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法院文化建设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8:49: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法院文化建设

一、法院文化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法院文化特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其核心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8]作为法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通过彰扬宪法理念、培育法治精神、规范司法运作、普及法治宣传,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乃至全社会道德法制水准,保障法律的一体遵循,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遵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来理解,法院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公平正义是司法活动的永恒主题,是法治文化的核心,更是社会公众追求的理想和对司法活动的期望。因此,对于法院文化的主体、行使正义的法官来说,公平正义自然是最基本的、现实的道德要求,或者说是法官的本能良知。只有这样,法官才能获得崇高的权威和信任,才是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应有的、正常的、健康的社会现象。正如英国丹宁勋爵士所说:“如果我们必须相信某些人的话,那就让我们相信法官吧”。[9] 2.法律至上的价值理念。依法治国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法律至上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社会正义守卫者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地说,法院群体中的法官应当以法律的价值标准、用法律的逻辑观察、分析和解决矛盾纠纷,惟有如此,方能使法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裁判主体,还社会一个公正的、合乎法治规则的秩序,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法律的价值。

3.超然中立的思维模式。审判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判断权,是基于法律的标尺,对矛盾、纠纷的双方进行度量,从而作出合乎法律的评判。作为一种评断双方是非的权力,其基本要求就是中立、超然。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法官的思维是法律思维,就是要求法官惟有以法律为根本,正如马克思所言“法官除了法律之外不再有别的上司”[10]这样一种超然中立、不偏不倚、居中裁判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而不受来自法律以外的因素干扰、影响。当然超然不是漠然,中立也不是中庸,而是立于法律基石之上的超然中立。 4.一心为民的人本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必须在司法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做到“司法关注民生”。“司法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法院文化建设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

5.廉洁高效的行为规范。在目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众一方面期望和追求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囿于个体或集团的利益又想方设法干扰阻挠司法公正的实现,这就使得法院群体成员始终存在被腐蚀的可能。因此,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法院群体成员的廉洁。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迟到的正义即是非正义,人们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保护,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制止,难以谈得上社会公正,因此追求司法效率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6.庄重庄严的物质载体。法院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是社会公众可以直接通过感官感受的具体实物,其所表达的意义或象征应能凸显国家审判机关的庄重、庄严与神圣,体现法院审判的权威性、独立性和便民性。这不仅是维护法院审判权威和形象的需要,更是捍卫法律尊严之必需。

二、法院文化的功能

有学者把“文化”当动词理解,认为“文化”就是由“文”而“化”,通过“文”使自身发生变化,从而将“人”从自然状态中“化”出来。[11]可见,先进的法院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成为影响、约束法官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令法官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每个法官自控或自律言行。法院文化的功能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文化的共性功能

1.导向功能。法院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在:(1)阐释、明确国家法治建设、法院建设的长远目标,法律以及法院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逐渐确立法院司法裁判的价值取向。(3)规范引导法院个体的思想行为。先进的法院文化可以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法院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使他们在文化的深层次上自觉地结成一体,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任何一个法官不管它生在何处,来自何方,处在法院工作的大背景中,它都会根据法院倡导的价值观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作出自己的行为决策。

2.凝聚功能。法院文化凝聚功能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法官的习惯、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沟通,使法官树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共同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价值观念,产生强劲的向心力,强烈的团队精神。(2)通过改变法官的思想和态度,把法院的宗旨、理念、目标和利益纳入法官内心深处,使法官对法院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并自觉付诸行为。 3.激励功能。法院文化的激励功能体现在:法院文化培育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法官的精神境界、文明道德素质得以提高的过程。法院文化为法官提供了统一的价值观念和明确追求的目标,在价值追求和目标影响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为法官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了机会。先进的法院文化,不仅尊重法院个体的人格,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培育法院个体的潜能,使法院群体成员深知其所在组织及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进而产生职业尊荣感和崇高使命感,激励法官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发展的潜力,从而奋发向上,勤奋工作。 4.约束功能。文化约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约束,[12]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约束。接受了先进法院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法院群体及其成员对其社会责任感和法院的未来发展等精神要素有了更透彻的领悟和理解,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与法院整体价值目标保持相同的取向,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有效防止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

5.辐射功能。法院通过自己的审判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也满足社会公众对良好法治环境的需求,法院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法院文化体现出法官心中蕴藏的积极价值观,现代司法理念,高尚精神境界,会通过司法活动渗透到社会中。法院文化辐射功能主要体现在:(1)通过公开开庭、裁判文书等,昭示法的精神,法的权威,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引导人民群众知法守法、讲求诚信、息诉服判。(2)通过法院审判、执行等活动的延伸,使社会公众都能感受和了解法院文化,理解法院文化,扩大法院文化的影响面,从而树立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也为树立法律的权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法院文化的特有功能

