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如何高效农业,如何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如何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成了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显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不适应。那么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成为我们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推广现状及出现问题,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据各种调查的数据来看,农业推广并不理想,各种问题开始涌现,那么到底出现什么问题,又该有什么样的对策呢?

在《农村社会发展专题》的学习中上,引发了我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思考。我想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根源及解决对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从事没有农业工作,所以对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考虑不够深刻,不过我查阅参考了很多资料并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置身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应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肤浅的来说,农业技术需要人来推广,而农业技术无法理想推广在于农村都缺乏劳动力,通俗点,能种地的人都没有了,谁来推广技术?最近常常听到电视中提到“空巢老人”的话题,我想空巢老人这个称呼并不时尚,是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提到“空巢老人”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农村这样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大多数年轻人到城里打工挣钱,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大片大片的耕地出现撂荒。对于很多小国家来说,比如日本,地小无法实现大规模农业用田,只能进口中国的农产品解决国民温饱。而我们中国却出现了有地没人种,大规模的撂荒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已慢慢开始挣脱农民的本职工作,不再像旧社会那样只去种田,靠天靠收成生活,他们开始走向城市,走向市场经济。不禁人们开始思考,开始担忧,随着农民工的大量引入,城市劳动力逐渐强劲,那么劳动力逐渐减弱的农村又有谁去种田,撂荒的土地又由谁去生产呢?就现状来看,农村很多地方已经只留下了老人,妇女,小孩,务农人物老龄化已经成为了现在中国社会比较深刻的现象。

所以要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劳动力流失的问题,解决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就要如何吸引年轻劳动力,让他们愿意回家种田。而如何吸引这部分年轻劳动力,就要能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农民愿意回田里了,才能说到下一步,如何推广我们的高科

技农业发展。地还是得靠农民来种,技术还是得靠农民才能推广开来。

目前中国很多地方采取的农村合作社的形式,并在很多地方取得了成功。试点比较成功的主要集中在沿海较发达的地区。但随着农村合作社的推行,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繁多,在全国各地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商业型的专业合作社。有大城市郊区有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农民以土地换社保的;正在进行试点中的重庆、成都市的:城郊农村合作社。还有在全国各地搞持有农业生产机械的,农业机械公司经营的合作社等等。

农村合作社的优点很多.如: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果品,形成了集团化、规模化,增强了市场的谈判地位和抗风险能力。

2、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专业合作社从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解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

3、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产品难以形成产品品牌和市场品牌。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民实行统一农资商品采供、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包装等,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树品牌、创品牌的进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4、壮大了自我发展实力,打造了农村文明新风尚。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的地方,农民和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强,乡风文明程度都比较高。

随着社会发展,我认为农村合作社的形式是发展的产物,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形态。它也必将随着发展而淘汰。这种形式只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形式,随着市场供求变化,它必定转变成别的形式,或者还有可能回归到原始形态。我认为,农业最终还是会私人私营化。

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除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在主观条件上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观条件便是人与人之间。

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原因在于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

当然以上我的分析,从劳动力缺乏,耕地闲置的角度分析。查阅了很多了资料发现,还是很多主观及客观的原因。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陈旧;科研、教育、推广、生产相互脱节;条块、部门、地区分割严重;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机制不健全,供给量严重不足;政府统管所有的技术推广工作,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分布不尽合理;推广经费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等。

如何规避这些问题,是现在农业推广技术的重中之重。推广不是口上说的,形式上做的。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民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有哪些是需要做好和改进的呢?[1] [2]

1.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

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

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

业技术人员的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农技推广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

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2.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

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3级网络(县、

乡、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

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

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

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

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

的业务素质。

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积极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

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

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

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

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

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到位率。根据

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及时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重点农业项目(工程)

为载体,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推广和培训。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

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

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

作用,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利用科技下乡、科技示范场、

流动科技服务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4.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

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纳入全程配套服务内容。产前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还要进一步 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要合理构建县、乡、村、科技示范户的四位一体的推广网络。县一级要突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乡镇要重点突出试验示范的推广,发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还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实际,确定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配置相关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更好为产业服务。要大力培训农民技术员,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农业科技运用上起到带头作用。

5.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

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多种经济实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还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在改革和加强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供销社、邮政物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形式要多样化,突出增强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推广模式,努力建立农技推广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闫敖宏.现阶段农技推广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2):53.

[2] 耿显连.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J].学习月刊,2010(2):84-85.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延安市农村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社会发展与化学论文

化学与社会发展论文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现代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概论论文

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论文

社会发展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论文
《农村社会发展专题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