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

——“学校环境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邮编;562306Email: 305603376@qq.com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我校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是“学校环境德育研究”。

2、课题研究背景

校园环境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过去我们在强调教育功能和途径时,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对“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价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德育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校一向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在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不仅成为花园式学校,更是在环境建设上处处体现人文性、区域性、历史性、时代性,洋溢着浓浓爱国情。这一切美观的设计与丰富的内涵为我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申报,课题《学校环境德育研究》获2007年兴仁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宗旨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于一身,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等到心灵的净化,使学校环境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更显其层次和环境内涵。

本课题的研究,让校园环境发挥指导、陶冶、规范的德育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影响。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和优秀道德品质。在研究中,我们力求以最优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德育有理、有序、有效地开展,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成长为有较高环境品位,有较好的心理素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使学生既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扬帆弄潮,又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学校环境德育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体,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逐步把学校办成学园、乐园、花园式的新型学校,培养具有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创新精神的现代人。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

(二)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三)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说明中具体情况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此外,本课题研究还采用了调查法,实验法及文献法,吸取国内外德育教育先进教育思想及成功教育 1

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年12月7日—2008年3月31日):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二)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10年8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调查校园环境现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调查报告。收集如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实验材料,取得阶段成果。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1年1月):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成确定下来,在面上推广。通过课题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达到预期目标。

六、课题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加强了校园环境特色建设,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

在实验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环境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辐射功能”,并赋予学校以清新的活力机制,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目标健康发展。为了顺利实施德育课题方案,创建校园环境特色,几年来,我校通过精心规划,逐项建设,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育人环境。

(1)“绿化,创建了绿色校园”。首先是建设好校园硬环境。我们根据教育现代化标准和要求以及未来合格公民的需要,科学合理、实用美观地建造各种富有育人功能的环境设置。花在校园硬环境上的投资已超过数50万,比如课题试点上学校立足于把校园环境建设成“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育人启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的乐园”,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成为校园里一道优美风景。我校的百米“绿色跑道”和趣味十足的“文化长廊”,充满了艺术性和童趣。由于校园绿化逐年增多,该校园成了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花园。2008年我校被评为兴仁县校园环境建设优秀学校 。我校的生态校园在全县作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好的反响。

(2)“美化,营造了优雅育人氛围”。一个哲人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优化,更着力于校园环境的优化,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我校就是美化环境的典范,布局合理,匠心独运,处处显示了优雅的育人氛围,美丽漂亮的绿色草坪,充满文化氛围的围墙及路灯,集观赏、教育、生态与一体的文化长廊。教学楼的通道里展示了以“博学、精思、笃志、报国”为主题的各种标语,两栋学生寝室上也挂上名人名言及许多名人挂像,各教室内统一布置了国旗、学风和各班自己设定的班风。专用教室分别还悬挂了与本学科关联的中华民族及世界各国杰出人物代表的画像;在学生视线所及的室外墙壁、宣传栏版面上还制作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宣传图片,以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培养目标、办学目标、教育理念等为主的文字内容……校园里充满着浓浓的环境气息,无处不陶冶着师生的情操。

(3)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生长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拥有巨大的热爱他人和无限热爱自己的劳动的才能,首先是热爱孩子们的才能。”教师倾注满腔热情于德育,就会培育出满腔热情的人。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观点,树立“蹲下看学生”的理念,与学生交朋友,实行师生互动,投入满腔热情,用个性的魅力去唤醒学生鲜活的心灵。比如学校在举办各种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扮演“编导”“幕后策划者”角色,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把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研讨、互相合作的过程,把学习的成果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尽情张扬的结果。

(二)拓宽德育途径,丰富活动内涵

建设浓厚的校园环境育人氛围一方面可以以一种静态的熏陶方式影响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动态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校本资源。在“因地制宜,以校为本”的观念指导下,几年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以“爱校爱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1)开展了“生态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为了让孩子在生活中亲近自然,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从小树立生态环境意识,我建设了一个800平方的生态园。这是供师生们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乐园。例如:每学

