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交通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总论

1、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P20

田园城市式: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规划方案。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兴城市。

“田园城市”的图示表明在规划中通过不同性质用地沿直径方向分层布局,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之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区之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向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之间的交通则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向流动。各类不同性质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路的功能分工。P20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乡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势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城市交通: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啊(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

通常含义上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它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2、城市道路分类 公路、道路

1、国标分类

(1)快速路: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2)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

1 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P52 (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货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次干路

(2)生活性道路: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次干路,生活性支路

3、按交通目的的分类

P53 (1)疏通性道路 (2)服务性道路

3、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分析:

P46

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

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

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

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 交通对策:

P49

1、

(1)~(5)

2、

(1)~(3)

4、城市发展是趋势

? P45

2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1、交通流理论

通行能力

P60

服务水平

P62

道路提供给司机的车流通行条件,用以区别不同的车流状态 :

A ~ F 停车视距

P61

2、交通调查

OD调查:P73 ~ P79

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1、交通区的划分

2、居民出行调查

3、货运调查

3、交通规划理论

四阶段法的含义(掌握)及所用模型(了解)

1、出行生成:

根据交通小区的经济、人口、就业岗位等属性特征,将社会活动引发的交通需求量化为交通小区的交通出行生成量,包括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两部分,分别进行远期预测

2、出行分布:

对每个交通小区,它所产生的这些出行量究竟到那个分区去了?它所吸引的这些出行量又究竟来自哪里?出行分布也就是要预测未来规划年各个分区之间出行的交换量

3、方式划分:

方式划分阶段目的在于考察未来城市活动中产生和吸引的交通运输需求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可能利用情况,即预测各种交通方式上的交通量分担率

4、交通分配:

将各交通小区之间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过程,预测交通需求PA分布各组成部分流量具体在道路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量

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P89~P91

1、组织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

(1)与用地匹配

(2)等级完整

(3)布局均衡

(4)外出方便

3、满足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P89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干路网的类型及特点

P96~P99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优点,缺点

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用方格网道路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优点,缺点

放射形干线道路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优点。

放射形干路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地区过分集中,同时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

3、自由式道路网

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可实现经济效益和人车分流,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4、混合式道路网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一种混合式的道路网形式。

如北京的道路网是以环形放射网为城市的主要交通性道路骨架,以方格网为城市的基础性路网。

3、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交通性和生活性路网)

P102~P104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对于快速的、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性干路要求避免非机动车的干扰,而对于自行车专用路则要求避免机动车的干扰。

除了自行车专用路以外,交通性道路网还必须与公路网有方便的联系,与城市中除交通性用地(工业、仓库、交通运输用地)以外的城市用地(居住、公共建筑、游憩用地等)有较好的隔离,有顺直的线性。

生活性道路网: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干扰,有较方便和较多的停车条件,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有景观要求,人行道比较宽,好的绿化环境。

4、城市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红线的含义

道路网密度

P114 (1)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城市干路总长度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总长度。规范规定大城市一般为2.4~3km/k㎡左右;中等城市一般为2.2~2.6km/k㎡左右。

5 2)城市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在单纯考虑机动车交通时可忽略步行、自行车专用道。规范规定大城市一般为5~7km/k㎡左右;中等城市一般为5~6.6km/k㎡左右。

道路红线

P115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红线规划的意义

P116

5、道路横断面的类型及特点、适用性

P117 (自己看书,太多,老娘打不动了)

“一块板”断面

“两块板”断面

“三块板”断面

6、分散与集中

?

