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莲拙政园》教案——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2: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莲拙政园》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周瘦鹃,了解游记散文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学习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方位顺序叙写观莲这一中心的写作技巧;研读课文,揣摩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精 读课文,学习本文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搜集有关的文化知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教学重点:

1.研读课文,揣摩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2.精读课文,学习本文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搜集有关的文化知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回忆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其中又以拙政园居首。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园林 的美丽,今天大家来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讲授新课

1.课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探讨,教师明确: 运用口语,亲切自然。

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口语 ,读来亲切自然,毫无雕琢之感。文章开头就使用了通俗的口语,“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文中介绍观莲的景点时写道“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因此,抽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 的好去处。”另外,“迎面”“挺大““好不容易”“凑近去看”等都是通俗的口语,读了这些,我们感觉到仿佛是在和作者拉家常。这些口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2.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探讨,教师明确: (1)以行踪为线索,层次清晰。

《观莲拙政园》一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先写由东门进入,映人眼帘的是新叠的湖石,拱桥附近水 面上,望见一小片莲。然后“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重点介绍远香堂对面的东亭子旁的莲池中的千叶莲花和并蒂莲。远香堂西邻的倚玉轩,与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而北面的斜坡上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三者位于三个角度上,恰恰形成鼎足之势。走进别有洞天,就到了园的西部,沿着起 伏的曲廊向西行进,就看到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厅,接着重点介绍这里鸳鸯戏白莲的画面。最

后写“向西出了三十六鸳鸯馆,向北走过一条小桥,就到了留听阁”,之后交代留听阁这一名字的由来。全文按作者的行踪,以空间为顺序,叙写在拙政园观莲的经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井然有序。

(2)本文写景,动静结合。

本文作者侧重写观莲,但在写景时,却时时处处注意景物之间的相互衬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心声,读来兴致盎然。作者游览鸳鸯馆时写到:“前临池沼,养着文羽鲜艳的鸳鸯,成双作对地在那里戏水,悠然自得。池中种着白莲,让鸳鸯拍浮其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画。”这段描写,咆丽的鸳鸯游戏于洁白的莲花之间,一艳一素,一动一静,波光粼粼的水面,摇动 的荷叶,互相映衬。该是怎样的一处人间仙境!

三、课堂练习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春天夜晚的景色。

四、本课小结

学以致用,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到这些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下作业

1.掌握字词。 2.完成课下作业。

3.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景物。

六、本课板书

观莲拙政园

好感

观莲的好去处①由来②曲径③曲廊④别有洞天⑤十八曼陀罗花馆

留听阁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教案

《九色鹿》第二课时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二课时

《泉城》(第二课时)教案

《掩耳盗铃》第二课时教案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案

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案示例

《观莲拙政园》教案——第二课时
《《观莲拙政园》教案——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