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课程反思与重建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9: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运算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情景图,说明同学们正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

2、提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任学生提问题,只要用加法计算的就可以

3、指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进行过好多加法计算,你知道加法运算里的一些基本规律吗?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对我们以后的间很有用的。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有哪些运算规律,板书。

二、新课教学。

1、例题讲解:加法交换律 跳绳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列式

还有不同的式子吗?再指名一人用不同的式子列式。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直接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

28+17=17+28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式子的所有数据都相同,只是数据的位置不同,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更好发现规律。

讨论: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只是位置不同。

不是不几组算式都是这个特点呢?

从这些例子中得到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例题讲解:加法结合律

第二个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列式,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 根据学生写出的算式,强调有不同的算式, (28+17)+23=28+(17+23)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同,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同,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写出几组算式让学生体会这样的规律。

强调:这就叫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三、课堂练习: 想想做做。

1、说说题中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指出最后一个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先用了加法结合律,再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3、计算后加加法交换律进行难处。指名学生演示。

4、学生先计算。再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怎样算才会更简便一些。

5、连一连,学生独立连起来,发现什么,以后怎样算才方便一些。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自己掌握得怎样?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运算律的探究过程比较多,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相对而言,在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教学上显得表面化,对为什么用符号表示,它的价值所在体现不够,因而对学生符号感的培养不太够。

以后还需要加强两种运算的自身关联,对两种运算的运用。

四1班 2012年11月

《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学反思

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的反思与重建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反思与重建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反思与重建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