第四章 城市客运系统规划

1、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P160~P163

最佳线网密度

合理站距确定的条件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δ网

6 公交线网密度的合理取值,站距

常规公交

市区:0.5~0.8km

城市边缘和郊区:0.8km~1.0km 快速公交、高峰快线

市区:1.5~2km

城市边缘和郊区:2.5km

轨道公交

市区:1.0km

城市边缘和郊区:1.5~2km

2、轨道交通的类型,优势和适用性

P164~P167

地铁

轻轨(又称LRT) 市郊铁路

其他(磁悬浮列车,单轨铁路)

第五章 城市道路设计

P198~P201 道路横断面要求掌握

1、道路设计需要在哪些情况下考虑视距限界(即行车视距)

P188~P189 (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

(2)

纵向视距限界

(3)

交叉口视距限界

2、超高

P205 加宽

P206 横坡

P194 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坡度称为横坡 缓和曲线

P206 设计通行能力

? 净空、限界

P184~P187

1、行人净空

2、非机动车净空

3、机动车净空

4、道路桥洞净空限界

5、铁路净空限界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

2、什么是交通渠化和类型

P214

1、交通渠化就是用交通标志或交通岛(又称导流岛)等设施引导各类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流沿一定的“渠道”通过。

2、主要有以下五种设置目的和类型:

(1)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使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交叉交织点,提高安全性。

(2)尽量使交通流接近于直角相交,转弯车辆避让直行车辆,便于驾驶员判别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减少危险性。

(3) 降低次要道路驶入主要道路的速度,避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保证速度相对快的主要道路上的车流畅通。

(4)限制驶入方向,常用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

(5)设置左转避车道,减少左转车辆与交叉车辆的冲突可能性。

3、环形平面交叉口的交织段和交织角含义

P220

进出环岛的车辆在环道上有一次相互交织,环道的设计必须满足车辆在路口间环道交织一次的要求。交织一次的长度称为交织段长度。

车辆沿最短距离方向行驶交织时的夹角称为交织角。

环形平面交叉口特点及适用性

P220~P221

4、立交的类型,特点

P225~P236

1、分离式立交

2、互通式立交: 非定向式立交(直通式立交、菱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和部分苜蓿叶形立交、喇叭形立交、梨形立交、环形立交)

定向式立交(半定向式立交、全定向式立交)

变速车道的设计,什么是匝道?

5、道路面层和基层的含义?

P244 8 面层: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的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并把荷载向下扩散的结构层,需要采用高温、耐磨、整体性好、抗自然因素破坏(日晒、老化、水蚀、冰冻)的材料铺筑。

基层: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视需要可由若干层材料组成

6、隧道立交资料

第六章 建筑交通环境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

1、车辆的停放方式和停发方式?

P268~P269 车辆停放方式:

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停发方式:

1、平行停车方式

2、垂直停车方式

3、斜向停车方式

2、大型公共建筑的客流特征和规划时要注意的问题(体育馆,车站,酒店) P249~P254 第七章 交通管理

1、城市交通管理三原则 (1)符合交通规律

(2)有利于提高路网,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率 (3)交通次序良好

2、城市交通的控制 1区域控制

(1)步行区:限制一切车辆通行,可以通行专业游览车,通常设置于商业中心地段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2)机动车辆禁行区:限制一切机动车辆通行,可以通行自行车,通常设置 9 于接到狭窄的旧城区。

(3)社会车辆禁行区:限制一切社会车辆通行.公交车除外,通常设置城市核心区。

(4)货运车辆禁行区:限制货运车辆通行,允许客运午辆通行,设置于交通比较拥挤的中心区.可以允许晚间通行货运车辆。 2路线控制

(1)步行路:设置丁步行区或狭窄街巷。

(2)非机动车禁行路:设置于步行街。

(3)机动车辆禁行路:设置于步行街或狭窄街道。

(4)社会车辆禁行路。

(5)货运车辆禁行路:设置于居住区内街道或风景特色街道。

(6)机动车辆单行路:设置于狭窄街道。

(7)社会车辆单行路:设置于狭窄街道。

3时段控制

(1)货运车辆时段禁行。

(2)社会车辆时段禁行。

3、交通标志

P285

4、交通标线

P286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交通复习提纲
《交通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