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7: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注重教学常规,提高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

陵口中心小学 朱学军 邮编212353

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即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教学条件以及课堂实际进行设计、合理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适合课堂需要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实施中,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突显重点,巧破难点,解决疑点,扫除盲点,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使平常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才能使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更能凸显其有效性呢?我最大的感受还是要从教学常规的几个环节做扎实。

一、备课——有效性的前提

面对新教材,我通常是这样做的:拿到教材后,首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分析、了解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册教材的学习需要达到的水平是什么?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习题的难易程度等等,做好以上思路备课后,再进入到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备课,在具体的备课时注重以下三性:

1.有效体现简洁性。

我觉得我们备常态课的教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这节课的“双基”知识的确定及如何来落实上,这一点不但要明确,更要从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因为这是课堂教学之本,对其他方面如:情感、价值观、数学思想等等的要求,我们要心中有数,充分考虑每节课中要从哪些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感的培养。设计中要留取充分的时间、精力用在对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上,体现常态课的简洁性和最优化。

2.切合实际体现针对性。

现在有很多专家名师精心设计出很多高水平的教学预案,我觉得 1

他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不一定具有使用的普遍性,我们不要不加思考地照搬照用、毕竟每个班学生的素质不同,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取舍。备课关键还是要关注自己的教学对象——本班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抓住本班学生的现实起点,一是考虑学生的情感起点,对即将讲解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怎样?他们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哪些丰富的感知?二是考虑学生的技能起点是否具备了进行新课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差异如何?没掌握的有哪些?确定知识的重点;三是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解决?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哪些问题可以或需要展示延伸?预见学习的难点,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有针对性。

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数字编码”一课,单从教材来讲,只涉及到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编码的基本内容介绍,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编码应用却非常广泛,如:电话号码、商品条形码、车牌号码、火车车次、飞机航班号、书号、药品包装盒生产批号等等,而这些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大多都是陌生的,也没有什么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他们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大多也没有条件,课前我跟他们聊天了解到学生都感到新鲜、好奇,感兴趣,针对这些,我做了两个准备:①让学生自发组织分几个小组行动,分别负责了解各种数字编码的知识,②我自己则查阅有关资料,做足了课前准备,收获了一节师生愉悦的高效课。

二、上课——有效性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存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两个调控:

1.有效调控非预设生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了精心的预设,就可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我们老师手中拿的是已知的教材,而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课堂教学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意外”,这些“意外”很容易一闪而过,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抓住契机,在最短时间内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变动,把“生成性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获取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如在教学完一个数乘小数的规律后,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数乘0.06,积与另一个因数比较?A大于 B小于 C无法比较。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B,教师的预设也是B。可偏偏有个学生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应该选择C,理由是这一个数也可能是0,那就无法比较了!我当时也一愣,可我并没有避开学生的不同观点,顺势将问题推给了全班同学,让他们讨论一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学生们通过激励讨论,形成了统一认识,的确题目中没说明这个数是什么数,就可能是0,所以应该选择C。到此我还没有收场,而是再追问:那么如果我要选择B,原来的题目要怎样改?学生经过刚才的讨论,很自然的想到只要在一个数后面加个括号(0除外)。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自主选定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老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探究兴趣才更加浓厚,探究的过程才更加深入,探究的发现才更加精彩,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有效调控学困生。

在一个班级里,由于受智商、情商、接受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相对而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灵活、学习兴趣浓,教师在课堂上不用花去太多时间去指导他们;相反,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

不愿动脑筋,总想等待别人的答案。因为有差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兼顾所有,让所有学生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来缩小这些差异呢?我觉得在课堂中有效地调控好学困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首先,在课前我们教师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的喜爱,课堂上多让他们体验成功、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备课时,相应地在简单问题加上标注由谁来回答,在练习中提醒自己要留意哪位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备课中的“预设”。

其次,尽量在每节课中留几分钟独立作业的时间,以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独立作业时间里,优等生可以做当天的作业或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学困生可以做最基础的模仿性的练习或一些简单的综合练习,教师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辅导,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障碍时我们可以辅导,当学生已经取得了进展或失去了热情时我们可以辅导,当学生的知识经验得到真正的内化时我们可以辅导。

三、作业——有效性的反馈

数学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检查我们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出我们的教学效果,从而能更好地设计好下一节课的教学预案。因此我觉得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1)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茂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百发百()。这两道题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上学不到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有效性的提高

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们在设计初始教学预案时,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上完一节课后,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一定能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把握新常态践行新理念谋求新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
《践行新理念,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