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庐山实训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 地理科学

班级 0801班

姓名 陈云婷 学号 2008119010145 概述„„„„„„„„„„„„„„„„„„„„„„„„„„„„„„„„2 目录

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路线及内容„„„„„„„„„„„„„„„„„„„„„„„„„3 三,实习内容„„„„„„„„„„„„„„„„„„„„„„„„„„„„5

(一)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5 一,实习目的„„„„„„„„„„„„„„„„„„„„„„„„„„„„5 二,具体要求„„„„„„„„„„„„„„„„„„„„„„„„„„„„5 三,实习内容„„„„„„„„„„„„„„„„„„„„„„„„„„„„6 1, 庐山的形成„„„„„„„„„„„„„„„„„„„„„„„„„6 2, 地质基础„„„„„„„„„„„„„„„„„„„„„„„„„„ 6 3,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7 4,庐山主要地质遗迹„„„„„„„„„„„„„„„„„„„„„„„8 5,实地测量„„„„„„„„„„„„„„„„„„„„„„„„„„ 8

(二)庐山地貌实习„„„„„„„„„„„„„„„„„„„„„„„„„9 一,构造地貌类型„„„„„„„„„„„„„„„„„„„„„„„„„„9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10 三,河谷地貌类型„„„„„„„„„„„„„„„„„„„„„„„„„„11 四,河流袭夺„„„„„„„„„„„„„„„„„„„„„„„„„„„„13 五,冰川地貌„„„„„„„„„„„„„„„„„„„„„„„„„„„„14 六,湖滨地貌„„„„„„„„„„„„„„„„„„„„„„„„„„„ 16 七,岩溶地貌„„„„„„„„„„„„„„„„„„„„„„„„„„„„16

(三)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17 一,实习要求„„„„„„„„„„„„„„„„„„„„„„„„„„„„18 二,仪器工具„„„„„„„„„„„„„„„„„„„„„„„„„„„„18 三,实习路线调查???„„„„„„„18 四,垂直植被带的基本特征?„„„„.20 五,开发利用?„„ 22..

(四)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22.一,主要土壤的类型和特性

22.二,土壤实习的剖面及其分析??? 24..三,土壤改良与利用分析?? 25

(五)庐山气象实习报告??.26.一,气象总体特征??26 二,山地气候?? .28 三,特殊区域小气候问题研究„„„„„„„„„„„„„„„„„„..30

(六)庐山水文实习报告„„„„„„„„„„„„„„„„„„„„„.31 一,水文特征? 32.二,庐山水环境.33.三,水系及其演变??? .34.

(七)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35 一,别墅群的特征和风格„„„„„„„„„„„„„„„„„„„„„„„38 二,各种文化景观??38 概述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

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一、实习目的

此次庐山野外综合实习,主要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

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贯彻地理学教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工作方法与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地貌地理、地质地理、气候水文地理、植物地理和土壤地理野外调查的方法和基本技巧,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回答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为以后从事地理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特选定庐山地区进行地貌地理学、地质地理学、气候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野外教学实习 1,地质地貌地理学

(1)掌握岩石产状的测定方法 (2)认识各种地貌,例如 :构造地貌的认识 , 河谷地貌的认识 ,冰川地貌的认识 ,溶蚀地貌的认识.并且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3)寻找冰川遗迹,了解庐山的冰川地貌 2, 气候水文地理学

(1)感受庐山的气候变化,观察庐山水文状况

(2)了解庐山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

(3)认识庐山的特殊气候 3.植物地貌学 (1) 植被调查基本方法

(2) 庐山常见植物的认识

(3) 植被类型的认识(包括常绿阔叶林,灌丛,低山和中山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

(4) 庐山植被的开发利用 4, 土壤地理学

(1) 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

(2) 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色森林土、山地沼泽土、山地草埔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发生、分类、和分布。

(3) 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4) 庐山地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5,人文地理学

(1) 通过观察别墅建筑群、特有的宗教建筑和现代化的商业建筑

(2) 理解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的实质内涵

(3) 分析庐山的人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和谐旅游提供依据。

二、实习路线及内容

1、2010年9月4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气象局——如琴湖——飞来石——望江亭——小天池——牯岭

实习内容:

⑴牯岭河南路——湖北路:滑坡灾害的地貌特征、发育规律与防治。

⑵月照松林一带:植物种类识别,植物群落调查、植物群落演替、“月照松林”的景观分析、地层观测构造分析、庐山冰川地貌有否的探讨。

⑶气象台:庐山概貌介绍,牯岭镇、山地气候特征简介,地层测量与识别、构造分析。

⑷如琴湖边:水质分析,莲沱组地层岩性的观测与地质构造分析。

⑸飞来石:第四季冰川遗迹的讨论与探究。

⑹望江亭:山间河谷形态特征,对其发育因素进行分析,山前地带的地貌类型组合,庐山断块山形态观察及其边界断裂构造与地貌组合分析,剪刀峡断层地貌及断裂特征分析,单面山各地貌要素识别,冰川、泥石流地貌问题介绍,地层识别,特殊的气象景观与气流动态(云雾)观察。

⑺诺那塔小天池:气象观测(同半山亭同步),地形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小天池形成原因及水质分析,宗教选址依据分析。

2、2010年9月5日:牯岭——大月山水库----青莲寺——三叠泉——植物园——含鄱口——毛泽东诗词碑园——牯岭

实习内容:

⑴育种站:青莲寺谷地特征识别分析,循回裂点与谷地发育特征分析,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分析。

⑵三叠泉:u型谷分析,瀑布成因分析,岩性、地质构造识别,景区轻轨建设分析。

(3)含鄱口:地理环境、旅游景观综合分析,九奇峰、犁头尖、含鄱岭地质地貌观察与分析。

(4)植物园:植物园植物类型识别、科属种辨别。

3、2010年9月6日:牯岭——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石门涧——牯岭

实习内容:

(1)白居易草堂:太湖石成因分析,人文景观的欣赏。 (2)如琴湖大坝:如琴湖形态及成因分析,河流袭夺。

(3)天桥:v形谷发育认识(隘谷、嶂谷、峡谷)测量与成因分析,节理分析

及岩石(塔状)地貌观察分析。

(4)险峰、观妙亭:塔状地貌、山间河谷发育特征分析,边界断层特征观察,险

峰、观妙亭景观特点及成因分析,游步道规划设计考察及分析。

(5)仙人洞:佛手岩观察分析,仙人洞成因分析。

(6)仙人洞——石门涧悬索桥沿线:植物种类识别,植物群落调查,黄棕壤土壤剖面观察。

实习内容:

的正确路线与精神。

(2)回龙路沿线一段:蠕动识别及条件分析,采用植物样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3)黄龙寺:黄龙寺植物识别及其小气候、生态环境综合效应分析,宗教文化

介绍。

(4)黄龙潭、乌龙潭:裂点类型识别,地质构造部位判断,水质分析。 (5)将军河水库电站大坝:水库、大坝选址地貌、地质条件分析,库区水质污

染分析与泥沙处理方案设计,庐山河谷空间分布演化分析。

(6)芦林湖大坝:河流袭夺、地形倒置与芦林湖形成,冰盆、纹泥问题讨论,

芦林湖水文特征及水质分析,芦林湖大坝工程地貌问题分析。篇2:庐山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 生 实习报 告

实习名 称:

专 业 班 级 :

姓名(学号): 2013年 10 月 5 日

概述

2013年9月5日城市与环境学院11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庐山。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麓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此次实习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地貌、植物、气象、土壤、人文五个部分,庐山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直观的展示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独特形态。

一、实习目的

一、总体实习目的 (1)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合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走大约30公里左右的山路,十分的累,很多同学也因此受伤,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过,也没有人因此而停留,我们都在坚持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而我们也确实证明只要坚持我们就能够做到。

(2)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做样方和挖土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清晰地记住各个环节的流程,并且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达到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同时也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

(3)增长地理知识与见识,扩宽知识面。比对理论与实际状况的不同与相同。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科具体实习目的

(1)地貌——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地貌的特征、成因、发育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对各种地貌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调查,探讨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否存在。

(2)植物——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

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通过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分析,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土壤——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通过调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掌握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

(4)气候——分析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现象和气候特征,通过对庐山诸多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等的观察分析庐山气候与气象现象的成因及在庐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前提下,分析庐山山地、水域、城市等因素条件下的小气候现象以及其形成机制。

(5)人文——通过自然、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审美观。理解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价值所在。

二、实习内容

(1)地貌

(1)了解庐山地区的整体地形地貌概况,分析庐山独特地貌的成因。 (2)了解牯岭镇具体位置、地形情况、形成机理。 (3) 结合地形及资料和老师讲解分析如琴湖和大、小天池现状、成因。 (4) 运用流水地貌知识分析庐山地区的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的形成和演化趋势。观察河流流向及河流地貌发育。重点观察河流袭夺地点的特征,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分析河流袭夺的形成原因。

