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下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各种实验方式研究空气的成分。 教具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空气的情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空气。请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你认为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活动:大家对空气可能会有许多新的想法。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

新的问题:“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分组讨论活动 调动起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欲望

二、学习新课、分析空气的成分

1、提出新的问题:关于空气,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空气里面有什么?”、“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等等。

2、谈话:各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空气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

3、小组活动。根据问题,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 (1)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实验记录纸。

(2)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假设、想法、探究过程等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一:

(1)做对比实验。

方法一: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中,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水,接着点燃蜡烛。最后用玻璃杯罩上。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方法二:不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上,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2)学生将实验现象填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3)组织讨论:为什么两次实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实验二:

(1)提问:杯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

(2)观察实验:学生将玻璃杯托出水面放好,点燃火柴并放入玻璃杯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记录现象:将发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

(4)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汇报两次实验的结果。

①各小组综合分析两次实验的情况;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论。 ②完成课本中的判断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③全班根据各组的汇报达成共识,将全体的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6)阅读资料并进行涂画活动。

①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

②用不同的颜色将空气成分按比例涂画出来。 认真聆听

1

三、评价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做一个说明“空气不是单一气体”的实验。

3、搜集空气成分的资料,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科技园地”宣传小报。

4、你还有一些什么问题或还想知道什么? 整理回答

氧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活动探究出氧气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教具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支架、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镊子、细铁丝、木炭。 (3)氧气的用途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

2、老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了一瓶气体。猜一猜它是哪种气体?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活动:猜一猜:杯中有什么? 激发研究情趣

细心观察气体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氧气的性质

1、认识氧气

提问: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知道哪瓶是空气,哪瓶是氧气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 (1)木炭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木炭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铁丝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根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铁丝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铁丝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组讨论,认识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二)、指导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氧气的用途

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有关氧气的用途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后,进行资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自己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交流、共享资料

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整理的资料,并请他们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初步学会做说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力能力,学习一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实验。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管的胶塞、食碱粉末、醋、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蜡烛、火柴、清石灰水。

(2)适量的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用的碱和醋。 (3)自制泡沫灭火器。

(4)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及用法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识。氧气有什么性质? (2)空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气体?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答新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制取二氧化碳, (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

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2)、师生小结。

( 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

学生分组制取二氧化碳

2、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①指导学生实验。

②组织讨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燃烧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什么? (3)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比空气重的性质 ▲提问:

①倒二氧化碳前,烧杯内除蜡烛外,还有什么物体?

②杯内有空气占据着空间,而又能把二氧化碳倒进去,并且把空气挤走。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想的?

③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有两个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4 (4)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讲述: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组都有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把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进装有空气和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摇一摇,观察有什么现象?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5)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实验,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分组观察二氧化碳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做说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实验

3、探讨二氧化碳的正负影响

(1)、谈话: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2)、讨论:

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二氧化碳队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怎样灭火的?

(3)、组织学生模拟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活动。

三、小结: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3、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重要条件,即温度、可燃物和温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用具、火柴、蜡烛、旧铁桶等。 (2)有关灭火方法的挂图、光盘、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问题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谈话: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和灭火”这个问题。

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答新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燃烧和易燃物

(1)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象? (2)组织讨论和记录:

★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易燃烧?并分别记录下来。、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现象

2、燃烧的条件

(1)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学生思考与判断燃烧的条件

(2)推测:根据问题进行推测,三个推测答案,你同意哪一条就在那一条的(

)里画“√”。 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3)谈话: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

(4)实验: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进行小结。

3、燃烧的利与弊

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灾难

4、安全用火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大意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火。 (2)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情况。、

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例如演小品、模拟火场逃生等 激发学生对燃烧的研究兴趣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燃烧物附近燃放鞭炮。遇到火灾,我们要给119打电话,或

6 者呼喊大人救火。

增强学生安全用火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花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朵完全花主要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的,并知道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增进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知道一朵完全花的主要结构,并知道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教学难点 动手解剖白菜花和桃花,找到两种花的相同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1台、每名学生一把镊子、每名学生一朵新鲜白菜花、每名学生一朵新鲜桃花、新鲜芥菜和二月兰开花植物各1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在课下,我们不但种植了一棵白菜花,而且每个同学都亲手采集了一朵桃花。今天,我们就对这两种花进行深入地观察。

