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最新新)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1: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强根固本 模式给力 打造高效

——红钢城小学打造“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非常感谢武汉市教育局、教科院为我校提供了这次汇报学习的机会:我汇报的题目是:《强根固本

模式给力

打造高效》。

2011年,武汉市教育局启动了高效课堂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带领我们的教师团队行走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呢?下面我从我们的思考、践行、收获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汇报:

思 考

古人云:行成于思。

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理清思路:

打造高效课堂,其根本在哪里?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强高效教学之根基。

打造高效课堂,立足点又在何处?毫无疑问,在课堂。课堂是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又是这个主阵地的着力点,为此,塑炼教学模式才能固高效教学之根本。

打造高效课堂,支撑点又是什么?是机制,只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为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实施保驾助力。

打造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践 行

一、历练教师,强教学之根

1.内化于心——多层学习,为高效课堂给养

为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校长,我认为:首当其冲是倡导教师“学”,力争达到学的三重境界。

感悟——学有所思:通过举办读书沙龙,享现代新理念;与名师面对面,晒教学金思路;青年教师辩论会,竞专业高素养等活动,使教师学有所思---有所

感悟,引导教师“想学”,有“使命感”。

领悟——学得有法:一小专题为突破口,通过小专题研究 “三部曲”:提炼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推行六步(说、上、评、议、思、改)循环研究法、铺设小专题研究“三环路”(“外环”历练教学理念、“中环”锤炼教学策略、“内环”提炼教学思想),引领教师学习研究,学得有法——有所领悟,让教师“善学”,有“方向感”。

浸悟——学有所乐:学校搭建一方平台,与专家同台、与同伴共舞, 开展高效课堂深层研修,学区间交流、区域间交流、城际间交流。让教师学有所乐---浸悟,让教师“乐学”,有“幸福感”。 2.外化于形——多层研究,为高效课堂铺路

构建知识树“绿化”课堂:每学期,学校教师按照“树”的主干、枝干、叶片的层次性,分类构建各学科本册教材的“内容树”和各知识点的“目标树”以及“课时树”,通过构建“内容树”,使教师对本册书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全盘把握;通过构建“目标树”使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能正确定位;通过构建“课时数”,使高效课堂实施策略不断优化。知识树的构建,让教师在统揽教材全局的基础上,以纲代目,用知识树绿化高效课堂。

构架三维空间“活化”课堂:

独立空间:个体钻研,挖掘内在潜能:学校开展了十届“和谐杯”高效教学能手评比,历经了“建模——试模——炼模”的过程,通过 “一课五研、同课循环、异课同研”等方式,采用“课堂观察量表”,观察他人的课堂,反思自我的课堂,让老师们人人行动,达成“共进”。

组群空间:备课组携手,提升团队素养:学校以“轻负高效”为目标,以备课组为评比团队,开展“走进备课组”“四个一”评比活动,即“一堂好课、一篇精品课例、一份特色作业设计,一次研究成果发布”,各教研团队在交流、碰撞、沟通中实现了“共赢”。

互动空间:名师论坛,汇聚杏坛“百味”:“我的高效课堂”主题系列教育论坛:我的高效课堂之路、轻负高效与学生成长、教师的职业幸福。搭建教师对话新平台,探索课堂新思路,展现思想新动态,达到智慧“共享”。

二、模式给力,固教学之本

打造高效课堂,立足点在课堂,着力点是模式。鉴于此,我校明确提出塑炼“学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固教学之本。

这是我们“学问式”教学模式的结构图(课件 教学模式结构图) 在我们看来,“学问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内涵: 【三学三疑】

初学质疑——了解学情、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互学释疑——提供时间和机会,实现学生与自我,与伙伴,与文本对话;适时引领、点拨。

活学迁疑——分层练习,自主选择;产生更深层次的、新的问题,拓展延伸。 【三卡串联】

预学生成卡——实施预习策略,了解学生学情,促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学习指导卡——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内容、时间,从而合理地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好个人的学习进度。

分层实践卡——一般以星级学习检测卡呈现。有基础星、智慧星、拓展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

“三学三疑三卡”教学流程仅只是一基本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各学科还提炼出体现学科本位的教学流程,比如:英语学科的“以境感知——以境学练——以境活用”的 三境教学流程;体育学科的初练——学练——多练“三练” 教学流程。

学问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一”的特点; “三个一”:一个愿景、一种样态和一种行为。

一个愿景:暨高效课堂愿景,也就是实现两个“转向”:一是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二是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一种样态:暨学生学习的样态,那就是实现“三个对话”,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对话、与自己对话,展开从已知到未知的旅程。