(5) 综合书本知识和老师讲解,观察冰川学派关于u型谷等冰川地貌的形态。

(2)植物

(1)沿途观测庐山地区的植被类型、组成。分析植被分层差异。 (2)进行植被群落调查,记录植被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优势种等结果。

(3)观察不同区域的植物分布情况,分析地形、坡度、坡向、温度、水分对植被的影响。 (4)结合具体的区域植被的差异性,分析植物演替过程及趋势以及人为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土壤

(1)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

(2)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色森林土、山地沼泽土、山地草埔土等主要土壤类型的特征、发生、分类、和分布。

(3)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4)庐山地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气候

(1)切身感受从庐山山脚九江市到庐山牯岭街过程中气温的变化。 (2)结合庐山降水,云雾,湿度等气候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根据沿途植被树冠判断庐山盛行风向。

(3)考察黄龙寺,分析该地特殊地形中的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5)人文

(1)结合庐山实地情况分析其经济区位和交通条件。 (2) 通过人文景观如白居易草堂、仙人洞、太上老君殿、毛主席故居、美庐别墅、周恩来纪念堂、庐山会议旧址、黄龙寺和自然景观如月照松林、如琴湖、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险峰、龙首崖、大天池、剪刀峡的观测考察了解庐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圣地的原因所在。

(3)理解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的实质内涵

(4)分析庐山的人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状况,为和谐旅游提供依据。

三、实习路线

1、9月5日:牯岭镇——庐山气象站——月照松林

2、9月6日:牯岭镇——飞来石——如琴湖——花径公园——锦绣谷——仙人洞—— 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

4、9月8日:牯岭镇——东谷——大月山——青莲寺谷地——三叠泉

5、9月9日:牯岭镇——含鄱口——五老峰——庐山植物园

6、9月10日:牯岭镇——望江亭——小天池——别墅群

四、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 1)山体南部构造地貌特征

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2)山北部构造地貌特征

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主,断层构造地貌亦很发育。(如图一所示) 庐山的褶曲构造地貌

图一

①褶曲构造地貌 在本区属于静态构造地貌。本部表现为背斜山,向斜谷等原生地貌(顺地貌),如大月山,东谷等;次成地貌有单斜谷,单斜山,甚至存在倒置地貌,如莲花谷向斜山。有岭谷平行相间的地貌特征。

②断层构造地貌 属于动态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大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强烈抬升,下盘上升形成陡峭的断层崖,最高处达1000米以上,阶梯状断层崖亦发育完好;压性断裂谷深窄一线令人窒息,悬崖绝壁,蔚为壮观。庐山仍然处于断裂上升运动中。

2、流水地貌

庐山山体为流水侵蚀中山地貌,谷地地貌在1000米上下有显著的形态差异,以上表现为宽谷或者谷中谷形态,说明曾经历过流水强烈的侧向侵蚀作用;以下是深切峡谷,沿途多见急流瀑布、壶穴深潭和岩槛裂点,说明正在经历流水的深向侵蚀作用,峡谷两侧分布有阶地。1000米高度左右,河流现象有多处存在,说明向源侵蚀作用和深向侵蚀作用的强度。庐山山体外围地区,谷地宽广,阶地,扇形地,河漫滩发育,说明流水搬移和沉积作用的盛行。升以前,曾经历外力长期剥蚀夷平过程。山体断块抬升,同一时期夷平面在“山上”、“山麓”并存。