期师生都会一起努力,搜集生态园中花草树木的信息,为制作植物的“身份证”提供资料。这些“身份证”就如同一本厚厚的生物书,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帮助学生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自然知识;生态园就是一个生动的大课堂。每学期的自然课上,师生们会不经意地将课堂移师到生态园中。生态园中的事物就是学生观察、实验的对象,学生还可以自由地展开探究活动。美术课上学生最爱到生态园中写生。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绘画的对象。同样生态园中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鸟语花香的环境,也是语文课学生写作的生动素材„„生态园让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学生爱生态园,也更爱建设生态园的老师,爱整个学校;在与生态园零距离、不间断的接触中学生们还培养了强烈的生态意识。许多学生对青山绿水,花草树木情有独钟,在绘画、作文中都占相当大的笔墨进行描绘。有的学生学到了许多生态知识后,开始拒绝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有些学生则自觉地当起生态环境监督员,不允许他人伤害生态园的环境。甚至有些学生还将这些生态意识带到了社会,争做义务生态环境宣传员,起到“一代人”带动“两代人”的辐射教育效果。

(2)开展了“知中华、爱中华”系列教育活动。我校每学期都充分利用校园内布置的大量爱国主义系列环境,并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组织学生分层次学习了解丰富的中华历史环境。如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能够说出中国文化名人有那些,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基础上还要能说出我国有哪些爱国诗人并能背诵他们的作品,九年级要求逐步提高。为了便于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学校德育处、团支部、班级同时还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活动。几年下来,各个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许多知识,他们对祖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从知行统一突出内涵。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养成教育尤其强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道德建设的载体,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我校组织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全校性的活动有:①读书征文活动,评出优秀作文30多篇;②开展校园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活动,评出校园小卫士20名;③开展文明卫生班级和文明卫生寝室评选活动;④评比“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各年级还根据年级段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如“五四文艺演出”“一二九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很强。其共同特点是各类活动中突出德育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习惯得到养成,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狠抓了养成教育,突出德育实效

(1)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大了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政治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主要载体。我校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制订计划,撰写教案时要把校园环境作为德育校本资源与教材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灌输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把深化思想认识与训练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心理素质结合起来。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校园环境和教材中的教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一种观点,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稳定地培养与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二是选择好教学与校园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上,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使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均达到最佳效果。

我校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凡与校园环境有共同点的,抓住德育的渗透点,讲课时突出“渗透点”,课后测评渗透点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

(2)培养了日常学习生活良好习惯。中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反复性强,德育工作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靠一朝一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进行反复要求、反复练习、反复检查督促。经常性是德育工作的特征之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

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后,我校马上制作版面布置在师生经常进出的通道墙上,成为校本德育的又一内容。为了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以前制订的《中学生日常礼貌规范要求》《一日常规检查内容和要求》等养成教育的一些制度要求,对每一项要求进行认真训练、演示。建立团支部、学生会常规检查制度,做到每日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公布。因此,凡到我校来的同行和各界人士都说我校学生讲卫生、懂礼貌。

要使学生改变依赖性,具有独立性,必须加强学生自理自立意识的培养。团支部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

“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活动。班级事务由学生专人专项负责,班队干部实行轮换制,班长不是一人当一学期,而是由多人担任值班班长,树立团队精神,强调合作,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竞争,形成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从打扫卫生开始,从完成卫生包干区的任务开始,从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起,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对住宿生的教育重点放在“在生活中育德”上,从洗一块手帕、洗一双袜子做起,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据家长反映孩子比住校前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3)形成了事事育人,人人育人良好局面。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德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当前,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等思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在竞争激烈中使学生成为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人,成为“四有”新人,首先要教会学生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小就养成宽容待人、与同学不斤斤计较。小学生心理处在由幼稚向成熟阶段的过程,面临着许多困惑,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认识能力不成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消极心理。我们要齐抓共管,发现苗头,及时疏导.同时还要进行“挫折”教育,磨练意志,提高承受能力。我校每个活动的开展,每项工作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宗旨,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效能,在根本上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我镇的教师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应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给予学生温暖。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七、课题研究结论

(一)本课题探索新形势下校园环境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新路子。挖掘校园环境德育教育功能,构建了我校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了德育优化模式。

(二)本课题丰富了校园环境活动,加强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功能,充实和完善我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环境规范师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三)积极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道德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使我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以德育教育为主,进行校园环境环境建设,使校园环境集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的功能于一身,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思想道德基础。

(二)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新路子。挖掘校园环境德育教育功能,构建了我校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了德育优化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2007年我校被评为“先进集体”、2009年我校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单位”、县级“德育示范学校”、县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国家级德育“先进实验学校”;2010年我校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先进学校”等,在“十七大”读书活动中,荣获县组织奖;2008年12月我校教师兰大祥、李正方2名教师撰写的德育优秀教案荣获全国二等奖,2009年我校教师兰大祥撰写的德育教育故事和教案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我校教师兰大祥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10年王胜富、李正方等教师撰写的德育科研教案在全国德育科研成果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我校教师有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学生多次在省,市,县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