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巴金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9: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哑了的三角琴》读后感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发表时题为《哑了底三弦琴》。1982年编入十卷本《巴金选集》时,作者曾补作了如下的题注:“这个短篇是根据旧的故事改写成的。) ”

在巴金的小说中,也许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激流三部曲”,它们是现代中国在现实主义领域杰出的代表作。这三部作品花了作家巴金近十年的心血,其中第一部作品《家》开始于1931年,也就是这部小说的创作年份。不妨现在来说一下1931年对于当时作者的意义,作家巴金在当时只能算作是一个新兴作家,在前几年的《灭亡》中获得了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认可。经过几年的沉淀,巴金在1931年这一年正式开始进入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哑了的三角琴》并不是巴金的代表作,其知名度也不是很高,因为这并不是具有鲜明的巴金风格的代表作品。作者在1931年间创作了许多的长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显示了巴金当时作为一个青年作家旺盛的创作精力。而《哑了的三角琴》这样的作品的意义不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学品质,而是巴金在自己的作家生涯中所进行的一些开拓性的尝试和练笔,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作者早年的创作过程中一些十分纯真质朴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在以后的成熟作品中更显得尤为珍贵。

《哑了的三角琴》的创作动机并不复杂,作者也说那只是一个根据旧的故事改编而来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倒是从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巴金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对作品的控制,相反注重的是对局部的刻画描写。六千多字的文章里讲述的就是一个父亲在向儿子讲关于一件挂在墙上的旧三角琴的过去而已。可是这样的小说却十分打动人心,字行之间处处透着作者的用情。它不难

懂,不需要在面对巴金标志性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中那样细细去品味。我们只需要放松自己完全的陷入巴金的文章里,就能感受到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带给我们的回味。

但这样的作品却是不简单的,作为一名以后在中国文坛闪闪发光的文学巨匠,就算是对于这样的短篇小说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先来看这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它采用的是一个倒叙的叙事结构,让故事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也为后来的故事情节设下了一些伏笔。小说中总共出现了四位主要的人物:主人公一家三口和那位囚犯。文章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是很多,而且受于本身短篇的限制,作者着重描写了作者的母亲和囚犯两位人物。对于现时现地的讲述者与被接受者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少,这也就注定了作者的目的在这篇小说中就是为了怎样去动情的阐述着整个故事。

《哑了的三角琴》相比巴金的其他鸿篇巨制显得十分亲切通俗易懂。在这样的故事中花心思执着的去回味故事中的情节,文字的情感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作者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为自己的创作打开另一扇门的尝试而已。不过在进行其他的说明之前还是来好好分析一下这篇《哑了的三角琴》。

故事开始于一位孩子的视角,他总是对挂在自己家墙上的一把旧了的三角琴充满好奇心,想找父亲解释的他发现父亲对此好像有所隐瞒并不直接解释其缘由。所以在一天他趁着没人自己去摸那把琴,可却没想到使琴摔倒了地上把琴给摔坏了,惊恐的他在跑出房间时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一问便知道事情的过程,奇怪的是父亲没有生气甚至是早已经预料到儿子会把琴给破坏,这里很明显是巴金开始为文章预留的一个伏笔。那么在这里细细展开来看,为什么父亲对这样的结果早有预料,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顽皮好奇还是只是故意对自己进行的一个考验?

结合对后面故事情节的了解可以发现一个对父亲这样的表现的解释:母亲和愧疚。一方面使父亲想起了已逝的妻子,另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传奇感伤的故事的回忆占据父亲的心房。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的缺失无疑是长久以来对父亲的一个打击,而孩子一次冲动的举动使自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无法再对孩子进行什么言语的责备,这是故事的一条线索。

