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已被列为山西省“十一五”时期四大新型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长治市唯一的县级市,潞城有着悠远深邃的骄人历史和辉煌厚重的灿烂文化,殷商时即设微子国,西周时称潞子国,秦置潞县,隋开皇十六年始称潞城县,公元1994年撤县设市,境内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在当前潞城市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把丰厚的历史“活”资源变成强势的经济“新”产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已成为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资源

1、丰富的旅游资源。潞城旅游资源品味较高,门类较全,涵盖古今建筑、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山水田园,涉及“绿色、古色、红色”,并有现代工农业和城市旅游。既有合室黄龙洞遗址旧石器时代先人活动的足迹,殷商时期微子文化、春秋战国时潞子国婴儿古墓群的出土文物和卢医扁鹊等名人雅士留下的美丽传说,又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龙宝塔显示的唐宋古建文化;既有南流涌泉、卢山叠翠等“新老八景”凸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有神头大战、北村八路军总部遗址等红色景区;既有全国仅存、潞城独有的赛社、乐户、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古老文明,又有传统工业新型化、现代企业园林化的典型代表———潞宝集团的现代工业游,展示园林美景的市区城市游和高山流水景区的山水风情游、生态观光游。

发展优势

2、独特的区位优势。我潞城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长治市的“后花园”,古有北方“旱码头”之称。境内有华北最大的泉域———辛安泉域,素有华北“小江南”的美誉。长邯、太焦两条铁路,长邯高速,20

7、309两条国道,太长、甘林两条省道穿境而过,紧邻长治飞机场,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在全省确定的太行等三条旅游经济带、红色经典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太行山大峡谷等17个旅游经济园区中,潞城均处于有利的节点位置。

3、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国家、省、长治市都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生活观念的更新,大众旅游需求开始全面释放。以欣赏自然风光、享受田园乐趣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正在成为大众旅游的热点。

发展龙头

1、突出红色龙头———北村。联合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遗址等景区,充分挖掘北村作为八路军总部旧址的红色旅游内涵,大力开发以“缅怀前辈功绩,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开发建设以八路军总部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南瓜生态园为依托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形成突出红色,“红色、绿色、古色”相辉映,“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八大旅游板块。同时,加大娱乐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互动性、参与性娱乐节目。推出“唱抗战老歌、演传统节目、穿八路服装、吃革命饭食”等活动,并采取“住民宅、摘农果、干农活”等多种形式,使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在接受爱国熏陶、体验田园风情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审美的愉悦。随着已开机拍摄的电视文献片———《朱德在太行》即将公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打响太行山红色旅游品牌,把北村打造成驰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2、突出绿色龙头———高山流水景区。依托辛安泉域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联合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等景区(点),大力开发以“拥抱青山绿水,走进健康天地”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在继续建设完善景区竹筏漂流、休闲垂钓、山歌对唱、采摘野炊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娱乐设施,开发互动性娱乐节目。现山水以秀美,赋景观以文化,给传说以内涵。同时,大力开发草编、剪纸、刺锈、雕刻等民间工艺品,做强做大南流的田园乐、乡村游等项目。把辛安泉域打造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的精品景区,打响“北方小江南”品牌,使游客充分感受拥抱自然、休闲购物、健身娱乐的乐趣。

(四)打造一条线路。通过整合潞城市旅游资源,面向长治市区及周边短程旅游市场吸引客源,精心打造北村→潞宝→市区卢医山→三仁祠→神头大战遗址→原起寺→高山流水景区这一旅游线路,推出“家庭一日游”、“休闲两日游”项目,填补潞城市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空白。

(一)触“灵魂”,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文物景点的灵魂,要始终将深层次挖掘和弘扬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开发重点之一。对以北村、神头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文庙、原起寺为代表的古建文化;以三仁祠为代表的微子文化;以卢医扁鹊为代表的中医文化;以辛安泉域为代表的水文化;具有潞城特色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扎根于婴城大地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人文故事;以及各个景区(点)的个性文化内涵,都要很好地挖掘整理,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提炼升华。

(二)抓“根本”,创新发展机制。良好的运营机制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根本。应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新机制。一是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实行旅游资源和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公司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参与的格局。二是通过好的规划,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拍卖、租赁经营。三是对一些重点景区、龙头项目,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商贸洽谈会,广泛推介,招商引资。

(三)育“特色”,转变旅游方式。资源需要挖掘,特色更需培育。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提升旅游创意,开发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的旅游产品,并把发展互动式旅游作为培育特色景区的重点。如在发展北村红色游和民俗风情游时,应充分发挥其较其它地区同类项目在地域空间、村镇建设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注重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多开发互动式项目、参与性节目,打造成太行山区独具特色的经典旅游景区。

突出两个结合

1、发展旅游业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改善等,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以乡村生活、民风习俗和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迅猛发展。潞城市东部辛安泉域有发展山水田园游、生态观光游等独特优势,西部乡村有反映新生活、展示新风貌的新村魅力,这都为城市居民体验绿色、拥抱自然、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2006年作为“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有利契机,依托潞城市城乡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将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支持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原则,通过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村新貌游、民俗文化游、庭院经济游、生态观光游、保健养生游等多种形式,以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大进步,以新农村的大进步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

2、发展旅游业和建设园林城相结合。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新阶段。要树立经营城市与经营旅游相结合的理念,把我市园林城市建设和旅游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对接,把城市当作最大的景区精心打造。在城市环境建设上要突出旅游功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体现景观理念,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上要彰显个性风采,在城市旅游发展服务体系构建上要注重完善配套。当前,要通过突出绿色主题,注重文化品味,强调园林风格,大力抓好城市标志性建筑、环城水系建设、湖泊公园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宜居、宜商、宜游”的功能区、功能线、功能点,辅之以市区外围的环城绿带、卢医山森林公园、黄花岗公园等景点建设,把我市打造成“山青、水秀、城美、景靓”的休闲旅游魅力城市。

南平市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农村旅游发展规划

上高县旅游发展规划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

清徐县旅游发展规划

潞城市安保方案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顺德旅游发展规划架构

《湘西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