3、冰川地貌

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根据冰川作用遗迹,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以篇3:庐山实习报告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目录 目录 ..................................................................................................................................................1 1.引言 ...................................................................................................................................3 1.1庐山概况 ............................................................................................................................3 1.1.1地理位置 ................................................................................................................3 1.1.2地质地貌 ................................................................................................................4 1.1.3气候气象 ................................................................................................................4 1.1.4水文条件 ................................................................................................................4 1.1.5植被土壤 ................................................................................................................5 1.2实习简介 ............................................................................................................................5 1.2.1实习目的 ................................................................................................................5 1.2.2实习路线 ..................................................................................................................6 2.庐山地质构造与地貌 .......................................................................................................7 2.1庐山的地质构造 ................................................................................................................7 2.1.1地质实习基本方法 ................................................................................................8 2.1.2庐山地质分析 ........................................................................................................8 2.2庐山的地貌形态 ................................................................................................................9 2.2.1构造地貌 ..............................................................................................................10 2.2.2流水地貌 ..............................................................................................................15 2.2.3“冰川”地貌之争 ...............................................................................................18 3.植被群落特征与植被垂直地带性 ...........................................................................................20 3.1植被群落调查方法 ..........................................................................................................20 3.1.1植被标本采集 ......................................................................................................20 3.1.2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21 3.2庐山植物认知 ..................................................................................................................22 3.2.1三大科主要特点 ..................................................................................................22 3.2.2主要植物认知 ......................................................................................................23 3.3庐山植被群落演替 ..........................................................................................................26 3.4庐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8 4.土壤剖面特征与土壤垂直地带性 ...........................................................................................30 4.1土壤实习基本方法 ..........................................................................................................30 4.1.1土壤剖面的分层 ..................................................................................................30 4.1.2土壤剖面的挖掘 ..................................................................................................30 4.2庐山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31 4.3庐山地区主要类型土壤剖面特征 ..................................................................................32 4.3.1土壤剖面特征 ......................................................................................................32 4.3.2典型案例 ..............................................................................................................33 5.土壤与植被关系分析 .................................................................................................................35 5.1各垂直带土壤类型与植被 ..............................................................................................35 5.2土壤性质与植被关系 ......................................................................................................35 6.gis专业实习..............................................................................................................................36 7.问题分析与探讨 .........................................................................................................................37 7.1大坝选址问题探讨 ..........................................................................................................37 7.2植物园选址问题探讨及其分区布局调查研究 ..............................................................38 7.2.1植物园选址 ..........................................................................................................38 7.2.2古树名木及特有种定点定位与植物园分区布局调查 ......................................38 7.3大天池成因探讨 ..............................................................................................................40 8.实习结论与感想 .........................................................................................................................41 8.1实习结论 ..........................................................................................................................41 8.2实习感想 ..........................................................................................................................41 参考文献.........................................................................................................................................42 1.引言

1.1庐山概况 古人云:“峨峨匡庐山,

渺渺江湖间”。中国名山

——庐山,世界文化自然名

山,这里曾经是中华民国的

夏都,中华民族历史上多次

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庐

山国家公园现为国家

aaaaa级景区,世界闻名的

自然遗产及文化遗产、世界

地质公园,庐山又称匡山、图 1庐山

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雄伟壮观。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以“雄”、“奇”、“险”、“秀 ”闻名于世,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 1.1.1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东经115°52′~116°8′与北纬29°26′~29°41′,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 长江。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

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分别为温泉大断

裂和莲花洞大断裂。最高峰汉阳峰高达 1474米,山势雄伟。 图 2 庐山区位图 1.1.2地质地貌

庐山总体走向北北东,长约30千米。宽约10千米,平地拔起一座主峰海拔1473.8米的断块山。断块山由元古代变质岩和粒屑沉积岩构成,顶部有峰岭90余座,山峰的形态,岭、谷的排布受到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和产状的控制。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地貌景观。但就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尚有较大争议。 1.1.3气候气象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但庐山山高谷深,加之其他自然因素影响,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气候温适,夏季凉爽,冬季也不太冷的特点。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上山气温比山下低10℃。山上牯岭镇历史记载最高气温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1.1.4水文条件

庐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总的趋势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地区北部大于南部。多年平均最大降水北部小于南部。庐山地区蒸发量的分布趋势,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丘陵地区南部大于北部,正好与降水量分布相反。篇4: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1、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图野外行径。。。。。。。。。。。。。。。。。。。。。。。。。。。。。。。1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8

3、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9

4、房屋调查。。。。。。。。。。。。。。。。。。。。。。。。。。。。。。。。。。。。。。。。。。。。。。。。。。。。。。。。。。。。11

5、实习收获及建议。。。。。。。。。。。。。。。。。。。。。。。。。。。。。。。。。。。。。。。。。。。。。。。。。。。。。15

6、成果图展示。。。。。。。。。。。。。。。。。。。。。。。。。。。。。。。。。。。。。。。。。。。。。。。。。。。。。。。。。。。16

一、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图野外行径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 。地处东经115o30′—116o20′,北纬29o20′—29o50′。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我国第一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独特的自然条件适于本土植物的繁衍和南上北下植物的留住。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植物3400余种(不包括苔藓植物),是长江中下游山地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庐山土壤类型由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发育深厚,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图野外行径:

a、如琴湖 ~ 花径 ~ 天桥 ~ 锦绣谷 ~ 险峰 ~ 仙人洞 b、芦林湖大坝 ~ 黄龙寺 ~ 黄龙潭 c、含鄱口 ~ 庐山植物园 ~ 三叠泉

根据各个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a-

1、如琴湖:

