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0: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电子政务概论

——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考号:115009298229姓名:李敬丛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政府为先导,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实施策略,是成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从全局出发,立足国情,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不仅有利于形成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也为企业、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本文结合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论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政府

讨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归纳起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优越性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世界银行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利,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三)、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四)、提高政府的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

(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政府官员可以及时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这样可以广开言路,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

(六)、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但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总喜欢将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归咎于信息资源的部门所有,解决的办法不外乎是行政命令,领导出面。但是信息共享问题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不能不引人怀疑,是否我们在信息共享的基本理论上出了问题?在信息共享的基本观念上是否有误区?是否有除了简单的部门利益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障碍? 爱因斯坦讲:

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应当跑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从更基本的理论来反省我们的信息共享观念,更多地研究事实,更多地研究实际经验,提升对新规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的观念与视角无疑会是一种有力的工具。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不是一件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服务的业务,对于一项长期业务而言,短期起作用的因素经常会被相反的因素抵消,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纷纭的暂时性因素来分析决定系统能否长久生存发展的深层次动力,而经济学思考正好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在我们看到电子政务这么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不能为其优越性所迷惑而不去注意其存在的缺陷。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

所谓“电子”,主要是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主要是指政务变革的实现。多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

(二)、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

(三)、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

(四)、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水平低下 . 农村地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较低,有些山区的信息 基础设施成本过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低下。边远地区的政府网站一般只有风貌介 绍、区内要闻、法规规章、招商引资,大部分属于信息披露类网站。根据我们对 山西某村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知道政府网站时,村民有超过一半(53.46%)的 5 被调查者不知道政府网站;在 46.54%知道政府网站的被调查者中,经常登录政 府网站的仅占 9.90%,偶尔或很少登录政府网站的超过 33.66%,其他为不登录。

(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

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如何完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一)、借鉴先进经验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

1、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

2、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3、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

4、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国家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

(二)、加强宣传

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

(三)、主动接受民众批评

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

(四)、完善法律法规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

(五)、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

(六)、加强电子政务培训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

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

小结

只有加大电子政务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高效政府,才能在信息时代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相信我国能够克服在电子政务方面遇到的困难,改善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王凤杰著:《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研究》,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版[M]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探讨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加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模式分析(全文)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浅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