法院文化具有鲜明的审判色彩,无论是法官群体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或是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无不印上了审判的印记。法院文化也必然具有法院这个群体独特的功能。

1.实现公正的功能。法治社会的真正权威是公正的司法。作为行使惩治犯罪、定纷止争职能的法院,是以公正的判决实现对公平正义的诠释,从而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而法院的判决也正是法院文化公平正义理念的体现。在法治社会里,社会公众往往将法院视为实现公正的地方,法官被冠以“公平正义化身”之美誉,[13]因此,实现公正不仅是社会公众对法院的美好期望,更应该成为法院文化着重外现的应有功能

2.昭示公平的功能。法院是以公正的判决向社会昭示公平、正义的模式,这种集法院文化中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群体精神意志必将对社会公众产生广泛的、现实的、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社会公众自觉地以法院昭示和倡导的公平正义方式为参照,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社会主流意志相一致,这正是先进的、健康的法院文化作用的最好体现。

3.示范崇法的功能。法院是由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特殊群体,法院文化中的群体精神一定程度上必须仰仗法官的具体行为加以表现。只有法官的正义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意识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当然如此”的认识时,法官才能获得崇高的权威和普遍的信任,因而法官的公正理念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所以,公正被普遍认为是法官和执法者所应具有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法院乃至法官理应成为忠于法律、捍卫法律、遵守法律的模范,从而发挥尊崇法律,依法办事的示范作用。

4.遏制腐败的功能。在社会公众的眼里,法官是生杀予夺、定纷止争的仲裁者,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象征。随着依法治国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一个个腐败的高官从案发到最后均交由法院最终审理判决,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依法治国的明朗态度,同时基于法院特有的职责,也激发了公众寄希望于法院在遏制腐败上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心理需求,作为体现公平正义本质的法院文化当然不应忽略这种社情民意。

5.宣扬程序的功能。在现代社会,法治与公正的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任何“良法”只有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公正的法律程序不仅能够吸收和释放公众对司法裁判的不满情绪,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限制恣意专断的裁量,因而程序成为当今各国法治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趋势,也是识别法治与人治的基本标尺。对于法院和法官而言,程序正义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佳选择,更应该成为法院文化着力宣扬的一种功能。

三、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文化建设必须首先重视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活动相比,价值观是文化中稳定的因素。[14]法院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凡是审判工作成绩突出的法院,必定有优秀先进的法院文化作为精神支撑。法院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实践命题,必须基于正确的认识,才能有助于建设先进的法院文化。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目标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15]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以培育司法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塑造法院精神。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16]注重将司法理念、人文精神与公正、文明的作风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充分展示法官积极的理想追求、卓然的职业风采、丰富的专业学识和清廉的操行品格。

1.增强法官尊崇法治的职业理念。法官不信仰法律,不信仰正义,良法也会成为死法。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官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以推进法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以法为是,以法为上,崇尚法治,严格用“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审判工作。

2.提高法官执法为民的职业意识。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法院是人民的法院,法院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执法为民的职业丰采,必须把我们的工作扎根于民众的支持和信赖之中,在执法中体现出对当事人应有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体现出法院的亲和力和法官的人文情感,具有一心为民的服务意识和公仆作风,切实做到爱民、为民、亲民、护民。

3.展示法官公正高效的职业形象。法官代表着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和实现者。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形成崇尚规则和程序,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氛围。法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必须打造法官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职业现象,确保案件高效、快速地审理,确保案件经得起时间、法律和良知的考验。

4.提升法官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法官手握大权,肩负重任,处在社会矛盾和重大纷争难题的风口浪尖上,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法院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提高法官清廉为本、守中持平的职业操守,确保法官不为钱所累,不为利所伤,不为色所惑,不为名所困。

5.培养法官内省慎行的职业修养。厚德才能载法,德正方能法严,法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精神气节。谨言慎行,要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培育正气,培养骨气。从细节入手,引导法官自律、自重、自省、自励、自警,作到堂堂正正审案,干干净净做人。

6.营造法官团结务实的职业氛围。法院是以法官为主体的职业群体,法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必须极力营造法院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引导法官形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充分调动法院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磨擦,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

(二)法院文化建设的路径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培育“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法院“软件”和“硬件”建设为基础,围绕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确立现代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与高效,做到长远规划,统筹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法院文化建设放在人民法院担负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这一宏大背景下来考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群众观、价值观、大局观和政治观。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公正高效地审判案件,培养法官队伍共同的法律信仰,积极倡导公开、中立、平等、公正、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深化法官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通过法院文化建设培养法官的公正意识和司法为民理念,从而充分体现现代司法文明的成果和法院工作的人文精神。

