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语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经典文化能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深入理解每一则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掀起了一股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 2.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 3.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诵读。 4.学生个人朗读。

5.男女生分别读其中的几则,如第

一、

三、

五、

七、九由男生来读,其余由女生来读。 6.全体齐读。

三、结合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着重理解前四则的内容。 1.要求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

2.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提醒自己在交流时重点记忆。

四、精讲前四则的内容。

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 明确:这四则所谈论的都是孝道。

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心情高兴与否,吃饱穿暖与否,事业通达与否,与人交往顺利与否等等,面对父母的担忧,为人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减少父母的忧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很多事情凭借个人的努力,是可以让父母少担忧,少操心的,也许只有身体的疾病,是个人的力量所改变不了的,所以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 第二则:世人对进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养父母终天年就是孝道,牲畜也有人养,怎么能依据是否有所养就是孝道呢?“不敬”,即不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我们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为了更好的生存而疲于奔命,物质生活是很富有,孝敬父母的方式也越来越倾向于公式化,给老人足够的零花钱,给老人舒适的住房,给老人电脑、电视、电话、音响来派遣寂寞,根本不知道老人内心真正的需要,这怎么能算做是孝敬呢?不能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不能发自内心的对老人怀有敬重、敬畏之心,这又怎么是孝呢?

提问: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

明确:能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安慰,使老人在精神上不寂寞,不孤独。能从尊重的角度出发去对待老人。

第三则:父母在,为人子女尽量不远行,一方面,子女的远行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当有些事始料未及时,让子女空留遗憾。如果必须远行,那么一定要告之父母你的影踪,及时让父母知道你的情况,以免父母担忧。

提问: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远离父母,生活在异地他乡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行孝呢?

明确:及时给父母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常回家看看,及时知晓父母的近况。

第四则: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晓,知道父母的年龄常怀着这样的心情,喜悦和恐惧。喜悦则是因为父母还很健康,很长寿,恐惧的是父母已经高龄,生命已经衰竭,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内心非常恐惧。

提问: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知道父母的年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 3.《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

明确: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

五、背诵

六、课后作业:积累《论语》中其他与行孝有关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唯疾之忧

敬而养之 孝

为人之本

游必有方

知而喜惧

第二课时

一、导语

由学生背诵前四则导入。

二、完成后五则内容的学习1.朗读后五则 ①教师范读。(力求以虔敬之情感染学生) ②学生互相读。 ③读一则背诵一则。

2.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探讨。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将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其他同学。 3.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结果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提问:“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明确:“巧言令色”的人是伪善之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献媚、讨好,是小人,这类人的存在会让他周围的人看不清自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尤其是那些为政者,听信了花言巧语,就会腐化堕落,危害国家、百姓。 ②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提问:“德不孤”应该如何理解?一“必”字写出了孔子怎样的信念? 明确:“德不孤”是指有德之人,绝对不会被孤立。孔子坚信一个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人,他尽管会遭遇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有意志的话,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之人陪伴。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提问:“义”与“利”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义,是道义真理之所在。义者,宜也。凡事先问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当与不当,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君子以义为道德自律,不义之物不取,不义之财不获,不义之名不居。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晓大义,小人只懂得私利。义和礼不同,礼是外部规定,义是内心约束。君子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来做选择,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④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提问:君子为什么会“坦荡荡”?小人为什么会“长戚戚”呢?

明确:君子以“义”行天下,乐天知命,俯仰无愧于天地,所以其心坦然。而小人追名逐利,私欲满腹,因此常会处心积虑,又常会患得患失,所以其心忧戚。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应该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句话强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责,这样很多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三、后五则着重体现的内容是立德,这部分内容与行孝有何关系?

明确:行孝是立德的一部分也是立德的基础,如果没有根本上的孝道就无法谈及其他。

四、课后作业

1.积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内容。 2.阅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五、板书设计

通晓大义 君子坦荡荡

仁爱待人

巧言令色 小人长戚戚

利欲熏心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 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