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理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川外农村户口学生就学状况和升学公平问题的调

查报告

前言:

为了深入了解川外农村户口学生的小、初、高就学状况和升学公平状况,我们在四川外语学院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时间是2012年11月20日,调查地点为四川外语学院,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为50人。各项调查结束后,我们将该调查内容予以总结。

主体: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四川外语学院在读农村户口的学生。

2.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形式。我们选取了在读农村户口学生50名发放了调查问卷。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问卷中,我们共设置了10个问题,8个选择,2个简答。调查结果如下:样本中就是否因为农村户口在选择学校就读时遇到困难中,回答是的共11人,占22%,回答否的共39人选择,占78%。2.是否因为农村户口在就读时收到学校补助或政府免学杂费中,回答是的共16人,占32%,回答否的共34人,占68%。3.中考或高考时是否收到学校加分或降分录取优待中,回答是的共9人,占18%,回答否的共41人,占82%。4.你所在的乡镇是否有完善的小、初、高教育体系中,回答是的共36人,占72%,回答否的共14人,占28%。5.在是否在城镇就读中,回答是的共44人,占88%,回答否的共6人,占12%。6.就周围是否有农村学生经济问题放弃就读去打工的现象中,回答是的共41,占82%,回答否的共9人,占18%。7.就是否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城乡学生教育差别有影响中,回答是的共28人,占56%,回答否的共22人,占44%。8.就是否因拆、并学校就读困难中,回答是的共2人,占4%,回答否的共48人,占96%。

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本原理,我们做出了以下分析: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间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公平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联系,继续推行教育的普及化,促使教育公平,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事物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原理,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之有68%的农村户口学生在就读时没有收到学校补助或政府免学杂费。28%的学生反映出他们所待的乡镇没有完善的小、初、高教育体系。说明基础教育条件和经济压力是导致农村户口学生就读困难的一大原因。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还有农村学校没有免除学杂费,这给本来就存在很大经济压力的农村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导致许多学生迫于经济压力,而选择放弃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统筹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济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张,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改善并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是进行教育公平很关键的一点,只有教育发展和完善

了,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具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这就要求我们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矛盾的次要方面,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掌握其普遍性与特殊性,同我们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完善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反映出88%的学生在城镇就读过,而22%的学生因农村户口在选择学校就读时遇到过困难。说明农村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主动选择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读书,但因各校政策问题,又或多或少遇到了就读困难。然而我国的国情是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应该抓住特殊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出相关政策,从而推动此地区的教育公平发展。

认识具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我们该从认识的感性认识推动、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作用于实践。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认识到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系。82%的同学反映出周围有农村学生因经济问题放弃就读去打工的现象。说明许多学生在就读高中或大学时存在经济压力。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到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一本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农村学生因经济问题而放弃就读去打工的现象。而当地相关部门、学校可加强实施减、免学费等政策,国家也可以考虑实施12年义务教育,正确看待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关系,保障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从而推进当地的教育公平进一步向前发展。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正确认识现实,认识、了解困难和战胜困能。4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城乡学生教育差别没有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应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能动作用,能正视现实,直面困难,并且战胜困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够缩小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城乡学生教育差别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此也具有深刻的时间影响。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生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此,农村学生就读也是无可争议的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其中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当然,农村教学问题及教育公平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着实践的各个环节,处理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自然就有利于实践的顺利进行。

此外,从实践的性质上来看。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给人提供现实的成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人的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当今社会,农村户口公民占我国公民一半以上,所以,农村户口学生作为重要的实践主体,他们的就学状况和升学公平问题理应得到很好的保证,这样,才有利于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时,作为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当今中国,具备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实践的历史条件,因此,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的必然要求。

同时,习主席在十八大常委记者见面会中反复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农村户口学生的公平就学与升学机会不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吗?况且,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哲学角度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

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由此观之,农村户口学生作为当今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们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仍有调查数据表明他们的教育环境并非非常完善,他们的教育也有部分欠缺条件的地方。无论是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还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农村学生的教育条件的改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科学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公平的大力支持。

在调查中,我们问道了同学对如今农村学生就读大学比例低的看法。结果大致有以下三条:

1.农村学生上不起学、不想上学;2.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还要再回农村;3.农村教育不完善,没有师资设备,使学生成绩差,考不上大学。在十八大新闻中心11月13日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的网络访谈中,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说,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导致的。李守信表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如果说现在这一生源比例有所下降的话,主要是受到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大趋势,现在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52%,而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城市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将随之提高,农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趋势了。他说,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尽快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

三、建议

在对农村教育公平的建议上,我们总结调查结果,大致分为以下几条:

1.政府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并给予农村学生适当的生活费补助,降低学生就读的经济压力;

2.当地部门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小、初、高教育体系,建立完备的教育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有学上;

3.鼓励师范类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更多的教师愿意留在农村;

4.办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解决农民,尤其是三千万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5.提高农村学生对教育重要性的意识,让学生主动上学,愿意上学;

6.城镇初、高中可对在读农村独生子女提供相应的降分政策予以录取。

在最近召开的十八大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对农村教育及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最近,经国务院研究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我国政府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出台这项政策,主要是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支持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二是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农村学生经济负担。四是进一步加快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他说,为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新政策宣传解读工作,让新的助学政策家喻户晓,了解城乡义务教育的免费和农村中职的免费。二是确保助学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政策顺利实施,让学生满意,让学校满意。

结尾:

农村学生就学和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上很重要的一环,需要相关部门基于高度的重视。正如我们看到的,十八大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解决农村学生就学和教育公平问题,确保每个公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附录:

在此,我们附调查问卷样表10张,并附上我们对问卷结果的总结。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马克思理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马克思理论农村教育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