2.积极倡导富有特色的法院精神。法院精神是法院团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管理思想及司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法院文化的灵魂。在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法院团体意识和发展目标,认真总结和提炼最能反映群体共同意志,符合群体成员共同愿望的本质精神作为法院精神,使之得到广泛认同,自觉成为法官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使法院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激发群体成员的责任感、尊荣感,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展现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这几年,我院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正是因为我院倡导“奋发有为、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法院精神。

3.努力培育法官的职业道德意识。法院文化的主体是法院,而法院的主体则是法官,法官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法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培养法官职业道德是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法官职业道德素养体现法院文化的内涵。[17]在法院队伍政治思想教育中,要突出抓好法官职业道德教育,从强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入手,强化法院干警请正廉洁的意识,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强化法院团体的责任意识和角色意识,培育法官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操守。必须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进程,注重业务培训,提升职业素养,营造浓厚的学识文化氛围,丰富法官法学理论功底和文化底蕴,培养高素质职业化法官群体,全力打造法官职业共同体,以提高法官的职业能力水平来体现先进的法院文化。

4.加强和完善法院物质装备建设。法院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表征,庄重威严、宽敞整洁、布局规范、设备完善的审判法庭会对审判法官的敬业爱岗、审慎裁判产生积极影响。优雅的工作环境、庄严公正的审判环境,能够体现出审判机关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者的庄严稳重形象,使人自然产生敬畏、尊崇之情。就办公环境而言,法院审判庭、办公室、荣誉室的设立,着重体现庄严、肃穆、整洁、高雅的职业特征,营造具有现代司法气息和法院特色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要实施智能化工程,根据现代司法的要求,高度重视办公智能化建设,特别要抓好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审判管理、政务管理和队伍管理,实现网上自动化办公。要实施文化装饰工程,法院办公楼、审判法庭中要有恰当的文化装饰,加强法院文化氛围的营造,体现法院的文化特色,诠释法院文化的内涵。 5.丰富和提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品位。法院文化建设需要丰富细胞工程和活动载体,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应当适当地开展一些具体的文化活动,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丰富法官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法官们的体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法院干警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加强身心健康锻炼和人文品格修养,培育他们的文明习惯,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陶冶干警们的精神情操,让大家时时处处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大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6.狠抓法院规范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理为手段,把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法院管理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使其更好地发挥规范管理的作用。要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人,在工作实践中既注重发挥硬性的法纪制约作用,又注重发挥软性的道德制约作用,使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视法官个人因素在审判实践和法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在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与生活中关怀相结合,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满足法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以理解法官、尊重法官、关心法官,努力营造崇尚法律、尊崇法官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法官在审判工作和法院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育法院文化,要将内在管理与外在管理有机地结合,注意培养群体成员的自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不仅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贯彻执行,只有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切实的遵守,管理才具有真正的意义。不同法院之间之所以存在整体素质、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优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7.培养法院内部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先进的法院文化要靠人来建立,法官不是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匠,而是能够从审判实践中总结理论,再用以指导审判实践的法律职业人。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要努力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着力培养一支专家型、学术型的法官队伍。要鼓励干警认真读书学习,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兴调研之风,提高干警文化学识素养。要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加快促进人的现代化,提高法官的素质以适应审判实践需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法院内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引导和促进群体成员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进而纯洁法院风气,优化内部环境,对于提高法院群体素质、培育先进法院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8.着力加强法院行为文化建设。法官不但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最先接受者和实践者,在努力完成司法理念转变的同时,还必须完成个人品格上的飞跃。当前,法官职业已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职业,法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注重规范法院工作人员的仪表、言谈、举止、交往,努力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方式显得非常重要。从具体细节来看,要抓好法院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要求工作人员从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等点滴小事做起,养成符合职业特点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司法礼仪,体现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职业特征。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要规范庭审用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遵循和维护庭审秩序,平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还要着重强化法院群体的程序意识,培养严格遵守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的行为习惯,以此构建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规范,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以达到规范群体行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公众从法院群体的行为文化中感受公正,进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和尊崇。

------------------

[1] 200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24个中级人民法院和28个基层人民法院“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对全国法院系统文化建设的一次盘点;2010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命名40个法院为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我国首个法院文化建设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

[2]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命名首批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决定》(法(2010)41号)。

[3] 《不断提高人民法院软实力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人民法院报,2010年7月6日第1版。

[4] 贺麟《文化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275页、。

[5] 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11页。

[6] 吕芳《中国法院文化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38页。

[7] 大卫·克莱珀斯(David Kreps)《企业文化和经济理论》,转引自党向阳《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博客网。

[8] 中央政法委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长安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25页。

[9] (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未来》,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121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76页。

