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分组教学研究[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数学分组教学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数学分组教学研究》

摘 要:分组教学,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使每个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后,在原有的水平上有较大进步。 关键词语: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共同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班级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 3.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组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组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实施分组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组、教学目标分组、分组施教、分组测试、分组评估

1、学生分组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组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组或隐性分组,显性分组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组,隐性分组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组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组;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组;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组。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组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组

教学目标分组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组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组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组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组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组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组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组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组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组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组施教

分组施教是分组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组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组,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组、C组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组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组较明显,以学生组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组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组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组设置分组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组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组,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组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组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组,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组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组,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组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组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组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组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组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组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组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组学生选做,A组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组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组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组学生“吃不饱”、中组学生“吃不好”、低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组,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组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组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组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组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组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组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组次学生都做,B组学生选做选做题,A组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组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组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组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组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组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②以分组测试成绩作为分组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组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组次学生在本组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组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组次,鼓励低组次学生向高组次努力。③对达不到原组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组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组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组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主要是: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学困生”、“厌学生”,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数学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校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分组教学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本课题力求取得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研究总体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教学论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我们开始的《初中数学分组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具体来说,我们构建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确立实验班和对比班,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展示一个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搜集的信息进行指点,让学生学会摘录、保存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共同确定他们所要研究的专题。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对实验班实施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研究问题,利用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与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围绕研究的问题分析、处理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个环节要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

(2)小组协作完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这一环节是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不断检验实验班的效果,同时组织教学调研,掌握详细资料,最后对课题研究进行最后总结,完成综合实验报告。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他人开展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设计方面达成共识以后,就以此模式为指导,进行典型课例的实验研究,探讨数学课教学与学习的规律。

分组分层次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研究复习资料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参考资料

182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数学分组教学研究[材料]
《数学分组教学研究[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