现在来说故事的另外一条更重要的线索,就是当天晚上父亲向孩子讲述的这个故事。一个具有音乐天赋却沦为杀人犯的悲剧故事,也难怪巴金会被这样的故事所吸引,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容易使人引起共鸣的故事。在西伯利亚的一个监狱里,当年的父亲和妻子为了采集俄罗斯的囚人的歌谣而深入当地的监狱中进行探访。而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们遇到了以为十分特殊的犯人,他的名字叫拉狄焦夫。“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一对暗黑的大眼,一头栗色的细发, 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这是作者对拉狄焦夫的外貌描写,不同与一般杀人犯的凶神煞气,这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俄罗斯青年。而在接下来的过程当中作者有为我们展示了其礼貌,内向,懦弱的一面,这样的人有怎么会成为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呢?又是一个伏笔。而这样的伏笔在接下来的他们欣赏到拉狄焦夫惊人的演唱之后更加的扩大化,使行文线索自然而然的转接到拉狄焦夫这一人物的个人背景上来。然后我们就在狱卒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第三人称的讲述中找到了对疑问的解答:他因心爱的姑娘被有钱的商人夺去,犯了杀人罪而被判了终身监禁。作者在用隐晦的方式揭示了这个犯人的过去,拉狄焦夫这个人身上有十分令人心疼的特质,自然成了本文的主人公。

在《哑了的三角琴》中,高潮就发生在拉狄焦夫拼命捍卫三角琴的那一段,

这本来是已经对音乐甚至对自己的生活都不看重的人却为了一把破旧的三角琴不惜与狱卒顶撞。拉狄焦夫先是苦苦哀求,接着在自己请求被拒绝的情况下甚至以死相逼,最后在意识到不可能时只能绝望的放弃。“他哭得异常凄惨,哭声里包含着他那整个凄凉寂寞的生存的悲哀。这只旧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忆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东西——爱情、自由、音乐、幸福以及万事万物。”“他的哭声里泄露了他无限的悔恨和一个永不能实现的新生的欲望。好像一个人被抛

在荒岛上面,过了一些年头,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忽然有一只船驶到这个荒岛来给了他一线的希望,却又不顾他而驶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过那种永无终结、永无希望的寂寞生活……你不得不去佩服巴金的文字表达,短短的几行字却揭示拉狄焦夫这一人物的悲剧性,那种给你希望有毫不留情的剥去,让你再一次经受生活的绝望的经历,用痛苦绝望已难以概括。这个在音乐上闪闪发光,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青年,从来不犯狱规,从来不反抗,这样一个什么也不争的人,只要一点点地音乐,却也没有权利了。生活就是这样,需要自己去面对一切,正视一切,争取一切,一旦进入“地狱”,想再抬头,选择自由,那就很难很难来了。

在故事的结尾,父亲又为孩子弹起了那首《长夜漫漫何时旦》,双方都都哭了出来,里面有感伤。父亲到最后也没履行替拉狄焦夫为他心爱的女孩点起蜡烛,做完弥撒,而更加让人心痛的是父亲再也不能再见到自己妻子了。本文的结尾借着父亲所说的故事将对妻子的怀念更加深化,但其实由于这个故事的本身的特别,已经很难说清最后的那一幕使父子二人相对流泪的原因中哪一个更突出一些。巴金巧妙的将一个哀婉的故事和一个单亲家庭父子的回忆结合了起来,这是这篇文章最有意义的构思所在。《哑了的三角琴》所代表的可以是拉狄焦夫永远闭口、

不能自由歌唱的苦痛与绝望;也可以是象征拉狄焦夫因失去美好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破灭;不过也能理解成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因没有践行对拉狄焦夫的诺言而深怀歉意……但这些暗喻早已经随着这样的一个结尾进入了读者心中,久久散之不去。

最后要说的是自己在读这篇文章的感觉,说实话自己在读完时获得的感悟是很少的,因为篇幅的关系吧,第一感觉是很难挖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可当自己一点点的尝试写下去时,巴金在文章中埋留的情感慢慢的被发现,自己就发现这篇不算长的小说中实际上有着比其字数更加深刻的东西。所以在随着这些东西的被自己从文章中看到,获得的感悟也就越多。本来是一个无从去想的开局,可到了自己想要为这篇读后感画上句号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脑子里仍然充斥着关于巴金的这部小说的无穷无尽的联想。这种感觉十分奇妙或者说是意犹未尽也不是不可以。巴金在创作这篇小说时是如何去构思的,他想表达的东西是否就像自己想的这样,结尾和题目是否隐藏了更多不确切的含义……种种,这些不用自己刻意脑子里却不断在思考着的感觉,真的是很少遇得到,我想这也就是巴金这些文学家所独有的文字魅力吧。

张谨 文学一班 2010013615

巴金

巴金短文

巴金短文

4巴金

巴金生平

巴金短文

巴金读后感

巴金《家》

怀念巴金

巴金短文

巴金作业
《巴金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巴金课文 作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