[11] 樊浩《文化与安身立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44页。

[12]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90-93页。

[13] (美)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版,257页。

[14]吉特贝·霍夫斯泰德、格特扬·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21页。

[15]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9月第2版,28页。

[16] 参见《以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人民法院报,2010年7月6日第1版。

[17] 参见《以法院文化滋养职业道德》,光明日报2010年7月6日第2版。

我院民五庭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集体,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以盛勇强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好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 “上海法院精神”。

一、以表率作用带动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来自于“班子”和领导的表率作用。民五庭党支部“一班人”深知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对己严格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时处处做大家的表率,全庭团结而富有朝气。原党支部书记、庭长蒋丽珍同志是一名在知产审判方面颇有造诣的女法官,面临退休即将离开自己热衷的审判事业,心中几多眷念,但想得更多是一种责任,怎样把队伍带好、把班交好,没有一点松懈,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为大家作出了榜样。副庭长汪彤在老庭长退休后主持庭里工作,自我加压,工作大胆,积极负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带领大家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成绩。庭长助理黎淑兰吃苦精神强,带头多办案,办“铁案”,在去年合议庭4名法官审结的131件案件中,她主审了44件案件,占结案的33.6%。榜样就是力量。在庭领导的带动下,该庭各方面工作都比较出色,去年先后被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被高院表彰为学习盛勇强先进事迹的先进集体。

二、以审判实绩信服人。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中心任务,每个案件事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法律的尊严,事关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望。民五庭从事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纠纷案件的审判工作,面对在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迎难而上,精心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他们努力追求均衡结案,2003年全庭共受理知识产权和涉外商事纠纷案件计458件,结案467件,结案率为102%,同比结案率上升25%,存案267件,同比存案下降3%。月度、季度、年度都能做到均衡结案。在增强审判效率的同时,十分注重审判质量的提高,延伸审判功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原告戴尧天诉某书画出版社侵害其编写《中学生字帖(柳体)》中的“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楷书习字规范”的作品修改权和完整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90万元案,合议庭在审理该案时既合理运用法律方法,又注重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判决确认被告部分更改“习字”之行为虽不构成侵犯原告对作品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但未征询原告意见有不妥之处,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既保护了作者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优秀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判决后没有一判了之,合议庭法官及时耐心地向原告作法律解释,蠃得理解,止纷息讼。该庭正是以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审判工作实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宗旨,为法院赢得了声誉。

三、用学习氛围熏陶人。社会不断前进,经济不断发展,法律不断完善,对法官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五庭全体同志在审判实践中,深知法学知识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广博,深知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深知手中审判权的份量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把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作为迎接挑战、胜任本职的唯一办法和途径,积极营造“学习型”审判庭。副庭长汪彤同志是科班出身,但始终抓紧学习,1999年7月攻读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取法学硕士学位,同年8月经过严格考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选派的中国青年法官赴英进修班学习金融法,2000年7月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律硕士学位,目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助理审判员姜山通过刻苦学习考取最高院赴美学习并于2003年获美国天普大学法律硕士学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全庭同志好学上进,13名法官中1人为博士毕业,1人为在读博士;4人已获得在职硕士学位, 4人准备参加论文答辩即将获得在职硕士学位;1人在复旦硕士学位班学习,4人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学习是为了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审判事业。在遇到疑难复杂案件时,该庭打破法官、合议庭之间的界限,集思广益,共同破解难题,并结合审判实践进行调研,去年共发表调研文章25篇,其中国家级8篇,省级7篇,并整理了6件案例精选。如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后对知识产权诉讼的影响,组织审判人员先后撰写了《知识产权案件中的专家证人制度》、《民事审前程序中法官的角色》等3篇调研文章和一则案例精选,既总结了审判工作经验,又指导了审判工作实践。该庭去年获得院信息工作集体奖。

四、以优良作风服务人。法院是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特殊窗口,法官队伍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热忱为当事人服务,树立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民五庭全体同志牢记手中的审判权是党和人民给的,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最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接待好每一位当事人,开好每一次庭,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面对有的当事人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诉讼能力,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不是简单的以程序或证据存在问题为由将其合理要求“拒之门外”,而是通过一定的诉讼指导和调查取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在接待、开庭时,自觉做到着装整齐、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业外活动谨言慎为,树立和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面对当事人出于感激之情赠送的月饼券、交通卡、报刊订阅卡等,他们都婉言拒绝,清正廉洁,去年全庭没有违规违纪的人和事,也没有群众来信反映审判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民五庭全体法官的优良作风赢得当事人的信服和称赞。

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务更重。民五庭全体同志表示,弘扬“上海法院精神”贵在实践,贵在经常,贵在坚持。他们决心发扬成绩,勤奋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继续书写“上海法院精神”。

法院文化建设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规划

法院审判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审判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院文化建设的资料
《法院文化建设的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