激发学生探究花的结构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讲解:(实物投影出示白菜花)白菜花基本上是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基本分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 了解白菜花的基本组成。

2、讲述: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小镊子,将你带来的白菜花进行解剖,仔细观察它的每一部分构造。

3、学生分组观察。

4、边观察,边将各部分的数目记录在教材上的实验记录中。

5、交流汇报。

6、讲述:接下来,我们运用观察白菜花的方法来观察桃花。

7、学生分组观察。

8、边观察,边将各部分的数目记录在教材上的实验记录中。

进一步发展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培养专心记录的好习惯。

9、交流汇报。

10、提问:通过对白菜花和桃花的观察,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11、学生思考回答。

12、讲述:(出示一朵典型花的图)一朵花主要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构成的。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13、指导学生阅读《月季》 (1)月季花是我国传统名花;

(2)中国月季是世界良种月季之母; (3)月季花是北京的市花。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认识芥菜和二月兰花的活动。写出芥菜花、二月兰花和白菜花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包括:三种花各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每一部分的数目。)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花,丰富花的知识。

2、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感受花的多样性,增进热爱植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不同类型的花,初步了解花序的不同。 教学难点 独立找出几种典型花的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1)新鲜或浸制的海棠花、桑花、杨花、豌豆花、连翘花、牵牛花、水仙花和丝瓜花。

(2)实物投影仪、放大镜。

学生准备:(1)带枝叶的鲜花2~3种,新鲜野草2~3种。

(2)花瓶1个、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绿色开花植物约有25万种。它们的花不论是形状结构还是颜色,都各不相同,而且不同植物的花在花枝上的排列顺序也常常不同,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花的世界,进一步感受花的多样性。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对花的探究热情。

二、学习新课

1、进行“观察

1、

2、3”的教学

(1)观察海棠花、桑花和杨树花有无萼片和花瓣。 ① 分组观察、思考。 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活动。

(2)观察连翘花、扁豆花和牵牛花的花瓣是分离的还是连合的。 ① 分组观察、思考。 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

(3)观察水仙花和丝瓜花,它们的花中是否都有雄蕊和雌蕊。 ① 分组观察、思考。 ② 记录观察后的结果。

(4)学生汇报观察、记录的结果。

(5)教师小结:两性花、单性花、雄花、雌花和不完全花。

2、进行“观察4”的教学

(1)观察车前、葱、向日葵和丁香的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 (2)分组观察、讨论、记录。

(3)小结:车前的花序呈穗状;葱的花序呈伞形;向日葵的花序呈头状;丁香的花序呈圆锥状。

3、进行“学习和练习插花”活动

(1)讲述:插花的意义和做法;色彩协调、构图均衡和比例适当。 (2)学生分组练习插花。 (3)全班展示、评价。

4、阅读“五彩缤纷的花色” (1)分组阅读教材P34页。 (2)学生补充资料交流。

(3)教师重点讲述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完成你们的插花作品。可以将做好的插花工艺品送给你最喜爱的人。

果实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传粉与受精,认识果实形成的过程。

2、培养观察操作能力。

3、增进对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传粉与受精,认识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虫媒花、风媒花、鸟媒花和水媒花的传粉知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1)镊子、小刀、放大镜; (2)新鲜桃花。 学生准备:

(1)透明塑料袋、透明胶带、粉扑;

(2)生有雌花的丝瓜植株,正在开花的向日葵植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日里吃到的西瓜、黄瓜、苹果都是果实。那么,这些果实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谈话导入, 增强学生对果实形成的探究兴趣。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花粉和胚珠 (1)观察花粉

① 讲述:用镊子先剥开桃花的成熟花药,再用放大镜观察花药中的花粉。 ② 学生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③ 思考、记录观察结果。 (2)观察胚珠

① 讲述:用小刀先纵向切开桃花的子房,再用放大镜观察子房中的胚珠。 ② 学生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③ 思考、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观察、记录结果。

2、讲解“开花、传粉和受精”

(1)开花、传粉:果实的形成先要经过开花和传粉。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时,花被展开,雄蕊和雌蕊显露出来,这就是开花。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就是传粉。传粉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自花传粉。一朵花的花粉依靠昆虫、风等外力传送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异花传粉。在异花传粉中,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2)受精:传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不断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上。花粉管里的精子进入胚珠,与胚珠中的卵结合,这叫受精。

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讲述: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壁不断膨大,形成果皮,果皮包被种子形成果实。 (2)学生补充资料。

4、阅读“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1)学生个别阅读教材P41页内容。 (2)全班性交流。

观察花粉。

三、布置作业

1、观察、搜集资料:不传粉会不会结出果实?