如琴湖位于西谷南面,锦绣谷东南侧。如琴湖形态如一把小提琴,湖面宽阔。分析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冰川时期冰川冰蚀作用形成的。在这一片山地区域间,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随着冰川对底床即原来的山谷区域(此时是遍地的冰川的河谷地带)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在恶劣寒冷的暴风天气下,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形成了许多冰屑及其他冰混合物,随着地势滚落及由于冰体崩塌滚落谷底对谷底和谷壁的侵蚀,最后堆积在谷底,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如琴湖形成是冰川时期冰蚀、风蚀、风化等作用形成的u形谷,由于气候降水、冰川融水形成的。 a-

2、花径: 经过花

感叹诗人白

尽,山寺桃

追其原因其

高而降低的

直大部分平

时期桃花已

温度相对清

花。

a-

3、锦秀谷袭夺河:

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

谷径,雾气时而袭来,居易“人间四月芳菲花始盛开”的诗句。实就是温度随海拔升原理,可以解释为正原、丘陵地区四月份经过了花期,但山上冷,恰恰适宜桃花开

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南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周被向西北流的锦秀谷袭夺。而河流的袭夺现象和山体的上升运动有紧密的关系。 a-

4、天桥:

解释1追溯到冰川时期,天桥位于西谷u形谷锦绣谷冰川u形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冰后期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生石桥。 解释2第四纪地壳上升时,西谷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强烈的地壳运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由此,锦绣谷和西谷之间的一个断裂点天桥。 a-

5、险峰:

由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作用形成的庐山山谷相间地貌,确实是庐山的特色。山脊主要: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它们的构造各不相同。如龙首崖,背斜构造,由于地垒上升作用、地堑下降作用其背斜左翼断裂下滑,岩性以为石英主,不易风化,但是容易断裂,由此形成了一个比降非常大的悬崖。 a-

6、仙人洞:

这里有浓厚的道家气息,道家在这里举行道教活动。洞宽约4,长约12米。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等作用成洞。又由于石英砂 岩为主要的岩石构成成分,岩层水平解理,由于岩体抗风化能力比较弱,在风化的作用下岩体出现缝隙和孔洞形成。

a-

7、庐山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析: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我们实习时正是夏季,庐山的气候非常湿润)庐山湿度相对较大。水汽较多,终年云雾弥漫。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另外,由于庐山是山地地貌,其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庐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山上的温度、适度也随这高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而由于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所环绕,鄱阳湖湖面的水汽比较多,温度比较高,蒸发量大,伴随着地形抬升作用带来丰富的降水。据资料显示,庐山年降水量为1838.6毫米,较周围地区多出1000余毫米,最高年份曾达3362.6毫米。庐山的降水随夏季风消长,主要集中在3—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雨日多达160多天。 b-1芦林湖大坝

庐山实训总结报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的庐山实训在不知不觉中已接近尾声,本次实训是我们商学院举办的特色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我们在这次的实训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并了解到社会的残酷、生存空间的激烈竞争,懂得了在实践中一定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010年11月1日,迎着8点钟的朝阳,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旅途随着封老师来到了此次庐山实训的目的地——九江学院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使我们瞬时有些忘乎所以了,感觉哪里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好奇。我们对实训的一切都充满了渴望,觉得自己全身都是力量,感觉在学校中所积累的知识都在血液中沸腾,这种对新生活跃跃欲试的感觉让本来就喜欢探索的我们燥动不已。

我们吃过午饭就开始了庐山实训征程的第一站———庐山会议旧址。庐山会议旧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80年代以后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保留1970年时的会场布置。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小组调查问卷的研究题目是庐山建筑风格,因此我带领小组的10名成员首先对景点的结构组成、建筑特点等进行简单的考察,然后与景区的游客门进行交流以完成实训报告的填写。调查问卷是我们这次实训价值的体现,小组成员都知道其重要性,大家都很认真的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我相信商学院为我们安排这次实训,是为了更好地锻炼我们,使我们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在竞争中得到认可,即使在实训中有苦,有累,但也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在实训中收获了很多。我们了解到庐山的建筑风格和景区的风土人情,提升了实践能力,并且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再次感谢我们的学院,因为学院的安排让我们学会了许多课本没有的知识,通过实训,使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国贸庐山实训报告

庐山实训心得

庐山实训总结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庐山实训报告
《庐山实训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庐山实习报告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