单一的教学方式由灵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所代替。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挖掘,加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的兴趣。镇江这座历史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山水城市的自然独创性,使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与可爱,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习目的明确了,体现了学习为其终身服务的理念。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

近年来,我校计算机配备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教师拥有手提电脑的数量在上升,再加上网络中心的建立和学校朝着“四星级”的目标迈进,使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变,为推进学科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组教师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网络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的能力,全部会上网查找所需教学资料和收发E-mail。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我组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课件,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课件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市、校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天地,可以说,学科教学已经从信息技术的初级应用阶段开始走向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阶段。

主要成绩:

1、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动态地呈现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将事物放大或缩小,让全体学生充分感知,形成鲜明的表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重点,为学习概念,掌握规律创造了条件,学生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 。由于我校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习的自觉性差,利用课件教学使学生学习层面发生明显变化,因多媒体课件有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再加上课件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2、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利用网络技术导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可喜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变化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运用课件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学习习惯随之而来。我们在设计教学课件时,都有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师生交流的时间、次数增多。

3、从我校的运用课件教学模式可以看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这些课件具有即时教育性、教师个性、交互性和因材施教的特点,是市场的多媒体产品不能代替的。课堂教学课件应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多媒体模块,结合自身特长和经验,编辑出可随时修改的课堂教学课件。因而,我们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优质课件并不单是课件的先进设计技术和良好视觉听觉效果,而是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技术结合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教学原则和素质教育达到较完美的体现。我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形成了努力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涌现出一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积极分子,推出了一批典型课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网络化教室中的地理教学的尝试

网络化教室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一般由40-50台多媒体计算机连接成为局域网络组成,软件部分是一套多媒体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硬件的配合,网络化教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①网络广播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可以把教师机上的屏幕图像和声音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功能播放辅助教学软件或教学音像资料。

②个别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监看每一名学生的操作,并能控制相应学生机上的鼠标和键盘,从而进行个别辅导。

③教师提问功能:教师可以将所提问的学生机屏幕图像和声音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让全班同学观摩他的操作或程序运行结果。

④分组讨论功能:在网络化教室中可以将学生任意分组,学生可通过耳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监看、监听每一组的讨论情况。

⑤在线考试功能: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网络化教室中进行考试。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

根据网络化教室基本功能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尝试几种地理教学基本模式。

①互动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按照计算机提供的学习程序,在与计算机的互动交流中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由控制每个专题所用的时间和步骤,可以反复或略过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则通过网络化教室的个别辅导功能进行个别指导。如果是全体性的问题,还可通过 网络广播功能和教师提问功能在全班进行讲解。

②工具应用模式

所谓工具应用模式是指学生在网络化机房中将计算机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使用,没有特殊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就是利用普通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进行数据分析、文字处理或报告编写。教师则利用网络化教室的特殊功能进行指导、展示、交流等教学活动。

③网络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普及,网络查询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所以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学势在必得。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开通,学生上网查询的机会很多,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查询自己所想要的资料,其次是如何登陆到我校网站,找到地理网页。在这次抗击“非典”活动中,这种技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任意时间上网访问我校网站,找到地理板块,根据地理学案,就可独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网络教学的五大优势:

①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扩大知识覆盖面。 ②网络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功能。 ③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 ④网络教学有利于扩大巩固训练的容量。 ⑤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存在问题:由于网络教室有限,学校的网络教室主要供信息教师使用,如果在此教室上地理,就会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的安排,而且每次上课须由信息教师在旁指导,这样我们觉得大面积的开展很困难,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论文集

二、教师教案集

三、优秀课件集 以上三类都有电子档案

四、学生论文集及投影片(见材料袋)

经过近四年探索与研究,我们得出: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激趣导学,培育智慧,激发想象,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须的素质;在整合过程中我们还无形中培育了学生的整合意识、整合能力,培养了学生整合多重信息、知识、思想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有利于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施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