2、给向日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自愿完成)

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应该讲究合理搭配。

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3、关注自己的健康,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教具准备

(1)面粉、纱布、玻璃杯、水。

(2)向日葵种子、花生、肉皮、白纸。

(3)碘酒、滴管、米饭、馒头、黄瓜、白菜、萝卜等。 (4)科学配餐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这是为什么呢?

2、问题: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3、小结: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纤维素等。 学生讨论交流 引起学生对食物营养的关注,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二、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1、学习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谈话:我们怎样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呢?

2、介绍实验方法:

(1)实验一:把面粉包起来在水中挤压,得到面筋,检验蛋白质。 (2)实验二:把花生米在纸上摁压,检验脂肪。 (3)实验三:给食物点上稀释的碘酒,检验淀粉。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谈话: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下面各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一些食物进行检验。 ★要求:

(1)边实验,边观察。

(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单上。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

(1)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把面粉包起来在水中挤压,得到的面筋就是蛋白质。另外,还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检验蛋白质。

(2)检验脂肪的方法:把花生米、肉等在纸上摁压会留下油迹。油迹就是脂肪。

(3)检验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1—2滴稀释的碘酒,能变成蓝色的食物里含有淀粉。 学生讨论检验的方法

学生先分工,然后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 学习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三、了解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1、谈话: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学习情况。

4、谈话: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食物营养的一些情况。

学生阅读资料 认识营养与人的生长和健康的关系

四、应用知识的活动

1、活动一

谈话:你喜欢去麦当劳吗?你认为麦当劳的快餐中营养搭配有什么特点?

2、活动二

(1)谈话:我们能不能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设计一份学校营养配餐的食谱。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配餐食谱

(2)谈话: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自己家一周的食谱。 (教师要注意组织该活动的后续工作)

学生回家与父母商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护胃和肠

教学目标

1、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肠和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知道胃和肠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胃和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自主研究有关胃和肠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1)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 (2)自制的胃和肠的纸模型; (3)彩笔、白纸、胶水等; (4)猪胃、猪小肠等。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2、谈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人体的内部去漫游。第一站前往“肠和胃”。(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1、提问:

(1)关于人体的肠和胃,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情况? (2)你们打算研究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交流各组研究的问题。 1)、研究小组活动

a讨论、交流;简要、清楚地记录。

b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简要、清楚的记录。 2)、汇报交流。 3)、评价、完善。 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

三、制定研究方案

1、提问:对于本组的问题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注:记录各组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

2、谈话:在这次小组的研究活动中,每个人应负责什么工作? 1)、研究小组活动

a讨论、确定研究方案。

b(简要、清楚地记录。 2)、汇报交流。 3)、评价、完善。 4)、组内分工,明确职责。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意识,掌握简单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解决问题

谈话:按你们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方案进行小的调整 简要、清楚地记录研究的进展或结果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高探究能力。 作业

1、给一周的时间进行研究。

2、总的汇报展示:人体漫游的形式,各组应有自己的个性。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1)经过一周的研究,你们是否有了收获? (2)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各组的研究情况。

a、讨论:各组的收获。 b、各组之间简单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和倾听其他小组的研究情况。

二、展示交流

1、谈话:现在我们一起到任的肠和胃中去漫游。 ★注:对各组的研究问题进行排序(由浅入深),按顺序展示。研究同一问题的组,可以互相补充,或进行不同风格的展示。

2、提示与指导

(1)在进入之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为什么? (2)我们由哪进入?路线如何?方位如何?

(3)进到“胃”中,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4)进到“肠”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什么?

(5)肠和胃是一个样的吗?为什么?(生病时样子会发生变化。)它们的变化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6)怎么预防呢? 各研究小组展示:

a、形式自选(讲解、表演、画图、模型、图片、幻灯片、网页等)。 b、展示交流中,大家可以随时提问、补充、提出不同的看法。

c、说清信息来源或各自看法的理由。 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展示欲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

三、总结

1、提问:

你欣赏哪组的研究或展示?为什么? 班内评价、讨论(说清理由)。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各研究小组进行组内评价总结。 为下一次的研究活动作铺垫。

四、作业

1、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打算怎么做?