一种行为: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是倾听,倾听学生的原生态思维,听他们所思、所想;二是串联,教师要做好知识贯通脉络联系通达启智的境界。

三、创新机制,助高效之力

1.常态管理——做实 具体为:

一、

二、

三、

四、

五、六:

创新“一种”方式:即艺术校本课程“走班制”,基于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学校开设了篆刻、动漫、童画、艺术创想班、剪纸班、手卷钢琴班等等二十多项艺术课程,以走班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尽情体验“我选择,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

落实“两项”监控:即常态跟踪巡课制和随机质量抽查制,对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采取平时“跟踪巡课” 式的课堂观察,重点从“师生活动状态”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和调控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期末质量抽检,通过随机抽内容、随机抽学生进行质量监控,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三个”机制,即“周二推门听课”会诊制度,教研组联席会制度,“捆绑式”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

推行“四级”听课,即:年组听,学科听,校际听,学区听。这样既张扬教师的个性,又发挥集体的优势。

开展“五项”竞技,即“现场撰写教案竞文本解读、高效作业设计竞评价创新、高效案例评选竞研修反思、专业知识抢答竞理论素养,说课评课竞专业素养。

实行“六步”磨课,即:定量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共享、二次备课、观摩研讨、总结反思。 2.教师激励——做新

教育是美的,教师更是各美其美。教师的“美”能否“显能”,激励是根本,创新是关键。学校坚持开展 “每周特别表扬”、“每月之星”、“学期教学能手”、“年度魅力教师”的评选活动,在“年度魅力教师”的评选中,我们也变着花样,我们每年不一样,比如,2013年有“家长最信赖的教师”、“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同行最佩服的教师”“自我认可教师”、“学校感动教师”;2014年有“爱学生、爱岗位、爱学习、爱创新、爱生活”五爱魅力教师评选,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典范,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办学开放——做适

开办“妈妈学校”,家校同心。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至2013年起至今,学校坚持见周日上午开办“幸福妈妈学校”,让家长和我们共习传统文化,躬身践

行《弟子规》,合力修养身心,用榜样和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这是高效课堂的基石,亦是孩子终身受益的财富。

开放课堂,家校同步。成长比成绩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让家长走进课堂,亲身感受我校“学问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真切体会“会学、乐学”的课堂文化,让家长也成为学校教学模式的支持者,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最铁同盟军。

获(视频)

多年来,红钢城小学倾注智慧和梦想,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足印,打造了一流的教育品牌,铸就了满园的桃李芬芳。

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营造了快乐成长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近三年,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不使用任何一本教辅资料,学生各年级各学科成绩均在青山区组织的教学质量调研监测中名列前茅;

近三年,学校1372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国际、国家级奖200余人,省级奖300余人,市级奖1000余人。

一大批学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湖北省唯一的中国少年小院士,武汉市第六届少代会火炬手刘明喆;世界青少年艺术大赛最高奖项获得者谢姝妤;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金奖获得者陈婷薇;全国星星火炬杯少儿英语大赛金奖获得者王楚琪;湖北省架子鼓比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李鑫鑫;我校还先后涌现出武汉市“十佳’少年焦阳、武汉市协作大使袁仪梦、武汉市爱心大使张汶文、武汉市十佳少先队员提名奖李田昕等近百名优秀学生。

2010年,我校学生王思琪、刘明喆等6名同学作为领唱,参加维也纳世界青少年合唱比赛获得金奖;校管乐团参加武汉市管乐比赛获金奖;国际OM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最佳表演奖;2011年,我校快乐童声合唱团参加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大赛获得银奖;武汉市大家唱大家跳比赛获得一等奖。

打造高效课堂,为教师搭建了和谐发展的平台,培养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在我校64名教师中,先后有6人在全国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4人在湖北省优质课比赛

获一等奖;近20余人在市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近30余人获市级以上荣誉。

打造高效课堂,为学校开启了特色发展之门。学校“学、问”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悦”艺术校本课程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云南、新疆等国际国内教育代表团来访学习交流。红钢城小学正以昂扬的步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党建科研先进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名校、武汉市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增效管理奖、武汉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内参》、《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发展中的一些典型事例,红小人正幸福地行走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

高效课堂是一个目标,是一个高远的目标;高效课堂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能一蹴而就的过程;高效课堂是一个舞台,是一个能让许多真教育人演绎教育的大舞台。红钢城小学将继续坚持“强根固本,模式给力,打造高效”,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用我们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演绎教育的精彩!

高效课堂新稿

数学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最新新)
《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最新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