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5: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不少非议,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时间少,认字能力低,基础不扎实,等等。因此,造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学一个汉字要记住字形、字音、字义、要能见字读出音,并了解字的具体意思,要能想到音义写出字形来。“听读识字”的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是一个焦点。

一年级的学生无论从学生的生理年龄,还是心理年龄来看,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学会多种识字方法,在读书中体验快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把“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作为我校低段教师校本教研的课题。

围绕这一课题,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开展了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等形式相结合。在这次活动中,郑婷婷老师对本节课有充分的准备,在听课过程中,我留心观察,记下了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和教学故事,现将听课后的一些见解与大家交流。 【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生:北京 生:上海 „„

师出示大屏(北京风光图片),同时饱含深情的解说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并不断发出赞叹声) 师:好看吗?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真漂亮 生:真好看

分析:我认为这一环节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这样有利于培养

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有一个山区的孩子也想去看一看(师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学习“想”字

分析:郑老师从谈话到利用优美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欲

望,并随机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想”,重点认识了“心”字底, 这觉得这点做法很好,她在讲解“心”字底时耐心细致,如果 此时能拓展教学,问一问学生“你还认识哪些心字底的生字?” 鼓励学生课外多识生字,再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我想学生课 外识字的兴趣会更高。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轻而快地翻开书P115,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同学们开始自由地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连老师也想读了 师范读一遍课文

分析:郑老师亲切、动听的话语,加之有感情地朗读,起到了一定的

示范作用,另外,看得出她平时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她 提出的读书要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 片段三

(大屏出示本课生字) 师:这里边有你的老朋友吗? 生:有京、城„„

分析:在识字教学中,郑老师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加一加、减一减的识

字方法,也很重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这一学习方法,这一环节 我觉得老师提问没有不妥之处,但评价不及时,评价语不到位。 如果老师能进行总结:你是怎样认识这些老朋友的?并且进行 小结:原来在生活中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也能认识许多汉字, 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片段四

(出示词语卡片)

师:同学们,谁能给卡片上的这些字组词(但每个字只组了一个词) 分析:我认为应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给每个字充分进行扩词,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加词语的储备量,同时还可以使原本低沉 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此时,如果教师能加入恰如其分的 评价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会大大增强。 【案例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遥远的北京城,去观看北京**广场上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节课整个设计环节清晰,过渡自然,目标明确,教法灵活。教具直观具体,充分发挥电化教学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序主动,热情高涨,学习任务完成较好,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特点。

从整个教学活动来看,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学习,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和好奇地学习。从一开始的自读,互相读,自己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到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相争,辩论,发表不同见解,都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在主动地学习、探究、并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特点。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思维火花。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现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伟壮观的**广场升旗仪式,美丽的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雄伟的万里长城,看后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富有挑战性的朗读,识字等比赛形式,都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使整个教学充满了情趣。

我的建议是:教师在教法上要富有创造性,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强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1、要求认的字,主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字形,有些字可以让学生运用熟字和偏旁,以“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来识记。还应该通过多种语言环境,反复认读来熟识。如认读字词中,让学生任选一张字词卡片进行组词、说话,既巩固生字,又积累语言,同时进行了早期说话训练。

2、不要过早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儿童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对学生来说,初读了课文后就要能认读一个个孤立的生字,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学时,不宜过早把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熟识生字和基础上,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学生识字就有了一种语言环境的依托.3.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

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有强弱,通过一堂课、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记住这篇课文中的十几个生字,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不一定要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识字是一个反复、长期的学习过程,要创设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如识字游戏、阅读活动、识字竞赛等,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逐步从本课中会认,过渡到要其它语言环

境中也能认识。 4.转变学习方式。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是鼓励学生主动识字。

在今天这一信息社会里,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已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字,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可以让学生先圈圈读读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当小老师读给同座或全班同学听,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激起一种互相竞争的好胜心,更促进课外去主动学字,同时也为为教师确定识字重点提供了依据。 三是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学生学习风格、识记方法不尽相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学过的字或课外认识的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式来识记生字。 四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儿童书面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至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