2、制定研究方案。

3、在安全、条件可能的前提下开展研究。

肺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肺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知道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2、知道肺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教具准备

(1)人体呼吸器官的模型、标本; (2)猪肺、兔肺等;

(3)广口瓶、胶塞、玻璃管、石灰水、玻璃片、火柴; (4)肺活量测量仪器; (5)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来,大家一起做个动作。吸气,吸到不能吸为止;呼气,呼到不能呼为止。今天,又要认识我们身体里的另一个器官,知道是什么了吧?(肺) 学生进行吸气和呼气活动。

引起兴趣,并为肺活量实验做准备。

二、吸气与呼气的比较

1、比较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提问:人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设计实验。

谈话:不少同学认为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多,氧气少。但这只是说说,没有多少说服力。如果通过事实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才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么,怎样用事实来证实你们的推测呢? (3)提出实验方案。

要求:实验力求研究,结果准确、让人信服。 (4)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5)填写实验结论。

(6)组织交流实验结论,对实验进行简明评价。 ★注:

A、石灰水实验: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严谨,通过对比现象明显具有较强说服力,但实验稍复杂。

B、排水取气燃烧验证: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容易说明问题,说服力次之。 C、燃烧验证:实验易于操作,现象较明显,但干扰因素较多,说服力较弱。

(7)小结: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刚才的观点,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多,氧气少。

三、肺的特征和作用

1、认识肺的特征

(1)认识肺的位置、外形。

①提问:肺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肺是什么样的? (出示人体挂图)

②讲述: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有两片肺叶,右肺有三片肺叶。肺里有大量的肺泡。肺泡好像一个个小气球,外面包着密密麻麻的微小血管。 (2)认识肺的作用

15 ①提问:肺有什么作用? ②小结:我们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就是借助肺泡上的微小血管进入人体内或排出体外的。

2、学生进行实验:

(1)测量不同情况下,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2)用自制器材测量肺活量。

四、肺的保健

卫生健康教育

(1)提问:为了让肺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避免肺疾病的发生?

(2)谈话:保持肺的健康时非常重要的。注意呼吸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肺的疾病。另外,多参加体育运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体质。

学生小组讨论。

心脏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要器官。

2、知道心脏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爱护心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知道心脏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要器官,及其在人体内的位置。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实际测量心跳和脉搏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

(1)人体心脏的模型;

(2)鸡心脏、猪心脏等标本。 (3)简易听诊器(漏斗、胶管等); (4)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小肠吸收的养料和肺吸进的氧气怎样到达身体的各部分呢? (2)血液是怎样运输的呢?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

二、认识心脏的位置形态

提问:

(1)心脏在人体内的什么位置? (2)心脏是什么形状的?

谈话:心脏在胸部中间偏左,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个桃,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学生触摸自己的身体,寻找心脏的位置。体会自己心脏的形状、大小。

学生观察动物的心脏标本和人的心脏的图片,并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心脏的跳动和脉搏

1、研究心脏的跳动

(1)提问: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2)观察:每个人把手放在自己心脏的位置上,感受自己的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3)讨论:心跳是怎么回事?

(4)谈话: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跳一次。

2、测量心跳和脉搏

(1)用摸脉搏的方法测量心跳。

①讲解:随着心脏的跳动,动脉血管也会有节奏地跳动,这就是脉搏。在腕部、颈部的动脉血管处可以摸到。通过摸脉搏,可以了解心跳的情况。

②测量:下面我们来学习摸脉搏,并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自己的脉搏。

③汇报:每个人的脉搏有多少次? (2)用自制听诊器测量心跳的次数。

①讲述:每组都有一个用漏斗和胶管做成的简易听诊器。将漏斗扣在胸前心脏的部位,把胶管的另一端插在耳内,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

②测量:每人听一听,自己的心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分组练习使用听诊器。 ③汇报:每个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多少次?

17 (3)讨论:通过测量脉搏和测量心脏,你有什么发现?

3、心脏跳动和活动的关系

(1)谈话:通过听心跳和摸脉搏,不仅可以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的情况。这是医生诊断心脏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2)提问:心脏跳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活动:组织一个小游戏,让一部分同学进行剧烈活动,说明人在运动时心跳也会加快。 (4)提问:猜一猜这些同学的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吗? (5)谈话:测量一下,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四、心脏的保健

讲述:通过以上学习,可以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注意心脏的保健。对于心脏的保健,你还有哪些想知道和想研究的问题?例如:心脏由哪些常见的疾病?各有什么特征?保护心脏应注意什么?等。

以自愿结合的小组形式,在课下开展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自主获得心脏保健知识,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物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2、初步具有对周围的物体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4、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中,体会联系与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知道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分析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分组材料:可拆卸的玩具汽车、各种果实、布条、筷子、餐刀、放大镜。 (2)演示材料:鱼缸、鱼、飞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很多学生有自己组装四驱车。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四驱车上有些什么主要零件?

认识小车零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你用自己的学具材料组装成一辆能开动的小汽车,并观察小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3、交流观察结果:

小车的结构主要有动了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操纵部分等组成。 组装小车 分析各部分作用从部分到整体感知物体结构

二、观察果实的结构

1、、我们再来观察一些果实,看看它们的结构由外至里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各种果实的结构呢?

2、、请学生们观察桌上几种果实的结构,看看每种果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思考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

3、交流观察情况,填写观察结构。

总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讨论:列举用放大镜、用手掰开、用餐刀切开等观察方法

观察活动 知道观察不同的物体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由整体到部分认识果实的结构及作用

三、观察与讨论多种物体的结构

1、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请各小组从课文中的6幅插图中选择2~3个为例,讨论研究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与什么有关系?

2、各组交流讨论结果。

3、总结: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鱼的鳍可以帮助鱼在水中游泳;鸟的翅膀和羽毛有利于鸟在天空中飞行;蜘蛛网能帮助蜘蛛捕食猎物;房顶上的三角形梁架和拱形桥都能承受较重的重量,使房屋、桥梁坚固、稳定。根据以上事实,我们知道物体的结构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

逐渐建立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体验手指的结构与功能

1、现在请你观察自己手的五个手指有什么特点?请你试一试,用布条把四指缠在一起,再用这只手使用筷子或拿起桌上的物体;或用布条将拇指缠在掌心,再用这只手拿笔写字,你有什么感受?

2、请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手指的特点是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

19 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手指结构的兴趣,体会五指配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手指的结构的科学性

五、布置作业

观察折叠椅的结构,思考它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搭支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与研究,发现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最不容易变形。

2、通过搭建稳固的支架和设计可伸缩的支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小组研究中发现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规定高度的稳固支架,且要承重较大。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两种长短不同的小棍、橡皮筋若干根(学具)。

(2)教师准备:两种长短不同的小棍、橡皮筋若干的根、可伸缩的衣帽架或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课的研究中,我们了解物体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今天我们用小棍,皮筋等材料来搭支架。研究各种形状的支架结构有什么功能。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新课 活动1的教学

1、请用小棍搭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试一试,这些支架哪些容易变形,哪些不容易变形,并想办法加固容易变形的支架。每加固一个支架,就把这个不容易变形的支架的样子画下来,看看加固的方法有什么规律。

2、在加固支架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分小组进行搭支架活动 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支架的图样 归纳概括出三角形结构不易变形 感受不容易变形和变形支架的功能 发现最不容易变形的支架是三角形结构 活动2的教学

1、下面我们开展一个竞赛活动,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高约0.2米的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稳固支架。

2、对几组典型支架进行比较、评价。

学生搭支架活动

对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或质疑,介绍自己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结构的应用 讨论与思考

1、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这些用具为什么要做成这样?

(总结: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增加结构的牢固程度,很多东西被做成三角形。如衣帽架,起重机塔身的三角形结构都是应用了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原理,来增加它的牢固程度。)

2、请你继续观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不容易变形的支架。能运用知识对生活、生产中的三角形结构做出解释 机动内容(依据课堂时间而定)

1、演示可活动支架

观察,这个支架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容易变形的支架)

2、请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伸缩的支架。

21

22

科学教案四下[推荐]

四下

四下解决问题

四下评语

四下暑假作业

四下反思

四下复习资料

四下教案

复习资料 四下

四下土风舞

四下科学教案
《四下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